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公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方公民学
  • 秦树理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市: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6473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公民教育-研究-西方国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方公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公民与公民学 1

二、公民学的相关概念和范畴 3

三、西方公民学的理论基础 9

四、西方公民学的理论特征 10

五、西方公民学的主要内容 12

六、研究公民学的方法 14

七、研究公民学的目的 15

第一章 古希腊奴隶制枷锁中的公民思想 17

第一节 公民思想发生的社会条件 17

一、海洋经济产生的海洋文化 18

二、社会关系的演进 19

三、政治变革经验的总结 20

四、公民政治生活的普遍要求 22

五、以智者为代表的知识群体的形成 22

六、自然科学提供了思想方法 23

第二节 古希腊时期主要的思想家和学派 23

一、爱利亚学派 23

二、米利都学派 24

三、毕达哥拉斯学派 24

四、爱弗斯学派 25

五、德谟克利特 25

六、苏格拉底 26

七、柏拉图 26

八、亚里士多德 27

第三节 古希腊时期主要的著述 27

一、《荷马史诗》 27

二、古希腊神话和文学作品 28

三、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9

四、柏拉图的《理想国》 29

五、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30

第四节 古希腊时期公民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理论特征 31

一、古希腊时期公民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二、古希腊时期公民思想的主要理论特征 34

第五节 古希腊时期公民思想的主要贡献和缺失 35

一、古希腊时期公民思想的主要贡献 35

二、古希腊时期公民思想的缺失 36

第六节 古希腊时期公民思想的历史影响 37

第二章 古罗马帝国时期残缺的普遍公民权 41

第一节 古罗马帝国时期公民社会政治生活的变化 42

一、城邦制度解体——城邦时代让位于帝国时代 42

二、社会组织结构上的变化——建立了官僚的政治结构 43

三、社会统治和组织方式的变化——实行政治首领制 45

四、社会运行机制的变化——依靠法律 46

五、实行了普遍的公民权 47

第二节 古罗马帝国时期主要的公民思想 47

一、斯多葛学派的政治思想 47

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50

三、罗马法中的公民思想 52

第三节 古罗马帝国时期公民思想的主要特点 53

一、政治制度上第一次以国家概念替代城邦概念 53

二、世界主义 53

三、重法 54

第四节 古罗马帝国时期公民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54

一、古罗马帝国时期公民思想的局限性 54

二、古罗马帝国时期对公民思想的贡献 56

第三章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视野中的公民问题 59

第一节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时期的历史背景 59

一、中世纪的由来 60

二、基督教神学的统治地位 60

三、教权与王权的相互关系 61

第二节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62

一、《圣经》 62

二、奥古斯丁和《上帝之城》 62

三、托马斯·阿奎那和《神学大全》 63

四、马丁·路德 65

五、约翰·加尔文 66

第三节 神学和世俗二元文化结构中的公民思想 66

一、基督教神学中的公民思想 67

二、世俗文化中的公民思想 68

第四节 基督教神学的价值和不足 72

一、基督教对欧洲文化的重大贡献 72

二、基督教神学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价值 73

三、基督教对文化的摧残 75

第五节 中世纪公民思想向近代公民思想的过渡 77

第四章 文艺复兴倡扬的公民人性的复归 81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81

一、文艺复兴的思想源流81

二、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83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果 84

