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鸦片战争时期教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鸦片战争时期教育](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1704545.jpg)
- 陈元晖主编;璩鑫圭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4440873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4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教育史-史料-中国-清后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鸦片战争时期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清王朝的科举制度一、沿革3
(一)文科举3
清史稿选举志(节录)3
(二)武科举20
清史稿选举志(节录)20
二、科举考试规程23
(一)应试规程23
1.乡、会试试期23
乡、会试期23
乡、会试加科23
2.乡、会试定额、中额24
科举定额24
各省乡试定额24
官卷中额26
商籍中额26
会试中额27
3.乡、会试科举27
生员科举27
贡监科举28
直省举人会试30
杂项人员会试30
4.乡、会试考官31
顺天乡试正副考官31
直省乡试正副考官32
会试正副考官34
5.覆试、殿试、朝考34
覆试34
殿试题派事宜35
殿试读卷37
殿试传胪谢恩39
朝考40
6.宗室八旗人员科举41
宗室人员乡、会试(附覆试、殿试、朝考)41
八旗贡监生员笔帖式等科举42
八旗举人会试43
(二)试艺规程43
1.三场试题43
题目成式43
钦命题目44
考官出题(附添注涂改款式)44
题纸进呈45
2.文字程式、违式46
乡、会试艺46
敬避庙讳御名至圣讳46
抬写格式47
杂项违式47
(三)科场规程48
场规48
搜检士子49
(四)八股文、试帖诗、殿试策示例50
1.同治二年癸亥科探花张之洞试卷50
张之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50
张之洞:赋得譬海出明珠(得材字五言八韵)51
张之洞:殿试策(策题略)52
2.截割题八股文例55
路德:既庶矣 既富矣55
三、道光、咸丰朝的上谕和奏议57
(一)上谕57
道光元年五月覆御史许乃济奏保举孝廉方正请核实奉行谕57
道光二年申明嗣后宫廷考试着照大学士等所议章程办理谕58
道光二年覆御史邱家炜奏请申禁士子怀挟谕59
道光六年申明科场条禁首严怀挟谕59
道光八年九月特旨申明八旗士子务当勤学应举谕60
道光九年八月覆御史张曾奏请饬禁刊刻落卷以端士习谕60
道光十二年整肃场规严防弊窦谕61
道光十三年六月覆御史朱嶟奏请慎重名器谕61
道光十三年七月覆富俊奏禁陋习以端仕进谕62
道光十三年覆御史刘谊奏请严禁直省乡试积弊谕63
道光十五年覆御史岳镇南奏请严禁科场誊录积弊谕64
道光十七年申明派员认真磨勘谕64
道光十九年覆御史陈光亨奏请饬禁竞认师生谕64
道光二十六年十一月覆黄恩彤奏请应试年老武生三场完竣赐予职衔谕65
咸丰七年申禁学政出题剿袭旧文谕65
同治元年申明学官嗣后出题不得割裂小巧谕66
(二)奏议67
辛从益:请严搜检正文体折(1814年)67
林则徐:请定乡试校阅章程并防剿袭诸弊疏(节录)(1832年)68
黄爵滋:敬陈六事疏(节录)(1835年)71
祁?:请推广文武科试疏(节录)(1841年)72
王茂荫:敬筹振兴人才以济实用疏(节录)(1851年)74
黎庶昌:上穆宗毅皇帝书(节录)(1862年)75
桂文灿:条陈请禁楷字以挽颓风疏(节录)(1863年)76
四、科举制度的腐败状况78
(一)科场生活如丐似囚78
蒲松龄:王子安(节录)78
陈康祺:陈司业别号舍文79
董潮:闱中赋诗79
缪艮:浙江乡闱诗80
缪艮:乡试诗81
李联琇:试童子日即事戏吟82
徐珂:嘲童子联83
(二)八股文的空疏和试题的割裂84
梁章钜:嘲出题割裂84
梁章钜:“且夫”调85
徐珂:刺时文86
徐珂:嘲墨卷86
徐珂:院试文之快短明87
