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甲醇及其衍生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甲醇及其衍生物
  • 周万德主编;向家勇,李峰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31976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39页
  • 文件大小:220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甲醇-化学工业-基本知识;甲醇-衍生物-化学工业-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甲醇及其衍生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甲醇1

1.1 概述1

1.2 性能2

1.2.1 结构2

1.2.2 物理性质2

1.2.3 化学性质2

1.3 生产方法6

1.3.1 国外甲醇的工业生产方法7

1.3.2 甲醇合成反应催化剂9

1.3.3 合成技术的发展11

1.3.4 中国合成甲醇工艺的选择分析21

1.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22

1.5 危险性与防护23

1.5.1 生产过程的污染治理23

1.5.2 防火、防爆25

1.5.3 防毒27

1.6 包装与储运29

1.6.1 甲醇的包装29

1.6.2 甲醇的运输29

1.6.3 甲醇的储存30

1.7 经济概况30

1.7.1 中国甲醇工业的发展31

1.7.2 中国甲醇的消费与市场33

1.7.3 全球甲醇工业35

1.8 用途37

参考文献37

第2章 甲醛39

2.1 概述39

2.2 性能41

2.2.1 结构41

2.2.2 物理性质41

2.2.3 化学性质41

2.3 生产方法47

2.3.1 银法甲醛47

2.3.2 铁钼法甲醛生产50

2.3.3 生产工艺评述56

2.3.4 科研成果与专利59

2.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63

2.5 危险性与防护66

2.5.1 危险性概述66

2.5.2 急救措施67

2.5.3 消防措施67

2.5.4 泄漏应急处理67

2.6 环保67

2.7 包装运输与储运68

2.7.1 包装运输容器68

2.7.2 危险化学品包装运输要求68

2.7.3 储运要求69

2.7.4 储运的注意事项69

2.8 经济概况69

2.8.1 全球69

2.8.2 中国甲醛行业总体情况70

2.9 用途72

参考文献73

第3章 二甲醚74

3.1 概述74

3.2 性能76

3.2.1 结构76

3.2.2 物理性质76

3.2.3 化学性质76

3.2.4 生化性质81

3.3 生产方法81

3.3.1 甲醇液相脱水法81

3.3.2 甲醇气相脱水法82

3.3.3 合成气一步合成DME82

3.3.4 CO2加氢直接合成DME85

3.3.5 生产工艺评述85

3.3.6 科研成果(2008~2014年期间)88

3.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89

3.4.1 产品的分级89

3.4.2 标准类型90

3.4.3 产品分析91

3.5 危险性与防护91

3.5.1 燃烧爆炸的危险性91

3.5.2 应急措施91

3.6 毒性与防护92

3.7 包装与储运92

3.8 经济概况92

3.9 用途93

参考文献95

第4章 乙酸96

4.1 概述96

4.2 性能97

4.2.1 结构97

4.2.2 物理性质98

4.2.3 化学性质98

4.3 生产方法99

4.3.1 甲醇羰基化法100

4.3.2 乙烯氧化法100

4.3.3 丁烷氧化法101

4.3.4 乙烷合成工艺101

4.3.5 由合成气制乙酸工艺101

4.3.6 技术进展101

4.3.7 生产工艺评述104

4.3.8 专利106

4.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106

4.4.1 产品的分级106

4.4.2 标准类型108

4.5 环保与安全108

4.5.1 环保108

4.5.2 安全110

4.6 包装与储运111

4.7 经济概况111

4.8 用途113

4.8.1 乙酸乙烯113

4.8.2 精对苯二甲酸(PTA)113

4.8.3 乙酸酯113

4.8.4 乙醇114

4.8.5 丙烯酸114

4.8.6 其他114

参考文献115

第5章 乙酸甲酯116

