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保护体制改革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社会保护体制改革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1703068.jpg)
- 尚晓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ISBN:750456494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保护体制改革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国际社会保护理论与制度5
第一章 国际社会保护理论5
第一节 国际社会保护理论基本概念的一般涵义5
第二节 国际社会保护制度的历史演变8
第三节 国际社会保护理论的当代形态13
第四节 中国学术界对社会保护理论的不同理解37
参考文献42
第二章 国际社会保护制度46
第一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46
第二节 福利国家的危机及社会福利概念的演变52
第三节 不同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60
参考文献76
第三章 澳大利亚的社会保护模式99
第一节 澳大利亚社会保护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形成的历史原因99
第二节 澳大利亚社会政策的优先目标102
第三节 澳大利亚社会保护的主要方法与支付体系104
第四节 澳大利亚社会保护政策的效果及对中国的启示107
参考文献110
第二编 中国社会保护的历史和现状115
第四章 新中国社会保护制度的形成115
第一节 政治选择:建立早熟的社会保险项目116
第二节 中国社会城乡划分与部门分割的社会保障体制的确立129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135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的政策模式及其社会效应136
参考文献138
第五章 中国新时期社会保障制度不平等分析141
第一节 社会保障不平等问题的定义和衡量指标141
第二节 养老保障的城乡和地区差异149
第三节 失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和不平等范围的缩小154
第四节 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59
第五节 农村社会救助的性别和地区差异165
第六节 减少社会保障不平等程度的政策建议168
参考文献170
第六章 面临全球化挑战的中国社会政策选择174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社会政策的挑战174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结构性分裂与安全网的缺失176
第三节 社会保障改革政策的目标转换183
第四节 中国社会政策的目标选择: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网186
参考文献188
第三编 中国社会保护制度改革195
第七章 中国社会救助体制改革研究195
第一节 社会救助的国际趋势196
第二节 中国社会救助发展的理论背景和制度背景206
第三节 中国社会救助的项目及其在社会保护体系中的地位219
第四节 中国城市社会救助原则和方法的变化225
第五节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政策争论及其未来发展239
参考文献240
附录一247
附录二255
第八章 残疾人就业政策改革研究263
第一节 制度背景:计划经济时期的残疾人就业政策263
第二节 经济转型期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变化与福利生产的市场化改革267
第三节 南京市和兰州市残疾人就业政策的成就275
第四节 市场改革深化中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局限和未来280
参考文献283
第九章 社会福利社会化:兰州和南京市的个案研究286
第一节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社会经济和政策背景286
第二节 兰州和南京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机构照料290
第三节 兰州和南京对孤残儿童的机构照料296
第四节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积极作用和潜在问题300
参考文献302
第十章 孤残儿童社会保护体制改革研究303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背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排斥304
第二节 家庭寄养对孤残儿童保护的影响307
第三节 孤残儿童养护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311
第四节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成功对社会福利整体改革的启示319
参考文献321
第十一章 农村孤儿社会保护制度的个案研究324
第一节 全国孤儿群体的总体状况与实地调查的主要发现324
第二节 农村孤儿健康成长的基本需要与社会救助的制度安排327
第三节 国家和家庭在农村孤儿救助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329
第四节 农村孤儿群体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建议336
参考文献338
后记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