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权法原论 中国物权立法基本问题研究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物权法原论 中国物权立法基本问题研究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28/31536564.jpg)
- 高富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780083822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10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权法原论 中国物权立法基本问题研究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物权:广义物权论315
第1节 民事权利体系315
1.民事权利基本分类315
1.1.基于人自身产生的权利316
1.2.基于外在客体产生的权利316
2.民事权利的其他分类318
2.1.财产权与非财产权318
2.2.支配权和请求权319
2.3.可转让民事权利和不可转让的民事权利320
3.总结:物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基本定位321
第2节 物权概念的形成与运用322
1.物权概念的出现和翻译322
2.英美法中对应的概念:动产和不动产324
3.物权概念在国外立法中的运用325
4.我国的物权概念327
第3节 物权含义:广义的物权理论的提出328
1.各国学者对物权的定义328
1.1.各家学说328
1.2.分析与结论330
1.3.何谓对物的支配权?331
2.物权的客体:物334
2.1.理论认识334
2.2.立法分野335
3.广义物权概念的建立336
3.1.扩张物权概念的想法336
3.2.狭义物权概念或规范的理由338
3.3.广义物权、对物权和财产权341
4.总结:物权的法律含义342
第4节 物权特征:兼与债权比较344
1.物权为一种支配权345
2.物权的绝对性或对世性346
3.物权的排他性348
4.物权的优先性351
4.1.物权取得上的优先性351
4.2.物权优先于债权352
4.3.不同性质物权之间有优先性353
5.物权公示性355
6.物权的法定性356
7.物权的自力救济性357
第5节 物权之对世效力:物上请求权358
1.物上请求权概念及其产生358
2.物权请求权的性质360
3.物上请求权与消灭时效361
4.物上请求权内容364
5.物上请求的适用:其他物权的物上请求权365
6.物上请求权与相关请求权兑合367
6.1.物上请求权与合同之上的请求权及其竞合367
6.2.物上请求权与不当得利请求权及其竞合368
6.3.物上请求权与因侵权行为而发生的请求及其竞合368
第6节 物权与债权划分的价值及其局限性370
1.物权与债权区分理论的价值370
1.1.决定特定物归属的秩序370
1.2.当事人可以创设什么权利371
2.物权债权划分的相对性372
2.1.物权债权划分的相对性372
2.2.物权债权相对性的具体表现373
2.3.物权和债权划分理论价值减弱的原因375
3.物权与债权之相互联系376
4.物权债权区分必要性质疑379
第7节 物权认定中的特殊问题381
1.知识产权的物权性质问题381
2.租赁物使用权:债权还是物权?383
2.1.用益物权和租赁使用权的内容相似性383
2.2.现代法律中租赁权的物权化385
2.3.总结:租赁权的定性387
第二章 物权客体:范畴研究388
第1节 财产与物388
1.财产与物388
1.1.大陆法系中的物和财产389
1.2.英美法中的财产391
1.3.物与财产概念的简略分析392
1.4 我国民法上的物与财产定位394
2.财产——物权客体的要件395
2.1.独立的效用395
2.2.可为人类所控制398
2.3.存在于人体之外399
2.4.应当实际存在、确定且有表现自己的外观400
3.财产的基本特性401
3.1.财产:置于支配权之下的物401
3.2.财产之可交易性403
4.交易物、非交易物和限制流通物405
4.1.交易物和非交易物划分溯源405
4.2.现代法律对物的分类:交易物、非交易物和限制流通物408
5.物权与可交易性412
5.1.可交易标准的提出412
5.2.可交易作为判断物权的标准的运用414
第2节 财产样态:物的种类418
1.物的基本类型:物权客体的扩张418
2.特殊有体物420
2.1.液体、气体、电和其他能量420
2.2.人体器官和尸体421
2.3.空间422
3.无体物422
第3节 什么是无形物(无体物)423
1.无形物:历史考察423
1.1.罗马法上无体物423
1.2.近代无形物概念的形成425
1.3.现代无形物:信息产品427
1.4.智力成果无形物:是一种权利,还是客体(物)?428
1.5.对罗马法权利形态无形物的剖析430
2.现代权利形态的无形物:新型物权客体433
2.1.权利独立于客体:权利成为物权客体的前提433
2.2.权利凭证及其分类434
2.3.证券权利的物化:权利成为物权客体437
3.各种证券440
3.1.存款单、债券、商业票据440
