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1717312.jpg)
- 杨琳,张环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4303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智慧之光的思想探源——正确认识哲学的历史发展,树立历史的观点1
第一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1
一、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
二、哲学的特点6
三、哲学的价值和功能7
第二节 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10
一、中国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10
二、古代希腊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18
三、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21
第二章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2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3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3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社会发展3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35
第三节 学好哲学,终生受益41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41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43
第三章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正确理解物质和精神、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45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45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45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0
三、时间与空间是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54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与本质61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1
二、意识的本质65
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67
四、意识和人工智能69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72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72
二、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75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7
第四章 辩证思维的无穷奥秘——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特征和规律,树立辩证思维的观点81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81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81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87
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91
第二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93
一、对立统一规律93
二、质量互变规律98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01
第三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环节105
一、原因和结果105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107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109
四、内容和形式111
五、现象和本质113
第四节 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116
一、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116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工作、学习方法120
第五章 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树立实践的观点122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12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122
二、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28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133
一、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34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36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38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141
一、真理141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45
三、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49
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53
第六章 社会历史的科学透视——正确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157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157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57
二、两种对立的社会历史观159
三、唯物史观是分析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163
第二节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辩证关系164
一、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164
二、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166
三、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167
第三节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72
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172
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条件174
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176
第四节 社会的基本结构178
一、社会的经济结构178
二、社会的政治结构185
三、社会的意识结构188
第七章 探求社会历史演进之谜——正确理解社会发展规律与动力,树立生产力最终决定作用的观点200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00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200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205
第二节 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209
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09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13
三、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217
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推动力226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227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27
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230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36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正确认识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树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和价值观240
第一节 社会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240
一、社会进步的前进性与曲折性240
二、社会进步标准的特殊性与统一性243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性与选择性245
四、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与多样性248
第二节 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253
一、人对自身的认识历程253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和价值的科学揭示254
三、人的价值及其实现255
第三节 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59
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259
二、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260
附录26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265
参考书目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