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热应力与热疲劳 基础理论与设计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热应力与热疲劳 基础理论与设计应用
  • (日)平修二主编;郭廷玮,李安定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4·2697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热应力与热疲劳 基础理论与设计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热应力与热疲劳概论1

第二章 热应力基础5

2.1 热传导5

2.1.1 基本微分方程5

2.1.2 热传导问题的例子6

2.1.3 数值计算法9

2.1.4 实验法11

2.2 弹性热应力12

2.2.1 基本方程12

2.2.2 弹性热应力问题的例子23

2.3 弹塑性热应力30

2.3.1 屈服条件和屈服函数30

2.3.2 流动法则和应力-应变关系32

2.3.3 弹塑性热应力问题的例子37

3.1.1 差分法48

3.1 数值计算法48

第三章 热应力的分析方法48

3.1.2 有限元素法66

3.2 实验分析法84

3.2.1 应变仪法84

3.2.2 热光弹性法86

3.2.3 莫尔法89

3.2.4 其他方法89

第四章 热疲劳和高温低循环疲劳试验方法93

4.1 热疲劳试验机概述93

4.2 试验数据的整理方法96

4.3 试验条件的设定98

4.3.1 温度分布与应变不均及隆起的关系99

4.3.2 加热和冷却方法与温度分布100

4.3.3 逃逸伸缩102

4.4.1 应变范围与约束系数105

4.4 应变约束系数105

4.4.2 约束系统的控制107

4.5 试件形状及其他控制事项109

4.5.1 试件形状与预先处理109

4.5.2 其他控制事项110

4.6 高温低循环疲劳试验111

4.6.1 试验条件的设定112

第五章 高温低循环疲劳强度与热疲劳强度115

5.1 影响高温低循环疲劳强度的各种因素115

5.1.1 材料的延性和温度的影响116

5.1.2 应变循环速度、保持时间的影响126

5.1.3 应变集中,气氛效应等133

5.2 影响热疲劳强度的各种因素136

5.2.1 热因子136

5.2.2 试验条件和使用条件139

5.2.3 材料的机械性质143

5.3 热疲劳强度与高温低循环疲劳强度的关系146

5.3.1 温度的比较标准146

5.3.2 热应变约束系数的比较标准153

5.3.3 热应力与机械应力叠加时的热疲劳强度157

5.3.4 根据高温低循环疲劳试验结果推断热疲劳强度163

5.4 热冲击强度和其他高温强度的关系164

5.4.1 热冲击的意义与热冲击断裂164

5.4.2 热冲击强度的性质165

5.4.3 热冲击强度与其他高温强度的关系169

5.5 热应力棘轮172

5.5.1 机械棘轮和热应力棘轮172

5.5.2 由热循环引起的构件性质173

5.5.3 由定常扭转应力引起的热应力棘轮177

5.5.4 内压管的热应力棘轮180

6.1 多维应力下的高温低循环疲劳190

6.1.1 实验条件与等效应变范围190

第六章 多维应力下的高温低循环疲劳和热疲劳190

6.1.2 多维应力下的高温低循环疲劳强度195

6.2 多维应力下的热疲劳199

6.2.1 与一维应力下的强度的关系199

6.2.2 多维应力下的热疲劳强度200

第七章 热疲劳中的组织变化与龟裂211

7.1 高温疲劳中微观组织的变化211

7.1.1 疲劳的机理211

7.1.2 高温疲劳的特征215

7.2 热疲劳的组织变化222

7.2.1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222

7.2.2 用X射线观察224

7.2.3 热疲劳的组织变化与高温低循环疲劳的组织变化的比较226

7.2.4 其他的组织变化228

7.3 高温低循环疲劳和热疲劳中裂纹的扩展232

7.3.1 宏观和显微镜观察的裂纹状态233

7.3.2 裂纹的传播速度237

第八章 蠕变与高温疲劳的相互关系242

8.1 对于蠕变与疲劳相互关系的观点243

8.2 蠕变损伤244

8.2.1 累积损伤244

8.2.2 循环交变应力下的蠕变断裂246

8.3 疲劳损伤(高温低循环疲劳寿命)249

8.3.1 曼森-科芬公式249

8.3.2 循环速度修正疲劳寿命249

8.3.3 通用斜率法(Universal slope法)250

8.4 考虑蠕变的高温低循环疲劳寿命的推算252

8.4.1 曼森等人的线性损伤法则253

8.4.2 应变划分法254

8.5 氧化对高温低循环疲劳的影响257

9.1 蒸气涡轮261

9.1.1 转子的热应力261

第九章 机械中的热应力及主要问题261

9.1.2 机壳的热应力264

9.1.3 减缓热疲劳的方法265

9.1.4 热疲劳寿命的控制266

9.2 燃气涡轮和喷气式发动机267

9.2.1 涡轮动叶片及喷嘴267

9.2.2 涡轮盘269

9.2.3 燃烧器壳体272

9.2.4 实用喷气式发动机的热疲劳龟裂损伤举例273

9.3 柴油机274

9.3.1 柴油机的传热275

9.3.2 定常热应力277

9.3.3 周期性热应力280

9.3.4 过渡状态的热应力280

9.4 原子能装置281

9.4.1 按照规范来处理热应力282

9.4.2 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热应力283

9.5 化工机械288

9.5.1 管的热应力288

9.5.2 压力容器的热应力290

9.6 轧辊293

9.6.1 由一次热冲击引起的轧辊表面损伤294

9.6.2 由循环热冲击引起的轧辊表面损伤297

9.6.3 由热应力引起的轧辊自内部的断裂298

第十章 热疲劳设计302

10.1 热疲劳设计的实施302

10.1.1 热疲劳设计的主要问题302

10.1.2 为缓和热应力在设计上应注意的事项306

10.1.3 原子动力装置的热疲劳设计306

10.1.4 蒸气涡轮转子的热疲劳设计309

10.2 热疲劳断裂诸例及其问题312

10.2.1 热疲劳断裂诸例312

10.2.2 热疲劳设计上的问题3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