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思想通史简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思想通史简编](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1530909.jpg)
- 杨嘉靖,杨光彦编著 著
- 出版社: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101698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58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02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思想史 思想史-社会主义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思想通史简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言1
导论1
第一篇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出现时期15
的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史15
第一章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出现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7
第一节乌托邦的理想国17
一莫尔18
二乌托邦的理想国19
第二节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22
一闵采尔23
二具有共产主义微光的空想社会主义24
第三节太阳城的理想社会制度26
一康帕内拉27
二康帕内拉理想的《太阳城》社会28
第四节自由共和国的理想社会制度31
一 温斯坦莱32
二 “自由共和国”的理想社会33
主义37
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出现的中期空想社会37
第一节 《自然法典》描绘的共产主义理想国38
一摩莱里及其著作38
二摩莱里的共产主义理想国39
第二节 巴斯达式的共产主义43
一马布利及其著作43
二与重农学派的论战和斯巴达式的共产主44
义主张44
一巴贝夫和平等派运动47
第三节 “平等共和国”的空想共产主义47
二 “平等共和国”的理想49
第三章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时期出现的晚期空想社会主义56
第一节实业制度理想社会58
一圣西门及其著作58
二实业制度的学说60
第二节和谐制度理想社会68
一傅立叶及其著作68
二 “和谐制度”的学说70
第三节劳动公社理想社会80
一欧文及其著作81
二 “劳动公社”的学说85
第四章空想社会主义的尾声96
第一节 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尾声96
一 伊加利亚共产主义理想社会97
二平等共和国的理想社会100
三 “共产主义大家庭”的理想社会102
四 “民主共产主义家庭联盟”的理想社会107
第二节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尾声在中国的表现112
一 “太平天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13
二 《大同书》的空想社会主义115
三孙中山民生主义体现的空想社会主义119
第二篇 自由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社会主义125
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发展125
第五章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127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具有重大意义的世界观转变127
一 早期的马克思及其思想的重要转变127
二早期的恩格斯及其思想的重要转变132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过程133
一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合作的开始134
二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奠定了世界观的科学基础135
论的进一步发展139
三剩余价值的开始揭示与无产阶级革命理139
第三节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40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141
二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式诞生143
第六章科学社会主义在革命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得到重大发展148
第一节1848年欧洲革命的经验深化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149
一关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149
纲领149
二关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151
策略151
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理论得到发展的重要时期162
第二节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理论的重要发展162
二论东方民族的解放斗争163
三对波兰、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论述164
第三节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论证165
一 “叙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的重要著166
作”166
二剩余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坚实的基167
石167
性170
三 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的基础上科学170
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170
四科学地预见了未来的社会172
第四节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初步尝试及其经验总结175
一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无产阶级建立统治176
的第一次尝试176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177
军队。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争取自身177
的解放177
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178
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可以使劳178
四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必须经历一系列179
将把环境和人都完全改变的历史过程179
第七章资本主义相对和平发展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系统发展182
第一节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进一步系统阐述182
一 坚持政治斗争,达到夺取政权的目的183
二马克思主义的权威观184
三革命的客观规律与无产阶级的正确策略186
四 要实现对社会经济的根本改造,首先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188
阐述189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系统189
一 《哥达纲领批判》190
二通过对“自由国家”观点的批判,进一191
步深化和发展了关于过渡时期与无产阶191
级专政的理论191
三制定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的学说193
第三节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195
一 《反杜林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系统阐发196
二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97
三 《法德农民问题》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政策202
四关于工人政党建设的思想204
第四节 19世纪中后期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208
一德国著名工人运动代表人物李卜克内208
西、倍倍尔、梅林的贡献208
二保·拉法格、安·拉布里奥拉关于社会212
主义问题的论述212
第五节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的各215
种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215
一 前期的考茨基和后期的考茨基215
二普列汉诺夫的贡献和悲剧218
三其他各种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222
大发展234
第三篇 帝国主义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的重234
第八章列宁为捍卫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斗争235
第一节帝国主义时代与修正主义的出现235
一修正主义是帝国主义政策的产物236
二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斗争237
第二节列宁捍卫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事业238
一 列宁与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斗争239
证了俄国革命的正确道路240
二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俄国,科学论240
第三节列宁制定了无产阶级新型政党的理论242
一为什么要建党242
二建立什么样的政党244
三 《进一步,退两步》245
第四节 列宁对民主革命理论和策略的丰富与发展248
一1905年革命与列宁民主革命理论249
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是能否彻底完成249
民生革命决定性条件249
现对农民的领导问题250
三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能否实250
四 人民武装起义和工农民主专政是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251
五不停顿地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252
革命252
第九章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254
第一节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254
一帝国主义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迫切要求255
回答的新课题255
二 《帝国主义论》的主要内容256
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学说259
第二节 “一国胜利论”259
一无产阶级不能单独在一国胜利与可以首259
二关于革命的形势和主客观条件261
第三节关于民族殖民地解放运动理论的新发展262
一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问题262
二民族纲领的中心问题263
三 自决权与社会主义264
第四节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266
一 “二月革命”与《四月提纲》266
第四篇 科学社会主义开始取代资本主义274
的现实发展274
第十章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社会的现实275
第一节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276
一列宁对过渡时期理论的发展276
二 列宁关于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论著278