5.1 概述116

5.2 性能116

5.2.1 结构116

5.2.2 物理性质116

5.2.3 化学性质116

5.3 生产方法119

5.3.1 乙酸与甲醇直接酯化法119

5.3.2 甲醇与一氧化碳羰基化法119

5.3.3 浆料催化精馏法120

5.3.4 用工业中间产品和副产物的粗乙酸甲酯进行分离提纯120

5.3.5 三里枫香乙酸甲酯技术121

5.3.6 乙酸甲酯合成新体系122

5.3.7 生产工艺评述125

5.3.8 专利和科研成果125

5.4 产品的分级136

5.4.1 乙酸甲酯的产品规格136

5.4.2 分析方法137

5.5 毒性与防护137

5.5.1 危险性概述137

5.5.2 急救措施137

5.5.3 防护措施137

5.5.4 处理原则137

5.5.5 消防措施138

5.5.6 泄漏应急处理138

5.6 包装与储运138

5.6.1 包装138

5.6.2 操作处置与储存138

5.6.3 储运条件138

5.7 经济概况138

5.8 用途139

参考文献140

第6章 甲基丙烯酸甲酯141

6.1 概述141

6.2 性能142

6.2.1 结构142

6.2.2 物理性质143

6.2.3 热力学性质143

6.2.4 化学性质143

6.3 生产方法144

6.3.1 丙酮氰醇法(传统ACH法)144

6.3.2 改进丙酮氰醇法(MGC法)145

6.3.3 乙烯羰基化法(BASF法)146

6.3.4 丙酸甲酯法146

6.3.5 异丁烯(叔丁醇)氧化法147

6.3.6 其他方法147

6.3.7 生产工艺评述147

6.4 产品的分级148

6.5 毒性与防护149

6.6 储运149

6.7 经济概况150

6.8 用途151

6.8.1 PMMA152

6.8.2 表面涂料153

6.8.3 ACR和MBS153

参考文献153

第7章 丙烯酸衍生物154

7.1 概述154

7.2 性能155

7.2.1 结构155

7.2.2 物理性质156

7.2.3 化学性质157

7.3 生产方法159

7.3.1 丙烯直接氧化法159

7.3.2 丙烯腈水解法160

7.3.3 乙炔羰基化合成法160

7.3.4 其他合成方法161

7.3.5 甲醇和乙酸甲酯直接合成丙烯酸甲酯161

7.3.6 生产工艺评述162

7.3.7 科研成果与专利164

7.4 产品的质量规格和标准类型168

7.4.1 产品的质量规格168

7.4.2 产品的标准类型168

7.5 毒性与防护169

7.6 储运170

7.7 经济概况170

7.8 用途171

7.8.1 丙烯酸171

7.8.2 丙烯酸酯171

参考文献172

第8章 甲酸173

8.1 概述173

8.2 性能174

8.2.1 结构174

8.2.2 物理性质174

8.2.3 化学性质175

8.3 生产方法176

8.3.1 甲酸钠法176

8.3.2 丁烷(或轻油)液相氧化法176

8.3.3 甲酸甲酯水解法177

8.3.4 甲醛和氯化铵反应法178

8.3.5 甲酸甲酯氨化法178

8.3.6 甲醛一步法179

8.3.7 技术进展179

8.3.8 生产工艺评述180

8.3.9 专利和科技成果181

8.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182

8.4.1 产品的分级182

8.4.2 标准类型182

8.5 毒性与防护184

8.5.1 危险性概述184

8.5.2 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的措施184

8.5.3 急救措施185

8.5.4 消防措施185

8.5.5 泄漏应急处理185

8.6 包装与储运185

8.6.1 包装方法185

8.6.2 运输注意事项185

8.6.3 储存条件186

8.7 经济概况186

8.8 用途186

参考文献187

第9章 甲酸甲酯188

9.1 概述188

9.2 性能188

9.2.1 结构188

9.2.2 物理性质188

9.2.3 化学性质188

9.3 生产方法190

9.3.1 甲醇羰基化法190

9.3.2 Leonard工艺和SD/Bethlehem工艺191

9.3.3 甲醇和甲酸酯化法191

9.3.4 甲醇脱氢法191

9.3.5 合成气直接合成法192

9.3.6 生产工艺评述192

9.3.7 专利和科技成果193

9.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201

9.5 毒性与防护201

9.5.1 对环境的影响201

9.5.2 安全操作与应急处理202

9.6 包装与储运203

9.7 经济概况203

9.8 用途204

参考文献205

