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化学检验 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化学检验 第4版
  • 刘观昌,马少宁主编;黄泽智,李晶琴,吴佳学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20158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化学检验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生物化学检验基础知识1

第一章 绪论1

一、生物化学检验的内容和任务1

二、生物化学检验发展简史1

三、生物化学检验的现状及趋势3

四、本书主要内容与使用方法5

第二章 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知识7

第一节 生物化学检验的项目与检验报告单的发放8

一、生物化学检验的项目8

二、生物化学检验报告单的发放9

第二节 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10

一、标本的采集11

二、标本的收检16

三、标本的处理17

第三节 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18

一、生理因素的影响18

二、饮食和药物的影响19

第四节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简介20

一、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流程20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与维护22

第三章 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24

第一节 光谱分析技术24

一、吸收光谱分析法24

二、发射光谱分析法26

三、散射光谱分析法27

第二节 电化学分析技术28

一、电位分析法28

二、电导分析法30

三、电容量分析法31

第三节 干化学分析技术31

一、干化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31

二、干化学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33

三、干化学分析技术的影响因素35

第四节 电泳分析技术35

一、电泳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36

二、常用电泳分析技术及应用38

三、自动电泳分析技术及应用39

第五节 基因扩增技术40

一、PCR反应基本原理40

二、荧光定量PCR基本原理43

三、PCR反应技术在临床的应用44

第四章 自动生化分析技术47

第一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类型47

一、半自动生化分析仪47

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48

第二节 生化分析仪的参数设置与校准48

一、生化分析仪的参数设置48

二、生化分析仪的校准51

第三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规范51

一、自动生化分析仪安装及使用前准备51

二、基本操作步骤52

三、主要维护保养52

第四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能检定与评价53

一、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能检定53

二、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能评价54

第五章 酶学分析技术58

第一节 酶学分析技术基本知识58

一、酶的基础知识58

二、酶含量的表示方法59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61

四、酶促反应进程62

第二节 酶活性测定方法63

一、定时法63

二、连续监测法63

第三节 代谢物酶学分析技术66

一、单酶反应测定技术66

二、酶偶联反应测定技术66

三、酶循环反应测定技术69

第四节 同工酶分析69

一、同工酶产生的机制70

二、同工酶分析技术70

第五节 酶学分析技术的影响因素71

一、标本因素的影响71

二、测定条件的影响72

三、方法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73

四、酶学分析技术最适条件的选择与确定74

第六节 诊断酶学在临床中的应用76

一、血液中酶的来源76

二、血液中酶浓度的变化机制77

三、临床常用的几种血清酶简介78

第六章 实验方法的选择与检测系统的评价验证81

第一节 实验方法的选择81

一、实验方法的分级81

二、实验方法选择的目的82

三、实验方法选择的原则83

四、实验方法选择的步骤83

第二节 试剂盒的选择85

一、试剂盒的类型85

二、试剂盒的选购85

三、试剂盒的使用86

第三节 检测系统性能评价方法87

一、精密度评价87

二、正确度评价90

三、可报告范围评价94

四、检出限的验证96

五、生物参考区间的验证97

第四节 检测系统性能验证和确认98

一、量值溯源的基本原理98

二、检测系统性能的验证和确认99

三、临床实验室的应用范围99

第五节 检测系统的持续有效性100

一、检测系统运行环境的要求100

二、检测系统各项指标的要求100

第七章 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104

第一节 全过程质量控制104

一、检验前过程的质量管理104

二、检验过程质量管理106

三、检验后过程的质量管理108

第二节 室内质量控制109

一、室内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110

二、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与任务113

三、Levey-Jennings室内质量控制法113

四、Westgard多规则质量控制法120

五、Levey-Jennings与Westgard两种质控方法的比较125

六、失控后原因分析及处理125

七、室内质量控制的数据管理127

八、室内质量控制的局限性及患者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128

第三节 室间质量评价129

一、室间质量评价的目的和作用129

二、室间质量评价的类型和组织形式130

三、室间质量评价的实施与改进130

第四节 实验室内部比对与室间比对133

一、实验室内部比对133

二、实验室间比对135

第二篇 临床常用代谢物检验139

第八章 体液蛋白质检验139

第一节 血浆蛋白质概述139

一、血浆蛋白质的功能及分类139

二、血浆中几种主要的蛋白质141

三、疾病时血浆蛋白质的变化147

第二节 体液蛋白质检验149

一、血清蛋白质测定149

二、尿液蛋白质测定151

三、脑脊液蛋白质测定152

四、体液蛋白质电泳分析153

第九章 糖代谢紊乱检验157

第一节 概述157

一、血糖及血糖浓度的调节157

二、糖尿病及其代谢紊乱160

三、低血糖症162

四、糖代谢的先天性异常162

第二节 葡萄糖及其代谢相关物质的检验163

一、血清(浆)葡萄糖测定163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65

三、糖化血红蛋白测定167

四、糖化血清蛋白测定168

五、胰岛素测定及胰岛素释放试验169

六、C-肽测定及C-肽释放试验170

七、尿液葡萄糖测定171

八、脑脊液葡萄糖测定171

九、酮体的测定172

十、血液乳酸的测定173

第十章 脂代谢紊乱检验178

第一节 概述178

一、血脂及血浆脂蛋白178

二、脂蛋白代谢紊乱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183

