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家族医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家族医学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0142342.jpg)
- 田华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80174273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86页
- 主题词:土家族-医学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土家族医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土家族简况1
第一节 悠久的民族历史1
一、丰富的地下考古史料佐证土家族的悠久历史1
二、地上文物史料物证土家族悠久民族文化3
(一)永顺县老司城遗址3
(二)溪州铜柱4
(三)汉土疆界碑6
三、原生态文化、“口碑”活体文化,再现了土家族历史画卷7
第二节 建置沿革8
一、历史建置沿革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土家族地区建置沿革8
(一)湖南省土家族地区建置沿革8
(二)湖北省土家族地区建置沿革9
(三)重庆土家族地区建置沿革10
(四)贵州省土家族地区建置沿革10
第三节 土家族社会发展分期11
一、土家族社会发展历史分期11
(一)史前时期的土家族先民11
(二)秦汉郡县制度时期12
(三)唐宋羁糜州郡制度时期12
(四)制度时期13
(五)“改土归流”后的府县制度时期14
(六)“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时期14
(七)现代时期14
二、土家族经济发展的分期15
(一)封建经济时期15
(二)半殖民半封建经济时期15
(三)社会主义经济时期15
第四节 土家族源流16
第五节 土家族分布17
第六节 土家族人口19
第七节 土家族语言20
第八节 土家族文字22
第九节 民族特征23
一、土家族主要特征23
二、土家族基本特点23
第十节 土家族民族成份的确认与部分群众土家族成分的恢复25
一、“土家”是单一少数民族问题的提出和确认25
二、恢复部分群众土家族成份26
第十一节 土家族民族区域自治27
第二章 土家族医药的起源32
第一节 土家族先民早期的医疗活活动及医药知识的积累32
第二节 土家族医药的有关历史传说33
第三节 土家族医药知识起源及巫医的传入36
一、巫医的传入与“梯玛”的出现,形成土家族医药史上的巫医现象36
二、梯玛“法术”疗法的起源38
三、梯玛文化对土家族人类学及医学的认识39
四、巫文化传衍出来的土家族早期特殊医学41
第三章 土家族医药的形成与发展45
第一节 土家族地区的考古物证,证实秦汉以来土家族医药文化的存在46
第二节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有关土家族医药文献资料48
第三节 唐宋羁縻制度时期土家族医药文献资料51
一、《图经本草》中关土家族地区的药物记载52
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有关土家族地区的药物记载58
第四节 元明至清初土司制度时期土家族医药63
一、土医的出现、土家族疗法及土家族药物学的形成63
二、土司制度时期的土家族医药史料65
(一)《本草品汇精要》中收载土家族地区药物65
(二)《本草纲目》中以其产地施州、武陵、黔中地、溪州及土人、巴人药用为内容的药物70
第五节 府县制度时期的土家族医药84
第六节 近代土家族医药发展简况90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土家族医药发展概况92
一、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民族传统医学的方针政策92
二、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土家族医药一般发展时期95
三、全国第一次民族医药工作会议后,土家族医药进入快速发展期97
(一)成立机构,组织调研97
(二)现今土家族医药资源97
(三)系统收集整理,完善土家族医学理论体系100
(四)开展科学研究,继承和创新土家族医药学术101
(五)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扩大土家族医药对外影响101
(六)建立科研学术机构,培养土家族医药专门人才102
(七)开展专科专病建设,恢复土家族医药的临床活力102
第四章 土家族医药学术特点105
第一节 三元学说与气血精共同构建土家族医学基础框架105
一、“三元”学说的由来,存在及其在土家医学中的应用105
(一)上元106
(二)中元106
(三)下元107
二、气、血、精与“三元”的相互作用及生理功能107
