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眼视光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眼视光学 上
  • 瞿佳,吕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25388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916页
  • 文件大小:176MB
  • 文件页数:9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眼视光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篇1

第一节 视光学学科的起源和发展4

第二节 视光学的教育系统9

第三节 视光学的科学研究与学术组织11

第四节 中国的眼视光学发展12

一、中国眼视光学的萌芽和初创13

二、眼视光学在中国的健康发展14

第一篇 眼睛的多重属性19

第一章 眼睛是生物器官21

第一节 眼的生物进化过程21

一、单细胞动物的光反应22

二、多细胞动物的眼22

第二节 眼球23

一、眼球壁23

二、眼球内容30

第三节 眼的附属器和眼眶32

一、眼睑32

二、结膜34

三、泪器34

四、眼外肌36

五、眼眶36

第四节 视路和瞳孔反射37

一、视路的解剖37

二、神经纤维的走行特点40

三、视路的功能43

第五节 眼部血液供给及神经支配44

一、血液供给44

二、神经支配46

第六节 眼的胚胎发育48

一、胚眼的形成48

二、眼各部分结构的发育49

第二章 眼睛是光学器官53

第一节 基本光学概念54

一、符号规则54

二、标号54

三、物像的虚实55

四、屈光力与聚散度55

五、简化聚散度55

六、球面折射56

七、薄透镜56

八、厚透镜57

九、镜面反射57

十、不等焦系统58

十一、焦点58

十二、主点58

十三、节点58

第二节 眼球光学系统模型59

一、模型眼59

二、简略眼60

三、光学仿真模型眼61

第三节 眼睛的光能传输62

一、瞳孔直径62

二、透过率63

三、Stiles-Crawford效应64

四、视网膜反射率64

第四节 眼球光学系统成像质量影响因素65

一、衍射极限65

二、人眼单色像差66

三、人眼色差67

四、眼内散射光68

第五节 眼球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68

一、波前像差数据的再处理68

二、心理物理学比较法69

三、光学双通道检影方法69

四、人眼像差矫正70

第三章 眼与系统性疾病76

第一节 眼与内科疾病76

一、动脉硬化与高血压76

二、糖尿病78

三、内分泌腺疾病83

四、肾炎84

五、感染性心内膜炎84

六、血液病85

七、结核病86

八、维生素缺乏86

九、结节病87

十、系统性红斑狼疮87

第二节 眼与外科疾病87

一、颅脑损伤87

二、与外伤有关的视网膜病变88

三、面部疖肿及体内深部脓肿89

第三节 眼与儿科疾病89

一、儿童期代谢疾病89

二、麻疹89

三、风疹90

四、流行性腮腺炎90

五、急性细菌性痢疾90

六、百日咳90

七、白喉90

八、早产儿视网膜病变91

第四节 眼与妇产科疾病93

第五节 眼与神经科疾病93

一、多发性硬化93

二、视神经脊髓炎94

三、肝豆状核变性94

四、重症肌无力94

五、脑血管病94

六、脑炎及脑膜炎95

第六节 眼与耳鼻咽喉科疾病96

一、扁桃体炎96

二、中耳炎96

三、鼻窦炎96

四、鼻窦肿瘤97

五、鼻咽癌97

第七节 眼与口腔科疾病97

一、下颌瞬目综合征97

二、牙槽脓肿与拔牙感染97

第八节 眼与皮肤科疾病98

一、干燥综合征98

二、Behcet病98

三、硬皮病98

四、Stevens-Johnson综合征98

第九节 眼与传染病99

一、肾综合征出血热99

二、麻风99

三、疟疾99

四、钩端螺旋体病99

第十节 眼与性病100

一、淋病100

二、梅毒100

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00

第十一节 全身用药与眼部并发症101

一、糖皮质激素101

二、洋地黄102

三、胺碘酮102

四、乙胺丁醇102

五、利福平102

六、氯丙嗪102

七、托吡酯103

八、奎宁103

九、氯喹103

十、避孕药物103

十一、维生素104

第十二节 眼与遗传性疾病105

一、单基因遗传病105

二、线粒体遗传病105

三、染色体异常105

第四章 眼视光医疗与保健106

第一节 眼视光医疗与保健的发展趋势106

一、合理拓宽眼科疾病谱106

二、实行新的视觉健康标准108

