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1717032.jpg)
- 郑敬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750341736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碑刻-研究-重庆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长江三峡交通文化及其研究对象1
二、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的主要内容4
三、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的主要特征8
第一章 三峡交通史略12
第一节 三峡地区古代交通概述12
一、三峡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三峡地区的地理情况概述12
(一)三峡的特殊地理环境12
(二)三峡地区地理情况概述13
二、以水运和栈道为代表的水陆路交通(从远古到宋以前时期)14
(一)水上交通是远古时代的主要交通形式14
(二)宋元以前的三峡陆上交通是水上交通的延伸17
三、三峡交通的初步发展(从宋元时期到重庆开埠)18
(一)航道的整治18
(二)水、陆驿站的设置20
(三)重要的漕运路线20
(四)川江导航22
第二节 近代三峡交通22
一、近代三峡地区的水上交通23
(一)以轮船运输为代表的近代航运业的出现23
(二)民族轮船运输业的大发展时期24
(三)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是外轮卷土重来控制川江的时期25
(四)以民生公司为代表的民族航运业的发展和对川江航运权的控制26
(五)抗日战争时期的川江航运27
二、近代三峡的公路交通29
(一)成渝公路的修建29
(二)川黔路重庆段的修建30
(三)川湘、川鄂等公路的建设31
三、近代三峡地区的铁路交通32
四、近代三峡地区的航空运输业32
五、联运等综合运输34
(一)公路联运34
(二)水陆联运34
六、近代三峡地区的主要中心城市的市内交通(重庆、万县、涪陵、宜昌)35
(一)重庆市区交通概述35
(二)万县城区交通概述37
(三)涪陵城区交通概述38
(四)宜昌交通概述39
第三节 建国以后的三峡交通40
一、以重庆为中心的交通概述40
二、以宜昌为中心的交通概述44
第二章 三峡舟楫文化47
第一节 三峡地区舟楫的起源47
一、远古时期的筏与独木舟47
二、古代巴人的诺亚方舟49
三、三峡文化起源于河流,传播于舟楫50
第二节 三峡地区舟楫的种类52
一、技艺领先的战船52
二、支撑朝政的漕船54
三、互通有无的货船56
四、东来西往的客船57
五、支流特色船59
(一)乌江上的歪沟子船59
(二)神农溪河上的豌豆扁舟60
(三)大宁河上的柳叶舟61
(四)秭归的龙舟62
(五)重庆的揽载船与过河船63
第三节 三峡地区舟楫的特色和功用65
一、三峡地区舟楫的特色65
(一)年代久远65
(二)造型别致67
二、三峡地区舟楫的功用69
(一)运输的主要载体69
(二)旅游的主力部队71
(三)独特的流动景观73
第四节 三峡地区神话传说、民俗文化与舟楫74
一、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与舟楫74
二、古代墓葬习俗与舟楫75
(一)古代巴人的船棺葬75
(二)古代的船形悬棺葬76
三、峡江号子与舟楫78
四、三峡诗歌与舟楫80
五、重庆人的舟楫情结82
第五节 三峡地区轮船的“第一”83
一、中国轮船第一83
(一)四川首家轮船公司和中国人自营轮船首航83
(二)开辟川江轮船夜航第一船、第一人84
(三)乌江航段轮船首航和夜航的第一船85
(四)金沙江放船的第一支船队85
二、外国轮船第一86
(一)宜昌至重庆轮船首航的第一船、第一人86
(二)驶入川江的第一艘外国兵舰87
(三)驶入川江的第一艘外国商轮88
(四)沉没川江的第一艘外国轮船88
(五)川江上第一艘出口挂旗船和进口挂旗船89
第三章 三峡栈道文化91
第一节 三峡栈道的分布92
一、瞿塘峡栈道92
(一)孟良梯栈道92
(二)偷水孔栈道93
(三)瞿塘栈道93
二、巫峡栈道94
三、西陵峡栈道95
(一)巴东段栈道95
(二)秭归段栈道96
(三)宜昌段栈道97
四、大宁河栈道97
五、大三峡水系栈道98
(一)清江栈道99
(二)神农溪栈道99
(三)乌江栈道99
(四)嘉陵江栈道——纤道桥99
第二节 三峡栈道的作用和类型100
一、三峡栈道的作用100
(一)畅通政令100
(二)便民交通101
(三)引盐泉出山熬盐101
(四)栈道曾用于军事征战102
(五)古栈道新用:成为旅游资源103
二、三峡栈道的类型104
(一)凿路型栈道104
(二)凿孔型栈道104
(三)石积式栈道105
(四)旅游型栈道106
第三节 三峡栈道之谜试解107
一、三峡栈道修于何时107
(一)三峡栈道(纤道)汉代已有,但历朝历代均有开凿和增补107