(一)气、血、精的生成与功能107
(二)气、血、精相互作用109
第二节 土家医病因学基础——毒气学说109
一、瘟气110
(一)风110
(二)寒110
(三)湿110
(四)火110
二、伤因111
(一)伤食111
(二)劳伤111
(三)伤神112
三、毒邪112
(一)土家医对毒气分类113
(二)毒邪致病特点113
1.风毒113
2.寒毒113
3.潮毒114
4.火毒114
5.热毒114
6.水毒114
7.瘟毒114
8.草毒114
9.虫毒115
10.食毒115
11.气毒115
12.血毒115
13.脓毒116
14.痰毒116
15.胎毒116
16.巴达毒116
17.尿毒116
18.粪毒116
第三节 气血失调与冷热失衡为土家医病理学基础117
一、气血失调117
(一)气的病理变化117
(二)血的病理变化117
二、冷热病理变化118
(一)冷的病理变化118
(二)热的病理的变化118
三、气血与冷热相互作用的病理变化119
第四节 土家医诊断学基础——五诊法119
一、看诊120
(一)看神色120
(二)看眼120
(三)看舌120
(四)看耳筋120
(五)看鼻121
(六)看口腔121
(七)看发121
(八)看皮肤121
(九)看手指121
(十)看背腹122
(十一)看二便122
二、问诊122
(一)问饮食122
(二)问便123
(三)问筋骨123
(四)问孔窍123
(五)问经带产124
三、听诊124
四、脉诊125
(一)土家医常用脉种125
1.骨脉125
2.命脉(也称劳脉125
3.芳脉125
4.天脉125
5.虎脉125
6.肘关脉126
7.踏地脉126
8.鞋带脉126
9.指缝脉126
10.太阳脉(又称五阴六阳脉)126
11.地支脉126
(二)土家族医脉学特点127
1.脉种繁多,脉象脉形简练127
2.循时号脉127
3.多脉合诊*方法独特129
五、摸诊130
(一)摸骨折130
(二)摸冷热130
(三)摸疱疮130
(四)摸肚子130
第五节 “七法”、“八则”为土家医临床治疗法则131
一、八种用药原则131
二、七种治疗法则131
(一)汗法131
(二)泻法131
(三)赶法132
(四)止法132
(五)补法132
(六)温法132
(七)清法132
三、治毒法132
(一)攻毒法133
(二)败毒法133
(三)赶毒法133
(四)清毒法133
(五)排毒法133
(六)拔毒法133
(七)化毒法134
(八)散毒法134
(九)放(提)毒法134
(十)调毒法134
第六节 五术一体的传统外治法135
一、药匠的推抹疗法135
二、水师的封刀接骨疗法136
(一)封刀接骨术的源流136
(二)封刀接骨术方法简介137
1.诊断方法137
2.复位手法137
(三)内外兼治138
(四)功能锻炼138
三、火功疗法139
(一)火攻疗法139
(二)踩油火疗法140
(三)烧灯火140
印灯火140
隔纸灯火141
(四)拔罐疗法141
(五)扑灰碗143
(六)烧灸法144
1.烧艾144
2.天灸(又叫药灸)144
3.烧法145
四、其它外治疗法145
(一)麝针疗法145
(二)瓦针疗法146
(三)放血疗法146
(四)提风法147
(五)药浴疗法147
(六)熏蒸疗法147
(七)放痧148
(八)拍痧148
(九)提痧149
(十)挑背筋法149
(十一)翻背掐筋法149
(十二)佩带法149
(十三)蛋滚法150
(十四)外敷疗法150
五、梯玛的“法术”疗法150
第七节 独特药物性味功能——“三性”“八味”151
一、土家药的三大性能151
(一)冷性药151
(二)热性药151
(三)平性药151
二、土家药的八种性味151
(一)酸味药152
(二)甜味药152
(三)辣味药152
(四)苦味药152
(五)咸味药152
(六)涩味药152
(七)麻味药152
(八)淡味药152
第八节 药物分类的三大体系153
一、按药物性能分类153
二、按药物的作用分类153
三、按三十六,七十二序数分类154
(一)七十二体系药物154
1.七十二七类药物基原及性味功能154
2.“七十二还阳”类药物介绍166
(二)三十六体系药物174
1.三十六蜈蚣类药物175
2.三十六血类药物181
第九节 用药方法与特点188
一、用药方法188
(一)煎服法188
(二)炖蒸法188
(三)磨汁法188
(四)酒泡法188
(五)碾末法189
(六)蜜丸法189
(七)嘴嚼法189
(八)外敷法189
(九)挤汁法189
(十)煨法189
(十一)外洗法190
(十二)气蒸药熏法190
(十三)点眼法190
(十四)饮疗法190
(十五)包裹吞服法190
(十六)塞鼻法191
(十七)调擦法191
(十八)药物佩挂法191
(十九)含嗽潜191
(二十)外揉法191
(二十一)药炙法191
二、用药特点192
(一)注重药物配伍禁忌192
(二)植物药为主,多为鲜用192
(三)民间用药经验丰富193
第十节 土家医方剂193
一、土家医方剂分类194
二、方剂的组成原则194
(一)主药194
(二)配药194
(三)引药194
(四)“方子”解析(例)195
(五)药味,药量加减的变化195
(六)剂型的变化196