三、主动适应眼-视觉医疗需求,主动设计高效的眼视光医疗与保健服务体系109

第二节 眼保健服务的核心111

第三节 儿童眼保健医疗113

一、定期筛查的必要性114

二、筛查流程需要规范114

三、儿童眼部筛查项目116

第四节 成人眼保健医疗119

一、眼部综合评估的必要性119

二、眼保健体系对检出常见致盲性眼病的意义119

三、眼与全身性疾病121

四、诊断和处理122

第五节 我国的眼保健医疗123

一、背景与概况123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战略124

三、发挥科技的战略支撑作用——科技惠民计划125

第二篇 视觉129

第一章 视觉的形成与发育131

第一节 正常的视觉发育131

一、正常视通路的发育132

二、正常视功能的发育133

第二节 异常的视觉发育136

一、视觉发育可塑性136

二、正视化过程及其临床意义138

第二章 视觉的二元性139

第一节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139

第二节 光感受器及其光化学物质141

一、光感受器141

二、光感受器的光电转换机制142

第三节 暗视觉和明视觉144

一、视紫红质与暗视觉光敏感性144

二、视锥细胞的光色素及明视觉光敏感性145

三、视锥细胞的分离刺激新技术145

四、光谱敏感度间隔147

五、浦肯野漂移147

第四节 暗适应148

一、暗适应基本现象148

二、暗适应的影响因素150

三、暗适应的生物学基础151

第五节 明适应153

一、暗视环境下的光线适应153

二、明视环境下的光线适应154

第三章 视网膜神经元细胞及其相互作用155

第一节 视网膜神经元155

一、水平细胞155

二、双极细胞156

三、无长突细胞159

四、神经节细胞159

第二节 视网膜信号的传递和调控160

一、视网膜中信号的电学传递160

二、视网膜中信号的化学传递161

三、视网膜中信号的环路调控161

第四章 视觉的中枢机制162

第一节 视通路的结构与功能162

第二节 外侧膝状体的结构和功能163

一、组织结构163

二、外侧膝状体对视觉信息的加工164

第三节 视皮层的结构和功能165

一、初级视皮层对视觉信息的加工166

二、其他视皮层区的结构和功能169

第四节 视觉中枢功能研究的新方法新进展171

一、血氧水平依赖性fMRI171

二、磁共振波谱173

三、弥散张量成像174

第五章 视觉的多重功能与含义176

第一节 视力176

一、视角和基本视标设计177

二、常见视标类型178

三、视力的记录或表达179

第二节 视力表设计180

一、Snellen视力表180

二、对数视力表181

三、Log MAR视力表与Bailey-Lovie视力表182

四、视力表形式183

五、视力表亮度或照明184

第三节 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185

第四节 近视力和阅读视力表187

一、近视力的表达187

二、近视力表和阅读视力表188

第五节 对比敏感度视力192

第六节 视觉的空间总合198

一、Ricco法则198

二、Piper法则198

第七节 视觉系统的时间特性198

一、时间调制对比度198

二、时间对比敏感度曲线200

三、闪烁融合频率200

四、时间总合202

第八节 眩光202

一、眩光检测203

二、眩光检测原理203

三、眩光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204

第九节 动态视力204

一、动态视力类型204

二、动态视力检查的方法205

三、影响动态视力检查的因素205

四、动态视力检测的意义206

第十节 潜视力206

一、干涉法视力检查206

二、游标视力检查206

第十一节 视力特殊检查:婴幼儿208

一、婴儿208

二、幼儿210

三、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在视力客观评估中的应用211

四、扫描视觉诱发电位在视力客观评估中的应用212

第十二节 颜色视觉217

一、颜色的分类和属性217

二、颜色混合与颜色拮抗218

三、颜色系统219

四、颜色视觉理论222

五、影响颜色视觉的因素224

六、色觉异常225

七、全色盲遗传学研究进展227

八、色觉检查方法230

第十三节 视野学231

一、视野功能的光学基础232

二、视野的心理物理学基础232

三、视野功能的解剖学基础233

四、视野检查的基本原理236

五、正常视野237

六、影响视野的生理、心理因素239

七、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在客观视野检查中的应用239

