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
  • 冯克诚,于明,冯晓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ISBN:780105377X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938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959页
  • 主题词:课堂教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1

组织教学策略之一——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1

教学组织的形式及其发展1

教学组织的分类2

教学形式的分类3

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和发展4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4

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6

附: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7

附:班级授课制的改革8

附:苏联近年来的一些改进主张9

附:我国的一些改革主张和实验9

分组教学法10

附:分组教学法在中国11

分组教学模式种种15

附:卡甘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 “结构法”18

小组六步导学法21

附:班级中的五种小群体29

附:国内外阅读课中的三种小组活动法29

附:美国中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30

课堂小组讨论和小组学习模式31

附:国外中小学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法”35

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的艺术37

附:“讨论法”课堂结构38

“课堂讨论法”几种常用方式41

课堂教学的“多向通话”43

附:美国中学的讨论法44

附:“启发—讨论”式教法的课堂调控45

国外两种合同教学法46

附:四种不必要的讨论”48

巴伐利亚州的组合性教学48

小队教学49

不分年级制50

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方法51

日本“一课多师”教学法51

现场教学51

活动课时制53

附:“文纳特卡制”在中国53

附:开放教学的产生和发展57

开放教学的特点58

课堂开放的必然性59

开放式教学的课堂程式60

课堂开放的六条标准61

复式教学62

复式教学的五条原则62

复式教学的三种班级编制63

复式班座位编排法64

复式教学中教学路线的安排法64

复式教学的动静搭配法65

复式教学“短动教学法”的课堂结构及其教学程序67

附:复式教学四种动静搭配顺序68

苏霍姆林斯基论课内课外相结合69

“课外活动课”的涵义69

“活动课”的目的与价值70

课外学习法70

课外辅导法71

课外辅导应注意的五个问题72

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四条策略72

“课外活动课”考核评估形式与标准73

课外阅读教学的五种课型74

课外阅读指导方法75

课外阅读汇报设计十四式78

数学课外活动十一式79

历史课第二课堂的六种形式80

课堂管理艺术的三原则83

第二部分83

组织教学策略之二——课堂管理的艺术与技巧83

影响课堂管理的六种因素85

寓组织于教学的四条策略86

附:课堂教学技艺管理的七条策略88

课堂管理的对象和过程89

课堂管理的六种类型90

课堂管理的三条基本原则91

课堂管理的五种操作方法92

教学管理艺术的衔接方法93

附:教学“三法同步”管理法94

“教态平衡”十策95

组给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96

课堂教学低效率的六种表现97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七条策略98

附:巴班斯基论提高课堂效率的八条策略101

附: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102

附:教学方法的评价方法103

附:向元江课堂教学评价的五条标准103

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方法104

实用课堂教学效率评估方法105

附:湖南省小学教学课堂教学评估方案107

附:教学中的三类十五种浪费现象107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七条措施109

附: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111

教学的控制理论111

附:课堂教学十大困境及对策111

教学过程模型112

教学过程控制实现的的基础112

控制课堂教学的四条途径113

五种有效控制课堂的方法115

课堂教学调控四法117

课堂艺术中需要处理的四个关系118

课堂教学的五种失控及调控方法119

课堂教学十忌120

课堂教学开头的组织121

教学铺垫的原则及设计方法121

课堂开头七式122

附:上课前让学生预习思考好还是唱歌好?123

停止教学的策略与技巧124

组织课堂教学过程的三条策略124

附:教师拖堂的六种后果125

课堂上的时空调控意识126

设定教学时间序列的方法126

附:设定达到教学目标的时间序列方法与模式127

教学变量(时间)与学习成绩的方程式128

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的四条策略130

附:“插播”与“边角时间”的效益(例说)132

附:度过课间时间的十五种设计133

座位效应及控制方法134

课堂教学的有效信息传递方式136

课堂教学信息多元多向传递模型137

座位的选择规律及其教学意义138

附:课堂教学中的位置语及其操作138

附:教室的座位如何安排139

课堂常用十三种暗示调控技巧141

教学中的迂回和穿插技巧143

教学中的“拗救”艺术144

课堂教学的定向方法145

课堂巡视的艺术146

课堂教学的过渡技巧147

寻找教学“瓶口”的艺术147

设置“课眼”的技巧八式148

课堂教学“度”的控制方法149

附:课堂教学信息量的控制模型151

控制课堂教学坡度的艺术(例说)151

控制教学深度的艺术153

控制教学密度的艺术153

课堂“调谐”艺不153

课堂“调速”艺术154

课堂“调温”艺术154

课堂“课味”艺不154

课堂教学中的容量、节奏、层次控制法155

“认知教学”与“能力教学”156

附:“教学空白”运用五法(例说)156

“学生助教”的艺术158

运用“有意错误”的艺术159

附:阿莫纳什维利运用教师159

“犯错误”的艺术159

课堂教学中的“堵”的艺术160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艺术161

附:美国学校维持课堂纪律的 “六不”原则162

英国学校处理课堂纪律的八条建议163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六法164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四原则164

附:迟到学生应怎样进课堂?167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八种技巧167

课堂应变艺术的五个特点168

课堂教学应变的十四条策略169

课堂教学中的十六条实用应变技巧171

附:教学冷点的热处理艺术172

批评学生的“四忌四要”174

附:惩罚“五忌”175

附:批评学生要避开负效应环境175

附:课堂控制的新方式176

课堂教学状态优化的四个外在特征177

课堂教学状态优化的三个内在特征178

附:课堂气氛创造五法178

诱发课堂情感的艺术179

附:语文课堂教学结尾十四式179

附:形成课堂教学高潮的艺术(例说)181

控制课堂激情八要181

附:课堂教学中的六种抑制因素183

课堂教学中的以静制动艺术184

课堂教学中的个别抑制艺术185

课堂教学中四种情绪的控制方法185

课堂焦虑的控制艺术186

课堂教学的五条节奏原则188

课堂教学的节奏怎样才算适宜?190

制订教学节奏的三个依据190

形成课堂教学节奏的八条途径191

课堂教学中的九种节奏调节方法193

附:课堂教学的节奏美(例说)196

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198

美国改进课堂学习环境的十种观点200

美国改进课堂学习环境的十种观点200

组织教学策略之三203

第三部分——课堂提问的设计与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一个“问题”如何成为问题?203

