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解释学中的前理解与方法选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法解释学中的前理解与方法选择
  • 周维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5693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185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02页
  • 主题词:刑法-法律解释-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解释学中的前理解与方法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刑法解释学的范式转换及问题8

一、中国的刑法解释学在当下所经历的范式转换8

二、中国的刑法解释学在当下所存在的问题14

(一)刑法解释本身的合理性与界限问题15

(二)主观解释论与客观解释论之争17

(三)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18

(四)解释方法选择的位阶之争19

三、刑法的经济分析是否有助于消除不确定性的问题?22

(一)刑法的经济分析的基本主张22

(二)刑法的经济分析对于消除不确定性的问题并无多少助益24

四、刑法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型26

第二章 刑法解释学的基本特征与结构27

一、刑事裁判的基本问题27

(一)刑事裁判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目的27

(二)对刑事裁判的确定性的挑战33

二、刑法解释学的本体论与刑事裁判37

(一)刑法解释学的本体论的定义37

(二)刑法解释学的本体论作为实现刑事裁判的作用与目的的手段40

三、刑法解释学的本体论与诠释学41

(一)诠释学的含义41

(二)刑法解释学与诠释学的关系44

四、刑法解释学的结构45

(一)刑法解释学的本体论结构——诠释学循环45

(二)刑法解释学本体论的视域49

(三)前理解作为刑法解释学本体论的开端51

第三章 前理解的基本问题53

一、诠释学视域下的前理解53

(一)启蒙运动对前理解的非难53

(二)哲学诠释学对前理解的正名54

二、法律解释学对前理解的继受57

(一)赫尔穆特·科殷对哲学诠释学的接受58

(二)卡尔·拉伦茨对前理解的接受59

(三)约瑟夫·埃塞对前理解的接受62

三、前理解的获得64

第四章 前理解在刑法解释中的运用67

一、前理解与“事物的本质”67

(一)“事物的本质”的含义67

(二)前理解与“事物的本质”的关系71

二、刑法解释的传统模式72

(一)传统的概念式思维的基本特征72

(二)传统的概念式思维的难题74

三、类型作为刑法解释的基本思维方式77

(一)类型的含义77

(二)类型的特征81

四、诠释学视域下的刑法解释的新结构——前理解引导下的借助类型思维进行的诠释学循环86

(一)前理解引导下的类型思维86

(二)前理解引导下的诠释学循环作为刑法解释的新结构88

第五章 前理解在刑法论证理论中的运用90

一、对刑法解释学的本体论进行论证的必要性90

二、诸法律论证路径概览92

(一)阿列克西的商谈法律论证92

(二)科赫、吕斯曼和赫伯格的分析法律理论94

(三)米勒的结构法律理论96

三、对以上诸理论的批评97

四、本书的立场:基于前理解引导下的事理逻辑结构的论证理论99

(一)前理解引导下的事理逻辑结构的基本设想99

(二)类比推理作为“事物的本质”的基本结构100

(三)类比推理作为论证的基本模式104

(四)类比推理与类型的关系110

(五)结论112

第六章 前理解视域下的刑法解释与续造114

一、基于前理解的见解:解释与续造有差别吗?114

二、刑法的漏洞填补116

三、前理解对主观解释论与客观解释论之争的解决121

四、前理解对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的解决124

第七章 前理解对刑法解释的方法选择问题的解决128

一、法学方法论对解释方法选择的多元主义论辩128

(一)刑法解释方法的多元性128

(二)刑法解释方法的多元性的原因131

(三)结论132

二、前理解视域下的刑法解释的方法选择133

(一)刑法解释的方法选择标准——前理解引导下的目的解释133

(二)前理解引导下的解释方法选择详述135

第八章 前理解作为刑事裁判的实践理性保障141

一、刑事司法系统的自治性与刑事裁判的可信赖性141

(一)刑事司法系统的自治性141

(二)刑事裁判的可信赖性145

二、刑事裁判的实践理性保障147

(一)刑事裁判与实践理性147

(二)前理解作为对刑事裁判的实践理性的保障的关键150

第九章 刑事法官在刑事裁判过程中的约束156

一、前理解引导下实现的对刑事裁判结果的共识156

(一)社会生活世界与理解的共同体156

(二)相对主义的根源:视角主义157

(三)视域融合——刑法解释与刑事裁判的共识主义本质158

二、刑事法律制度上的条件对法官裁判过程的约束161

(一)法律体系的制度化约束161

(二)以往的判例(法官法)的约束163

(三)刑法教义学的约束164

(四)非形式的纲要的约束165

代结语 刑法解释学的社会学转型167

参考文献174

后记1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