第三篇 眼的屈光问题243

第一章 眼屈光和屈光不正245

第一节 概述245

一、眼屈光系统的构成245

二、眼屈光成像的基本概念246

三、人眼屈光状态的发育247

第二节 屈光不正的定义及分类248

一、屈光不正的分类总则248

二、按眼屈光系统各结构因子的改变分类248

第三节 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250

一、眼屈光不正发生率和地区、种族的关系250

二、眼屈光状态与年龄的关系251

第四节 屈光状态的影响因子254

一、屈光不正的影响因子254

二、各屈光因子和正视化254

第二章 近视258

第一节 近视的屈光原理258

第二节 近视的发病机制261

一、单纯性近视261

二、病理性近视265

三、用于近视发病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266

第三节 近视的分类271

一、单纯性近视与病理性近视271

二、近视的屈光度272

三、轴性近视与屈光性近视272

四、其他类型近视273

第四节 近视的临床表现和诊断273

一、近视眼的症状与体征273

二、近视的诊断277

三、近视的并发症277

四、高度近视的眼球病理279

第五节 近视的矫治和预防280

一、近视的光学矫正280

二、近视的预防或控制283

三、近视的预防285

第三章 远视293

第一节 远视的屈光原理294

第二节 远视的病因及分类294

一、按解剖特点分类295

二、按远视度数分类295

三、按调节状态分类295

四、按临床有无意义分类296

第三节 远视眼的症状和体征296

一、视力及视力障碍296

二、视疲劳及全身症状297

三、调节和集合联动失调297

四、远视与弱视298

第四节 远视眼与调节的关系298

一、远视眼的调节力298

二、远视眼的调节范围299

第五节 远视的诊断和处理299

一、远视的诊断299

二、远视的鉴别诊断300

三、远视的处理300

第四章 散光306

第一节 散光的屈光性质306

一、散光的概念306

二、散光眼的屈光特性306

第二节 散光的病因与分类309

一、散光的病因309

二、散光的分类310

第三节 散光的构成及变化312

一、散光的构成312

二、眼球发育与散光312

第四节 散光的诊断与矫治313

一、临床表现313

二、检查314

三、处理316

第五章 屈光参差和视像不等319

第一节 光学基础319

一、视网膜像320

二、两种放大率320

第二节 屈光参差324

一、屈光参差的发病率和形成原因324

二、屈光参差的分类326

三、屈光参差与视功能326

四、处理原则327

第三节 视像不等329

一、生理和病理不等像329

二、视像不等的产生原因329

三、视像不等的分类331

四、视像不等的检查方法332

五、视像不等诊断和处理方法337

第六章 无晶状体眼345

第一节 概述345

一、病因345

二、无晶状体眼的光学特点346

第二节 无晶状体眼与屈光不正348

一、轴性屈光不正眼失去晶状体后的光学情况348

二、屈光性屈光不正眼失去晶状体后的光学情况349

第三节 无晶状体眼的症状和体征349

一、症状349

二、体征350

第四节 无晶状体眼的矫正351

一、框架眼镜351

二、框架眼镜的视觉效果351

三、无晶状体眼的双焦眼镜353

四、接触镜353

五、角膜屈光手术354

六、人工晶状体354

第七章 老视357

第一节 概述357

一、年龄与调节357

二、影响老视发生发展的其他因素359

第二节 与老视发生发展相关的机制359

一、晶状体源性学说359

二、晶状体外源性学说361

第三节 老视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62

一、临床表现362

二、诊断363

第四节 老视的验光与矫治方法363

一、老视的验光363

二、老视的矫治364

第四篇 眼视光学理论与方法373

第一章 眼视光医学诊疗的原则375

第一节 重视眼视光学理论与方法375

一、眼的双重属性及其与全身疾患的关系376

二、流行病学资料对临床诊疗的意义377

第二节 重视临床规范和流程379

一、眼视光临床基本检查的构成379

二、眼视光临床基本检查的内容和流程380

三、检查后的归类思考382

第三节 重视临床信息采集与分析383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384

二、基于主诉的信息采集385

三、其他重要症状和信息386

四、全身病史和家族史388

第二章 视力检查392

第一节 视力检查的方法392

一、远视力检查步骤393

二、检查结果的记录394

三、针孔视力检查394

四、使用其他视力表检查395