课堂提问的四种功能206

课堂提问的四种心理效果207

课堂提问的三个积极意义208

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十条基本原则208

提问的“四忌四宜”210

课堂提问的类型(一)211

课堂提问的类型(二)212

课堂提问的类型(三)213

课堂提问的类型(四)214

课堂提问的类型(五)214

课堂提问的类型(六)215

附:钱梦龙的四类课堂提问215

课堂提问的类型(七)216

课堂提问“十三”要216

提问设计“九”要217

科学提问的七条标准218

课堂教学提问的优化设计的十要素220

提问的几个技术问题223

课堂提问的程序和步骤223

提问的设计步骤224

启发与提问的九条策略与方法225

课堂提问的目标指向控制方法227

附:分别指向六种教学目标的提高方法228

课堂提问的适量控制方法231

课堂提问的时机控制方法231

课堂提问的难度控制六型233

问句深度的选择方法235

附:设置问题情境的六种方法236

课堂提问情境和气氛的控制方法236

提问的弹性控制方法239

提问的心理卫生239

以学生为根据提问的方法240

课堂提问的十一种形式241

按教学阶段提问的四种类型和方法244

按教学环节设计提问的方法245

课堂设问点选择十二法245

正确地选取提问的四种方式248

问句选择的六种类型249

附:课堂教学提问八式250

附:课堂提问的十种训练方式251

提问角度的变换五型252

提问要有严谨的系列253

课堂提问的系统设计策略和方法254

附:课堂“系列提问”技巧255

克服“满堂问”的五条途径257

课堂提问的误区258

六种徒劳的提问259

目标教学中的提问模式259

“重要的提问”的实现策略260

附:日本发展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三种提问设计262

教学中的层次提问法(例说)263

课堂三级提问法264

课堂提问“六忌”265

附:课堂提问的“五要五…忌”266

附:复式教学课堂提问十九戒266

控制学生答问的艺术267

阿莫纳什维利运用悄悄话答问的艺术267

处理学生答案的四条策略269

附: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方法270

阿莫纳什维利运用齐声回答的艺术271

课堂齐答的控制272

课堂提问后等待回答的策略273

答问处理中的四个误区274

附:提问等待的时间275

课堂提问学生不作答的十五条对策276

附:几种“解答距”的控制和应用279

学生被“问住了”的五种处理技巧281

学生“问而不答”的六种提示方法282

课堂提问只有一个学生举手时的处理艺术282

附:课堂提问小结五忌283

变教师设疑为学生质疑的方法283

教学激疑的十四种方法284

三疑教学法286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287

“横向提问”的控制艺术287

对待学生质疑提问的态度288

回答学生质疑的五种方式289

对三种类型学生质疑的解答方法289

答疑六要290

学生质疑问难的课堂控制八法291

附:处理学生课堂怪问三法(例说)294

课后答疑“八要”295

谈话教学法295

谈话法的十二条提问优化策略296

答辩式教学法298

如何进行答辩式教学299

问题解决的四种模式300

问题解决的阶段模式302

附:问题解决五步教学法304

“问题式”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结构305

问题研讨教学模式306

附:布赖恩·霍尔姆斯“问题法”质疑教学法310

附:“单元问题讨论”教学法312

附:问题教学——苏联当代教学313

模式与方法313

附:语文课堂提问五式319

数学课堂提问十二式320

附:小学数学设疑点确定八法321

附:政治课提问十式322

附:常识课堂提问七法323

附:历史课堂提问五法324

附:地理课堂质疑三式324

附:物理课堂设疑三法325

附:化学课堂设问六式326

附:化学答疑十法327

附:化学答疑十法327

组织教学策略之四329

第四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控制方法与技巧孔子论教师的基本教学品质329

课堂教学对教师的五点要求330

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教学艺术330

附: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九种素质331

教学成功的六种意识332

教师修养九性333

