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资本论》导读 第4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洪远朋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4397676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资本论》-马克思著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资本论》导读 第4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资本论》第四卷介绍1
一、关于《资本论》第四卷的标题1
二、《资本论》第四卷的出版情况2
三、关于《资本论》第四卷在中国的传播3
四、《资本论》第四卷的体系4
五、《资本论》第四卷的方法5
六、《资本论》第四卷的理论意义6
七、《资本论》第四卷对社会主义的科学预见7
八、《资本论》第四卷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启示9
《资本论》第四卷第一册简介11
第一章 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16
一、概述16
二、主要内容16
三、人物介绍18
詹姆斯·斯图亚特18
第二章 重农学派19
一、概述19
二、主要内容19
1.把剩余价值的起源问题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把地租看成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19
2.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这个体系的封建主义外貌和它的资产阶级实质;对剩余价值的解释中的二重性22
3.魁奈论社会的三个阶级。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对资本主义关系作更深入分析的因素24
4.把价值同自然物质混淆起来(帕奥累蒂)27
5.亚当·斯密著作中重农主义理论的因素27
6.重农学派是资本主义大农业的拥护者29
7.重农学派政治观点中的矛盾。重农学派和法国革命30
8.普鲁士反动分子施马尔茨把重农主义学说庸俗化31
9.对重农学派在农业问题上的偏见的最初批判(维里)32
三、人物介绍32
1.维克托·里凯蒂·米拉波32
2.戴维·布坎南33
3.安·雅克·杜尔哥33
4.比埃尔·布阿吉尔贝尔33
5.欧仁·德尔33
6.斐迪南多·帕奥累蒂34
7.阿道夫·布朗基34
8.迈尔西埃·德·拉·里维埃尔34
9.泰奥多尔·安东·亨利希·施马尔茨34
10.彼得罗·维里34
第三章 亚当·斯密35
一、概述35
二、主要内容36
1.斯密著作中两种不同的价值规定:价值决定于商品中包含的已耗费的劳动量;价值决定于用这个商品可以买到的活劳动量36
2.斯密对剩余价值的一般见解:把利润、地租和利息看成工人劳动产品的扣除部分38
3.斯密将剩余价值的概念推广到社会劳动的一切领域40
4.斯密不懂得价值规律在资本同雇佣劳动的交换中的特殊作用40
5.斯密把剩余价值同利润混淆起来。斯密理论中的庸俗成分41
6.斯密把利润、地租和工资看成价值源泉的错误观点42
7.斯密对价值和收入关系的看法的二重性。斯密关于“自然价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总和这一见解中的循环论证43
8.斯密的错误——把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归结为收入。斯密关于总收入和纯收入的看法的矛盾44
9.萨伊是斯密理论的庸俗化者。萨伊把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收入等同起来。施托尔希和拉姆赛试图把这两者区别开来45
10.研究年利润和年工资怎样才能购买一年内生产的,除利润和工资外还包括不变资本的商品47
11.补充:斯密在价值尺度问题上的混乱;斯密的矛盾的一般性质54
三、人物介绍54
1.亚当·斯密54
2.约翰·洛克55
3.安德列·卡尔诺维奇·施托尔希55
第四章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56
一、概述56
二、主要内容56
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56
2.重农学派和重商学派对生产劳动问题的提法57
3.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的见解的二重性,对问题的第一种解释:把生产劳动看成同资本交换的劳动57
4.斯密对问题的第二种解释:生产劳动是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58
5.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生产劳动问题上的庸俗化过程60
6.斯密关于生产劳动问题的见解的拥护者61
7.热尔门·加尔涅把斯密和重农学派的理论庸俗化62
8.沙尔·加尼耳关于交换和交换价值的重商主义观点。把一切得到报酬的劳动都纳入生产劳动的概念65
9.加尼耳和李嘉图论“纯收入”66
10.收入和资本的交换68
11.费里埃对斯密的生产劳动和资本积累理论的反驳的保护关税性质70
12.罗德戴尔伯爵辩护论观点71
13.萨伊对“非物质产品”的见解71
14.德斯杜特·德·特拉西关于利润起源的庸俗见解72
