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原理与规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卫东,高鹏,张英海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3945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通信系统-系统设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原理与规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移动通信概况1
1.1 概述2
1.2 第1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2
1.3 第2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4
1.3.1 2G数字通信系统特点4
1.3.2 GSM5
1.3.3 IS—1366
1.3.4 IS—95A6
1.4 第2.5代移动通信系统9
1.4.1 GPRS9
1.4.2 EDGE10
1.4.3 IS—95B11
1.5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11
1.5.1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前期标准化11
1.5.2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政策12
1.5.3 2G系统与未来3G系统技术特点的比较14
1.5.4 3G的标准化进程15
1.6 本章小结20
参考文献21
第2章 移动通信的传播环境23
2.1 概述24
2.2 无线电波传播机制25
2.2.1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25
2.2.2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27
2.2.3 反射28
2.2.4 绕射29
2.2.5 散射30
2.3 移动无线信道及特性参数31
2.3.1 移动无线信道的特点31
2.3.2 描述多径信道的主要参数32
2.3.3 无线信道衰落分类38
2.4 电波传播预测模型44
2.4.1 宏蜂窝传播模型46
2.4.2 微蜂窝传播模型52
2.4.3 室内传播模型55
2.5 本章小结57
参考文献57
第3章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简析58
3.1 关键传输技术的分析59
3.1.1 无线资源的复用60
3.1.2 双工技术方案62
3.1.3 多址接入方案66
3.1.4 单链路处理流程75
3.1.5 分集技术与合并技术84
3.1.6 天线技术88
3.2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原理分析97
3.2.1 频率资源的选择97
3.2.2 干扰的隔离99
3.2.3 用户基带传输的方案——对抗衰落和噪声的影响102
3.2.4 天线技术的应用104
3.2.5 干扰和噪声的关系105
3.2.6 单用户最大传输能力的计算105
3.3 本章小结106
参考文献106
第4章 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108
4.1 引言109
4.2 GSM109
4.2.1 GSM的发展历程109
4.2.2 GSM系统的网络构成110
4.2.3 GSM的网络空中接口113
4.3 IS—95114
4.3.1 IS—95系统的发展历程114
4.3.2 IS—95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115
4.3.3 IS—95系统的网络结构及技术特点117
4.4 GPRS118
4.4.1 GPRS的主要特点118
4.4.2 GPRS的网络结构119
4.5 EDGE120
4.5.1 EDGE的提出和发展120
4.5.2 EDGE系统技术特点121
4.5.3 EDGE的承载业务123
4.5.4 EDGE的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124
4.6 移动通信系统与无绳电话系统125
4.6.1 无绳电话的网络结构及系统特点125
4.6.2 无绳电话系统与移动通信系统的异同126
参考文献126
第5章 WCDMA系统128
5.1 WCDMA网络体系结构129
5.1.1 网络体系概述129
5.1.2 无线接入网UTRAN130
5.1.3 核心网结构132
5.2 WCDMA无线接口协议141
5.2.1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141
5.2.2 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142
5.2.3 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143
5.2.4 分组数据汇聚(PDCP)协议144
5.2.5 广播/组播控制(BMC)协议145
5.2.6 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146
5.3 WCDMA物理层147
5.3.1 物理信道及帧结构147
5.3.2 WCDMA系统的扩频与调制152
5.3.3 信道的编码与复用156
5.4 WCDMA长期演进160
参考文献162
第6章 cdma2000 1X系统164