教师应具备的认知风格33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认知技巧334

21世纪教师应有的八大意识334

教师应掌握的十种课堂效应334

教学行为的八个特征335

二十八种积极教学行为337

附:美国优秀教师二十六条行为守则338

教师自我约束的十三条准则338

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七种随意行为340

附:教师课堂一得341

教师课堂小节的种类及调控341

不良教学行为及矫正五法342

课堂中教师的美345

附:教师审美修养的构成346

中小学教学常规五原则347

课堂教学的六条基本要求348

附:教师教学常规350

附:教学六环节基本要求四十条351

附:美国搞好教学的56条规则352

附:小学自然教学常规354

附:化学教学常规355

附:美国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常规(参考)356

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及其作用358

课堂非语言行为的十七类型360

运用非言语行为的八条原则362

课堂中的人体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63

体态语言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364

教师印象整饰的规律与策略366

教师个人的课堂仪表366

附:体势呆板的教学369

课堂身姿语应用369

课堂站姿的操作和应用370

课堂手势语的操作和应用372

课堂上的教鞭使用方法373

附:课堂“哑语”动用设计373

课堂的眉目语375

课堂触摸技巧及其应用375

课堂上目光分配的技巧376

课堂眉眼语的运用技巧377

附:目中无人的教学379

课堂表情的控制“六要”379

克服无表情教学的艺术380

附:英国课堂的七种表情及其应用方法380

附:教态三忌382

把握教学情感五法383

调控教学心境的艺术384

课堂中教师调节情绪的方式方法385

课堂情绪“转传”艺术387

分配课堂注意力“四要”387

附:课堂行为“十戒”388

附:教师树立威信的几种错误做法389

附:“师表”的十项内涵389

附:小学生喜欢的老师的二十三种教学行为389

把握运用最佳心理状态四法391

临课心理的调节技巧392

解脱成就挫折的方法394

解脱自尊挫折的方法395

能脱角色挫折的方法396

课堂教学机智艺术397

教学机智的运用十法398

教学气氛的创设机智400

教学结构的布局机智400

教学语言的表达机智401

教学节奏的调控机智401

消除教学“心理眩感”的技巧(一)402

消除教学“心理眩感”的技巧(二)403

消除教学“心理眩感”的技巧(三)403

教学幽默的五个特点405

课堂幽默的运用技巧406

附:教学中运用幽默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408

教师课堂教学的临场决策四法408

附:教师的教学决策行为409

教学策略的三大基本特性410

教学策略的构成的四个因素411

教学策略的制定方法412

教学策略的运用413

四种教学灵感及其创设方法415

教师的三种教学境界416

附:教学风格的五种表现417

形成教学风格的四阶段操作法418

教学风格的部分移植方法419

教学风格的兼容并蓄法420

附:教学现代化的九条建议422

教学能力自我提高“十三要”423

附:某校初中教师教学能力评定标准425

附:某校对教学中主要困难的自我分析427

确定教学实验对象的四种抽样方法427

组织课题实验的三种形式428

教学科研论文的构思和格式430

附:写教学札记四法431

“公开课”的类型和方法432

公开课“三忌”433

国外教学技术训练的六种新方法433

CBTE、PBTE与改善教师教育的思潮433

雏型研究434

微型教学436

教学模拟438

模拟教学与介入教学440

感受性教育441

“启动自学”教学法442

教学手段的历史发展445

组织教学策略之五——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445

第五部分445

教学手段的意义445

教学手段的分类方法446

电化教学的五条原则448

电化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449

运用电化教学四法450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452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五大关系452

