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邓可蕴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63065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国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必由之路2
1.1 能源综合建设是农村社会经济全方位发展的必然要求2
1.1.1 农村地区低效高耗的用能传统,对资源及生态环境有重大而长久的负面影响2
1.1.2 1983年,国家将农村户用沼气、省柴节煤灶、薪炭林和小水电首次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3
1.1.3 富裕起来的农民要求使用充足的高品位能源6
1.1.4 乡镇工业的崛起和农业生产现代化过程,迅速改变了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6
1.1.5 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任务就是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及生活用能7
1.2 多元化的农村用能结构必须倡导联合8
1.2.1 农村地区用能结构是多元化的,农村各种能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和相互制约的特点8
1.2.2 建立大系统的观点,建立联合的工作机制10
1.2.3 以“县”为单元开展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方能有效地贯彻“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11
1.2.4 综合建设效益显著12
1.3 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需要能源综合建设13
1.3.1 205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3亿左右,农村居住人口估计为4.8亿13
1.3.2 国家对乡镇企业实行继续引导、支持的政策。为了保持乡镇企业的发展,需要提高乡镇企业对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损害14
1.3.3 加速以现代技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可再生能源将做出更大的贡献15
1.3.4 中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已具备全面发展的基础16
1.3.5 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工程23
第2章 综合规划是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4
2.1 综合规划是农村能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4
2.1.1 综合规划不同于单项能源规划24
2.1.2 综合规划起源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综合建设的需要26
2.1.3 能源综合规划是在能源区划、单项能源规划和区域规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7
2.2 综合规划以能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其基本特征29
2.3.2 目标的研究34
2.3.1 研究和制定目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4
2.3 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目标是综合规划的关键性步骤34
2.3.3 目标的确定36
2.4 农村能源综合规划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37
2.4.1 农村能源综合规划方法的发展37
2.4.2 考虑环境和市场因素的综合规划方法39
2.4.3 项目评价方法的发展41
2.4.4 考虑环境和市场因素的综合规划方法的应用42
3.1.1 建立技术体系的重要性43
3.1 在综合建设中形成和发展技术体系43
第3章 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实现综合建设目标的技术保障43
3.1.2 建立技术体系的原则44
3.2 综合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法和技术路线45
3.2.1 综合系统的项目实施方法45
3.2.2 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45
3.2.3 专家技术指导网络46
3.3 开发、集成先进、适用、配套的能源技术体系与绿色经济发展模式46
3.3.1 开发应用高新技术46
3.3.2 民用炉、灶、炕等节能技术46
3.3.3 乡镇工业节能技术47
3.3.4 以沼气为纽带的综合利用技术形成了五种典型的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49
3.3.5 大中型厌氧—好氧能源环境工程与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51
3.3.6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52
3.3.7 小水电工程53
3.3.8 发展薪炭林,实施森林能源工程54
3.3.9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56
3.4 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综合建设水平57
3.4.1 生物质气化技术58
3.4.2 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及成型技术58
3.4.3 太阳电池和光伏发电58
3.4.4 风力发电59
3.4.5 在小城镇建设中发展能源环境综合利用技术59
第4章 农村能源产业体系61
4.1 农村能源产业已开始顺应市场经济发展61
4.1.1 农村能源建设推动了产业发展61
4.1.2 农村能源产业的发展又推动着农村能源建设64
4.1.3 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67
4.1.4 农村能源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68
4.2 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农村能源产业体系69
4.2.1 面临着市场竞争与企业管理落后的压力69
4.2.2 农村能源产业化就是企业化71
4.2.3 发展品牌产品,扶持重点企业73
4.3 政策引导是农村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73
4.3.1 政府的宏观管理是为了促进市场发育73
4.3.2 政策扶持是农村能源这类弱质产业不可或缺的发展条件75
4.4.1 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79