第二节 “战时共产主义”与“直接过渡”的探索282
一 “战时共产主义”283
二 “直接共产主义”的失误285
二列宁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286
第三节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科学结论286
一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必须通过市286
场,通过商品关系同农民经济结合起来286
作《国家与革命》286
二落后国家要利用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288
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88
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89
三通过合作制使城乡居民过渡到社会主义289
第十一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上层建筑的理论292
第一节关于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292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293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和任务296
三 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297
四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299
第二节关于政党的建设问题300
一 无产阶级执政党在无产阶级专政中的领导作用301
二加强执政党的建设302
第三节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306
一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是建成社会主义的重307
要保证307
二充分利用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科技309
成果309
三重视人类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教育事业310
第四节建立第三国际和关于世界革命的论述311
一无产阶级的事业是国际的事业312
二建立第三国际的理论原则313
三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对党的策略理论的发展314
四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316
第十二章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实践与评价321
第一节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导思想322
一 斯大林与托洛茨基斗争,坚持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322
二斯大林与布哈林有着不同理解的新经济326
政策及其实践326
三斯大林指导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思想330
四斯大林指导农业集体化的思想333
五斯大林指导科设技术发展和培养建设人336
材的思想336
第二节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政治斗争的指导思想338
一 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和国家理论问题339
二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343
第三节 斯大林其他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建树及对历史地位的评价345
一斯大林领导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346
利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高潮346
二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347
三对首次直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践最久352
的斯大林功过评价问题352
第十三章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355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356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356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357
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立场360
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360
第二节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62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362
二关于无产阶级的军事学说364
三关于无产阶级政策和策略365
四 关于无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工作366
五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367
一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369
第三节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369
二毛泽东晚年产生的错误及其背景372
三 中国共产党自己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373
第五篇 当代诸多社会主义遍及全球的发377
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阶377
段377
第十四章共产党工人党执政国家的社会主义379
第一节苏联的社会主义380
一赫鲁晓夫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80
二勃列日湟夫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84
三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90
四 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92
第二节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398
一 中国的国情与艰苦的摸索399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01
三 以加快和深化改革为主题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407
第三节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411
一铁托的“自治社会主义”观点和实践411
二 自治社会主义的成就和铁托以后有待解决的问题416
第四节匈牙利的社会主义417
一 介于南斯拉夫和苏联模式之间的匈牙利经济政治体制417
问题422
二匈牙利社会主义模式的成就和前进中的422
第五节其他共产党工人党执政的社会主义424
一罗马尼亚的社会主义424
二波兰的社会主义428
三保加利亚的社会主义430
四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433
五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435
六阿尔巴尼亚的社会主义438
七朝鲜的社会主义439
八蒙古的社会主义442
九越南的社会主义443
十老挝的社会主义445
十一古巴的社会主义446
第十五章未执政的共产党工人党的社会主义451
第一节 “欧共”的社会主义452
一 “欧共”的含义和现状452
二葛兰西与“欧共”思想的形成454
三 “欧共”的基本理论及其特点458
第二节西方其他共产党的社会主义462
一 西方各新老共产党的近况462
二老共产党的主要观点465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各共产党的社会主义467
一发展中各国共产党的概况468
二发展中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469
第十六章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473
第一节社会民主党的历史和现状474
一社会党和社会党国际474
二社会民主党的现状和基本理论政策476
第二节 社会党的实力影响及其发展前景479
一现在世界上社会党的影响479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481
第十七章其他发展中国家执政党各色各样的社会主义483
第一节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483
一 印度尼赫鲁国大党的社会主义484
二缅甸吴奈温纲领党的社会主义486
三斯里兰卡的议会民主社会主义490
四新加坡的民主社会主义491
第二节阿拉伯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494
一叙利亚和伊拉克复兴社会党的社会主义495
二埃及纳赛尔的合作民主社会主义498
三利比亚卡扎菲的“世界第三理论”500
义501
四阿尔及利亚贝拉和布迈丁的自管社会主501
五突尼斯布尔吉巴的宪政社会主义504
第三节热带非洲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505
一 自称“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506
二热带非洲的民主社会主义507
三尼雷尔的“乌贾马社会主义”509
第四节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512
一圭亚那伯那姆的合作社会主义512
二尼加拉瓜的社会主义513
三军事社会主义514
四智利阿连德的社会主义515
五天主教社会主义516
六格瓦拉社会主义516
第十八章背离科学社会主义更远的现代其他社会主义流派522
第一节现代托派的社会主义522
一现代托派组织522
二现代托派社会主义理论523
第二节现代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524
一现代无政府主义组织524
二现代无政府主义理论525
一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由来526
第三节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社会主义”526
二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527
第十九章遍及全球的诸多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类比529
第一节多极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科学分类529
一社会主义的空前繁荣及其科学分类的方530
法问题530
二 当代社会主义的初步试分类531
第二节多种社会主义体制的科学类比536
一形成多种社会主义体制的历史和现实因536
素536
二社会主义体制的基本类比539
第二十章 改革是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伟大历史任务549
第一节社会主义事业在全世界的伟大胜利与面临的挑战550
一 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当代最强大的世界潮流550
二 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553
第二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560
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必然性561
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普遍原理564
第三节 改革的深化与科学社会主义新的大发展569
一 改革正待深入发展570
二 改革将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573
结束语——迎接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高潮579
编后记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