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桥梁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桥梁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 第2版
  • 贺栓海编著 著
  •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ISBN:711414058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839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8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桥梁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本章参考文献14

第1篇桥梁结构数值分析方法19

1桥梁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19

1.1 有限元方法及桥梁结构的数值模拟19

1.1.1 结构的有限元分析19

1.1.2 桥梁结构的模型化及建模方法21

1.1.3 数值模拟方法23

1.2 桥梁结构数值分析的单元应用24

1.2.1 桁架结构及杆单元24

1.2.2 梁式结构及其单元25

1.3 复杂组合截面桥梁结构分析的虚拟层合单元33

1.3.1 经典的三维实体等参元33

1.3.2 退化的实体单元36

1.3.3 三维梁单元38

1.3.4 虚拟层合单元39

1.3.5 桥梁结构的虚拟层合单元建模建议42

1.3.6 箱梁结构的叠合单元法43

1.4 单元尺寸、局部及孔道模拟44

1.4.1 单元选择及模型尺寸44

1.4.2 局部模拟45

1.4.3 孔道的影响模拟47

1.5 小结48

本章参考文献49

2大跨径桥梁结构整体近似分析50

2.1 子结构法、能量原理及变形协调法50

2.2 桥梁结构分析的子结构法51

2.2.1 变截面梁式结构分析51

2.2.2 变截面连拱结构分析57

2.2.3 分析实例59

2.3 桥梁结构分析的最小势能原理60

2.3.1 变截面连续梁桥分析60

2.3.2 斜拉桥分析63

2.4 桥梁结构分析的变形协调法68

2.4.1 中(下)承式拱桥分析68

2.4.2 斜拉桥分析72

2.4.3 斜拉—自锚式悬索组合体系桥的能量原理—变形协调法分析75

2.5 小结81

本章参考文献81

3桥梁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82

3.1 工程结构的非线性82

3.1.1 结构非线性问题82

3.1.2 桥梁结构的非线性83

3.2 桥梁结构的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方法83

3.2.1 材料非线性问题的平衡方程83

3.2.2 非线性问题的增量理论84

3.2.3 材料非线性问题的迭代求解方法88

3.3 桥梁结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方法89

3.3.1 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拉格朗日列式法90

3.3.2 杆系结构的U.L.列式及其迭代求解法92

3.3.3 平面杆、梁单元及索单元的切线刚度矩阵93

3.3.4 轴力(弯矩)对弯曲(轴向)刚度的影响98

3.4 活载非线性分析100

3.5 非线性分析中的增量步长与收敛判断101

3.5.1 增量步长101

3.5.2 收敛判断102

3.6 小结103

本章参考文献103

第2篇桥跨结构分析理论107

4桥面板分析理论107

4.1 桥跨结构107

4.2 桥跨结构分析的比拟正交异性板理论108

4.2.1 各向同性板理论108

4.2.2 正交材料异性板理论110

4.2.3 比拟正交异性板理论110

4.2.4 多梁式简支梁桥比拟成正交异性板分析115

4.3 桥面板有效宽度计算理论120

4.3.1 板与梁的有效宽度120

4.3.2 有效宽度的计算方法121

4.3.3 有效宽度的规范规定及评述126

4.4 悬臂桥面板计算理论127

4.4.1 悬臂桥面板的有效宽度计算方法127

4.4.2 悬臂桥面板内力计算的Sanko-Bakht法129

4.4.3 悬臂桥面板计算的解析法131

4.4.4 悬臂桥面板设计计算建议132

4.5 小结133

本章参考文献133

5钢结构桥跨计算理论135

5.1 钢结构桥跨体系135

5.2 钢主梁体系分析137

5.2 钢梁翼缘有效宽度的小松定夫公式138

5.2.2 钢箱梁翼缘有效宽度的简化计算139

5.2.3 钢翼缘有效宽度的规范规定140

5.3 钢桥面板分析的比拟正交异性板理论141

5.4 钢桥面板分析的Pleliken-Esslinger法143

5.4.1 基本原理143

5.4.2 刚度计算144

5.4.3 开口纵肋桥面板解析147

5.4.4 闭口纵肋桥面板解析152

5.5 几种特殊钢桥面板的简化分析164

5.5.1 支承在抗弯刚度不等的横肋上的连续钢桥面板164

5.5.2 横向非简支钢桥面板165

5.5.3 悬臂钢桥面板166