第二节 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测定188

一、血脂标本的采集与检验质量控制188

二、血清(浆)静置试验189

三、血清(浆)总胆固醇测定189

四、血清(浆)甘油三酯测定191

五、血清(浆)脂蛋白测定193

六、血清载脂蛋白测定195

第十一章 体液电解质与微量元素检验199

第一节 钠、钾、氯代谢与检验199

一、体液中水、电解质分布及功能199

二、钠、钾、氯代谢及平衡紊乱201

三、钠、钾、氯离子的测定202

第二节 钙、磷、镁的代谢与检验204

一、钙、磷、镁的代谢及调节205

二、钙、磷、镁的测定207

第三节 微量元素代谢与检验211

一、微量元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211

二、微量元素代谢与疾病212

三、血清铁、铜、锌和全血铅的检测215

第十二章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紊乱221

第一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221

一、氧的运输221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223

第二节 血气分析的方法223

一、血液样本的采集和保存224

二、样本的测定225

三、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225

第三节 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常用的指标与参数226

一、酸碱度226

二、氧分压226

三、二氧化碳分压227

四、二氧化碳总量227

五、实际碳酸氢盐与标准碳酸氢盐227

六、缓冲碱227

七、碱剩余228

八、阴离子间隙228

九、潜在碳酸氢根228

第四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与判断228

一、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229

二、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法232

第三篇 器官组织疾病的检验237

第十三章 肝胆疾病的检验237

第一节 概述237

一、肝脏的组织结构特点237

二、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变化238

第二节 肝功能试验246

一、血清(浆)蛋白质测定246

二、血清酶活性测定247

三、血清胆红素测定251

四、血清总胆汁酸测定252

五、血氨测定253

第三节 肝功能试验的选择与评价254

一、肝功能试验的组合原则254

二、肝功能试验应用评价255

三、肝功能综合测定255

第十四章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检验260

第一节 概述260

一、肾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60

二、肾疾病时功能变化特点263

第二节 肾功能常用检验263

一、血清肌酐测定263

二、血清尿酸测定264

三、血清尿素测定266

第三节 早期肾损伤检验267

一、尿微量清蛋白测定268

二、α1-微球蛋白测定268

三、β2-微球蛋白测定269

第四节 肾功能特殊试验270

一、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试验270

二、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试验272

三、尿蛋白电泳273

第五节 肾功能综合分析273

一、肾功能的评价方法273

二、常见肾疾病的检验结果分析273

第十五章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278

第一节 概述278

一、心脏组织结构特点278

二、心肌损伤与常见心脏疾病278

三、心脏疾病时的生化改变279

第二节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测定280

一、蛋白类标志物280

二、酶类标志物284

第三节 心力衰竭标志物288

一、脑钠肽288

二、心钠素289

第四节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选择和应用评价289

一、心肌损伤标志物的选择原则289

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评价290

第十六章 胰腺疾病检验295

第一节 概述295

一、胰腺的外分泌功能295

二、胰腺疾病的生化改变298

第二节 胰腺疾病检验300

一、血、尿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活性测定300

二、血清脂肪酶活性测定303

三、血清、尿胰蛋白酶活性测定304

第三节 胰腺疾病实验室评价305

一、血清胰腺酶的测定305

二、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306

第十七章 内分泌疾病检验309

第一节 概述309

一、激素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制309

二、激素分泌的调节310

三、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生化诊断方法310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测定311

一、甲状腺激素的代谢与分泌调节311

二、甲状腺功能紊乱313

三、甲状腺激素的测定314

四、其他指标316

五、甲状腺分泌调节功能测定316

第三节 肾上腺功能测定317

一、肾上腺激素的代谢与分泌调节317

二、肾上腺皮质功能测定320

三、肾上腺髓质功能测定322

第四节 性激素的测定323

一、性激素的代谢与分泌调节323

二、性激素的测定324

第十八章 骨骼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328

第一节 骨的生物化学328

一、骨的代谢328

二、骨疾病的代谢变化329

第二节 骨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330

一、骨形成标志物检验330

二、骨吸收标志物检验332

三、骨矿物生物化学的测定334

四、骨代谢调节激素的测定334

第十九章 妊娠和新生儿的生物化学检验339

第一节 妊娠的生物化学339

一、妊娠期生物化学特征339

二、妊娠期内分泌特点341

三、妊娠期相关疾病343

四、妊娠的生物化学检验344

第二节 新生儿代谢性疾病347

一、新生儿代谢性疾病概述347

二、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的筛选348

第二十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354

第一节 概述354

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354

二、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356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357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常用范围357

二、治疗药物监测与药动学359

三、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标本的采集361

四、药物浓度监测的常用方法362

五、治疗药物监测的质量控制363

附录367

生物化学检验常用参考区间367

参考文献374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