(三)考试注重书法88
梁章钜:对策重书法88
陈康祺:殿廷考试专尚楷法之由88
傅增湘:文字风尚89
(四)关节、夹带91
陈康祺:名臣不讳言科场夹带91
徐珂:考试送关节91
徐珂:考试送诗片92
徐珂:会试关节92
(五)禁锢学术思想92
陈寿祺:科举论(节录)92
戴钧衡:上罗椒生先生书(节录)94
沈垚:与孙愈愚书(节录)95
沈垚:与丁子香书(节录)96
潘德舆:与鲁通甫书(节录)96
陈澧:科场议一97
科场议二98
科场议三100
陈澧:与胡伯蓟书101
(六)科场案举例102
萧穆:记嘉庆戊午科湖南乡试事102
咸丰帝为柏葰科场案谕群臣(1859年3月17日)102
咸丰帝再以顺天戊午乡试科场舞弊案谕群臣(1859年8月15日)104
第二章 清王朝的学校制度一、沿革109
(一)国子监109
清史稿选举志(节录)109
(二)宗学、觉罗学、景山学、咸安宫学117
清史稿选举志(节录)117
(三)府学、州学、县学119
清史稿选举志(节录)119
(四)卧碑、圣谕、训饬士子文122
顺治九年御制卧碑文122
康熙九年钦颁上谕十六条123
康熙三十九年钦颁上谕十六条于直省学宫123
康熙四十一年御制训饬士子文124
雍正二年御制《圣谕广训万言谕》序125
御制朋党论谕126
雍正三年议准颁发《圣谕广训万言谕》、《御制朋党论》于各省学宫128
雍正七年议准各学奉藏《钦定卧碑》、《御制训饬士子文》128
乾隆五年钦颁太学训饬士子文129
二、学校规制131
(一)国子监131
六堂经理131
六堂训课133
(二)算学135
算学经理135
(三)八旗官学137
八旗官学学务137
八旗官学课程140
(四)府学、州学、县学143
府学、州学、县学规制 143
三、道光、咸丰朝的上谕和奏议145
(一)上谕145
道光二年覆御史赵炳奏慎核改教以重学校谕145
道光四年覆毛式郇奏请饬禁选拔积弊谕145
道光五年覆朱士彦奏禁讼户抗粮以端士习谕146
道光六年覆御史续龄奏禁八旗官学积弊谕146
道光十五年覆御史俞焜奏请严核优劣以端士习谕147
道光十七年覆御史巫宜禊奏振兴学校谕147
道光十九年著翰林院谨阐《圣谕》内黜异端以崇正学条撰为有韵之文进呈谕148
道光三十年著各省学政严行考校教官谕148
道光三十年覆御史麟光奏请整顿官学谕149
道光三十年著各省学政转饬所属以《御纂性理精义》、《圣谕广训》教授生徒谕149
咸丰元年覆给事中汪元方奏请停止增附捐纳教习谕 150
咸丰元年覆御史王茂荫奏请振兴人才谕150
咸丰八年覆吏部遵议恒福请停增附捐教谕150
咸丰九年覆江苏学政孙葆元奏请责成教官提调襄理考试谕151
同治元年申明国子监兼课策论以经史性理诸书命题谕151
同治元年著各省学政督饬各教官读书立品谕152
同治二年覆御史刘毓楠奏请整顿各学教习谕152
(二)奏议153
李宗昉:请修葺南学疏(1833年)153
黄爵滋:奏请综核名实疏(节录)(1834年)153
汪元方:请饬停止增附捐教疏(1851年)155
王榕吉:请整顿宗学疏156
四、学校制度的空疏、废弛情况158
庄有可:学校论(节录)158
葛其仁:教士说159
吴德旋:学校贡举说(节录)159
汤成烈:学校篇(节录)160
孙鼎臣:论治二(节录)162
高建瓴:安康县兴复兴贤学仓序(节录)163
梁章钜:教官164
王宝仁:学官论165
叶裕仁:送钱调甫之任赣榆教谕序(节录)166
陈其元:陈星垞考教诗166
陈其元:校官167
李慈铭:学风168
缪艮:学堂通弊记168
第三章 清王朝的书院制度一、沿革173
(一)概况173
书院记173
清代书院设置沿革173
(二)嘉庆、道光以前重修和新建的著名书院174
1.关中书院(陕西)(康熙二年[1663年]修建)174
李容:关中书院会约174
李容:关中书院学程177
叶伯英:关中书院课艺序178
柏景伟:关中书院课艺序179
2.大梁书院(河南)(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建)181
大梁书院记181
王儒行:经苑跋181
苏源生:先师钱星湖先生遗事(节录)182
3.鳌峰书院(福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创建)183
陈寿祺:重修鳌峰书院并建考棚记183
陈寿祺:拟定鳌峰书院事宜(1822年12月)183
