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酚酸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酚酸化学
  • 张东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3736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缩酚酸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酚酸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概述1

1.2酚酸的分类及结构特点1

1.2.1苯甲酸为母核的酚酸类成分1

1.2.2桂皮酸为母核的酚酸类成分2

1.2.3其它类型化合物2

1.3酚酸的提取分离3

1.4酚酸的结构测定方法3

1.5酚酸的含量测定方法5

1.6酚酸的理化性质5

第2章 没食子酸类化合物7

2.1概述7

2.2结构分类、生源关系及其分布9

2.2.1结构分类与分布9

2.2.2生源关系15

2.3理化性质19

2.4结构测定与谱学特征20

2.4.1紫外光谱20

2.4.2核磁共振谱(NMR)21

2.4.3质谱25

2.4.4旋光性25

2.5构效关系27

2.6化学合成28

2.6.11β,3,6-三-O-没食子酰葡萄糖酯的合成30

2.6.22,3-二-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酯的合成30

2.6.3二(三)-O-没食子酸的合成31

2.7生物活性31

2.7.1抗肿瘤作用31

2.7.2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32

2.7.3杀锥虫作用32

2.7.4保肝活性32

2.7.5对血管的作用32

2.7.6其它作用32

2.7.7安全性32

2.8结语33

参考文献33

第3章 鞣花酸鞣质36

3.1概述36

3.2结构分类36

3.2.1吡喃葡萄糖4 C1构型鞣花酸鞣质38

3.2.2吡喃葡萄糖1C4构型鞣花酸鞣质39

3.2.3船式吡喃葡萄糖鞣花酸鞣质42

3.2.4葡萄糖为开环的鞣花酸鞣质43

3.2.5寡聚鞣花酸鞣质46

3.2.6其它类型鞣花酸鞣质53

3.3生源合成57

3.4结构测定与谱学特征59

3.4.1化学方法59

3.4.2薄层色谱检测鞣花酸鞣质60

3.4.3HPLC分析检测鞣花酸鞣质61

3.4.4波谱学结构鉴定方法61

3.5理化性质68

3.6结构修饰与构效关系69

3.7化学合成70

3.7.1C-C键偶联(葡萄糖4/6位)70

3.7.22/3位C-C偶联71

3.7.32,4位的HHDP合成72

3.7.4C-O键偶联(m-)73

3.7.5端基异构体的合成74

3.7.6鞣花酸鞣质的合成76

3.8生物活性及其应用78

3.8.1抗氧化作用79

3.8.2抗肿瘤作用79

3.8.3抗病毒作用79

3.8.4抗凝血作用80

3.8.5EA的抗突变、防癌作用80

3.8.6其它生物活性80

3.9结语81

参考文献81

第4章 聚黄烷醇多酚84

4.1概述84

4.2结构分类84

4.2.1单体黄烷醇84

4.2.2寡聚黄烷醇类化合物85

4.2.3红粉和酚酸100

4.3生物合成101

4.3.1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生物合成101

4.3.2聚黄烷醇多酚的生物合成102

4.4化学反应102

4.4.1聚黄烷醇多酚的降解102

4.4.2聚黄烷醇多酚的酸催化裂解103

4.4.3醚键的形成反应103

4.4.4聚合反应105

4.4.5异构化反应105

4.5化学合成106

4.6提取分离107

4.7波谱特征110

4.7.1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110

4.7.2核磁共振谱110

4.8生物活性116

4.8.1抗氧化活性116

4.8.2保护心血管作用117

4.8.3抗癌活性117

4.8.4抗炎作用118

4.8.5抗菌、抗病毒作用119

4.8.6调节血小板活性119

4.8.7免疫调节活性119

4.8.8防止急性肾衰竭119

4.8.9其它药理活性120

4.9结语120

参考文献120

第5章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123

5.1概述123

5.2结构多样性、分布及其生物活性123

5.2.1酰基间苯三酚123

5.2.2间苯三酚鞣质157

5.3生物合成途径168

5.3.1聚酮途径168

5.3.2焦磷酸异戊二烯途径168

5.3.3亲电加成途径171

5.3.4Diels-Alder途径171

5.3.5碳正离子途径171

5.3.6其它途径172

5.4结构测定与谱学特征174

5.4.1紫外光谱特征174

5.4.2红外光谱特征175

5.4.31H NMR特征176

5.4.413C NMR特征176

5.4.5质谱特征178

5.5理化性质和化学反应179

5.5.1理化性质179

5.5.2化学反应180

5.6化学合成180

5.7结语182

参考文献183

第6章 苯丙酸类化合物188

6.1概述188

6.2结构分类与生源途径188

6.2.1结构分类188

6.2.2生源途径193

6.3提取和分离194

6.4色谱分析方法195

6.4.1薄层色谱法195

6.4.2高效液相色谱法196

6.4.3其它分析方法196

6.5光谱性质197

6.5.1紫外光谱197

6.5.2红外光谱197

6.5.3质谱197

6.5.4核磁共振谱198

6.6结构研究实例198

6.7incarvillateine衍生物的化学合成201

6.8生物活性204

6.8.1抗氧化活性204

6.8.2抗炎镇痛活性205

6.8.3抗病毒活性205

6.8.4抗肿瘤活性206

6.8.5抗菌活性206

6.8.6益智活性207

6.8.7其它作用208

6.9结语208

参考文献209

第7章 绿原酸及奎宁酸类衍生物211

7.1概述211

7.2结构分类211

7.2.1单酯类211

7.2.2二酯类212

7.2.3三酯类213

7.2.4四酯类214

7.3提取分离214