第10章 氰化氢206

10.1 概述206

10.2 性能207

10.2.1 结构207

10.2.2 物理性质207

10.2.3 化学性质207

10.3 生产方法211

10.3.1 甲酰胺法211

10.3.2 安氏法(Andrussow process)212

10.3.3 BMA法(德国Degussa公司法)212

10.3.4 火焰法(日本东压法)213

10.3.5 技术进展213

10.3.6 生产工艺评述215

10.3.7 专利217

10.4 分类标准219

10.4.1 中国有关分类标准摘录219

10.4.2 中国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219

10.4.3 国外/国际相关标准219

10.5 安全与防护219

10.5.1 预防事故219

10.5.2 毒性与职业危害221

10.5.3 急性HCN 中毒抢救方案的比较223

10.6 包装与储运223

10.7 经济概况224

10.8 用途224

10.8.1 羟基乙腈产业链224

10.8.2 氰化钠产业链226

10.8.3 丙酮氰醇产业链227

10.8.4 氯化氰产业链228

10.8.5 精制HCN 业链228

参考文献230

第11章 乙二醇231

11.1 概述231

11.2 性能232

11.2.1 结构232

11.2.2 物理性质232

11.2.3 化学性质232

11.3 生产方法233

11.3.1 石油路线234

11.3.2 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进展236

11.3.3 生产工艺评述240

11.3.4 科研成果和专利244

11.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251

11.4.1 产品的分级251

11.4.2 标准类型252

11.5 毒性与防护253

11.5.1 危险性概述253

11.5.2 急救措施253

11.5.3 消防措施253

11.5.4 泄漏应急处理253

11.6 操作处置与储存254

11.6.1 操作注意事项254

11.6.2 储存注意事项254

11.7 经济概况254

11.7.1 全球概况254

11.7.2 我国乙二醇的概况255

11.7.3 产业化发展现状255

11.8 用途258

参考文献259

第12章 甲硫醇260

12.1 概述260

12.2 性能260

12.2.1 结构260

12.2.2 物理性质260

12.2.3 化学性质260

12.3 生产方法261

12.3.1 氯甲烷-硫化碱法261

12.3.2 硫脲-硫酸二甲酯法261

12.3.3 硫氢化钠-硫酸二甲酯法262

12.3.4 甲醇-硫化氢气相催化反应法262

12.3.5 CO(或CO2)-硫化氢催化合成法263

12.3.6 CS2-甲醇催化合成法263

12.3.7 卤代烃和碱金属硫氰化物或硫代硫酸钠反应法263

12.3.8 甲硫醇钠盐部分水解263

12.3.9 CS2与H2反应法263

12.3.10 二甲基亚砜分解法264

12.3.11 高硫合成气一步法264

12.3.12 生产工艺评述264

12.3.13 专利265

12.4 产品的分级266

12.4.1 甲硫醇的产品规格266

12.4.2 标准类型266

12.5 毒性与防护266

12.5.1 危险性概述266

12.5.2 急救措施266

12.5.3 消防措施267

12.5.4 泄漏应急处理267

12.6 包装与储运267

12.6.1 包装267

12.6.2 操作处置与储存267

12.6.3 储运条件267

12.7 经济概况267

12.8 用途268

参考文献269

第13章 聚甲醛树脂270

13.1 概述270

13.2 性能271

13.2.1 结构271

13.2.2 结晶度271

13.2.3 力学性能271

13.2.4 化学性质271

13.2.5 电性能273

13.2.6 热性能273

13.2.7 燃烧性274

13.3 生产方法274

13.3.1 均聚甲醛生产工艺274

13.3.2 共聚甲醛生产工艺275

13.3.3 生产工艺评述275

13.4 改性研究现状277

13.4.1 增强研究277

13.4.2 增韧研究278

13.4.3 耐磨改性研究279

13.4.4 耐候性研究279

13.4.5 阻燃性研究279

13.5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280

13.5.1 树脂牌号280

13.5.2 标准类型280

13.5.3 产品分析281

13.6 毒性与防护281

13.6.1 毒性281