幻灯机使用的八步骤453

使用投影的方法453

幻灯、投影教学的准备工作454

使用电唱机教学的方法454

电影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455

课堂电视教学的方法456

录音机在课堂教学中的七种作用456

电子计算机在教学上的应用457

“帕索控”教学458

计算机辅助学习(CAI)程序系统459

电教课堂教学的五种结构460

附:电化、整体、目标教学法461

附:中学物理电化教学法462

附:电子计算机英语教学463

附:语言实验室教学五种形式466

备课应掌握的八个基本观点467

第六部分467

教学环节调控之一——备课的艺术与技巧467

备课的基本要求468

备课的四个环节469

备课中的“八结合”471

六种常用的备课形式473

附:备课四部曲476

附:教学“五备”477

文科备课十二要478

备课中的“四心”相通法478

附:备课中的三种“蛮”办法479

附:备课“八忌”480

备课处理教材的方法480

整体地掌握教材的方法481

附:创造性钻研教材的七种方法482

附:刘齐平“教材四析法”483

“三线”备课法484

如何把握教学大纲485

确定教材难点12法485

确定教学重点的艺术486

钻研语文教材的十个想一想487

单元目标备课488

理解阅读教材六式489

附:精选教材的观点489

备课时了解学生的内容490

“动态备课法”491

如何选用教法和教学手段492

设计教学方法必做的十一件事494

附:国内现代教学方法十一种495

附:国外现代教学方法九种498

附:小语优化教学方法二十六种499

附:中学语文优化教学方法502

二十九种502

附:数学教学方法的六种类型504

附:数学优化教学方法八种505

附:思想品德课优化教学十七法507

附:中学物理优化教学方法体系508

附:化学优化教学方法体系513

附:劳动课优化教学十七法514

“教师依传统想这样教”与“按学生515

实际要这样教”515

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517

编写教案的基本格式519

编写教案的五条操作要求521

附:效益目标教案的编写方法(附案例)522

表格式教案的编写方法(一)(小学用)523

表格式教案的编写方法(二)(中学用)526

标准化活页教案的编写和使用方法531

附:优化三算教学的矢量式教案532

附:“教学补案”的三种写法533

复式教案的五种形式534

附:复式“分态备课”535

附:“卡片式”教案的编写方法536

板书设计的五个特性537

板书的八种功能539

附:“板眼”效应541

附:板书与教师素质542

板书设计的九条标准542

附:板书设计的七条依据543

设计板书的二十二种实用形式544

应用板书的七条要求548

板书“十三要”549

课堂板书的阶段性操作550

板书“五忌”551

板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五法552

附:数学板书弊病八种553

附:语文板书设计四原则及作用554

附:数学板书设计十一式555

附:自然板书设计六式557

教学板书审美化操作六法558

第七部分561

教学环节的调控之二——课堂讲授的艺术与技巧561

讲授法的特点和条件561

传统讲授法课堂操作新探索562

附:对课堂讲授法的认识误区564

讲述法566

课堂讲授的设计方法566

讲读法567

讲授法应用“五要”568

讲授法驾驭教材的技巧569

课堂讲授的四字诀570

附:讲与不讲的辩证法570

课堂讲授中的“空白”运用艺术571

课堂讲授中的“随意”运用艺术571

讲授“悬念”设置三法572

教学语言的特色574

实用教学语言八种575

课堂语言的二十一性576

讲授语言运用八技580

课堂教学语言六要582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操作583

教学语言的通俗性操作584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操作585

教学语言的思想性操作586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操作587

教学语言的情感性操作588

教学语言的直观性操作589

教学语言的针对性操作589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操作589

教学语言的力效应操作592

教学语言的审美性操作592

教学语言的自控性操作594

教学语言的个性化操作594

教学语言的发声控制技巧594

教学语言的音量控制方法596

教学语言的音调控制技巧597

教学语言的速度控制技巧598

提高教学语言能力的方法599