3.2.奖券444
3.3.基金券、保险单445
3.4.提单、仓单445
3.5.期货合约和期权447
3.6.各种票证448
3.7.纸币448
3.8.信用卡、存储卡等449
4.股权450
4.1.什么是股权450
4.2.股权的物化452
第4节 物权客体与物权:对传统物权客体认识的批判453
1.物权客体分类与广义物权理论453
1.1.物权客体分类453
1.2.对物权概念再反思:从客体角度寻找广义物权之理论基础456
2.集合物作为所有权客体问题459
2.1.传统观点:集合物不能成为物权客体459
2.2.作者观点:物权客体只须范围确定459
3.企业财产的所有权462
3.1.企业作为物权客体462
3.2.企业(财产)的归属:以公司为例465
4.物权法仅研究有形物物权468
4.1.物权法规则是以有体物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468
4.2.物权法规则的适用性469
第三章 有体物:类型研究472
第1节 物的基本分类:动产和不动产472
1.动产和不动产的划分方法和标准472
2.土地474
2.1.概述474
2.2.土地的特殊情况475
3.建筑物477
4.其他不动产及其动产化问题479
4.1.种植物479
4.2.其他可分离物479
5.不动产的基本特征480
6.动产482
7.动产和不动产划分的意义483
7.1.不动产在物权法中的特殊地位483
7.2.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范上的区别484
第2节 物的其他分类485
1.主物和从物485
2.单独物和集合物488
3.可替代物和不可替代物489
4.消耗物或非消耗物491
5.原物与孳息493
第四章 物权种类:物权体系问题494
第1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物权种类和体系494
1.罗马法分类模式494
2.法国民法物权分类495
3.德国民法物权分类496
4.日本民法物权分类498
5.大陆法物权体系总体分析499
5.1.人役权和地役权500
5.2.永佃权和地上权501
5.3.担保物权或变价权502
5.4.优先权和取得权503
5.5.占有(权)503
第2节 英美法的物权体系504
1.英美法财产权利制度简介504
2.自主所有地产权507
2.1.非限嗣继承地产权507
2.2.限嗣继承地产权508
2.3.终生地产权509
3.租赁地产权510
4.期待地权利益512
5.非地产权利益:对他人土地的权利514
5.1.地役权514
5.2.许可515
5.3.获益权515
5.4.限制性条款516
第3节 两大法系不动产权利设计比较516
1.不动产物权概念上的差异516
2.物权体系和结构518
3.两大法系在用益物权上的区别520
4.担保物权规范在两大法系的差异523
5.两大法系差异简析525
第4节 物权的理论分类与我国物权体系的构建528
1.物权的理论分类528
2.我国物权制度重塑问题533
2.1.体制改革所带来财产制度变迁533
2.2.我国的物权体系设计534
3.建立以土地使用权为核心的不动产物权体系535
3.1.我国土地的公散利用:土地使用权制度的产生535
3.2.我国土地使用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用益物权537
3.3.以土地使用权为核心的不动产物权体系539
4.我国的不动产物权体系541
第五章 物权表征与证明543
第1节 物权表征与证明概述543
1.公示:物权对世效力的来源543
2.物权的表征:静态公示544
3.物权的证明545
第2节 占有及权利表征效力546
1.占有含义和性质546
1.1.占有含义546
1.2.占有与支配547
1.3.占有的客体548
2.占有的性质:占有为一种事实548
3.占有的分类550
3.1.所有权人占有和非所有权人占有550
3.2.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551
3.3.基于物权的占有和基于债权的占有552
3.4.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553
3.5.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553
4.占有的权利表征效力554
4.1.占有的权利表征效力554
4.2.对占有保护的法理基础:权利推定效力来源558
第3节 占有的物权表征效力:动产占有的公信力559
1.占有的物权表征效力:公信力概念的引入559
1.1 占有的物权表征效力:公信力559
1.2.两种公信力规则561
2.动产占有的公信力561
3.动产占有公信力的适用问题564
3.1.被盗物、遗失物等非因所有权人意志丧失的物564
3.2.前占有人和间接占有人是否适用所有权推定564
3.3.占有人是否可自动援用占有公信力565
4.不动产占有与公信力566
4.1.不动产占有没有公信力566
4.2.不动产适用占有公信力的例外情形567
第4节 登记证书公信力:登记财产权的表征567
1.财产登记制度的出现567
1.1.登记制度在不动产领域的出现568
1.2.登记制度向其他财产权利的延伸569