13.6.2 职业病防护措施282

13.7 包装与储运282

13.8 经济概况282

13.9 用途283

13.9.1 汽车工业283

13.9.2 水暖和灌溉器材284

13.9.3 消费品284

13.9.4 电子电器284

13.9.5 家电、工具及五金件284

13.9.6 其他行业285

参考文献285

第14章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86

14.1 概述286

14.2 性能288

14.2.1 结构288

14.2.2 物理化学性质288

14.3 生产方法289

14.3.1 光气法290

14.3.2 非光气法292

14.3.3 主要技术难点294

14.4 产品质量规格294

14.5 危险性与防护295

14.5.1 火灾爆炸的危险性295

14.5.2 中毒295

14.5.3 应急措施295

14.6 毒性与防护296

14.7 标志、包装与运输296

14.7.1 标志296

14.7.2 包装296

14.7.3 运输296

14.7.4 储存及熔化注意事项296

14.8 发展趋势297

参考文献298

第15章 1,4-丁二醇299

15.1 概述299

15.2 性能300

15.2.1 结构300

15.2.2 物理性质301

15.2.3 化学性质301

15.3 生产方法303

15.3.1 雷珀(Reppe)法304

15.3.2 丁二烯/乙酸法305

15.3.3 环氧丙烷法305

15.3.4 顺酐直接加氢法306

15.3.5 顺酐酯化加氢法306

15.3.6 反应研究进展306

15.3.7 生产工艺评述307

15.3.8 科技成果与专利选编310

15.4 产品的分级315

15.4.1 Huntsman/Davy和BP/Lurgi的产品规格315

15.4.2 标准类型315

15.5 毒性与防护315

15.6 储运316

15.7 经济概况316

15.8 用途317

参考文献318

第16章 甲基叔丁基醚319

16.1 概述319

16.2 性能321

16.2.1 结构321

16.2.2 物理性质321

16.2.3 化学性质322

16.3 生产方法324

16.3.1 发展现状324

16.3.2 叔丁醇与甲醇醚化法324

16.3.3 生产工艺评述325

16.3.4 科技成果与专利325

16.4 产品的分级327

16.4.1 咸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328

16.4.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石油化工总厂企业标准328

16.5 危险性与防护328

16.5.1 对环境的影响328

16.5.2 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及防护对策328

16.6 储运330

16.7 经济概况330

16.7.1 MTBE在全球范围命运迥异331

16.7.2 MTBE在我国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31

16.8 用途331

参考文献332

第17章 二甲氧基甲烷333

17.1 概述333

17.2 性能333

17.2.1 结构333

17.2.2 物理性质333

17.2.3 化学性质335

17.2.4 生化性质335

17.3 生产方法335

17.3.1 间歇法工艺336

17.3.2 液相缩合法工艺336

17.3.3 催化反应精馏法工艺336

17.3.4 高浓度甲缩醛生产技术338

17.3.5 甲缩醛精制技术339

17.3.6 最新研究进展339

17.3.7 生产工艺评述341

17.3.8 专利和成果341

17.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346

17.4.1 产品的分级346

17.4.2 消耗指标346

17.5 危险性与防护347

17.6 毒性与防护347

17.7 包装与储运348

17.8 经济概况349

17.9 用途350

参考文献352

第18章 甲醇汽油353

18.1 概述353

18.2 甲醇与汽油的理化性能对比354

18.3 甲醇汽油与汽油的性能对比355

18.3.1 理化性能355

18.3.2 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比357

18.3.3 排放污染物对比357

18.4 甲醇汽油相关政策与标准358

18.4.1 甲醇汽油政策358

18.4.2 甲醇汽油标准359

18.5 甲醇汽车与甲醇汽油的推广应用361

