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映论新形态 人类认识的生成和演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谢太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9315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616页
- 文件大小:221MB
- 文件页数:62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反映论新形态 人类认识的生成和演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人类基本认识能力的生成20
第一节 人类祖先向人演变的基础条件与根本原因21
一、类人猿所具有的向人演变的基础条件21
二、人类祖先向人演变的根本原因23
第二节 人类实践活动模式的生成24
一、实践目的的发生25
二、实践活动结构的生成26
第三节 人类意会认识的发生与发展30
一、人类认识的两种基本类型30
二、人类认识的发生与发展31
第四节 人类言传认识的生成35
一、由意会到言传的思维基础——表象思维35
二、语言发生的机制——“形声并用”37
三、言传认识发生的早期形态38
四、言传认识的发展40
第二章 人类认识生成的基本轨迹(一):原始社会的“氏族膜拜”与奴隶社会的古希腊哲学43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氏族膜拜”与“集体表象”44
一、巫术活动和“图腾制度”44
二、原始人类的“原逻辑思维”:“集体表象”与“互渗律”45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古希腊哲学47
一、早期自然哲学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47
二、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51
三、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下):亚里士多德的哲学57
第三章 人类认识生成的基本轨迹(二):封建社会的哲学69
第一节 “教父哲学”与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69
一、关于基督教与哲学70
二、关于上帝71
三、关于灵魂73
四、关于历史神学74
第二节 经院哲学与托马斯主义75
一、认识论75
二、存在论77
三、人的灵魂78
四、社会政治伦理学说80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82
一、宗教改革的哲学思想82
二、政治哲学85
三、自然哲学88
第四章 人类认识生成的基本轨迹(三):近代资产阶级的哲学93
第一节 16世纪末—18世纪上半期西欧各国哲学93
一、近代唯物主义和经验论的开创者培根的哲学思想93
二、霍布斯的哲学思想101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108
四、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115
五、洛克的哲学思想123
六、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134
七、贝克莱的哲学思想141
八、休谟的哲学思想149
第二节 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156
一、孟德斯鸠的哲学思想157
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164
三、卢梭的哲学思想171
四、狄德罗的哲学思想177
第三节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184
一、康德的哲学思想186
二、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思想209
三、黑格尔的哲学思想219
四、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思想246
五、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253
第五章 人类认识生成的轨迹(四):现代哲学27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与初步发展27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272
二、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成274
三、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31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及苏联的传播和发展333
一、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334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33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传播和发展34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35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358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36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中国的普及与新发展378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396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况396
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哲学观点397
三、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哲学观点406
第五节 科学主义思潮420
一、实证主义421
二、马赫主义434
三、实用主义444
第六节 唯意志主义462
一、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463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468
第七节 新托马斯主义476
一、马里坦的新托马斯主义477
二、吉尔松和波亨斯基的新托马斯主义483
第六章 认识反映—生成论概论487
第一节 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再认识487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的奠立487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系的形成491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进一步发展495
第二节 认识反映—生成论建构的指导思想与原则498
第三节 对认识本质的新认识510
一、反映性与生成性都是认识的本质属性510
二、认识的科学定义514
第七章 生成性反映的横向规律——不同认识类型的出现517
第一节 认识的统计性规律519
第二节 对认识统计性规律的哲学概括522
一、“合理性”的难题与人类一般认识的分类523
二、认识类型的科学划分525
三、认识类型划分的深层根据526
第三节 对哲学史上代表性认识所属类型的点评530
一、古希腊哲学中一些代表性认识所属的类型530
二、西欧中世纪哲学中代表性认识所属的类型532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中一些代表性认识所属的类型534
四、近代哲学中一些代表性认识所属的类型536
五、现代哲学中主要代表性认识所属的类型544
第八章 认识反映—生成的过程与规律(上)546
第一节 对人类既有认识规律的深刻反思546
第二节 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557
一、对认识活动中多种矛盾的分析557
二、对人类认识一般规律的揭示562
第三节 各种不同类型的认识反映—生成的特殊规律565
一、合理性认识反映—生成的特殊规律566
二、不合理认识反映—生成的特殊规律568
三、中间状态的认识反映—生成的特殊规律571
第九章 认识反映—生成的过程与规律(下)575
第一节 合理性认识的生成575
一、初始认识层次575
二、临界认识层次579
三、本质认识层次581
四、生成认识层次586
第二节 不合理认识的生成587
一、妄初始认识587
二、妄临界认识589
三、妄本质认识592
四、妄生成认识594
第三节 人类总体认识的生成597
一、奴隶社会人类认识的生成层次597
二、封建社会人类认识的生成层次598
三、近代和现代人类认识的生成层次599
主要参考书目614
后记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