(七)引子药的特点196
1.缓引性196
2.补引性196
3.速引性196
4.配引性196
5.异引性196
6.多引性196
三、土家医方剂类型196
(一)汤剂197
(二)炖蒸剂197
(三)散剂197
(四)酒剂197
(五)丸剂197
(六)煎膏剂197
(七)磨汁剂197
(八)鲜汁剂198
(九)佩挂剂198
(十)外擦剂198
(十一)外敷剂198
(十二)包裹剂198
(十三)阴阳水198
第十一节 药物三种反畏现象及配伍禁忌体系199
一、草药十四反,生药十三反、生药三十六反的反畏药物体系199
(一)草药十四反歌诀199
(二)生药十三反歌诀199
(三)十四反、十三反药物名录及性味功能200
(四)十四反、十三反的特点203
1.药物归类203
2.药物性味203
3.药物毒理203
(五)草药三十六反简介204
二、配伍禁忌205
(一)反药205
(二)孕妇禁忌205
(三)禁口205
(四)禁身子205
(五)忌生冷206
第十二节 土家族药特殊炮制方法与炮制辅料206
一、常用的炮制方法206
(一)磨捣法206
(二)切制法206
(三)煨制法207
(四)泡制法207
(五)炒制法207
(六)炙法207
(七)焙法207
(八)煅法207
1.明煅法207
2.煅淬法208
3.闷煅法208
(九)蒸法208
(十)煮法208
(十一)水飞法208
(十二)埋制法208
(十三)汗渍法208
(十四)佩干法208
(十五)磨制法209
(十六)烤制法209
(十七)烧灰法209
(十八)腌制法209
(十九)露制法209
(二十)发芽法209
二、炮制辅料209
(一)液体辅料210
(二)固体辅料211
第十三节 土家医独特的症疾命名与分类体系213
一、疾病的命名特点213
(一)根据发病部位命名213
(二)按临床表现命名213
(三)以动物形象命名214
(四)按病因命名214
(五)以发病季节命名214
(六)按疾病的性质命名214
二、主要分类方法215
(一)按十月太阳历计时法对疾病进行分类215
(二)按三伤、七症、八类进行分类215
(三)按土家医学的传统方法分类215
第十四节 五大“服侍”技术构成土家医护理体系216
一、临床服侍216
(一)临床疾病的基础护理216
(二)独特的服侍操作技术217
二、用药服侍218
(一)煎药法218
(二)捣汁法218
(三)冲阴阳水法218
(四)烟熏法219
(五)服药法219
(六)特殊疾病及特殊药物的服药后服侍219
三、心理服侍219
四、饮食服侍220
五、气候服侍220
第五章 土家族医卫生保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223
第一节 民族文化与养生保健226
一、土家族舞蹈与养生健体226
(一)摆手舞226
(二)毛古斯舞227
(三)“耍耍舞”228
(四)八宝铜铃舞228
(五)跳丧鼓舞229
(六)龙灯舞229
(七)跳马舞229
(八)土狮舞229
(九)跳高脚马舞230
(十)灯舞230
二、土家族民族歌曲与陶冶情操230
(一)土家族古歌230
(二)劳动歌231
(三)情歌231
第二节 土家族体育与强身健体232
(一)打飞棒232
(二)打漂漂岩232
(三)爬竹竿、爬树233
(四)跳水、游水、打氽子233
(五)踢毽子233
(六)打秋千233
(七)射箭233
(八)丢手帕233
(九)挤油榨子233
(十)跳跛跛脚234
(十一)瞎子捉跛子234
(十二)躲兜兜234
(十三)打波螺(陀螺234
(十四)放风筝234
(十五)拣包234
(十六)武功235
(十七)赶仗235
(十八)“打鸡”236
第三节 劳动习俗与养生保健236
第四节民族饮食文化与养生保健239
一、土家族饮食习俗239
二、特色饮食与养生241
(一)盖碗肉241
(二)薰腊肉241
(三)腊血豆腐241
(四)吃社饭241
(五)吃“青”242
三、食疗与养生242
(一)野果与养生243
(二)动物食品与养生244
(三)食粑与养生245
第五节 药物保健与养生248
第六节 茶文化与养生保健250
第七节 酒文化与养生保健252
第八节 土家族婚姻习俗与养生保健256
第九节 性文化与养生保健258
第十节 民族节日与养生保健259
第十一节 心神文化与养生保健262
第六章 土家族周边(边缘)古文化及古文化事象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264
第一节 土家族古文化及周边(边缘)古文化与土家族医药文化的关系265
一、巴楚文化对土家族医药文化的影响266
(一)何谓楚文化266
(二)巴文化概说267
(三)巴楚文化概说268
(四)巴楚文化中有关土家族医药文化的记载268
(五)楚巫文化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270
二、傩文化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272
(一)傩文化的发祥地考辨272
(二)沅湘文化之源——傩文化273
三、梯玛文化对土家族医药文化的影响和贡献274