18.6 甲醇汽油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363

参考文献364

第19章 甲醇燃料电池365

19.1 概述365

19.2 甲醇重整燃料电池(PMFC)365

19.2.1 甲醇重整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365

19.2.2 甲醇重整燃料电池的应用367

19.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370

19.3.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370

19.3.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371

19.3.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市场前景374

参考文献374

第20章 甲醇制汽油376

20.1 概述376

20.2 生产工艺概况378

20.3 国内生产381

20.4 MTG项目的竞争力分析382

20.5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383

20.5.1 问题383

20.5.2 前景预测384

参考文献384

第21章 聚甲氧基二甲醚385

21.1 概述385

21.2 研究背景385

21.3 基本性质386

21.4 产品性能388

21.4.1 氧含量高388

21.4.2 热值高388

21.4.3 十六烷值高389

21.4.4 沸点和闪点优势389

21.4.5 互溶性好389

21.4.6 发动机无需改造390

21.5 生产工艺390

21.5.1 甲缩醛与三氧杂环己烷390

21.5.2 甲缩醛与三聚甲醛工艺390

21.5.3 甲醇与甲醛为原料合成DMMn工艺392

21.5.4 甲醇与三聚甲醛为原料合成DMMnn工艺394

21.5.5 高浓度甲醛与甲缩醛生产技术396

21.5.6 生产工艺评述399

21.6 不同行业对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分析400

21.6.1 煤化工行业400

21.6.2 石油行业401

21.6.3 军工行业401

21.7 产品质量标准编制工作进展401

21.8 污染物产生水平402

21.9 包装与储运402

21.10 经济概况403

21.11 用途403

参考文献403

第22章 碳酸二甲酯406

22.1 概述406

22.2 性能407

22.2.1 结构407

22.2.2 物理性质408

22.2.3 化学性质408

22.3 生产方法408

22.3.1 光气法408

22.3.2 酯交换法409

22.3.3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409

22.3.4 CO2直接氧化法410

22.3.5 碳酸二甲酯(DMC)精制技术412

22.3.6 生产工艺评述413

22.3.7 科研成果与专利415

22.4 产品的分级422

22.5 危险性与防护423

22.5.1 健康危害423

22.5.2 应急处理方法423

22.6 储运423

22.7 经济概况424

22.8 用途425

22.8.1 DMC代替光气作羧基化剂的应用425

22.8.2 DMC代替DMS作甲基化剂的应用426

22.8.3 新产品的开发应用426

22.8.4 非反应性用途427

参考文献427

第23章 甲醇蛋白429

23.1 概述429

23.2 特征与营养评价430

23.2.1 特征430

23.2.2 营养评价431

23.3 生产方法431

23.3.1 甲醇蛋白生产工艺技术431

23.3.2 生产工艺评述434

23.3.3 专利435

23.4 分类标准439

23.5 经济概况439

参考文献440

第24章 甲醇制氢441

24.1 概述441

24.2 性能441

24.2.1 结构441

24.2.2 物理性质442

24.2.3 化学性质442

24.3 生产方法446

24.3.1 甲醇制氢的方法及化学反应原理447

24.3.2 甲醇制氢的工艺流程448

24.3.3 甲醇重整器450

24.3.4 甲醇裂解工艺技术改进451

24.3.5 生产工艺评述451

24.3.6 专利和科研成果453

24.4 分类标准461

24.4.1 产品规格461

24.4.2 分类标准462

24.4.3 标准规范462

24.5 环保与安全463

24.5.1 废气463

24.5.2 废液463

24.5.3 废渣463

24.5.4 运行管理463