6.1 概述165
6.2 ccdma2000 1X的网络结构166
6.2.1 cdma2000 1X系统的总体结构166
6.2.2 接入终端167
6.2.3 无线部分167
6.2.4 核心网分组域167
6.2.5 核心网电路域168
6.3 cdma2000 1X的空中接口170
6.3.1 物理层171
6.3.2 链路层172
6.3.3 第3层176
6.4 cdma2000 1X物理层179
6.4.1 cdma2000 1X物理层的主要特性179
6.4.2 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181
6.4.3 cdma2000 1X物理信道182
6.4.4 cdma2000 1X系统的扩频与调制188
6.5 cdma2000 1X中的IP技术193
6.5.1 cdma2000 1X系统的分组数据网193
6.5.2 移动IP的基本概念194
6.5.3 移动IP在cdma2000 1X系统中的应用194
6.6 cdma2000 1X长期演进195
6.6.1 cdma2000 1X演进的目标195
6.6.2 cdma2000 1X演进的技术方法196
参考文献196
第7章 TD-SCDMA系统198
7.1 概述199
7.2 TD-SCDMA的网络体系结构200
7.3 TD-SCDMA的物理层200
7.3.1 传输信道200
7.3.2 物理信道201
7.3.3 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之间的映射203
7.3.4 物理层帧结构204
7.3.5 物理层成帧过程208
7.3.6 扩频与调制215
7.4 TD-SCDMA中的关键技术220
7.4.1 智能天线220
7.4.2 上行同步224
7.4.3 接力切换225
7.4.4 动态信道分配226
7.4.5 联合检测227
7.4.6 软件无线电229
7.5 TD-SCDMA长期演进230
参考文献232
第8章 无线资源管理技术233
8.1 概述234
8.2 功率控制技术235
8.2.1 功率控制概述235
8.2.2 功率控制准则235
8.2.3 功率控制的分类236
8.3 切换技术238
8.3.1 切换概述238
8.3.2 切换的控制方式239
8.3.3 切换分类240
8.4 呼叫接入控制244
8.4.1 接入控制概述244
8.4.2 接入控制分类245
8.5 负载控制246
8.6 分组调度247
8.6.1 分组调度概述247
8.6.2 分组调度算法247
8.7 链路自适应技术248
8.7.1 自适应调制编码249
8.7.2 混合自动重传技术250
8.7.3 动态信道分配251
参考文献252
第9章 3G移动通信系统增强技术253
9.1 WCDMA增强技术254
9.1.1 WCDMA下行增强技术HSDPA254
9.1.2 WCDMA上行增强技术HSUPA262
9.2 cdma2000增强技术266
9.2.1 cdma2000 1X EV-DO266
9.2.2 cdma2000 1X EV-DV270
9.3 TD-SCDMA增强技术275
9.3.1 HSDPA物理层技术275
9.3.2 MAC层技术279
9.4 3G增强技术之间的比较281
9.4.1 WCDMA与TD-SCDMA的HSDPA比较281
9.4.2 HSDPA与1X EV-DO比较282
9.4.3 HSDPA与1X EV-DV比较282
参考文献283
第10章 3G系统的网络规划284
10.1 关于网络规划与通信工程基本问题的讨论285
10.1.1 通信工程概论285
10.1.2 影响3G网络规划的因素286
10.2 业务预测288
10.2.1 业务总量预测289
10.2.2 每用户平均忙时业务量预测291
10.2.3 业务分布密度预测293
10.3 核心网络规划296
10.3.1 核心网络规划的目标、基本原则和范围296
10.3.2 核心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规划流程297
10.3.3 计算模型的确定299
10.3.4 网元设置301
10.3.5 组网方式305
10.4 无线网络规划311
10.4.1 无线网络规划的目标、基本原则和范围311
10.4.2 无线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规划流程312
10.4.3 覆盖规划313
10.4.4 容量规划328
10.4.5 站址勘察335
10.4.6 开局优化339
参考文献340
第11章 其他无线接入系统与3G系统的融合342
11.1 WiMAX技术343
11.1.1 什么是WiMAX343
11.1.2 WiMAX所采用的关键技术344
11.1.3 物理层描述346
11.1.4 MAC层技术浅析(基于IEEE 802.16d标准)350
11.1.5 MAC层的链路自适应机制简述352
11.1.6 WiMAX的网络结构特点352
11.1.7 WiMAX应用特点354
11.1.8 WiMAX与3G的关系355
11.2 WiFi355
11.2.1 什么是无线局域网(WLAN)356
11.2.2 什么是WiFi356
11.2.3 WiFi联盟358
11.2.4 IEEE 802.11系列协议358
11.2.5 WiFi的应用特点368
11.2.6 WiFi与3G的关系370
11.3 蓝牙技术(Bluetooth)371
11.3.1 什么是蓝牙(Bluetooth)371
11.3.2 蓝牙的协议体系结构372
11.3.3 蓝牙的特点372
11.3.4 蓝牙的系统组成373
11.3.5 蓝牙的主要应用373
11.3.6 蓝牙与其他技术的比较374
参考文献376
附录A 缩略语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