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应用酶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应用酶学导论
  • 禹邦超,刘德立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214158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应用酶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引论1

1.1 酶的概念1

1.2 酶的催化特性2

1.2.1 酶催化效率高2

1.2.2 酶催化专一性强2

1.2.3 酶对环境极敏感2

1.2.4 酶在机体内受到严格的调控2

1.3 酶的分类和命名2

1.3.1 酶的国际分类命名系统2

1.3.2 其它习惯归类命名法5

1.4 酶的应用与应用酶学6

1.4.1 酶的应用概说6

1.4.2 酶学在几个应用领域的发展7

1.4.3 应用酶学概念的提出9

主要参考文献10

第二章 酶催化作用的结构基础11

2.1 酶分子结构概貌11

2.1.1 酶蛋白的结构特征11

2.1.2 酶分子的功能部位15

2.1.3 酶分子氨基酸残基的功能类型16

2.2 酶的活性部位17

2.2.1 酶活性部位化学结构的鉴定18

2.2.2 催化部位与底物结合部位21

2.2.3 活性部位的重要残基或基团23

2.2.4 酶活性部位区域的一级结构24

2.2.5 几种氨基酸残基在酶活性部位的作用24

2.3 酶的辅因子26

2.3.1 辅酶和辅基27

2.3.2 金属辅因子35

2.4.1 结构残基和别构部位37

2.4 酶分子的结构残基和非贡献残基37

2.4.2 别构部位与活性部位的区别和联系39

2.4.3 非贡献残基在酶分子中的作用42

主要参考文献45

第三章 酶生物合成的调节·酶的分泌46

3.1 概述46

3.1.1 酶合成调节与酶的生产46

3.1.2 酶的分泌与酶的生产46

3.1.3 不同生物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特点48

3.2 酶合成的调节50

3.2.1 细胞增殖周期与酶的合成50

3.2.2 酶的诱导和阻遏51

3.2.3 营养源对酶合成的调节作用55

3.2.4 RNA聚合酶与转录调控的关系58

3.2.5 转译的调节58

3.3.1 蛋白质分泌的假说60

3.3 酶的分泌60

3.3.2 跨膜运送的模型61

3.3.3 信号肽及跨膜信息61

3.3.4 同转译分泌和转译后分泌62

3.3.5 真菌细胞的蛋白质分泌途径63

3.3.6 革兰氏阴性细菌酶分泌问题的实际考虑64

主要参考文献65

第四章 酶在生物体的分布及酶组织化学原理67

4.1 酶在生物体的分布67

4.1.1 人和高等动物的酶分布67

4.1.2 植物酶分布的某些特点70

4.1.3 细胞亚微结构中酶的分布73

4.2 酶组织化学的基本概念76

4.2.1 酶组织化学的基本步骤77

4.3 酶组织化学证明法的一般原理79

4.2.3 酶组织化学必备的条件79

4.2.2 酶的真反应和假反应79

4.3.1 金属-金属盐法80

4.3.2 偶联偶氮色素法(偶氮色素法)81

4.3.3 色素形成法82

4.3.4 色素底物法和色素染色法83

4.3.5 标记底物法84

4.3.6 底物薄膜法84

4.3.7 底物荧光法84

4.3.8 偏光显微镜法84

4.3.9 免疫荧光法84

4.3.10 酶标抗体法85

4.3.11 合成法86

4.3.12 锇黑法86

主要参考文献87

5.1.1 应用酶学中酶动力学的研究对象88

5.1 酶反应的基础动力学88

第五章 应用酶学中的物理化学原理88

5.1.2 单底物反应动力学89

5.1.3 双底物反应动力学94

5.1.4 多底物反应动力学97

5.2 酶的热力学基础和酶的热稳定性97

5.2.1 酶催化反应的热力学性质97

5.2.2 酶的热稳定性100

5.2.3 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104

5.3 pH值、压力和非水介质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04

5.3.1 pH值影响的一般表征104

5.3.2 pH对酶、酶-底物复合物的影响106

5.3.3 pH通过对底物离解作用的影响而影响酶反应速度109

5.3.4 压力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10

5.3.5 酶在非水介质中的反应111

5.4.2 氧化还原电位112

5.4.1 氧化还原的概念112

5.4 氧化还原与酶作用112

5.4.3 氧化还原与酶作用114

5.4.4 金属酶类115

主要参考文献122

第六章 酶的抑制与激活123

6.1 酶抑制和激活作用的分类123

6.1.1 普通抑制与激活123

6.1.2 底物或产物抑制与激活124

6.1.3 别构抑制与激活124

6.1.4 不可逆与可逆效应的区别124

6.2 普通可逆抑制与激活作用动力学125

6.2.1 竞争性抑制与激活125

6.2.2 非竞争性抑制与激活128

6.2.3 反竞争性抑制和混和抑制129

6.3.1 底物抑制132

6.3 底物抑制与产物抑制132

6.3.2 产物抑制133

6.4 别构抑制和别构激活134

6.4.1 别构抑制和别构激活现象134

6.4.2 别构酶的动力学性质135

6.4.3 解释别构效应的两个模型要点139

6.5 酶激活剂和抑制剂142

6.5.1 酶激活剂及其应用142

6.5.2 酶抑制剂及其应用147

主要参考文献153

第七章 酶分析法155

7.1 酶分析法的一般概念155