24.5.5 氢气的排放463

24.6 充装与储运464

24.6.1 充装464

24.6.2 储运464

24.7 经济概况465

24.8 用途465

参考文献465

第25章 二甲基亚砜466

25.1 概述466

25.2 性能467

25.2.1 结构467

25.2.2 物理性质467

25.2.3 化学性质467

25.2.4 溶剂特性469

25.3 生产方法470

25.3.1 硫酸二甲酯-硫化钠法470

25.3.2 二硫化碳-甲醇法471

25.3.3 硫化氢-甲醇法471

25.3.4 造纸黑液法472

25.3.5 DMSO作反应物的研究进展473

25.3.6 生产工艺评述477

25.3.7 专利478

25.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479

25.4.1 产品的分级479

25.4.2 标准类型479

25.5 毒性与环境影响480

25.5.1 毒性480

25.5.2 环境影响481

25.6 安全生产与防护481

25.7 包装与储运482

25.8 经济概况482

25.8.1 我国483

25.8.2 国外483

25.9 用途483

25.9.1 在石油加工中的应用484

25.9.2 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484

25.9.3 在合成纤维中的应用484

25.9.4 在医药生产中的应用485

25.9.5 在医疗中的直接应用485

25.9.6 在农药、化肥中的应用486

25.9.7 在染料中的应用486

25.9.8 在涂料中的应用486

25.9.9 在防冻剂中的应用487

25.9.10 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487

25.9.11 在合成树脂中的应用487

25.9.12 在焦化副产中的应用487

25.9.13 在稀有金属湿法冶炼中的应用487

25.9.14 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487

25.9.15 在金属锂二次电池中的应用487

参考文献488

第26章 甲醇制芳烃490

26.1 概述490

26.2 性能491

26.2.1 结构491

26.2.2 物理性质491

26.2.3 化学性质492

26.2.4 生化性质492

26.3 生产方法492

26.3.1 石脑油路线493

26.3.2 甲醇芳构化路线494

26.3.3 甲苯甲醇烷基化路线496

26.3.4 生产工艺评述497

26.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498

26.5 危险性与防护499

26.5.1 健康危害499

26.5.2 应急措施499

26.6 毒性与防护500

26.6.1 毒性500

26.6.2 防护500

26.7 包装与储运500

26.8 市场与经济概况501

26.8.1 市场情况501

26.8.2 经济情况506

26.9 用途511

参考文献512

第27章 甲醇制烯烃513

27.1 概述513

27.1.1 乙烯(ethylene)513

27.1.2 丙烯(propylene)515

27.2 生产方法517

27.2.1 蒸气热裂解517

27.2.2 催化裂解518

27.2.3 C4制烯烃技术518

27.2.4 重油催化热裂解技术519

27.2.5 石脑油催化裂解技术519

27.2.6 丙烷脱氢519

27.2.7 甲醇制烯烃519

27.2.8 低碳烯烃生产技术对比520

27.2.9 UOP公司MTO技术521

27.2.10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MTO技术522

27.2.11 中国石化SMTO技术524

27.2.12 神华SHMTO技术525

27.2.13 Lurgi公司MTP技术526

27.2.14 中国化学/清华大学FMTP技术527

27.3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527

27.3.1 乙烯的分级和质量规格527

27.3.2 丙烯的分级和质量规格527

27.4 危险性与防护529

27.4.1 乙烯的危险性与防护529

27.4.2 丙烯的危险性与防护529

27.5 毒性与防护529

27.6 包装与储运530

27.7 经济概况530

27.8 用途537

27.8.1 乙烯的用途537

27.8.2 丙烯的用途537

参考文献5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