2.登记证书的物权表征效力:登记证书的公信力571
3.登记证书对知识产权的公信力573
第5节 物权证明:权利取得证书574
1.物权证明:表征手段公信力绝对效力的否认574
2.举证责任576
3.证据578
3.1.权利取得书证578
3.2.其他证据579
4.动产公信力的否认:动产证明的困难580
第6节 占有权利表征效力规则的扩张581
1.无形财产的表征问题581
1.1.有体物具有适合占有的自然属性581
1.2.无形财产权的表征问题582
2.权利凭证的表征584
2.1.记名权利凭证585
2.2.不记名权利凭证585
2.3.占有公信力在不记名权利凭证的适用586
3.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表征问题587
3.1.用益物权表征问题587
3.2.担保物权的表征问题588
第六章 物权变动原理590
第1节 物权变动概述590
1.物权变动基本含义590
1.1.物权的取得590
1.2.物权的变更590
1.3.物权的消灭591
2.物权变动规则的集中代表:所有权的继受取得592
第2节 物权变动公示规则593
1.物权变动公示原则593
1.1.物权变动必须公示593
1.2.物权变动公示手段取决于静态公信力手段594
2.物权变动公示理论的理论基础595
3.物权变动公示与物权变动生效规则597
3.1.公示的形成效力597
3.2.公示的对抗效力599
第3节 物权变动内在意思:物权行为理论600
1.物权行为和物权行为理论600
1.1.物权变动需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600
1.2.物权行为:一个纯德国法概念601
1.3.物权行为理论602
1.4.物权行为理论的功能和理论基础604
2.交易安全的保护:是否有可替代的方案?606
2.1.何谓交易安全的保护606
2.2.物权行为对交易安全的保护607
2.3.善意取得理论对交易安全的保护608
3.物权行理论的合理成分:区分原则611
3.1.区分原则的合理性611
3.2.可否接受区分原则612
第4节 物权变动生效的规则:各国比较613
1.世界各国物权变动规则613
1.1.物权形式主义613
1.2.严格的意思主义614
1.3.债权形式主义616
1.4.以物之性质区分所有权之转移618
1.5.交付主义619
2.我国现行的物权变动规则620
2.1.基规则620
2.2.现行法律对不动产的规定622
第5节 确立和完善我国物权变动规则624
1.我国物权变动的基本原则:物权变动公示624
1.1.采物权变动公示的现理由624
1.2.动产交付公示的例外625
1.3.不动产公示规则的统一629
2.以公示公信为核心的物权变动规则630
2.1.作者建议的物权变动生效规则:一种折衷方案630
2.2.对折衷方案的简单论证632
3.物权变动规则在不动产领域中的运用:合同登记与权利登记637
4.物权变动规则的应用:不动产物权变动实务操作问题638
4.1.问题的产生638
4.2.权利移转时间和风险责任的承担639
4.3.转让人与受让人在所有权正式移转前的权利义务641
5.以公示公信为核心的物权变动规则的适用和准用643
5.1.变动规则在物权法领域的适用643
5.2.规则对无形财产变动的准用646
第七章 我国公有财产的物权法规范问题648
第1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648
1.公有(物)和全民所有或公共所有650
1.1.罗马法上的公有物概念650
1.2.日耳曼法到法国民法典652
2.国家所有:罗马法及近代各国民法典的规定655
2.1.罗马法655
2.2.现代法中的国家所有(财产)657
第2节 我国公有制体制下公有财产物权法调整661
1.什么是公有制662
1.1.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有制662
1.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有制663
2.全民财产的分规范664
2.1.传统的全民财产和全民所有664
2.2.全民财产和国家财产的重新定位665
2.3.全民所有的财产——公有财产666
2.4.国有财产668
2.5.国家私产的含义和功能669
2.6.几点结论670
3.集体财产的物权法规范675
3.1.集体所有与市场经济675
3.2.集体所有的物权规范675
3.3.集体所有的法律定性677
4.结论679
第八章 总结:物权立法的基本理论和原则682
第1节 传统物权法规则的修正:价值本位主义的冲击682
1.物权和物权规则:实物本位主义682
2.实物本位主义到价值本位主义的转变685
3.对财产价值化的基本看法689
4.总结:立态度692
第2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693
1.物权法定原则694
1.1.含义及其普遍性694
1.2.法律的范围697
1.3.违反原则的后果698
1.4.存在必要性质疑698
2.物权客体确定原则:一物一权主义的替代700
3.物权公示公信原则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