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核电社会接受度问题及政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核电社会接受度问题及政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1355778.jpg)
- 肖新建,康晓文,李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1364530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核电社会接受度问题及政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一、我国核电接受度的演变及现状2
二、主要核电国家的经验与借鉴5
(一)明确核电地位是提高公众核电接受度的前提6
(二)不断完善的核电安全体系是提升核电接受度的基础8
(三)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公众的核电安全认知水平11
(四)客观、理性的舆论导向是坚定公众核电信心的外部支撑13
(五)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可以减轻抵触情绪14
(六)政府的态度和决心会显著影响公众的核电信心15
三、对我国核电社会接受度的调查与分析16
(一)研究方法16
(二)影响公众核电接受度的主要因素19
(三)提升公众核电接受度的主要障碍22
四、策略与建议25
(一)坚定核电发展决心,建立科学决策机制25
(二)增强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核电认知水平26
(三)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利益补偿与互惠机制27
(四)建立科学的舆论引导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28
(五)加强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广泛获取支持29
(六)建设核安全文化,塑造核电安全之魂29
(七)企业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完善舆情监控体系30
第一篇 研究方法论35
第一章 个体接受度的研究方法论35
一、关于“个体核电接受度”的主要研究综述35
(一)个体接受度的理论研究:三种视角35
(二)核电接受度的经验研究:两个层面37
二、研究方法与调查过程39
(一)调查阶段及使用方法39
(二)抽样方法及样本说明41
(三)问卷说明43
(四)分析方法46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研究方法48
一、群体性事件问题研究综述48
(一)引发原因48
(二)演变机制53
(三)邻避型群体性事件56
二、案例分析方法59
(一)事件演化阶段60
(二)关键因素分析角度61
第二篇 国际经验借鉴67
第三章 建立较完备的制度体系保障67
一、健全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是核电安全发展的基本保障67
(一)美国67
(二)法国69
(三)韩国70
(四)俄罗斯70
二、职责分明、功能齐全的管理体系是促进核电发展的组织基础71
(一)美国71
(二)法国75
(三)韩国77
三、客观、开放的核文化体系能有效增强公众的核电接受度79
第四章 常态下提升核电社会接受度的做法与经验81
一、突出核电的综合比较优势,有利于增强公众对核电的正确认知82
二、不断提高核电技术安全标准和体系,是提升核电接受度的基础84
(一)IAEA不断提高核安全标准84
(二)美国不断提高核安全技术85
(三)法国的核电安全技术一体化标准模式87
三、建立稳妥应对核电事故的预案体系,有利于打消公众对核电的疑虑87
四、推广核安全理念和核安全文化,有利于巩固公众对核电的长期信心89
五、坚持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有利于提振公众的核电接受度89
六、健全公众权益保障机制,有利于提升公众的核电接受度90
(一)对周边居民的经济利益补偿,可缓解其对核电的抵触情绪91
(二)对更广泛的民众政治权属利益认可,有利于增进公众对核电的理解92
(三)尊重公众的深层次价值观及信仰等,有利于促进对话92
第五章 重大核事故中恢复公众核电信心的做法与经验94
一、三次重大核事故中主要国家恢复公众核电信心的举措94
(一)三哩岛核事故中美国恢复公众核电信心的举措94
(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苏联恢复公众核电信心的举措106
(三)福岛核事故的后主要核电国家在恢复和增强公众核电信心方面的行动举措124
二、重大核事故应对中恢复公众核电信心的经验及教训总结127
(一)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尽量避免公众恐慌128
(二)客观、理性的舆论导向,是坚定公众核电信心的外部支撑131
(三)及时评估和补偿利益相关者损失,可以安抚民心、增进信任133
(四)政府适时表明态度,对公众是否接受核电影响显著134
(五)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促进信任和增强公众的核电信心137
第六章 典型国家核能政策与核电社会接受度的调研与启示139
一、英国基于科学证据的核能政策制定调研及启示139
(一)背景139
(二)英国一般政策制定过程140
(三)英国科技支撑决策的基本架构141
(四)英国核能相关产业政策制定的科学支撑148
(五)对英国基于证据的政策制定的几点认识155
二、德国“弃核”的原因初析158
(一)背景158
(二)经济层面:经济发展对核电的依赖程度低159
(三)产业影响:“弃核”对本国核电产业链影响程度有限167
(四)政治背景:政党之争174
(五)文化背景179
(六)总结182
第七章 国际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提升核电社会接受度的启示与建议183
一、完善我国相关的核电制度保障体系183
二、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公众的核电认知水平183
三、加大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力度184
四、健全公众权益保障机制184
五、建立权威专家的舆论引导机制185
六、政府决心不可再动摇185
第三篇 国内调研及案例分析189
第八章 个体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分析189
一、核电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分析189
(一)公众对核电的接受程度总体尚可,但问题同样存在189
(二)提高公众对核电的综合认知水平194
(三)培养公众对核电的情感认同机制204
(四)重视核电问题的利益相关性和地方差异性212
二、针对不同群体的具体化政策建议215
(一)依据社会属性对公众划分群体216
(二)针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措施226
第九章 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230
一、彭泽核电项目争议案例调研与分析230
(一)调研背景231
(二)相关核电站及相关基本情况232
(三)相关争议234
(四)各方态度241
(五)后续影响244
(六)问题反思245
(七)相关建议251
二、彭泽核电站项目群体性事件演化分析253
(一)酝酿阶段253
(二)积累阶段254
(三)激化阶段255
(四)爆发阶段255
(五)平息阶段256
三、其他群体性事件演化分析258
(一)江门核燃料厂项目事件258
(二)厦门PX项目事件266
四、群体性事件案例特征归纳273
五、群体性事件的经验与教训275
(一)民众权益保障预期提升,需要优化社会治理能力275
(二)新媒体使传统信息源地位下滑,意见领袖发挥重要作用276
(三)核电项目涉及范围广、部门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多样化277
(四)项目决策涉及政府形象,需要完善评估标准和科学决策机制278
六、工作的不足和反思279
(一)环境治理与权益处置工作存在“短板”,民众缺乏项目信心基础279
(二)决策过程缺乏民众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尚待完善280
(三)科普方式和渠道缺乏针对性,民众存在主客观认知差异282
(四)信息公开缺乏制度规范,对媒体仍采取围堵政策283
(五)公众利益分享机制存在缺陷,权益保障预期得不到满足285
(六)应急处理缺乏预案准备,临场处理未能提升至理念与制度层次286
第十章 案例调研分析的认识和启示289
一、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升我国核电社会接受度面临重大障碍289
(一)科学认知严重不足289
(二)公众缺乏信任基础291
(三)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293
(四)公众参与机制缺失294
(五)保障机制不完善295
二、提升我国个体和群体核电接受度的启示与策略296
(一)坚定核电发展决心,统一发展认识296
(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制保障297
(三)完善核电安全监管体系,增进公众信心298
(四)优化核电科普宣传方式,打消公众疑虑300
(五)健全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赢得公众支持303
(六)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避免政策摇摆305
(七)重视关键群体沟通,增强舆论引导306
(八)健全利益保障机制,减少发展阻力308
参考文献311
重要术语索引表319
后记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