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肿瘤血管靶向治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肿瘤血管靶向治疗
  • Dietmar W. Siemann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09213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43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肿瘤-导管治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肿瘤血管靶向治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肿瘤血管系统:抗肿瘤治疗的靶点1

1.1 引言1

1.2 肿瘤血管系统1

1.3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治疗的影响1

1.4 以血管系统为靶点的治疗2

1.5 与传统抗肿瘤治疗的合用3

1.6 抗血管生成及血管破坏药物的联合应用3

1.7 小结3

第二章 实体肿瘤中微血管系统异常及微循环功能缺陷7

2.1 引言7

2.2 肿瘤中血管形成的基本原则7

2.3 肿瘤淋巴管生成9

2.4 肿瘤血管供应和血液流动10

2.5 肿瘤间质空间的容量和构成12

2.6 肿瘤间质中的液体压力和对流13

2.7 肿瘤低氧含量的证据、特征和病理形成14

2.8 肿瘤pH16

2.9 实体肿瘤不利代谢微环境的“关键性Ps”18

第三章 微血管系统在肿瘤转移形成中的作用22

3.1 引言22

3.2 血管新生在实体肿瘤中的调节剂24

3.3 血管新生和转移形成31

3.4 小结35

第四章 历史的展望:选择性阻断肿瘤血管药物的进展44

4.1 引言44

4.2 早期历史45

4.3 VDA概念的形成46

4.4 血管闭合对于肿瘤细胞生存的影响47

4.5 VDA治疗的合理发展47

4.6 小分子VDAs的发展48

4.7 CA4P49

4.8 可行的方法51

4.9 小结52

第五章 肿瘤血管阻断剂在临床前期模型中的形态学表现56

5.1 引言56

5.2 动物模型57

5.3 形态学和形态测定学的分析59

5.4 治疗效应59

第六章 秋水仙碱结合靶点的分子识别:发现和开发血管阻断剂的研究典范67

6.1 引言67

6.2 秋水仙碱在微管蛋白上的结合靶点67

6.3 微管蛋白的简要回顾69

6.4 微管蛋白结合的小分子抑制剂70

6.5 小分子血管阻断剂的设计范例74

6.6 小结78

第七章 血管阻断剂的联合应用方案86

7.1 肿瘤血管系统86

7.2 血管阻断的策略86

7.3 血管阻断剂和化疗87

7.4 血管阻断剂与放疗89

7.5 血管阻断剂与抗血管生成剂90

7.6 小结91

第八章 血管靶向治疗与高温热疗96

8.1 引言96

8.2 增强高温热疗98

8.3 增强热放疗102

8.4 小结和临床相关性104

第九章 血管阻断剂——黄酮和山酮110

9.1 FAA和DMXAA的发展史110

9.2 FAA和DMXAA的抗血管活性111

9.3 FAA和DMXAA诱导的细胞因子112

9.4 分子靶点113

9.5 临床前期研究:单药DMXAA113

9.6 临床前期研究:综合治疗114

9.7 物种差异117

9.8 临床研究118

第十章 磷脂在胰腺癌中的靶向作用124

10.1 血管靶向作用124

10.2 胰腺癌:临床需要124

10.3 磷脂酰丝氨酸125

10.4 理论研究的证据126

10.5 胰腺癌模型中的3G4和吉西他滨联合治疗127

10.6 作用机制128

10.7 小结131

第十一章 钙粘连素拮抗剂——血管靶向因子135

11.1 外膜细胞——血管稳定性的调节者135

11.2 钙粘连素136

11.3 钙粘连素和血管系统136

11.4 肿瘤血管系统138

11.5 钙粘连素拮抗剂调控肿瘤血管系统138

11.6 小结139

第十二章 Alphastatin:一种活化内皮细胞的多能抑制剂143

12.1 引言143

12.2 Alphastatin的发现144

12.3 Alphastatin的开发146

12.4 小结151

第十三章 以肿瘤内皮为靶点的阳离子脂质复合物155

13.1 引言155

13.2 以肿瘤血管为靶点的阳离子脂质体155

13.3 肿瘤内皮细胞上阳离子脂质复合物的潜在靶点157

13.4 作为药物载体的阳离子脂质体159

13.5 静脉注射阳离子脂质复合物的副反应160

13.6 临床前期数据161

13.7 临床数据166

13.8 小结166

第十四章 以血管为靶点的肿瘤基因治疗进展172

14.1 引言172

14.2 以肿瘤血管为靶点的基因治疗的优点172

14.3 血管靶向基因治疗中的基因重要性173

14.4 针对肿瘤血管的基因靶向治疗173

14.5 小结177

第十五章 细菌孢子联合血管阻断剂针对实体瘤缺氧区的靶向治疗181

15.1 缺氧和坏死——可选择的抗癌治疗方法181

15.2 梭状芽孢杆菌在缺氧/坏死抗癌治疗的应用182

15.3 CDEPT相比ADEPT和GDEPT的优越性184

15.4 CDEPT与血管阻断剂联合185

15.5 临床意义188

第十六章 血管靶向制剂作用的影像诊断193

16.1 引言193

16.2 组织血流比成像194

16.3 中心容量原理194

16.4 Kety模型195

16.5 心脏射血分数或“首次流经”方法199

16.6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199

16.7 低氧的成像199

16.8 糖代谢的成像200

16.9 血管阻断制剂成像的临床前期研究201

16.10 血管阻断制剂成像的临床研究203

16.11 小结205

第十七章 肿瘤抗血管治疗的临床进展213

17.1 引言213

17.2 血管阻断剂的潜在临床优势214

17.3 生物(配体介导)抗血管药物214

17.4 小分子VDAs214

17.5 CA4P活性的潜在替代指标220

17.6 VDAs的联合治疗222

17.7 非恶性疾病中的VDAs223

17.8 小结223

第十八章 血管阻断剂在非肿瘤疾病中的应用227

18.1 背景227

18.2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228

18.3 近视性黄斑变性230

18.4 早产性视网膜病231

18.5 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232

18.6 小儿血管瘤232

18.7 关节炎233

18.8 银屑病234

18.9 小结235

索引2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