陈寿祺:鳌峰崇正讲堂规约八则(1825年3月)186
陈寿祺:示鳌峰书院诸生190
钱仪吉:左海陈先生别传(节录)191
4.道乡书院(广西)(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修建)191
徐鲸标:重修道乡书院记191
唐鉴:道乡书院学规四则192
唐鉴:谕发膏火田总管值年首士执照(条规八则)194
条规八则194
5.粤秀书院(广东)(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创建)196
粤秀书院条规十八则(1809年)196
粤秀书院续增条规(二条)(1812年)200
何南钰:课艺自序201
林则徐: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201
6.岳麓书院(湖南)(康熙年间修建)203
毛际可:重修岳麓书院记203
郭嵩焘:岳麓书院碑记204
岳麓书院教条205
岳麓书院山长列传209
7.敷文书院(浙江)(康熙年间修建)211
重修敷文书院碑211
秦瀛:重修敷文书院记211
敷文书院增设孝廉月课章程212
8.墨池书院(湖北)(康熙年间创建)214
墨池书院章程214
9.钟山书院(江苏)(雍正元年[1723年]创建)218
钟山书院记218
钟山书院218
程廷祚:钟山书院碑记219
冯煦:重建钟山书院记(代)220
杨绳武:钟山书院规约221
朱珔:钟山课艺序226
胡培翚:钟山书院课艺序227
陶澍:钟山书院课艺序228
胡培翚:钱竹汀先生入祀钟山书院记229
钟山书院学风辑录230
10.泺源书院(山东)(雍正十一年[1733年]创建)232
泺源书院记232
托浑布:重修泺源书院并增诸生课额记232
钱樾等:泺源问答序233
11.莲池书院(河北)(雍正十二年[1734年]创建)235
莲池书院记235
黄彭年:莲池书院记237
黄彭年:莲池书院课艺序238
黄彭年:莲池书院日记序238
黄彭年:万卷楼藏书碑记(1878年)239
灊山:谈谈以往的莲池(节录)240
12.梅花书院(江苏)(雍正十二年[1734年]修建)241
梅花书院记241
李斗:梅花书院242
13.城南书院(湖南)(乾隆十年[1745年]创建)244
左辅:重建城南书院碑记(1823年3月)244
嵩孚:奏省城书院筹增课额膏火折(1824年6月)245
城南书院条规247
14.宝晋书院(江苏)(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创建)248
王志伊:续增宝晋书院经费碑记248
宝晋书院规条249
刘书云:复建宝晋书院碑记251
15.暨阳书院(江苏)(乾隆三十年[1765年]修建)251
陶澍:暨阳书院增置沙田记251
李兆洛:暨阳书院增置经费记(代)252
蒋彤:养一子述(节录)254
16.彝山书院(河南)(道光十年[1830年]创建)257
栗毓美:建修彝山书院记257
邹鸣鹤:增修彝山书院碑记258
史致昌:庚子课艺序260
二、嘉庆、道光年间新建的专习经史和朴学的书院261
(一)西湖诂经精舍(浙江)(嘉庆六年[1801年]创建)261
阮元:西湖诂经精舍记261
孙星衍:诂经精舍题名碑记(节录)262
许宗彦:《诂经精舍文集》序263
胡敬:《诂经精舍文续集》序264
钱泳:诂经精舍265
俞樾:重建诂经精舍记266
(二)学海堂(广东)(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创建)267
阮元:《学海堂集》序267
林伯桐修纂、陈澧续纂:学海堂志(节录)268
阮福:学海堂(节录)290
苏源生:书先师钱星湖先生事(节录)291
瞿兑之辑:学海堂文献(节录)292
古公愚:学海堂述略(节录)293
(三)惜阴书院(江苏)(道光十八年[1838年]创建)297
甘熙:惜阴书舍记297
惜阴书院记298
杨大堉:惜阴书舍记298
孙锵鸣:惜阴书院东斋课艺序300
薛时雨:惜阴书院西斋课艺序301
顾云:桑根先生(薛时雨)行状(节录)301
(四)龙门书院(上海)(同治三年[1864年]创建)302
龙门书院302
应宝时:龙门书院记303
毛祥麟:记龙门书院304
柴萼:龙门书院306
应宝时:《学诗详说正诂》序(节录)306
(五)菊坡精舍(广东)(同治年间创建)307
陈澧:菊坡精舍记307