15.对斯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的反驳的一般特点73
16.昂利·施托尔希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互关系问题的反历史态度74
17.纳骚·西尼耳宣称对资产阶级有用的一切职能都是生产的75
18.佩·罗西对经济现象的社会形式的忽视76
19.马尔萨斯主义者查默斯为富人浪费辩护的论点77
20.关于斯密及其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看法的总结性评论78
三、人物介绍79
1.查理·戴韦南特79
2.金·格雷哥里79
3.加尔涅·热尔门79
4.沙尔·加尼耳80
5.费里埃·弗朗斯瓦·路易·奥古斯特80
6.詹姆斯·罗德戴尔80
7.德斯杜特·德·特拉西81
8.罗西·佩勒格里诺81
9.查默斯·托马斯82
第五章 奈克尔试图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对立描绘成贫富之间的对立83
一、概述83
二、主要内容83
三、人物介绍84
雅克·奈克尔84
第六章 魁奈的经济表(插入部分)85
一、概述85
二、主要内容85
1.魁奈表述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过程的尝试85
2.租地农场主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流通87
3.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货币流通问题87
4.《经济表》上租地农场主和工业家之间的流通89
5.《经济表》上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90
6.《经济表》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的意义91
三、人物介绍91
弗朗斯瓦·魁奈91
第七章 兰盖对关于工人“自由”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观点的最初批判93
一、概述93
二、主要内容93
三、人物介绍94
兰盖·西蒙·尼古拉·昂利94
《资本论》附录一95
一、概述95
二、主要内容96
1.霍布斯论劳动、论价值、论科学的经济作用96
2.历史方面:配第对非生产职业的否定态度。劳动价值论的萌芽。在价值论的基础上说明工资、地租、土地价格和利息的尝试96
3.配第、达德利·诺思爵士、洛克99
4.洛克从资产阶级自然法理论观点来解释地租和利息99
5.诺思:作为资本的货币,商业的发展是利率下降的原因100
6.贝克莱论勤劳是财富的源泉102
7.休谟和马西102
8.对论重农学派的各章的补充103
9.重农学派的追随者毕阿伯爵对土地贵族的赞美105
10.从重农学派的观点出发反驳土地贵族(英国的一个匿名作者)105
11.关于一切职业都具有生产性的辩护论见解107
12.资本的生产性。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108
13.《资本论》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计划草稿114
三、人物介绍115
1.托马斯·霍布斯115
2.威廉·配第115
3.达德利·诺思115
4.约翰·洛克115
5.乔治·贝克莱116
6.大卫·休谟116
7.约瑟夫·马西116
《资本论》第四卷第二册简介117
第八章 洛贝尔图斯先生。新的地租理论(插入部分)122
一、概述122
二、主要内容122
1.农业中的超额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农业的发展比工业慢122
2.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作为农业中的不变资本要素的农业原料价值124
3.农业中的价值和平均价格。绝对地租125
4.洛贝尔图斯关于农业中不存在原料价值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129
5.洛贝尔图斯的地租理论的错误前提132
6.洛贝尔图斯不理解工业和农业中平均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平均价格规律133
7.洛贝尔图斯在决定利润率和地租率的因素问题上的错误135
8.洛贝尔图斯所歪曲的规律的真实含义141
9.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关系。地租的历史性。斯密和李嘉图的研究方法问题142
10.地租率和利润率。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农业生产率和工业生产率的关系146
三、人物介绍147
1.约翰·卡尔·洛贝尔图斯147
2.尤里乌斯·海尔曼·基尔希曼147
3.约翰·威德147
4.威廉·弗兰西斯·纽曼148
5.托马斯·查理·班菲尔德148
6.克里斯托夫·约瑟夫·亚历山大·马蒂约·德·东巴尔148
7.亨利·查理·凯里148
8.乔治·奥普戴克148
第九章 对所谓李嘉图地租规律的发现史的评论。对洛贝尔图斯的补充评论(插入部分)149
一、概述149
二、主要内容149
1.安德森发现级差地租规律。安德森理论的剽窃者马尔萨斯为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歪曲安德森的观点149