第二节 古文化事象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275
一、巫(傩)文化事象下的“治病医术”275
(一)画水276
(二)画符277
(三)扫毒277
二、巫(傩)驱邪巫术278
(一)元日驱邪巫术278
(二)端午驱邪术278
(三)其它驱邪巫术279
三、巫(傩)求福巫术280
(一)祈年巫术280
(二)祈子巫术280
(三)祈(求)福巫术280
四、巫(傩)预知巫术280
五、梯玛文化事象下的“法术疗法”281
(一)梯玛的“神、术”疗法281
(二)画水念咒是土家族梯玛或药匠施治疾病的“神法”281
(三)占卜、古代预测疾病转归的方法282
(四)“水师”的封刀接骨术283
(五)“社巴”神歌文化事象对土家族人们美好生活的祈望283
第七章 土家族医药文化的承传286
第一节 文字传承286
一、地方志书中记载的医药资料287
二、手抄本记载的土家族医药287
三、晚清年间的土家族民间木刻本医籍288
第二节 口碑传承载体288
一、家族世袭相传(也称祖传)289
二、跟师、从师、参师相传289
三、民间相互流传289
四、历史传说与典故相传289
五、民间谚语相传291
六、民间歌谣,歌舞相传291
七、宗教口诀、咒语相传292
第八章 土家族医药与武陵山区其它民族医药的关系294
第一节 土家族医药文化圈的形成与地域定位294
一、历史上土家族医药学文化圈的地理区域294
二、现今土家族医药文化圈区域295
第二节 武陵山区多元民族医药文化源流297
一、武陵山区概览297
二、武陵山区民族医药文化主流299
第三节 武陵山区民族医药文化特色301
一、土家族医药文化特色302
(一)三元学说为医学基础框架302
(二)毒气学说为病因学说基础302
(三)遍诊法为诊断学基础303
(四)五术一体的传统外治法303
(五)集民族文化与养生保健于一体的卫生保健体系303
(六)独特的药物学基础304
1.按药性分类的三性体系304
2.按药物分类的三十六*七十二体系304
3.严格的配伍禁忌和药物使用方法304
4.独特的药物炮制方法和炮制辅料305
(七)独特的临床病症命名分类体系305
1.病证的命名形象多样305
2.疾病分类突出性质计数305
(八)突出人文关怀的服侍哲理与服侍技术306
(九)土家族医药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共存306
二、苗族医药文化的特色307
(一)东部苗族医药文化的特色308
(二)三大苗族医药文化圈的相互融汇,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苗医学309
三、侗族医药文化特色311
(一)侗族医药的悠久历史311
(二)侗族医药的学术特色313
1.五位一体的侗医理论体系313
2.“三因”致病学说313
3.对侗药的性味功能有初步认识313
4.疾病命名特点314
5.治疗方法简捷314
6.治法灵活多样314
第四节 武陵山区民族医药文化的差异315
一、盘瓠文化背景下的苗、瑶、畲族医药文化的比较315
二、巫文化是武陵山区民族医药文化之源317
三、古“历法”文化背景下的医药命名与分类特点318
四、土家族苗族医药经疾症候比较319
(一)三十六经症比较319
(二)七十二疾症320
(三)土家医苗医症疾的比拟性321
第九章 历代土家族医及现代土家族医药知名专家、学者简介323
第一节 土家族医药历史人物323
第二节 土家族医药现代专家学者330
第三节 土家族医药科研机构简介340
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341
二、湘西自治州县级民族医药科研机构346
(一)凤凰县民族医药研究机构346
(二)大庸县民族医药研究机构346
三、湖北民族学院中医药研究所346
四、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347
第四节 土家族医药科研项目及成果简介348
一、科研项目简介348
二、成果简介353
第五节 学术团体356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土家族医药专家委员会356
第六节 土家族医药学术著作及论文题录358
一、学术著作358
(一)正式出版物358
1.《土家族医药学》358
2.《土家医疗法359
3.《土家医药》359
4.《恩施本草精选》360
5.《医学萃精》360
(二)、内部交流印刷物361
1.《鄂西民族药态》361
2.《单验方选编》362
3.《土家族医药研究》362
4.《单方验方一百一十例》362
5.《民族医药验方选编》363
6.《土家族民间奇效良方363
7.《土家医方剂理论整理》363
8.《湘西常用民族药炮制方法》363
9.《土家族特殊药物名录》364
(三)手抄土家族医药版本364
1.《二十四惊证》364
2.《七十二症卷》364
3.《各方药草365
4.《急救药方》365
二、论文题录365
后记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