菊坡精舍308
广州菊坡精舍章程(1870年)308
三、书院的流弊310
袁枚:书院议310
葛其仁:书院议(己酉)311
梁章钜:书院山长312
戴钧衡:桐乡书院四议(节录)312
黄以周:论书院(节录)316
第四章 义学、社学、家塾、蒙馆一、各地兴办义学、社学情况321
(一)沿革321
各省义学321
(二)兴建告示、详文326
周凯:劝谕襄阳士民设立义学告示326
李德林:立义学详文328
李德林:筹议义学经久事宜329
唐鉴:兴立义学示331
唐鉴:义学示谕(附条约六则)332
丁日昌:设立社学札暨章程334
(三)碑记336
姚椿:书西平兴建义学事336
朱珔:漕溪汪氏义学碑记337
刘谊:李氏义塾记338
张文虎:金山张堰镇义塾记(代毕子筠大令)339
汪坤厚:江阴三官义塾碑记340
朱冠卿:上海义学叙略341
二、义学、家塾章程、规条343
(一)义学章程343
周凯:义学章程十条343
周凯:义学规则十八条347
栗毓美:义学条规350
义学章程352
义塾条规354
粤东启蒙义塾规条(节录)357
蒋丹林:义学规条(节录)362
(二)家塾规条364
任兆麟:任氏家塾规条十则364
贺长龄:塾规(节录)365
蒙馆条约368
三、义学、家塾的课程、教材371
(一)课程举例371
龙启瑞:家塾课程(1847年)371
(二)童蒙读本372
1.《三字经》372
凌扬藻:三字经372
王相:《三字经训诂》序373
《三字经注解备要》序373
2.《百家姓》374
翟灏:百家姓374
王相:《百家姓考略》序375
乔松年:《重订百家姓》跋375
3.《千字文》376
梁章钜:千字文376
何桂珍:进呈训蒙千字文序376
4.《千家诗》377
翟灏:千家诗377
黎恂:《千家诗注》自序377
5.蒙求读物378
杨迦怿:《李氏蒙求集注》自序378
邵晋涵:《李氏蒙求补注》序379
6.《幼学故事琼林》379
邹圣脉:《新增幼学故事琼林》序379
7.历史读物380
黄式谷:《史略歌论》序380
《史略歌论》例言381
马伯乐:《读史编略》序382
沈祥煦:《读史编略》凡例383
翁心存:《史鉴节要便读》序383
8.小学读物384
龙启瑞:《重刊朱子小学》序384
罗泽南:《小学韵语》序385
9.小四书386
邹持雅:《重刊小四书》跋语386
陈源兖:《小四书》序387
四、义学、私塾的教学情况389
(一)教学方法的论著389
崔学古:幼训389
王筠:教童子法397
唐彪:父师善诱法(节录)404
(二)训蒙情况409
李兆洛:乡塾读书法序(节录)409
训蒙记事410
梁绍壬:村学诗411
王之春:咏村学诗411
训蒙诀歌412
刘禺生:私塾教学情况412
(三)塾师的生活待遇414
学究自嘲414
蒙馆诗418
青毡述苦文419
教馆(节录)420
第五章 教育思潮一、批判封建主义教育的思潮423
(一)揭露科举制度弊端423
包世臣:说储(节录)423
包世臣:圣寄书大司寇书(节录)(1832年)424
包世臣:或问(节录)(1844年)426
龚自珍:述思古子议426
龚自珍:拟厘正五事书(节录)(1822年)427
魏源:默觚(节录)427
魏源:圣武记(节录)(1842年)429
(二)批评学校、书院制度的空疏429
龚自珍:陈硕甫所著书序429
龚自珍:与人笺[七]430
魏源:默觚(节录)431
(三)评论学风和士风433
龚自珍:明良论二433
龚自珍:与江子屏笺435
魏源: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435
(四)倡议学习西方技艺437
魏源:《海国图志》序(节录)(1842年)437
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三议战(节录)(1842年)438
冯桂芬:制洋器议(节录)439
冯桂芬:采西学议440
二、维护封建主义教育的思潮444
唐鉴:学案小识序444
唐鉴:赠贺藕耕太史提学山西序(并九条)447
倭仁:翰林院条规(节录)451
倭仁:答费敬庐(节录)451
曾国藩:劝学篇示直隶士子(节录)452
曾国藩:讨粤匪檄453
第六章 太平天国的教育一、科举考试制度457
(一)科目、内容和程式457
1.制度的改革457
钦定士阶条例(节录)(1861年)457
科场士阶条例462
洪仁玕:钦定英杰归真(节录)(1861年)468