教学语言的六种审美价值600

正确使用伴随语言602

附:讲课语言的艺术“五要”603

课堂讲述语的四种转化技巧603

创造融洽气氛的五种语言技巧604

教学中言语暗示的应用606

教学中的十种忌讳语言607

附:“言教”的“七言七不言”609

教师语言的七忌七坚持610

附:教师语言的“八戒”与 “六性”611

附:言语平直的教学612

附:教学“唠叨”的危害及控制612

附:一堂数学课中的教学语病评析614

附: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614

附:生物课教学语言的艺术615

附:化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616

附:教师咽喉疾病的防治方法617

附:美国课堂讲课的方法618

附:理查德·劳维的讲课的技巧620

启发式讲解技巧和方法620

“深入浅出”的讲授技巧621

附:课堂讲授十诫(历史例说)623

附:教学中的“灌输”法(思想政治课例说)624

附:提纲教学、串联讲授教学法(历史例说)626

附:“串讲”教学法(地理例说)629

附:语文变序教学十七法630

附:数学教学变式“七式”632

附:教学变式应用“三要”633

概念教学的十七条策略634

选定教学重点难点的方法635

课堂解决难点六法636

附:略论教学生动638

突破教学难点十三法639

促进思维抽象升华的程式和方法641

使教学具有逻辑力量的方法642

教学目标的编制要求644

目标的展示四法644

目标的实施四阶段645

阅读过程目标的评价646

课堂教学的点化艺术646

点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647

“一举一”反三三法649

教学中的“举例”六原则650

课文讲授五技651

课堂举例“八要”652

附:思想政治举例七“宜”653

附:政治课教学举例十忌653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654

附: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655

附: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657

课的起始的五个作用659

课起始的八种类型659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四法660

课起始的设计的四个根据660

附:“课前补”661

教学前馈三式661

“经验错误”超前调控四式662

附:语文导入新课的二十六法663

附:语文导语设计七式667

附:语文教学导语设计十五法668

附:语文揭题十三法670

附:数学教学导入新课十八法671

附:数学课揭题八法673

附:物理课堂教学引入十法674

附:化学新课引入十一法675

附:历史课“导语”设计十八法677

附:地理新课导入十四法680

附:自然新课导入六法681

附:思想品德课新课导入十五法682

附:生物课导入十一法684

课内预习七要685

课堂预习“五字”法686

附: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例说)(一)687

附: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例说)(二)687

附: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八法688

附:中学数学情境激发五法689

五种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691

附:“错误情境”教学692

小学语文情境七法693

揭示课文思想意义的五种情境694

自然课中的情境教学699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例说)699

五种化学教学情境创设方法(例说)701

附:创设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五法703

外语情景——愉快教学八法704

附:“情景应变实践”英语教学法710

附:生物“问题情境”教学法711

课堂结尾的优化策略715

优化课堂结尾的操作方法716

课堂教学结尾十六式717

课堂结尾设计八法717

附:数学课小结十五法721

附:化学课堂教学结尾设计十五式723

附:生物课堂教学结尾九式726

教学环节调控之三——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技巧729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统一规律729