7.3.1提取214

7.3.2分离214

7.4理化性质215

7.5分析方法215

7.5.1薄层色谱法215

7.5.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215

7.6波谱特征216

7.6.1紫外光谱216

7.6.2红外光谱217

7.6.3核磁共振谱217

7.6.4质谱218

7.7结构鉴定实例219

7.7.1灰毡毛忍冬中的绿原酸类化合物219

7.7.2灯盏花中的绿原酸类化合物221

7.8生理活性221

7.9结语222

参考文献222

第8章 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225

8.1概述225

8.2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与分布226

8.2.1二苯乙烯单体的结构226

8.2.2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227

8.2.3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分布233

8.3低聚茋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233

8.3.1核磁共振谱233

8.3.2质谱236

8.3.3紫外光谱236

8.3.4红外光谱236

8.4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生源与构型的关系236

8.5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242

8.5.1抗真菌和抗细菌活性242

8.5.2抗氧化活性243

8.5.3抗炎和抗癌活性246

8.5.4蛋白激酶C(PKC)抑制活性246

8.5.5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活性247

8.5.6细胞毒抗肿瘤活性247

8.5.7酪氨酸酶抑制活性248

8.5.8对环氧酶的抑制活性249

8.5.9抗肝毒活性249

8.5.10其它生物活性250

8.6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的仿生合成251

8.6.1酶催化的合成252

8.6.2金属氧化剂催化的合成252

8.6.3紫外照射聚合256

8.6.4酸催化聚合257

8.6.5天然二苯乙烯-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仿生合成261

8.7结语264

参考文献264

第9章 丹参的酚酸类化合物267

9.1概述267

9.2结构分类267

9.2.1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267

9.2.2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结构271

9.2.3其它酚类化合物274

9.3丹酚酸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274

9.4提取分离274

9.4.1总酚酸性化合物的提取274

9.4.2酚酸性化合物的分离277

9.5结构测定与谱学性质277

9.5.1丹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277

9.5.2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279

9.6理化性质与化学合成280

9.6.1丹酚酸类化合物的合成280

9.6.2丹酚酸类化合物的甲基化反应及对其甲基化物的化学研究283

9.6.3丹酚酸A和B的转变286

9.7生物活性及其应用286

9.7.1对心脏的保护作用287

9.7.2丹酚酸B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287

9.7.3丹酚酸A对氧自由基减弱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逆转作用288

9.7.4脑保护作用288

9.7.5抗肝纤维化的作用289

9.7.6抗血栓作用290

9.7.7改善血液循环作用291

9.7.8丹酚酸A对糖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291

9.7.9其它作用291

9.8结语292

参考文献292

第10章 茶多酚294

10.1概述294

10.2茶多酚的结构类型与氧化途径294

10.2.1茶多酚的结构类型294

10.2.2茶多酚的氧化途径298

10.3茶多酚的提取和分离301

10.3.1茶多酚的提取301

10.3.2茶多酚的分离305

10.3.3具体实例307

10.4茶多酚的理化性质307

10.5茶多酚的分析方法308

10.5.1分光光度法308

10.5.2色谱法309

10.6茶多酚的结构鉴定和谱学特征310

10.6.1化学法310

10.6.2波谱法311

10.7茶多酚的结构修饰315

10.8茶多酚的合成316

10.8.1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316

10.8.2茶黄素类化合物的合成318

10.9茶多酚的生物活性319

10.9.1抗氧化特性319

10.9.2神经保护作用320

10.9.3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320

10.9.4抗肿瘤作用321

10.9.5降血糖作用321

10.9.6抗菌抗病毒作用321

10.9.7护肝益肾322

10.9.8抗过敏作用322

10.9.9治疗口腔疾病322

10.9.10抗炎活性322

10.10茶多酚的构效关系322

10.10.1茶多酚清除氧自由基的化学构效关系322

10.10.2EGCG的构效关系323

10.10.3EGCG衍生物的构效关系323

10.11结语324

参考文献324

生物名称对照表326

化合物名称中英文对照表328

索引3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