五、近视力的检查步骤396

六、阅读视力表397

第二节 影响视力测量的因素397

一、视力表的因素397

二、被检查者的因素399

第三节 特殊人群的视力检查399

一、婴幼儿视力检查399

二、对比敏感度视力检查400

三、动态视力404

四、潜视力404

五、暗适应405

第三章 视功能基本检查409

第一节 眼位和眼球运动基本检查409

一、眼眶、眼球和眼外肌的解剖生理特点409

二、眼位和眼球运动基本检查411

三、遮盖试验412

第二节 调节的检测与分析415

一、调节的生理机制415

二、调节的分类416

三、调节功能基本检查416

第三节 聚散的检测与分析424

一、聚散的生理机制424

二、聚散的分类425

三、聚散的参数426

四、聚散功能的基本检查427

第四节 瞳孔检测及分析428

一、瞳孔的解剖和生理428

二、瞳孔反射及反射弧429

三、瞳孔检查的内容430

四、瞳孔基本检查的步骤432

第五节 视野检测及分析433

一、视野的概念433

二、视野检查的原理433

三、视野检查的方法434

第六节 色觉检测及分析437

一、假同色图法438

二、色相排列法439

三、色觉镜法442

第七节 立体视觉检测及分析442

一、立体视觉检测的意义442

二、立体视觉的生理基础443

三、立体视觉的衡量单位445

四、立体视觉的检查方法与分析445

第四章 眼屈光检查与分析449

第一节 客观验光449

一、检影验光法449

二、电脑验光仪的应用456

第二节 角膜屈光状态的检测457

一、角膜曲率检测与分析457

二、角膜地形图检测与分析458

第三节 主觉验光462

一、主觉验光的主要技术和原理462

二、主觉验光的程序464

三、记录468

四、主觉验光的辅助方法469

第四节 验光过程中控制调节的方法472

一、在验光的过程中控制调节的必要性472

二、小瞳下控制调节的一般原则472

三、睫状肌麻痹剂的选择与应用472

第五节 眼屈光检查相关的其他设备473

一、镜片箱和试镜架473

二、瞳距仪和瞳距尺474

三、焦度计474

第六节 特殊屈光状态的分析及策略475

一、特殊屈光状态的分析475

二、特定人群的屈光状态分析477

第五章 眼部健康检查与分析480

第一节 外眼和眼前节检查与分析480

一、基于裂隙灯显微镜的照明法481

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的内容482

第二节 眼压测量与分析484

一、眼压的概念484

二、眼压测量方法485

三、使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486

第三节 房角检查与分析488

一、房角镜下所见的房角结构488

二、房角镜检查流程489

第四节 眼后段检查与分析492

一、直接检眼镜检查与分析492

二、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与分析493

三、前置镜眼底检查与分析494

四、眼底检查的记录495

第六章 眼球像差及其检测方法496

第一节 像差的概念496

第二节 眼球像差的种类498

一、单色像差498

二、色像差501

第三节 眼球波前像差的检测501

一、波前像差的测量方法502

二、波前像差的表达504

三、波前像差测量的影响因素506

第四节 眼球波前像差与视觉分辨极限506

一、视觉分辨力的极限理论506

二、眼球波前像差对视觉分辨力的影响507

三、自适应光学技术507

第五篇 眼视光器械学509

第一章 裂隙灯显微镜511

第一节 概述511

一、裂隙灯显微镜的发展简史511

二、裂隙灯显微镜的工作原理512

三、裂隙灯显微镜使用的基本原则515

第二节 拓展数字化图像系统516

一、基本结构和原理516

二、图像的分析处理517

第二章 角膜检测相关技术518

第一节 角膜曲率计518

一、角膜曲率计的发展简史518

二、角膜曲率计的工作原理519

三、角膜曲率半径和角膜屈光力522

四、角膜曲率计的设计类型523

第二节 角膜地形的检测525

一、基于Placido盘反射原理的角膜前表面地形图526

二、裂隙光扫描成像技术530

第三节 角膜内皮细胞的检测531

一、角膜内皮细胞镜532

二、共聚焦显微镜532

第四节 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的检测534

一、角膜生物力学概述534

二、角膜生物力学的离体测量534

三、角膜生物力学的在体测量536

四、总结538

第三章 验光及眼屈光检测仪器541

第一节 检影镜541

一、概述541

二、检影镜的光学原理542

三、检影镜的临床应用546

第二节 验光仪547

一、概述547

二、主观验光仪547

三、客观验光仪550