第八部分729

苏霍姆林斯基论手脑并用730

实验教学体系730

程序性实验教学法731

实验课的教学结构与实施原则731

实验课教学的基本程序733

五步观察实验教学法(例说)733

改进实验教学的七种方法734

教学中的实习方法736

实验——实践教学法程式736

附:自然实验课的基本程式和738

方法738

五步式自然实验教学法739

分组实验三戒740

演示实验的“三高”741

补充实验的三原则741

改进实验的五突出742

附:“五步单元实验程序”(化学)教学法742

教学中的练习法745

第九部分745

教学环节调控之四——练习和作业的艺术与技巧745

练习的三个基本功能746

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47

习题课教学的五条要求747

习题教学的三个关系748

练习教学十三原则749

习题课的基本结构750

作业练习中的三个环节751

影响练习效果的八大因素751

提高练习效果的四组关系752

怎样上好课堂练习753

附:调控学生作业心态的五条途径754

练习作业的三种类型756

练习设计“五性”标准756

课堂练习设计八型757

课堂练习设计的十四条原则757

新授课练习设计五阶段760

作业设计的技巧760

附:新授课练习设计五阶段(例说)761

发散性习题设计762

附:优化练习设计“六性”762

附:课堂集体性练习五式764

题组教学法765

设计课外作业的艺术767

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六有”768

附:语文作业设计的“六个一”768

附:小学语文情趣作业设计四法769

语文家庭作业的八种形式770

语文课外趣味作业设计二十法771

学生自己出题四法772

数学课内练习四法772

数学习题的分类773

数学习题的设计十三式773

数学练习设计七性要求775

数学练习设计的十一条原则776

数学习题编制五法776

数学练习设计的质量控制四法777

数学练习设计的难度控制五法778

数学铺垫准备题的设计原则和类型779

数学题组设计十式779

应用题的“四字”练习方式782

附:应用题教学设计思考题五法(例说)782

应用题的练习设计七式782

学生自编应用题八法784

分类作业的实施方法784

作业及时性与经常性操作785

作业的时间性与重现性控制786

作业的兴趣性与灵活性控制787

弹性作业三式788

作业激励四法788

计时作业三法789

附:教师作业的七个有利790

五步作业指导法790

“五先五后”作业法790

做作业的意义和作用791

指导书面练习五步792

作业的方法792

钻研习题的三种方法795

“一题多解”思维的培养796

语文“单元分组导练”法797

当堂完成习作的方法798

作文教学“五字”法798

作文训练十二式799

作文教学六步法800

兴趣作文七法801

“三环节”日记作文训练法802

克服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三法803

开放型作文五步训练程序804

快速作文四法804

附:格雷夫斯写作教学法805

法国作文教学指导二法806

作业的批改和讲评六要806

美国作文教学指导六法806

作业批改的五种方法808

组织讲评课的四条建议809

六环节分析评讲课810

作业批改八式811

附:作业登分表813

智能型讲评课“七评”813

当堂批改作业的四种方式815

作业批语三式816

学生批改作业三式817

附:订正教学法818

学生作业“对答案”的看法818

设置“错误档案”的方法819

评讲课的教学819

附:数学作业批阅记录表使用法820

作业评讲六式821

作业批语五型822

作文批改的五步法823

作文评改四式824

作文评语“八要”824

作文评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825

眉批三法826

作文批改“热处理”五法826

作文多次批改法828

作文“群批法”829

日记评语八式830

“四环”作文批改法831

作文“六步”程序评改法832