2.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是李嘉图评价经济现象的基本原则。马尔萨斯为统治阶级最反动的分子辩护。达尔文实际上推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150
3.罗雪尔歪曲地租观点的历史。李嘉图在科学上公证的例子。投资于土地时的地租和利用其他自然要素时的地租。竞争的双重作用151
4.洛贝尔图斯关于产品变贵时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关系问题的错误153
5.李嘉图否认绝对地租——他的价值理论中的错误的后果153
6.李嘉图关于谷物价格不断上涨的论点。1641—1859年谷物的年平均价格表155
7.霍普金斯关于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之间的区别的猜测。用土地私有权解释地租155
8.开垦费用。谷物价格上涨时期和谷物价格下降时期(1641—1859年)156
9.安德森反对马尔萨斯。安德森对地租的理解。安德森关于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它对级差地租的影响的论点157
10.洛贝尔图斯对李嘉图地租理论的批判不能成立。洛贝尔图斯不懂资本主义农业的特点158
三、人物介绍160
1.詹姆斯·安德森160
2.大卫·李嘉图160
3.爱德华·威斯特161
4.约瑟夫·唐森161
5.托马斯·图克161
6.罗伯特·华莱士161
7.克劳德·雅克·埃尔伯161
8.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61
9.成廉·科贝特162
第十章 李嘉图和亚当·斯密的费用价格理论(批驳部分)163
一、概述163
二、主要内容163
A.李嘉图的费用价格理论163
1.重农学派理论的破产和地租观点的进一步发展163
2.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是李嘉图理论的基本论点。作为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阶段的李嘉图研究方法及其缺点。李嘉图著作的错误结构164
3.李嘉图在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问题上的混乱。他不懂价值形式166
4.李嘉图对利润、利润率和平均价格等的解释166
5.平均价格或费用价格和市场价格170
B.斯密的费用价格理论172
1.斯密的费用价格理论的错误前提。李嘉图由于保留了斯密把价值和费用价格等同起来的观点而表现出前后矛盾172
2.斯密关于工资、利润和地租的“自然率”的理论173
三、人物介绍175
1.休耳曼·卡尔·迪特里希175
2.托马斯·罗伯特175
第十一章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176
一、概述176
二、主要内容176
1.安德森和李嘉图发展地租理论的历史条件176
2.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同他对费用价格的解释的联系178
3.李嘉图的地租定义不能令人满意179
第十二章 级差地租表及其说明182
一、概述182
二、主要内容182
1.地租量和地租率的变动182
2.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各种组合183
3.对表的分析187
第十三章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结尾)194
一、概述194
二、主要内容194
1.李嘉图关于不存在土地所有权的前提。向新的土地推移取决于土地的位置和肥力194
2.李嘉图关于地租不可能影响谷物价格的论点。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格提高的原因195
3.斯密和李嘉图关于农产品的“自然价格”的见解196
4.李嘉图对农业改良的看法。他不懂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发生变化的经济后果196
5.李嘉图对斯密的地租观点和马尔萨斯某些论点的批判198
第十四章 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201
一、概述201
二、主要内容201
1.斯密在地租问题提法上的矛盾201
2.斯密关于对农产品的需求的特性的论点。斯密地租理论中的重农主义因素202
3.斯密关于各种土地产品的供求关系的论述。斯密对地租理论的结论203
4.斯密对于土地产品价格变动的分析204
5.斯密关于地租变动的观点和他对各社会阶级利益的评价206
第十五章 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207
一、概述207
二、主要内容207
A.李嘉图关于剩余价值的观点与他对利润和地租的见解的联系207
1.李嘉图把剩余价值规律同利润规律混淆起来207
2.利润率变动的各种不同情况209
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上的彼此相反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利润率的影响210
4.李嘉图在他的利润理论中把费用价格同价值混淆起来211
5.一般利润率和绝对地租率之间的关系。工资下降对费用价格的影响212
B.李嘉图著作中的剩余价值问题214
1.劳动量和劳动的价值。劳动与资本的交换问题按照李嘉图的提法无法解决214
2.劳动能力的价值。劳动的价值。李嘉图把劳动同劳动能力混淆起来。关于“劳动的自然价格”的见解215