四、红外线验光仪552

第三节 摄影验光器械556

一、摄影验光的分类557

二、摄影验光的光学原理559

第四节 综合验光仪563

一、综合验光仪构成和特点564

二、远距视标投影系统566

第四章 眼底检测仪器569

第一节 检眼镜569

一、直接检眼镜569

二、间接检眼镜572

第二节 与裂隙灯合并使用的检眼镜574

一、非接触式检眼镜574

二、接触式检眼镜575

第三节 眼底照相机576

一、概述576

二、眼底照相机的工作原理576

第四节 激光扫描检眼镜578

第五节 自适应光学技术579

一、概述579

二、工作原理580

三、可观测的结构及临床应用581

第五章 眼压计584

第一节 概述584

一、眼压计的发展简史584

二、工作原理585

第二节 眼压计的种类585

一、压平式眼压计585

二、压陷式眼压计590

第六章 视野检查仪器592

第一节 概述592

一、视野检查的发展简史592

二、视野检查的基本原理593

第二节 视野计的种类595

一、平面视野计和弓形视野计596

二、Goldmann视野计596

三、自动视野计597

第七章 眼镜片与接触镜检测仪器599

第一节 后顶点度的定义与概念599

第二节 镜度计600

第三节 眼镜片和接触镜曲率仪604

一、弧矢高测量法604

二、模板比较法605

三、角膜曲率计法606

第四节 眼镜片和隐形镜片的厚度仪606

一、厚度卡606

二、镜片厚度计606

三、改良式毫米表607

第五节 接触镜其他检测及仪器607

一、接触镜片表面质量检测608

二、镜片直径和弧矢高的检测609

三、含水量检测仪609

四、边缘检测仪器610

第八章 眼科超声技术611

第一节 概述611

一、发展简史611

二、超声波的物理性质612

三、超声诊断仪的分辨能力616

第二节 超声检查在眼科的应用617

一、A型超声检查617

二、B型超声检查617

三、眼球参数的超声测量方法618

第三节 超声生物显微镜619

一、工作原理619

二、UBM的眼前段图像619

第九章 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622

第一节 概述622

一、OCT的发展简史622

二、OCT的工作原理623

三、OCT和传统成像技术的比较627

第二节 OCT在眼前段的应用628

一、眼前段OCT628

二、OCT在眼表的应用629

第三节 眼后段OCT 631

一、眼后段OCT的成像和显示方法631

二、眼后段OCT的图像分析632

第四节 功能OCT在眼科的应用635

一、概述635

二、偏振OCT635

三、多普勒OCT636

四、相干光弹性成像637

第十章 视觉电生理检测仪器640

第一节 视网膜电图640

一、闪光视网膜电图641

二、图形视网膜电图645

三、多焦视网膜电图647

第二节 眼电图650

一、检测原理650

二、检测仪器651

三、记录方法651

四、临床应用652

第三节 视觉诱发电位653

一、视觉诱发电位分类653

二、刺激及记录设备654

三、记录方法654

四、临床应用656

第十一章 双眼视觉测量及视觉训练仪器657

第一节 同视机657

一、同视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657

二、同视机的附件662

三、同视机的临床应用667

第二节 调节训练相关仪器669

一、推进训练相关设备669

二、Brock线670

三、双眼镜片反转拍671

四、单眼镜片反转拍672

五、远距和近距移动训练(Hart表)672

第三节 融像训练相关仪器673

一、Brewster立体镜674

二、斜隔板实体镜676

三、Wheatstone立体镜677

四、Aperture-rule训练仪678

五、立体图片679

六、电视训练片680

七、融像卡片681

八、随机点双眼视训练软件681

第十二章 波前像差检测仪器683

第一节 概述683

一、眼部像差测量的简史683

二、波前像差的原理684

三、波前像差的表达方式686

四、波前像差的临床意义689

第二节 全眼波前像差检测691

一、Shack-Hartmann波前像差分析仪692

二、Tscherning波前像差分析仪693

三、Tracey波前像差仪695

四、OPD-Scan波前像差仪695

五、主观型像差仪695

第三节 角膜波前像差检测696

一、角膜像差的测量及其原理696

二、角膜形态的测量以及角膜像差的计算697

第六篇 双眼视觉学699

第一章 双眼视觉学基础701

第一节 双眼视觉学简介701

第二节 双眼视的神经解剖和生理703

第三节 双眼视觉的发育706

第四节 视觉方向709

第五节 双眼融像713

第六节 立体视觉719

第七节 眼球运动727