(二)大宁河栈道最古老,开凿时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109
二、古人怎样在峭壁上开凿出栈道111
(一)一锤一凿铸就小方石孔111
(二)用大火攻石,用铁锤击碎112
(三)旋炸旋凿,劈岩开路113
三、三峡栈道何人倡修?毁于何时?113
(一)三峡栈道多属官方主持倡修,亦有民间乐善好施113
(二)三峡栈道多毁于明清时代115
第四节 三峡栈道文学116
一、栈道歌谣——“峡江号子”116
二、栈道传说121
(一)瞿塘峡栈道传说121
(二)大宁河栈道传说122
三、栈道诗文123
第四章 三峡桥梁文化126
第一节 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类别127
一、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状况127
(一)江河之上巨虹飞跨127
(二)溪流河汊索桥棋布127
(三)土苗地区廊桥居多128
(四)深峡幽谷石拱密布129
(五)旅游景区奇桥著称130
(六)都市圈内立交称雄131
二、三峡地区桥梁的分类131
(一)按形成方式分132
(二)按形成年代分132
(三)按建筑材料分132
(四)按社会功能分133
第二节 三峡地区桥梁的古今功用133
一、人类交往的原始功用133
二、进行战争的军事功用134
三、发展经济的现实功用134
四、景观建设的美学功用135
五、健智益心的教化功用136
第三节 三峡桥梁中的特定内涵137
一、民俗宗教与桥梁138
二、历代名人与桥梁139
三、科学技术与桥梁140
四、澳门回归与渝澳大桥142
五、三峡移民与桥梁143
六、行政腐败与綦江虹桥145
第五章 三峡码头文化147
第一节 三峡地区码头形成的原因147
一、自然成因147
(一)自然的地理优势成就了天然的码头147
(二)险恶的自然环境催生了中转码头148
二、社会成因149
(一)军事方面的原因149
(二)经济方面的原因151
(三)政治方面的原因153
第二节 三峡地区码头分布状况154
一、重庆市区码头分布情况154
(一)渝中区码头155
(二)江北区码头157
(三)南岸区码头157
(四)沙坪坝区码头158
(五)九龙坡区码头160
(六)大渡口区码头161
(七)巴县码头162
(八)江北县码头162
(九)重庆地区渡口概况162
二、长寿县码头分布情况164
三、涪陵市码头分布情况166
(一)涪陵港166
(二)石家沱港168
(三)蔺市港168
(四)珍溪港169
(五)白涛港169
四、丰都县码头分布情况169
五、忠县码头分布情况170
六、万州码头分布情况171
七、云阳县码头分布情况173
八、奉节县码头分布情况173
九、巫山县码头分布情况175
十、巴东县码头分布情况175
十一、秭归县码头分布情况176
十二、宜昌市码头分布情况177
第三节 三峡地区码头文化的表现形式179
一、码头与火锅文化179
(一)火锅的历史渊源179
(二)重庆火锅的产生180
(三)重庆火锅的发展与兴盛181
(四)重庆火锅的文化内涵183
二、码头与会馆185
(一)会馆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85
(二)会馆的特点和职能186
(三)湖广会馆的艺术价值188
(四)湖广会馆的文化内涵189
三、码头与吊脚楼191
(一)吊脚楼形成的原因191
(二)吊脚楼的建筑艺术特点192
(三)吊脚楼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193
四、码头与行帮195
(一)行帮的产生195
(二)三峡地区最大的帮会——袍哥会198
五、码头与茶馆202
(一)三峡地区茶文化的历史渊源202
(二)茶馆的种类和功能203
六、码头与山城棒棒军205
(一)山城棒棒军产生的渊源205
(二)山城棒棒军的生存现状206
(三)山城棒棒军的未来发展207
第六章 三峡道路文化211
第一节 “难于上青天”的三峡古道路文化212
一、“猿猱欲度愁攀援”的三峡纤道、乡村道文化212
(一)三峡的纤道及韵味悠长的纤夫号子212
(二)险象环生的三峡乡村道214
(三)咏歌古三峡“行路难”的诗歌215
二、快马飞奔的三峡驿道文化215
(一)“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唐代涪陵荔枝道216
(二)南征北战重要的交通枢纽——宜昌的古交通文化216
(三)重庆各区县古老的驿道219
第二节 商贸往来的盐道文化222
一、神奇的大宁河古盐道222
二、万狮古盐道224
三、乌江的盐运224
四、石柱的盐运大道228
五、城口至巫溪的盐运道228
第三节 四通八达的三峡古大道228
一、长江三峡的古大道229
(一)重庆市向城区外辐射的古大道229
(二)重庆市区内的主干道230
(三)永川的永泸古道231
(四)铜梁的古道干线231
(五)南川的古道231
(六)丰都的古大道231
(七)秀山的古道232
(八)万州区的古大道232
(九)云阳的古道路233
(十)城口的古代交通233
(十一)巴东的古代交通234