3.剩余价值。李嘉图没有分析剩余价值的起源。李嘉图把工作日看作一个固定的量217
4.相对剩余价值。对相对工资的分析是李嘉图的科学功绩218
三、人物介绍220
休谟·詹姆斯·迪肯220
第十六章 李嘉图的利润理论221
一、概述221
二、主要内容221
1.李嘉图把利润和剩余价值区别开来的个别场合221
2.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或者说“普通利润”)的形成222
3.利润率下降规律224
三、人物介绍235
威廉·布莱克235
第十七章 李嘉图的积累理论。对这个理论的批判。从资本的基本形式得出危机236
一、概述236
二、主要内容236
1.斯密和李嘉图忽视不变资本的错误。不变资本各部分的再生产236
2.不变资本的价值和产品的价值237
3.资本积累的必要条件。固定资本的折旧及其在积累过程中的作用238
4.积累过程中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直接转化为不变资本是农业和机器制造业中积累的特点238
5.资本化的剩余价值转化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40
6.危机问题(引言)。发生危机时资本的破坏240
7.在承认资本过剩的同时荒谬地否认商品的生产过剩241
8.李嘉图否认普遍的生产过剩。在商品和货币的内在矛盾中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242
9.李嘉图关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的错误观点244
10.危机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危机是资产阶级经济的一切矛盾的表现245
11.危机的形式问题246
12.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主要消费品生产过剩转化为普遍生产过剩247
13.生产扩大和市场扩大的不一致。李嘉图关于消费增长和国内市场扩大有无限可能性的见解248
14.生产力不可遏止的发展和群众消费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生产过剩的基础。关于普遍生产过剩不可能的理论的辩护论实质249
15.李嘉图关于资本积累的各种方式和积累的经济效果的观点250
三、人物介绍253
1.詹姆斯·威尔逊253
2.约翰·富拉顿253
第十八章 李嘉图的其他方面。约翰·巴顿254
一、概述254
二、主要内容254
A.总收入和纯收入254
B.机器。李嘉图和巴顿论机器对工人阶级状况的影响问题255
1.李嘉图的观点255
2.巴顿的见解260
三、人物介绍262
约翰·巴顿262
《资本论》附录二263
一、概述263
二、主要内容263
1.关于农业中供求经常相符的论点的最初提法。洛贝尔图斯和18世纪经济学家中的实践家263
2.纳萨涅尔·福斯特论土地所有者和工业家之间的敌对关系264
3.霍普金斯对地租和利润之间的关系的看法264
4.凯里、马尔萨斯和詹姆斯·迪肯、休谟论农业改良264
5.霍吉斯金和安德森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265
6.利润率的下降265
三、人物介绍266
福斯特·纳萨涅尔266
《资本论》第四卷第三册简介267
第十九章 托·罗·马尔萨斯273
一、概述273
二、主要内容273
1.马尔萨斯把商品和资本这两个范畴混淆起来273
2.马尔萨斯所解释的庸俗的“让渡利润”见解。马尔萨斯对剩余价值的荒谬观点274
3.19世纪20年代马尔萨斯主义者和李嘉图主义者之间的争论。他们在对待工人阶级的立场方面的共同点275
4.马尔萨斯片面地解释斯密的价值理论。他在同李嘉图论战中利用斯密的错误论点275
5.马尔萨斯对斯密关于不变的劳动价值这一论点的解释275
6.马尔萨斯利用李嘉图关于价值规律的变形的论点反对劳动价值论276
7.马尔萨斯的庸俗的价值规定。把利润看成商品价值附加额。马尔萨斯对李嘉图相对工资见解的反驳276
8.马尔萨斯的生产劳动和积累的观点同他的人口论相抵触277
9.马尔萨斯所理解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78
10.马尔萨斯的价值理论(补充评论)278
11.生产过剩。“非生产消费者”等等。马尔萨斯为“非生产消费者”的挥霍辩护,把它看成防止生产过剩的手段。279
12.马尔萨斯同李嘉图论战的社会实质。马尔萨斯歪曲西斯蒙第关于资产阶级生产的矛盾的观点。马尔萨斯对普遍生产过剩可能性的原理所做的解释的辩护论实质280
13.李嘉图学派对马尔萨斯关于“非生产消费者”的观点的批判281
14.马尔萨斯著作的反动作用和剽窃性质。马尔萨斯为“上等”阶级和“下等”阶级的存在辩护282
15.匿名著作《政治经济学大纲》对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原理的阐述282
三、人物介绍283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283
第二十章 李嘉图学派的解体284
一、概述284
二、主要内容285
1.罗·托伦斯285
2.詹姆斯·穆勒解决李嘉图体系的矛盾的不成功的尝试287
3.论战著作291
4.麦克库洛赫296
5.威克菲尔德在“劳动价值”和地租问题上对李嘉图理论的局部反驳298
6.斯特林用供求关系对资本家的利润作庸俗解释298
7.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直接从价值理论中得出李嘉图关于利润率和工资量成反比的原理的徒劳尝试299
8.结束语302
三、人物介绍302
