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能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百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750293262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农业资源(学科: 生产能力 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农业资源(学科: 人口 学科: 承载力 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农业资源 生产能力 人口 承载力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能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综合篇1
第一章 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能力综论1
第一节 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研究方法概述1
第二节 农业资源与生产能力现状概述9
第三节 未来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能力评估24
第四节 未来草地资源生产能力评估27
第五节 未来木本粮油林资源生产能力评估29
第六节 未来淡水渔业资源生产能力预测分析29
第七节 未来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预测31
第八节 农业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32
第九节 提高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36
附录:中国农业生态区划方案50
二、专论篇57
第二章 未来土地资源态势分析57
第一节 耕地资源现状分析57
第二节 建国以来耕地变化分析61
第三节 未来耕地变化态势分析63
第三章 耕地生产力趋势与波动性分析93
第一节 近期耕地生产力的时空演变93
第二节 耕地生产力波动性的分析104
第三节 耕地生产力与化肥施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关系111
第四章 土壤侵蚀及其对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影响评价119
第一节 土壤侵蚀现状119
第二节 坡耕地数量和分布124
第三节 坡耕地土壤侵蚀及其对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126
第四节 坡耕地侵蚀防治对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130
第五章 气候资源及其对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影响评价134
第一节 我国气候资源特点和分布134
第二节 我国水热生长期分布136
第三节 气候资源与种植制度137
第四节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育期水分状况评价137
第五节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138
附表5-1~5-8141
第六章 水资源远景供求预测163
第一节 水利建设概况163
第二节 远景用水量预测165
第三节 远景可供水量分析169
第四节 农业远景用水投资估算175
第五节 农业远景用水分区177
第七章 粮食作物品种性状分析与预测186
第一节 研究方法186
第二节 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及其遗传育种进展状况186
第三节 主要粮食作物的农艺、生理性状预测193
第八章 粮食生产投入产出分析和未来预测207
第一节 中国食物供需和农业生产投入的回顾207
第二节 生产技术和农业投入潜力分析210
第三节 实现粮食生产能力的投入预测213
第九章 草地资源生产能力与载畜量预测分析215
第一节 中国草地资源概况215
第二节 草地资源生产潜力与载畜量预测223
第三节 未来中国草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增长的主要途径225
第四节 中国草地资源退化现状及未来50年草地生态建设预测227
第五节 未来50年中国草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预测结果分析234
第十章 木本粮油林资源及其生产能力研究236
第一节 木本粮油林资源的现状(数量、质量)分析236
第二节 木本粮油林资源生产能力预测与分析239
第十一章 内陆淡水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产潜力分析242
第一节 内陆淡水渔业资源及生产现状242
第二节 内陆淡水渔业资源开发潜力248
第三节 淡水渔业资源开发的对策措施251
第十二章 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生产能力预测254
第一节 海洋渔业资源状况254
第二节 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及分析257
第三节 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预测的理论与方法268
第四节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预测273
第五节 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实现预期生产能力的途径与措施276
三 区域篇281
第十三章 东北农业生态区281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分析281
第二节 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283
第三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285
第四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的主要对策措施292
第十四章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态区295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分析295
第二节 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297
第三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299
第四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的主要对策措施306
第十五章 长江中下游农业生态区309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分析309
第二节 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310
第三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313
第四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的主要对策措施319
第十六章 江南农业生态区321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分析321
第二节 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322
第三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324
第四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的主要对策措施330
第十七章 华南农业生态区333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分析333
第二节 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334
第三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336
第四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对策措施342
第十八章 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生态区344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及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344
第二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346
第十九章 黄土高原农业生态区354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及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354
第二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356
第三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对策措施362
第二十章 四川盆地农业生态区365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及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365
第二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366
第二十一章 云贵高原农业生态区373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及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373
第二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375
第二十二章 横断山农业生态区382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分析382
第二节 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383
第三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385
第四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对策措施391
第二十三章 西北农业生态区393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分析393
第二节 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395
第三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398
第四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的主要对策措施404
第二十四章 青藏高原农业生态区406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分析406
第二节 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408
第三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410
第四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的主要对策措施415
参考文献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