二、活跃于西南地区的“麻乡约”235
三、沙磁文化区的滑竿队、轿子行235
四、非常时期的道路破坏236
第四节 长江三峡公路文化237
一、我国公路发展的概况237
二、长江三峡的公路建设发展概略238
第五节 三峡公路建设的腾飞247
一、以重庆为轴心放射状的网络交通结构247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长江上游交通枢纽的新局面250
第七章 三峡航道文化252
第一节 长江三峡航道概述252
一、长江三峡航道的分布252
二、长江三峡航道的主要功能及历史变迁255
(一)贡输官漕255
(二)民间商运257
(三)战时运输260
三、三峡航道的特征263
第二节 三峡航道的文化内涵266
一、三峡航道与文学266
(一)三峡航道与民间传说266
(二)三峡航道与古代诗文270
二、三峡航道与航标文化275
三、三峡航道与巴人的生衍及巴渝地区城市的形成281
(一)三峡航道与巴人的生衍281
(二)三峡航道与城市283
第八章 三峡铁路和航空文化288
第一节 铁路交通文化288
一、川汉铁路288
(一)四川人民自办川汉铁路288
(二)保路运动290
(三)川汉铁路最终流产291
二、成渝铁路292
三、北川铁路294
四、新时期的三峡地区铁路网294
(一)达万铁路294
(二)宜万铁路295
(三)渝怀铁路295
(四)遂渝铁路296
(五)重庆将成为新的铁路枢纽296
五、铁路交通与三峡地区经济文化建设297
(一)铁路建设投资带动铁路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297
(二)铁路建成后的经济发展机遇297
第二节 航空交通文化298
一、三峡地区的机场298
(一)解放前的机场298
(二)解放后的机场302
二、三峡地区的航线303
(一)解放前的航线304
(二)解放初期的航线304
(三)新时期的航线304
三、三峡航空事件与文化305
(一)刘湘与四川空军305
(二)日寇对陪都重庆的空袭305
(三)抗日战争中的苏联空军,苏联飞行员献身重庆307
(四)“飞虎队”与三峡空中抗日战场308
(五)毛泽东重庆谈判313
(六)叶挺将军在烈火中永生314
(七)蒋介石梦断陪都316
第九章 三峡特色交通文化317
第一节 原始的交通工具317
一、沉重的背篓318
(一)背篓的产生与发展318
(二)背负形式的分类319
(三)背篓的形制和环境成因321
二、艰辛的轿子与滑竿323
三、装着智慧与道义的船只326
(一)歪沟子船、豌豆扁舟、柳叶舟326
(二)充满诗意的拉拉渡327
(三)最后义渡与车渡327
第二节 故旧的交通方式及载体329
一、岁月悠悠的石梯329
二、艰苦卓绝的三峡栈道330
三、脚印深凹的三峡纤道332
四、从人力到机械的川江绞滩333
第三节 “洋派”的交通方式与载体334
一、穿云破雾的两江索道335
二、骇人的扶梯与出奇的电梯336
三、“云中漫步”的空中客车337
第四节 “现代”的轻轨列车338
一、重庆轻轨的意义与总体规划338
二、建设中的轻轨线340
第十章 三峡交通的人文内涵与审美价值343
第一节 三峡交通的人文内涵343
一、三峡交通的作用与意义344
(一)提高时间效益344
(二)提高经济效益、加速西部大开发345
(三)促进文化与经贸的交流348
(四)改善投资环境349
(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51
(六)开发旅游资源351
二、三峡交通类别形式的丰富性353
三、三峡交通的巨变354
(一)渝东地区的交通巨变354
(二)直辖前后重庆及周边地区的交通巨变355
(三)直辖的契机与大西南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发展359
(四)基于落后的飞跃360
(五)三峡地区交通的现代性与科技性363
第二节 三峡交通的审美价值365
一、现代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366
二、独特环境中的伟大创造371
(一)空中索道371
(二)凯旋路交通电梯372
(三)空中客车372
(四)重庆轻轨372
(五)神女大扶梯372
三、现代交通方式带来的人文巨变373
(一)生活方式的改变373
(二)价值观念的改变373
四、三峡交通的旅游附加值375
(一)交通带来自然环境的旅游价值375
(二)交通带来旅游的经济效益376
(三)特殊条件下的特殊创造378
五、三峡交通与川江号子的悲壮379
第十一章 三峡交通远景展望383
第一节 重庆地区未来交通展望383
一、铁路规划384
二、公路规划384
三、港口规划387
四、民航规划387
五、轨道交通线网远景规划387
第二节 湖北宜昌地区未来交通展望388
一、交通设施建设388
(一)公路设施388
(二)港航设施389
(三)场站设施389
(四)过江通道设施390
(五)轨道设施390
(六)航空设施390
二、分期实施方案390
后记392
参考书目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