1.托伦斯·罗伯特302
2.詹姆斯·穆勒303
3.普雷沃·吉约姆303
4.德·昆西·托马斯303
5.贝利·赛米尔303
6.麦克库洛赫·约翰·雷姆赛304
7.威克菲尔德·爱德华·吉本304
8.斯特林·帕特里克·詹姆斯304
9.约翰·斯图亚特·穆勒304
第二十一章 以李嘉图理论为依据反对政治经济学家的无产阶级反对派305
一、概述305
二、主要内容306
1.小册子《国民困难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306
2.莱文斯顿把资本看成工人的剩余产品。把资本主义发展的对抗形式同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本身混淆起来。由此产生的对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发展成果的否定态度312
3.霍吉斯金313
4.政治经济学家的反对派布雷321
三、人物介绍322
1.莱文斯顿·皮尔西322
2.霍吉斯金·托马斯322
3.约翰·弗朗西斯·布雷323
第二十二章 拉姆赛324
一、概述324
二、主要内容324
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尝试。关于资本是不重要的社会形式的观点324
2.拉姆赛关于剩余价值和价值的观点。剩余价值归结为利润。关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变动对利润率和利润量的影响问题的不能令人满意的说明。资本的有机构成,积累和工人阶级的状况325
3.拉姆赛论“总利润”分为“纯利润”(利息)和“企业主利润”。在他关于“监督劳动”、“补偿风险的保险费”和“超额利润”等观点中辩护论因素328
三、人物介绍330
乔治·拉姆赛330
第二十三章 舍尔比利埃331
一、概述331
二、主要内容331
1.把资本区分为两部分:由机器和原料构成的部分以及由工人的“生活资料基金”构成的部分331
2.关于工人人数同不变资本量相比不断减少的问题332
3.舍尔比利埃关于利润率取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猜测;他在这个问题上的混乱。舍尔比利埃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占有规律”332
4.关于作为扩大再生产的积累问题334
5.舍尔比利埃的西斯蒙第主义因素。关于资本有机构成问题。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部门的可变资本绝对减少。在资本有机构成保持不变情况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比例的变动。资本的有机构成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不同比例。资本周转的差别及其对利润的影响335
6.李嘉图和西斯蒙第的见解在舍尔比利埃著作中的折衷主义的结合336
三、人物介绍336
1.舍尔比利埃·安都昂·埃利泽336
2.让·沙尔·列奥尔·西斯蒙第336
第二十四章 理查·琼斯338
一、概述338
二、主要内容338
1.理·琼斯《论财富的分配和税收的源泉》,第一部分:《地租》,1831年伦敦版。地租历史观的因素。琼斯在地租理论的个别问题上胜过李嘉图之处以及他在这方面的错误338
2.理·琼斯《1833年2月27日在伦敦皇家学院讲述的政治经济学绪论。附工资讲座大纲》1833年伦敦版。(“国家的经济结构”的概念以及用它来说明社会制度的不同类型的尝试。关于“劳动基金”的混乱思想)340
3.理·琼斯《国民政治经济学教程》1852年哈特福版341
三、人物介绍344
理查·琼斯344
《资本论》附录三 收入及其源泉。庸俗政治经济学345
一、概述345
二、主要内容345
1.生息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基础上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的拜物教化。生息资本是这种拜物教的最充分的表现。庸俗经济学家和庸俗社会主义者论资本利息345
2.生息资本和商业资本同产业资本的关系。更为古老的形式。派生的形式347
3.剩余价值的各个部分独立化为不同形式的收入。利息和产业利润之间的比例。收入的拜物教形式的不合理性348
4.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的硬化过程以及这些形式同它们的内在实质即剩余劳动日益分离的过程。生息资本是这个过程的最终阶段。把产业利润看成“资本家的工资”的辩护论观点349
5.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区别。利息和地租是商品市场价格的构成要素。庸俗经济学家企图赋予利息和地租的不合理形式以合理的外观350
6.庸俗社会主义反对利息的斗争(蒲鲁东)。不理解利息和雇佣劳动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354
7.关于利息问题的历史。路德在进行反对利息的论战时胜过蒲鲁东。对利息的观点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而发生变化354
三、人物介绍355
1.威廉·格奥立格·弗里德里希·罗雪尔355
2.让·巴蒂斯特·萨伊355
3.弗雷德里克·巴斯夏356
4.纳骚·威廉·西尼耳356
5.蒲鲁东·比埃尔·约瑟夫356
6.马丁·路德357
附录 洪远朋有关《资本论》论著目录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