5.6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细节分析166

5.7 小结169

本章参考文献170

6组合结构桥梁计算理论171

6.1 桥梁组合结构171

6.2 组合梁桥的力学特性173

6.3 组合梁桥的荷载应力分析175

6.3.1 换算截面特性175

6.3.2 应力计算176

6.4 组合梁桥的温度应力分析177

6.4.1 不考虑钢筋影响时的温度应力177

6.4.2 考虑钢筋影响时的温度应力178

6.5 组合梁桥的混凝土徐变效应分析180

6.5.1 徐变引起的内力重分配180

6.5.2 徐变内力计算的换算截面法186

6.5.3 上下缘不对称截面的组合梁徐变内力188

6.6 组合梁桥的混凝土收缩内力计算190

6.6.1 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重分配190

6.6.2 上下缘不对称截面组合梁的收缩内力190

6.6.3 连续组合梁的混凝土收缩内力192

6.7 连续组合梁桥特性分析193

6.7.1 调整支座产生的预应力及其徐变内力193

6.7.2 支点区预加应力及其徐变内力195

6.8 组合梁桥的连接件分析197

6.8.1 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198

6.8.2 连接件的数值模拟199

6.9 小结200

本章参考文献200

第3篇薄壁箱梁分析理论203

7薄壁箱梁的弯曲理论203

7.1 初等梁理论及箱形梁的弯曲剪应力203

7.1.1 初等梁理论203

7.1.2 箱形梁的弯曲剪应力205

7.2 薄壁箱梁的剪力滞效应理论205

7.2.1 剪力滞效应205

7.2.2 剪力滞效应的影响207

7.3 剪力滞效应的变分解法208

7.3.1 一般箱梁剪力滞效应的变分解法208

7.3.2 等厚度翼板箱梁剪力滞效应的简化变分解法212

7.3.3 变分法求解示例215

7.3.4 变分法数值算例219

7.3.5 单跨梁剪力滞系数的变化220

7.4 超静定结构的剪力滞效应解法221

7.4.1 直接解法221

7.4.2 肢解法222

7.4.3 叠加原理法223

7.5 剪力滞效应的比拟杆解法224

7.5.1 比拟杆原理224

7.5.2 比拟杆受力分析及平衡微分方程225

7.5.3 三杆比拟法求解示例228

7.6 剪力滞效应分析中几个问题的讨论230

7.6.1 等截面直腹板箱梁的二次与四次抛物线位移函数230

7.6.2 等截面斜腹板箱梁的剪力滞效应230

7.6.3 变截面箱梁的三次与m次抛物线位移函数231

7.6.4 负剪力滞效应232

7.6.5 荷载横向作用位置对剪力滞效应的影响233

7.7 小结234

本章参考文献234

8薄壁箱梁的扭转理论235

8.1 薄壁箱梁的自由扭转235

8.1.1 单箱单室箱梁235

8.1.2 单箱多室箱梁236

8.1.3 分离式多室箱236

8.1.4 纵向位移237

8.2 薄壁箱梁的约束扭转237

8.2.1 基本假定237

8.2.2 约束扭转翘曲应力238

8.2.3 约束扭转剪应力239

8.2.4 β(z)函数的确定241

8.2.5 箱梁约束扭转微分方程243

8.3 等截面连续箱梁扭转的三翘曲双力矩方程243

8.4 变截面箱梁约束扭转的差分法244

8.5 小结246

本章参考文献246

9薄壁箱梁的畸变理论247

9.1 畸变荷载247

9.1.1 直腹板箱梁247

9.1.2 斜腹板箱梁248

9.2 直腹板箱梁畸变分析的静力平衡法249

9.2.1 基本假定249

9.2.2 各板元平面内力系分析250

9.2.3 各板元平面外力系分析253

9.2.4 畸变平衡微分方程256

9.3 斜腹板箱梁畸变分析的能量变分法257

9.3.1 畸变应变能257

9.3.2 畸变微分方程264

9.4 畸变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及其求解方法265

9.4.1 边界条件265

9.4.2 求解方法266

9.4.3 用弹性地基梁比拟法(B.E.F)求解常截面箱梁的畸变应力267

9.5 小结268

本章参考文献268

10薄壁箱形梁桥结构的空间数值分析269

10.1 箱形梁桥结构的数值分析方法269

10.1.1 箱形截面空间受力特性269

10.1.2 箱形梁桥的数值分析方法270

10.1.3 剪力滞系数与偏载系数273

10.2 薄壁箱形梁桥的10自由度空间梁单元分析274

10.2.1 位移模型及平衡方程274

10.2.2 弯曲变形刚度275

10.2.3 扭转变形刚度277

10.2.4 畸变变形刚度278

10.2.5 波形钢腹板箱梁的应用278

10.3 宽幅薄壁箱梁桥的空间效应287

10.3.1 单箱单室斜腹板连续箱梁桥287

10.3.2 单箱多室斜腹板连续箱梁桥288

10.4 大跨径变截面薄壁箱梁桥的空间效应290

10.4.1 直线连续刚构桥290

10.4.2 曲线连续刚构桥294

10.5 小结298

本章参考文献298

第4篇混凝土桥梁分析理论301

11混凝土桥梁的徐变与收缩效应分析301

11.1 徐变与收缩机理及其影响301

11.1.1 徐变与收缩的特性301

11.1.2 徐变与收缩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303