7.1.1 酶分析法的特征155

7.1.2 酶分析法的意义156

7.2 酶活力的测定156

7.2.1 酶活力单位和反应初速度156

7.2.2 反应条件的确定158

7.2.3 测定方法160

7.3 酶法分析165

7.3.1 单酶反应定量法165

7.3.2 偶联酶反应定量法169

7.4 酶循环分析法172

7.5 固定化酶在酶分析中的应用174

7.5.1 酶(膜)电极175

7.5.2 酶柱(管)感应分析器176

主要参考文献177

第八章 酶制剂的生产178

8.1 概述178

8.2 微生物酶的发酵生产178

8.2.1 酶生产菌178

8.2.3 生产菌种子制备180

8.2.2 微生物酶制剂生产工艺流程180

8.2.4 发酵方法182

8.2.5 发酵条件183

8.2.6 发酵生产设备概要186

8.3 动植物原料酶的生产和组织培养190

8.3.1 原料选取190

8.3.2 取材的时宜190

8.3.3 组织(细胞)培养法生产酶制剂的前景191

3.4 酶的回收与成型192

8.4.1 酶回收工艺流程设计原则192

8.4.2 细胞破碎和酶液收集192

8.4.3 净化处理192

8.4.4 浓缩193

8.4.5 分离和纯化193

8.4.6 酶的剂型与保存194

8.5.1 淀粉酶制剂的生产195

8.5 酶制剂生产实例195

8.5.2 菠萝蛋白酶生产工艺197

主要参考文献198

第九章 酶分离提纯和结晶的原理199

9.1 酶分离提纯的一般程序199

9.1.1 材料选择及其前处理199

9.1.2 粗分级201

9.1.3 液-液双水相萃取技术203

9.1.4 细分级206

9.2 酶分离纯化过程常用的几项技术207

9.2.1 离心技术207

9.2.2 吸附柱色谱法209

9.2.3 离子交换色谱法210

9.2.4 凝胶过滤色谱法213

9.2.5 亲和色谱法217

9.2.7 电泳法219

9.2.6 其它色谱法219

9.2.8 聚焦色谱法221

9.2.9 膜分离技术222

92.10 酶的结晶227

9.3 酶的纯度鉴定及酶的保存228

9.3.1 酶的纯度鉴定228

9.3.2 酶的保存229

主要参考文献231

第十章 固定化酶233

10.1 概述233

10.1.1 固定化酶的涵义233

10.1.2 固定化酶的优点与缺点233

10.1.3 研究固定化酶的理论意义234

10.2 固定化酶的制备235

10.2.1 固定化酶制备的一般原则235

10.2.2 酶的固定化方法235

10.2.3 辅酶及偶联酶系的固定化242

10.2.4 固定化多酶反应系统243

10.3 固定化酶的性质244

10.3.1 固定化对反应系统的影响244

10.3.2 固定化酶的动力学性质245

10.3.3 固定化酶反应条件的变化247

10.3.4 固定化酶的稳定性248

10.4 固定化细胞和固定化细胞器250

10.4.1 细胞固定化方法250

10.4.2 固定化对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251

10.4.3 固定化细胞器251

10.5 酶反应器和固定化酶(细胞)的应用252

10.5.1 酶反应器252

10.5.2 固定化酶(细胞)的应用254

主要参考文献258

11.2 化学酶工程260

11.2.1 自然酶的开发应用260

11.1 基本概念260

第十一章 酶工程260

11.2.2 酶的化学修饰261

11.2.3 酶的固定化263

11.2.4 人工酶的研制263

11.3 生物酶工程264

11.3.1 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264

11.3.2 酶基因的遗传修饰265

11.3.3 酶的遗传设计272

11.4 酶工程的一些新成就及新兴研究领域273

主要参考文献274

第十二章 工具酶276

12.1 概述276

12.2 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276

12.2.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276

12.2.2 DNA聚合酶282

12.2.3 连接酶283

12.2.4 用于基因工程的其它酶类284

12.3 医药用工具酶285

12.3.1 酶的诊断——血清酶285

12.3.2 诊断用酶291

12.3.3 治疗用酶293

12.4 多肽链和糖链顺序分析用工具酶296

12.4.1 多肽链氨基酸顺序分析用工具酶296

12.4.2 糖链顺序分析用工具酶297

主要参考文献299

第十三章 同工酶分析技术301

13.1 概述301

13.1.1 同工酶的发现和应用301

13.1.2 酶的多种形式和同工酶301

13.1.3 同工酶的分类302

13.1.4 同工酶的命名303

13.2 同工酶的分离和活性检测304

13.2.1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304

13.2.2 淀粉凝胶电泳法305

13.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305

13.2.4 薄层等电聚焦电泳307

13.3 同工酶的鉴定307

13.3.1 酶的表面多样性鉴定307

13.3.2 专一性相近的酶的多种形式鉴定309

13.3.3 同工酶类型鉴定310

13.4 酶谱分析中的几项新技术316

13.4.1 电泳酶谱复印技术316

13.4.2 两种酶谱的同时显示317

13.4.3 酶谱带分子量测定317

13.4.4 酶谱的袖珍计算机描绘方法318

主要参考文献3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