赵烈文:记《钦命记题记》470
张德坚:贼情汇纂(节录)471
谢绥之:燐血丛钞(节录)473
2.癸好三年建都天京后的天试、东试、北试和翼试474
李滨:中兴别记(节录)474
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节录)475
马寿龄:金陵癸甲新乐府(节录)475
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节录)475
陆筠:海角续编(节录)476
樗园退叟:盾鼻随闻录(节录)477
姚济:小沧桑记(节录)477
佚名:粤逆纪略(节录)478
(二)各地科举考试情形478
1.安徽省478
储枝芙:皖樵纪实(节录)478
2.苏福省479
知非:吴江庚辛纪事(节录)479
佚名:锡金贼举行伪试480
龚又村:自怡日记(节录)480
佚名:庚申避难日记(节录)482
柯悟迟:漏网喁鱼集(节录)483
沧浪钓徒:劫余灰录(节录)483
顾汝钰:海虞贼乱志(节录)484
3.浙江省484
张尔嘉:难中记(节录)484
沈梓:避寇日记(节录)485
许瑶光:谈浙(节录)486
古越隐名氏:越州纪略(节录)487
4.湖北省、江西省、福建省487
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节录)487
曹大观:寇汀纪略(节录)488
二、教育制度490
(一)儿童教育490
1.教育纲领490
天朝田亩制度(节录)(1853年)490
2.实施情况491
张德坚:贼情汇纂(节录)491
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节录)491
涤浮道人:金陵杂记(节录)491
潘钟瑞:苏台麋鹿记(节录)492
陈庆甲:金陵纪事诗(节录)492
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节录)492
3.儿童读本493
幼学诗(1852年)493
三字经(1853年)496
御制千字诏(1854年)498
(二)成人教育501
1.讲道理501
张德坚:贼情汇纂(节录)501
马寿龄:金陵癸甲新乐府(节录)503
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节录)504
海宁冯氏:花溪日记(节录)504
丁葆和:归里杂诗(节录)504
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节录)504
《遐迩贯珍》太平天国新闻杂辑(节录)506
2.做礼拜506
张德坚:贼情汇纂(节录)506
涤浮道人:金陵杂记(节录)509
陈庆甲:金陵纪事诗(节录)509
林大椿:粤寇纪事诗(节录)509
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节录)510
3.成人读物511
天条书(1852年)511
天父诗(节录卷首十首)(1857年)517
(三)女子教育519
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节录)519
英国政府蓝皮书中之太平天国史料(节录)520
三、文化政策和文化设施521
(一)文化政策521
洪秀全:颁行《诗韵》诏(1853年)521
黄再兴:诏书盖玺颁行论(1853年)521
天父圣旨(节录)522
天父圣旨(节录)523
洪仁玕:资政新编(节录)(1859年)523
钦定军次实录(节录)(1861年)525
(二)文化设施527
1.禁读妖书527
张德坚:贼情汇纂(节录)527
马寿龄:金陵癸甲新乐府(节录)527
2.焚毁学宫528
张德坚:贼情汇纂(节录)528
山曲寄人题壁(节录)528
3.设删书衙528
张德坚:贼情汇纂(节录)528
李滨:中兴别记(节录)529
4.改字删书530
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节录)530
汪士铎:汪悔翁乙丙日记(节录)531
英人麦赫斯:上海通讯(节录)(1853年11月26日)531
征引、参考书目举要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