4.4 农村能源产业要有明晰的产权制度和企业化的经营79
4.4.2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营销策略81
第5章 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83
5.1 联合运行机制必须有科学的规则83
5.1.1 构架起多部门、多层次联动的组织机构84
5.1.2 项目领导小组84
5.1.3 执行机构的形式和任务85
5.1.5 项目负责机构和执行机构86
5.1.4 项目保证机构86
5.2 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要有严格的程序87
5.2.1 制订工作大纲87
5.2.2 制定可行的便于操作的项目管理制度90
5.2.3 实行项目合同制管理91
5.2.4 交流、检查和促进制度91
5.2.5 项目完成后的跟踪制度91
5.3.1 实行政府行为和市场经济方式相结合的投资政策92
5.3 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应实行引导性的激励政策92
5.3.2 项目优先安排的倾斜政策93
5.3.3 科技产业化政策93
5.3.4 其他可行的激励政策93
5.4 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需要采用现代信息通讯手段94
5.4.1 信息交流的形式和手段94
5.4.2 数据库项目管理方式94
5.5 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95
5.5.1 农村能源建设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95
5.5.2 技术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工作重点95
第6章 综合建设成效显著97
6.1 推进了全国农村能源建设工作97
6.1.1 采用项目经济评价方法,提高了管理决策水平97
6.1.2 定量评价工作取得成效,有效地激励了工作的开展101
6.2 综合建设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107
6.2.1 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107
6.2.2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07
6.2.3 带动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112
6.3 综合建设有效地改善和保护了环境,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113
6.3.1 高效用能、保护生态环境效益显著113
6.3.2 能源生态协调发展114
6.4 综合建设促进农村社会进步117
第7章 推广生活节能技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119
7.1 民用炉、灶、炕的使用效率与农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质量密切相关119
7.2 农村生活节能技术工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120
7.2.1 农村省柴灶120
7.2.2 预制组装架空炕连灶123
7.2.3 燃煤节能炉124
7.3 推广普及生活节能技术必须走标准化、规范化、商品化之路124
第8章 乡镇工业节能技术的推广是提高效率、降低排放、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有效措施126
8.1 乡镇工业节能潜力巨大126
8.1.1 乡镇工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也是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大户126
8.1.2 结合建设县节能项目的开展,为乡镇工业节能提供了成功经验和范例126
8.2.1 砖瓦窑节能技术128
8.2 尽快采用成熟的乡镇工业节能技术128
8.2.2 新型墙体材料130
8.2.3 水泥厂节能技术131
8.2.4 石灰窑节能技术132
8.2.5 陶瓷生产节能技术132
8.2.6 小化肥节能技术132
8.2.7 炼铁行业节能技术133
8.2.8 铁合金行业节能134
8.2.10 铸造行业节能技术135
8.2.9 炼焦节能技改技术135
8.2.11 烤烟房节能技术136
8.2.12 炒茶灶节能技术138
8.2.13 锅炉的改造节能技术140
8.2.14 电机节能141
8.2.15 风机的节能改造142
8.2.16 水泵的节能技术改造143
9.1.2 降低电损,降低电价,减轻农民负担145
9.1.1 农村电网的现状已经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145
9.1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意义145
第9章 加快农村电网技术改造,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电利用水平145
9.2 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的目标是实现农村电网达到高效、优质、经济、安全运营146
9.2.1 任务146
9.2.2 技术原则146
9.3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取得成效149
9.3.1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正在按计划进行149
9.3.2 经过改造的农村电网出现了可喜的“两高两低”现象:即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显著提高,农村家用电器普及率和供电量明显提高;电网损耗明显降低、农村电价明显降低149
9.4 农网建设与改造取得的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150
9.4.1 认识统一,政府重视,政策落实,各部门密切配合,是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150
9.4.2 加强和完善前期工作,是加快农网改造进度的关键环节150
9.4.3 贯彻执行“五制”,制定统一的农网建设与改造标准,建立和完善农网建设与改造管理办法是保证农网改造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150
9.4.4 加大农村低压电网改造的投入,是降低农村电价、取得农网建设与改造最佳效益的基础150
9.4.5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50
第10章 独具特色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日趋完善152
10.1 以沼气为纽带的综合利用模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152
10.1.1 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153
10.1.2 江西赣州地区“猪-沼-果”工程模式155