六因素、三环节择优习作批改法833

附:美国作文讲评的一种形式835

附:学生作文小结评改法835

附:我是怎样上作文批改课的836

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活动838

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意义839

教学反馈的需求律840

教学反馈的谐振律841

教学反馈的情绪律841

教学反馈的转移律842

教学反馈的种类843

真假反馈信息的辨别和矫正844

教学中的“反馈—控制”845

反馈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847

教学反馈实用十四法操作847

课堂群体反馈四式852

课堂“反馈——矫正”教学一法853

教学中系统反馈——矫正程序反馈教学法853

考后指导——评、思、改856

三段六步反馈教学法856

布卢姆的反馈教学原则和方法860

三步反馈导读法862

课末的五分钟反馈方法863

练导循环复式教学法865

学生课外作业的要求866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对策867

附:科学安排作业减轻课业负担869

“三个世界”870

课外作业的科学管理三策870

附:国外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870

附: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七法871

附:课外作业周时数量表的制订871

批改作业的十二项要求873

课后练习指导十忌874

作业改错课的准备875

作业改错课的操作过程876

教学环节调控之五——复习考试的方法与技巧879

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与复习879

第十部分879

教学中的温故知新规律880

教学中复习与新知学习的辩证法882

中国古代教学中时习温故的三种方法883

复习课五步课堂结构(例说)885

复习课“四段落六环节”课堂结构(例说)886

复习课与练习课的差异887

联系旧材料讲授新材料一种方法889

阶段复习“五忌”889

附:“大复习”法890

课本习题在复习中的应用890

复习题设计五法891

考试的意义892

成就考试的十一种形式893

附:考试工作的基本要求895

考试的方法及其选择895

巩固理解考试法897

考试命题原则和方法898

试题抽样的代表性操作899

试题表述的简明性操作900

试题彼此的独立性操作901

试题的适度性操作901

命题与答案同步的操作902

试题有利于客观评分的操作902

试题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操作903

编制多肢选择题的十四条规则904

标准化考试三步法命题程序905

标准化试题的编制六步法905

标准化考试的五个特点906

标准化考试的四种类型907

标准化问答题的编制方法907

附:标准化口试的方法908

附:语文命题的三统一909

附:作文命题的五忌910

附:作文启发思路式命题六式910

附:数学考试的命题原则与方法911

“小题库”的建设方法911

试题质量分析方法913

附:非客观性试题难度的计算成功考试法914

解除学生考试焦虑四策915

分析集体考试成绩的方法916

分析个人考试成绩的方法917

教学考评四策918

附:阿莫纳什维利的实质性评价法919

学习成绩的客观性评定三法919

附:布卢姆测验补救教学法919

艺术性考评方法921

附:学习评定的七种方式922

附:形成性测验的使用和补救教学924

附:武昌实验小学的考试改革实验928

考试的记分方法930

考试的成绩评定与分析处理930

对学生学业的成败的几种看法931

成绩次数分布量表的编制和使用931

标准T分的应用936

班级教学成绩提高幅度的一种算法937

附:课堂教学中的“整体关顾”七忌15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