一、推动了欧洲教育的发展 85

二、推进了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 85

三、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 85

四、对个人主义的张扬 86

五、对自由精神的提倡 86

六、人文主义的平等观念 86

七、法治观念的巩固 87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87

一、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李维史论》 87

二、布丹和《国家论六卷》 89

三、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其学说 89

第四节 文艺复兴时期公民思想的主要内容 92

一、强调服从主权 92

二、崇尚整体自由 93

三、趋向现实平等 93

四、主张制度民主 94

第五节 文艺复兴时期对近代公民思想发展的奠基作用 94

第五章 契约理论中的公民思想 99

第一节 契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公民思想 100

一、格劳秀斯 100

二、霍布斯 103

三、斯宾诺莎 107

四、洛克 109

五、卢梭 111

第二节 契约论思想家的共同特征 113

第三节 契约论思想的影响和主要缺陷 116

第六章 宪政体制下的公民权利保障 119

第一节 美国宪政民主思想 119

一、美国宪政民主的历史背景 20

二、影响美国宪政的思想家 120

第二节 法国的宪政民主思想 123

一、法国宪政的历史背景 124

二、《人权宣言》体现的宪法核心理念 124

三、法国大革命的宪政实践 125

第三节 英国的宪政民主思想 127

一、英国宪政民主的社会环境 127

二、休谟的宪政思想 127

第四节 实现宪政,保障人民主权 129

一、推行法治129

二、限定政府权力 129

三、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130

第七章 公民政治:开拓公民生存的社会空间 131

第一节 公民政治研究的主要问题 132

一、公民政治权利的获得 132

二、公民政治权利的表达 132

三、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 133

第二节 公民政治的特征 134

一、主体性 134

二、社会性 135

三、利益性 135

四、历史性 136

第三节 公民政治的研究对象 136

一、公民生存的政治环境质量 136

二、社会发展的动力 137

三、社会秩序 137

四、社群 138

五、结社 138

六、政党 139

第四节 公民政治的成果 139

一、推进和改善公民的政治状况和环境 139

二、提高公民的地位和待遇  140三、增进公民的福利140

四、创建文明的秩序141

五、提供稳定的环境141

第五节 公民政治的总体要求及发展走向142

第八章 公民经济:实现权利的物质基础147

第一节 公民经济的内涵及研究意义148

一、公民经济的内涵148

二、研究公民经济的意义 149

第二节 公民经济权利 152

一、劳动权利 152

二、财产权利 154

第三节 公民经济权利的实现和保障 156

一、劳动资料的获得 156

二、提供良好的劳动条件157

三、劳动资格的确认 157

四、社会性组织的保障 157

第四节 实现公民经济权利需注意的问题 159

一、解决好劳动竞争中的矛盾 159

二、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财产权 160

三、强化公民的贡献意识 160

四、公民经济权利应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尊重 161

第九章 公民文化:显示自我的精神力量 163

第一节 文化的功能及类型 164

一、文化的本质 164

二、文化的功能 166

三、文化的类型 167

第二节 公民文化 169

一、公民文化的本质 169

二、公民文化的特征 170

第三节 公民文化的培育 172

一、提供文化参与和文化选择的机遇和条件 172

二、开拓更多的渠道传播公民文化 173

三、探索更多的形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 173

四、优化环境,使公民更充分地享有文化权益 173

五、体现核心价值观念 174

六、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行为准则 174

第四节 用全球化视野思考和探索公民文化问题需解决的矛盾 174

一、多元和主流问题 174

二、意识形态问题 175

三、正确对待公民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175

第十章 公民道德:理想中的至善精神177

第一节 道德及公民道德178

一、道德178

二、公民道德179

第二节 公民道德的特征与功能 181

一、公民道德的特征181

二、公民道德的功能183

第三节 公民道德的主要规范 184

一、忠诚185

二、正义185

三、公平187

四、自由187

五、节制 189

六、博爱190

第四节 公民道德的原则与发展规律191

一、公民道德的原则191

二、公民道德的发展规律194

第五节 公民道德的培育 195

一、公民道德的培育目标195

二、公民道德的培育方法196

第十一章 公民教育:教化好公民 199

第一节 公民教育的含义和历史源流 199

一、公民教育的含义 199

二、公民教育的历史源流 200

第二节 公民教育的对象、目标、途径和作用 201

一、公民教育的对象 201

二、公民教育的目标 202

三、公民教育实施的具体途径 203

四、公民教育的作用 204

第三节 公民教育的特征和矛盾 205

一、公民教育的特征 205

二、公民教育的矛盾 207

第四节 现代公民教育的重点 208

一、民族意识 208

二、国家意识 208

三、公共意识 209

四、国际意识 210

第五节 公民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 210

一、描述的方法 210

二、历史的方法 211

四、比较的方法 212

第十二章 公民社会:公民自愿的联合体 215

第一节 公民社会的历史溯源 216

一、公民社会的历史演进 216

二、对公民社会的理解 217

第二节 公民社会存在发展的依据 217

一、人道主义精神的影响 217

二、公民自主能力的增强 218

三、欧洲福利政策的矛盾 219

四、全球结社革命的推动 220

第三节 公民社会组织的特征和影响 222

一、公民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223

二、公民社会组织的主要影响 224

第四节 公民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227

一、有利于公民素质的提高 227

二、提高了政府和公民的互信度 228

三、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228 第五节 公民社会组织的构建 229

一、制度设置 229

二、政府支持 229

三、公民参与 230

四、公民社会组织良性运行 230

第十三章 世界公民:人类的历史追求 233

第一节 世界公民思想的历史演变 233

第二节 世界公民的内涵 234

第三节 公民生活的国际化 236

第四节 世界公民面临的现实课题 237

一、和平与发展问题 237

二、自由与平等问题 238

三、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 239

第五节 世界公民的特征及行为准则 240

一、世界公民的特征 240

二、世界公民所遵循的行为准则 240

后记 243

参考书目 2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