10.1.3 广西恭城沼气生态农业模式157
10.1.4 遍布全国各地的“三位一体”沼气综合利用模式159
10.1.5 渭北旱源“五配套生态模式”160
10.1.6 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户型生态农场模式160
10.2 大中型厌氧—好氧能源环境工程161
10.2.1 禽畜粪便沼气能源—环境工程工艺流程161
10.2.2 酒厂沼气工程工艺流程163
10.2.3 沼气发酵装置的工程技术164
10.2.4 生物工艺学165
10.2.5 大中型沼气工程的经济性168
10.2.6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169
10.3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169
10.3.1 塑料大棚169
10.3.2 地膜覆盖170
10.3.3 日光温室170
10.3.4 节能型日光温室170
10.3.6 太阳能建筑172
10.3.5 塑膜覆盖太阳能暖棚禽畜舍172
10.3.7 太阳热水器174
10.3.8 太阳灶175
10.4 开发小水电,增加农村电力供应176
10.4.1 我国正在积极开发小水电资源176
10.4.2 小水电的发展是积极推广新技术的过程181
10.4.3 农村电气化县项目有效地加快了农村电气化进程191
10.5 发展薪炭林,实施森林能源工程,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植被,增加能源供给192
10.5.1 “森林能源工程”要体现薪炭林是森林资源的屏障作用并给农民带来实际利益193
10.5.2 “森林能源工程”将以20年时间发展能源性资源的林地1600万公顷194
10.5.3 多效、多目标的能源林基地建设将取得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双赢197
10.5.4 发展薪炭林要抓好七个结合点200
10.5.5 我国薪炭林建设成效与基本经验203
10.6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风能206
10.6.1 风能开发利用技术成熟,已达到商业化运作阶段207
10.6.2 中国风能开发利用展望211
11.1 中国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发展与前景213
第11章 开发新技术,提高综合建设技术水平213
11.1.1 固体生物质燃料有氧气化214
11.1.2 加氧气化218
11.1.3 无氧气化219
11.1.4 气化应用220
11.2 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及成型技术224
11.2.1 生物质压缩成型原理224
11.2.2 压缩成型的工艺类型226
11.2.3 螺旋挤压成型技术229
11.2.4 成型燃料的物理特性及燃料性能231
11.3 太阳电池和光伏发电237
11.3.1 国内外状况237
11.3.2 规划和设想239
11.3.3 未来应用市场估计240
11.4 我国燃料电池技术进展244
11.4.1 燃料电池是可再生无污染的新型电池244
11.4.2 我国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245
11.5 在小城镇建设中发展能源环境综合利用技术247
案例A 坚持能源综合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发展——重庆市铜梁县250
A.1 铜梁县基本概况250
A.1.1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250
A.1.2 能源状况250
案例250
A.2 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巩固与发展252
A.2.1 试点期间与验收后的推广与发展252
A.2.2 综合效益255
A.3.1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257
A.2.3 产业建设发展257
A.3 农村能源建设的主要作法257
A.3.2 依靠法律和政策,促进能源建设258
A.3.3 编制能源区划和规划,明确战略目标258
A.3.4 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段实施259
A.3.5 依靠科学技术,培训技术队伍259
A.3.6 多渠道筹集能源建设资金259
A.4.2 改造电网,管好用好电力260
A.4 农村能源建设的持续发展260
A.4.1 积极发展沼气260
A.4.3 发展林业,保护绿色植被261
A.4.4 广泛开展节能261
A.4.5 巩固和发展改灶节能成效,进一步抓好生活炉灶的更新换代261
案例B 坚定不移地走农村能源事业、产业一体化发展之路——江苏省邗江县263
B.1 邗江县基本概况263
B.1.1 基本情况263
B.1.2 能源状况264
B.1.3 项目选择与分析265
B.2 项目建设与发展重点267
B.2.1 “八五”建设期267
B.2.2 新的发展268
B.3 走事业产业一体化发展之路269
B.3.1 转变观念269
B.3.2 转变职能269
B.3.4 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270
B.3.3 围绕项目办产业,抓好产业促事业,向规模效益发展270
B.3.5 稳定队伍、上下联动,实现优质服务集团化271
B.4 做法与打算272
B.4.1 坚持以人为本272
B.4.2 依靠科技进步272
B.4.3 营造市场273
B.4.4 规范管理273
B.4.5 继续改革,长远规划,不断发展274
案例C 发展农村能源精品工程,全方位搞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大连市普兰店市275
C.1 普兰店市基本概况275
C.1.1 自然概况275
C.1.2 社会经济状况275
C.1.3 能源状况276
C.2 发展中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278
C.2.1 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建设高科技田园式“四位一体”精品工程278
C.2.3 开展节能技改,增效控污279
C.2.4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扩大生物质资源,改善生态,治理环境279
C.2.2 太阳能开发利用领域拓宽279
C.3 项目建设效益分析280
C.3.1 经济效益280
C.3.2 能源效益280
C.3.3 生态效益281
C.3.4 社会效益281
C.4.1 发展背景282
C.4.2 技术分析282
C.4 田园式“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评价282
C.4.3 经济分析283
C.5 措施与经验287
C.5.1 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287
C.5.2 加强宣传力度,发挥典型作用288
C.5.3 依靠科技进步,突出“精品”建设289
C.5.4 拓宽开发领域,提高综合效益289
C.5.5 加强技术培训,保证工程质量289
C.5.6 完善投入机制,多方筹集资金290
C.5.7 加强部门配合,明确分工职责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