图书介绍

岩土工程勘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岩土工程勘察
  • 郭超英,凌浩美,段鸿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5357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岩土工程-地质勘探-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岩土工程勘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岩土工程及岩土工程勘察1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和任务2

三、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形成与发展3

四、本课程的内容和学习要求4

第一章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技术要求5

第一节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5

一、工程重要性等级5

二、场地复杂程度等级6

三、地基复杂程度等级8

四、岩土工程勘察等级9

第二节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划分9

一、可行性研究勘察9

二、初步勘察9

三、详细勘察10

四、施工勘察10

第三节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10

第二章 工程地质测绘13

第一节 工程地质测绘的作用及特点13

第二节 工程地质测绘范围、比例尺和测绘精度要求14

一、工程地质测绘范围的确定14

二、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的确定14

三、工程测绘的精度要求15

第三节 工程地质测绘的工作程序、方法和一般要求16

一、工程地质测绘的工作程序16

二、现场测绘工作方法17

三、工程地质测绘的要求17

第四节 工程地质测绘观测点的布置与定位19

一、观测点的布置19

二、观测点的定位20

三、观测线路的布置20

第五节 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20

一、地层岩性21

二、地质构造23

三、地貌23

四、水文地质条件24

五、不良地质现象24

六、已有建筑物的调查25

七、人类活动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25

第六节 工程地质测绘资料的整理25

第七节 航片和卫片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应用26

第三章 勘探与取样28

第一节 概述28

第二节 物探工程28

一、物探工程的分类及应用28

二、电阻率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30

三、地震折射波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31

四、物探工程的一般要求31

第三节 钻探工程31

一、钻探的目的和作用32

二、岩土工程常用的钻探方法32

三、钻孔地质编录及资料整理33

第四节 坑探工程36

一、坑探工程的目的和作用36

二、坑探工程的类型和适用条件36

三、坑探工程设计书的编制36

四、坑探工程的观察、描述、编录37

第五节 采取土样40

一、土样质量等级40

二、钻孔取土器类型及适用条件41

三、原状土样的采取方法45

四、钻孔取样操作要求46

第六节 勘探工程的布置48

一、勘探工程的布置48

二、勘探工程的施工顺序50

第四章 原位测试52

第一节 概述52

一、岩土体原位测试的优点52

二、原位测试的种类、适用范围及所提供的参数52

第二节 载荷试验53

一、试验设备及试验要点53

二、试验资料的整理及成果的应用55

第三节 静力触探试验57

一、静力触探的试验设备57

二、静力触探现场试验要点60

三、试验成果整理61

四、成果应用63

第四节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66

一、概述66

二、适用范围66

三、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设备67

四、试验要点68

五、资料整理70

六、成果应用71

第五节 标准贯入试验72

一、试验仪器设备73

二、试验要点73

三、影响因素及其校正73

四、资料整理与成果应用74

第六节 十字板剪切试验76

一、试验仪器和设备76

二、试验要求及试验要点77

三、资料整理78

四、成果应用78

第七节 旁压试验79

一、旁压试验的原理及优点79

二、旁压试验的仪器设备80

三、旁压试验的技术要求与试验要点81

四、旁压试验的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82

第八节 扁铲侧胀试验84

一、扁胀试验的基本原理84

二、扁胀试验设备85

三、扁胀试验要点85

四、扁胀试验的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86

第九节 波速测试87

一、波速测试的技术要求87

二、波速试验仪器设备88

三、试验要点88

四、波速测试试验的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90

第十节 岩体原位测试91

一、岩体的变形试验91

二、岩体的强度试验91

三、岩体的应力测试92

四、岩体现场简易测试92

第五章 建设场地地下水勘察94

第一节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94

一、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及浮托作用94

二、地下水的潜蚀作用94

三、流砂现象95

四、基坑突涌95

五、地面沉降95

六、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95

第二节 地下水勘察的基本要求96

一、地下水的勘察要求96

二、专门水文地质勘察96

第三节 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要求97

一、一般要求97

二、地下水水位测定98

三、地下水流向流速测定98

四、渗透系数测定99

五、毛细上升高度测定100

六、孔隙水压力的测定100

第四节 地下水作用的评价101

一、一般要求101

二、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102

第六章 现场检验与监测106

第一节 概述106

第二节 地基基础的检验和监测107

一、天然地基的基坑(槽)检验与监测107

二、桩基工程的检测108

三、地基处理的检验与监测108

四、建筑物沉降观测109

第三节 岩土体性状及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监测109

一、岩土体性质与状态的监测109

二、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监测110

第四节 地下水的监测111

第七章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整理114

第一节 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114

一、岩土参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分析115

二、岩土参数的统计与选定115

三、岩土参数的标准值与设计值116

第二节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117

一、评价的内容和要求117

二、分析评价的方法117

第三节 工程地质图的编制118

一、工程地质图的分类和用途118

二、工程地质图的内容119

三、工程地质图的编制方法119

第四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121

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程序121

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122

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的内容123

四、所附的图表126

第八章 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灾害和特殊性岩土的勘察131

第一节 岩溶131

一、概述131

二、岩溶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要点132

三、岩溶场地岩土工程评价133

四、岩溶场地的防治处理措施134

第二节 斜坡的变形与破坏135

一、概述135

二、稳定性评价方法136

三、斜坡变形与破坏的勘察与岩土工程评价要点139

四、斜坡场地的防治措施143

第三节 泥石流144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分类144

二、泥石流勘察与场地评价145

三、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146

第四节 地震148

一、地震的震级和烈度148

二、地震效应149

三、强震区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和建筑地段的划分152

四、地震液化及其判别153

五、地震液化的防治措施157

六、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157

七、抗震设计原则及建筑物抗震措施158

八、强震区场地勘察要点160

第五节 特殊性岩土161

一、湿陷性土161

二、红粘土166

三、软土168

四、混合土170

五、填土170

六、膨胀岩土173

第九章 各类建筑岩土工程勘察177

第一节 房屋建筑与构筑物177

一、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特点及对地基勘察的基本要求177

二、地基评价与计算177

三、地基承载力确定180

四、地基的沉降计算186

五、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地基勘察要点189

六、桩基础勘察要点195

七、基坑工程的勘察要点196

第二节 地下洞室197

一、地下洞室勘察要点197

二、地下洞室的岩土工程评价199

第三节 水利水电工程199

一、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199

二、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200

三、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201

四、技术施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202

第四节 道路工程202

一、道路工程的特点及主要岩土工程问题202

二、道路工程的勘察要求及评价203

第五节 天然建筑材料204

一、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用途及勘察研究内容204

二、天然建材产地选择的原则及各阶段的勘察要求205

三、天然建材的质量要求205

四、储量计算208

第六节 其他工程209

一、岸边工程的勘察评价209

二、管道工程的勘察与评价210

三、架空线路工程的勘察与评价211

附录一214

附录二217

主要参考文献2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