一、扫视运动728

二、跟随运动728

三、前庭眼反射729

四、视动眼震730

五、注视性眼球运动731

六、眼球运动与阅读731

第二章 双眼视觉功能的检查方法733

第一节 分离性隐斜及检查733

一、遮盖试验733

二、Von Graefe法测量分离性隐斜735

三、Maddox杆法测量分离性隐斜740

四、改良Thorington法测量近距分离性隐斜740

第二节 调节功能及检查741

一、调节幅度741

二、调节滞后742

三、正负相对调节744

四、调节灵活度745

第三节 聚散功能检查746

一、集合近点747

二、正负相对聚散能力747

三、聚散灵活度753

第四节 融像和立体视功能检查754

一、角膜映光检查754

二、Worth四点755

三、常用立体视锐度检查(随机点)755

四、其他立体图检查757

第五节 视网膜对应及检查757

一、异常角的测量758

二、Bagolini线状镜检查758

三、红色滤光片检查759

四、Hering Bielschowsky后像检查759

第六节 眼球运动功能及检查760

一、眼外肌运动760

二、眼球自身运动761

三、眼球追踪运动764

第七节 双眼视的特殊检查方法766

一、注视视差检测767

二、相联性隐斜检测768

三、注视视差曲线770

第三章 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772

第一节 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772

一、调节需求和聚散需求772

二、调节和聚散773

三、隐斜775

四、调节与聚散的关系775

五、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基本类型776

第二节 调节功能异常777

一、调节不足779

二、调节过度781

三、调节灵活度不良783

第三节 聚散功能障碍785

一、会聚不足787

二、发散不足792

三、会聚过度796

四、发散过度799

五、单纯性外隐斜802

六、单纯性内隐斜805

七、融像性聚散功能障碍808

八、假性会聚不足810

第四节 眼球运动功能异常811

第五节 其他特殊类型的双眼视功能异常816

一、不等像816

二、与电脑相关的双眼视问题823

三、与学习障碍相关的双眼视问题827

四、与屈光手术相关的双眼视功能异常830

第六节 双眼视功能异常的临床分析方法836

一、图形分析法836

二、标准值分组分析法844

三、临床综合分析法848

第四章 斜视引起的双眼视功能异常853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分类853

一、斜视的概念及分类853

二、斜视对视功能的危害854

第二节 复视和混淆视855

一、概述855

二、混淆视855

三、复视855

第三节 斜视的知觉代偿864

一、视觉抑制864

二、偏心注视866

三、异常视网膜对应867

第四节 斜视的运动性代偿870

第五章 弱视引起的双眼视功能异常873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分类873

一、弱视的概念、发生机制、分类和临床特征873

二、正常双眼视功能的要求874

三、弱视的双眼视功能异常表现874

第二节 斜视性弱视双眼视功能异常874

一、斜视性弱视的发生机制874

二、斜视性弱视双眼视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877

第三节 非斜视性弱视的双眼视功能异常878

一、屈光参差性弱视发生机制和双眼视特点878

二、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发生机制和双眼视特点879

三、形觉剥夺性弱视发生机制和双眼视特点879

第四节 弱视的治疗和双眼视重建880

一、消除形觉剥夺880

二、消除双眼的异常相互作用882

三、弱视的增视疗法884

四、斜视手术时机的选择885

五、脱抑制训练885

六、双眼视三级视功能训练885

七、调节功能训练886

第六章 双眼视功能训练887

第一节 视觉训练概述887

一、视觉训练的历史887

二、视觉训练的原则888

三、视觉训练的方式889

四、视觉训练的注意事项889

第二节 调节功能训练890

第三节 聚散功能训练893

第四节 脱抑制训练900

第五节 异常视网膜对应治疗903

第六节 眼球运动功能训练904

第七节 弱视的综合治疗907

一、传统弱视训练方法908

二、双眼视训练910

三、训练的持续时间911

第八节 其他特殊的双眼视训练9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