11.1.3 徐变与收缩对桥梁结构的影响304

11.2 混凝土徐变、收缩及弹性模量的数学模型及其关系304

11.2.1 徐变、收缩及弹性模量的数学模型304

11.2.2 徐变、收缩的应力应变关系311

11.3 混凝土徐变效应分析313

11.3.1 狄辛格(Dischinger)法313

11.3.2 T-B分析法316

11.4 混凝土徐变与收缩效应综合分析317

11.4.1 微分方程法317

11.4.2 代数方程法319

11.4.3 拟弹性逐步分析法320

11.5 混凝土徐变模式对比及其对结构的影响321

11.5.1 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桥321

11.5.2 预应力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325

11.6 小结328

本章参考文献328

12混凝土桥梁的裂缝与刚度分析330

12.1 混凝土的裂缝与刚度330

12.1.1 裂缝330

12.1.2 刚度331

12.2 裂缝计算理论332

12.2.1 黏结滑移理论332

12.2.2 无滑移理论337

12.2.3 基于试验的统计公式338

12.2.4 有滑移—无滑移统一理论338

12.2.5 王铁梦模型338

12.2.6 裂缝宽度计算的规范公式及其比较343

12.2.7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裂缝计算方法简介347

12.2.8 裂缝计算理论小结350

12.3 刚度及挠度计算351

12.3.1 刚度理论351

12.3.2 荷载挠度计算355

12.4 长期及反复荷载作用对裂缝及挠度的影响355

12.4.1 长期及反复荷载作用对裂缝的影响355

12.4.2 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刚度与挠度计算356

12.4.3 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刚度与挠度计算358

12.5 受弯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与刚度的关系及其应用360

12.5.1 裂缝统计参数360

12.5.2 裂缝统计参数与截面特征参数的关系分析361

12.5.3 刚度预测分析361

12.5.4 承载力预测分析363

12.6 小结365

本章参考文献365

13混凝土桥梁的弹塑性数值分析367

13.1 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问题367

13.2 混凝土的本构模型368

13.2.1 本构模型类型368

13.2.2 线弹性本构模型370

13.2.3 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370

13.2.4 弹塑性本构模型377

13.2.5 约束混凝土的本构模型378

13.3 混凝土破坏准则382

13.3.1 应力不变量与主应力382

13.3.2 混凝土破坏形态及其描述385

13.3.3 混凝土的屈服准则386

13.4 混凝土桥梁结构有限元模拟方法390

13.4.1 混凝土中的钢筋模拟391

13.4.2 混凝土的徐变、收缩及结构温差效应的模拟392

13.4.3 预应力的模拟395

13.4.4 混凝土的裂缝模拟396

13.5 钢筋混凝土桥梁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的折减刚度法396

13.6 小结398

本章参考文献399

14混凝土桥梁有效预应力预测理论400

14.1 预应力损失特征与钢束分类400

14.1.1 预应力损失计算的差异性400

14.1.2 预应力损失的简化分析401

14.1.3 测试钢束分类402

14.2 考虑开裂挠曲的预应力增量的简化分析方法405

14.2.1 等效B类构件比拟405

14.2.2 消压分析法406

14.2.3 开裂截面评估简化算法407

14.2.4 考虑开裂挠曲的预应力增量算法409

14.2.5 实例分析409

14.3 钢束有效预应力预测模型410

14.4 截面内有效预应力预测方法412

14.4.1 变量约定412

14.4.2 钢束间有效预应力关系413

14.4.3 反摩阻损失简化分析414

14.4.4 对称束预测模型415

14.4.5 非对称束预测模型417

14.5 波动束有效预应力沿程分布预测方法418

14.5.1 管道综合影响系数418

14.5.2 拟摩阻损失函数算法420

14.5.3 波动束预测方法422

14.6 平缓束有效预应力沿程分布预测方法424

14.6.1 分布模式判别424

14.6.2 平缓束预测方法426

14.6.3 有效预应力预测分析实例426

14.7 小结429

本章参考文献430

15混凝土桥梁结构几个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431

15.1 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复杂问题431

15.2 变截面混凝土桥梁墩顶块空间数值模拟方法431

15.2.1 单元选择及尺寸431

15.2.2 模型简化与边界约束432

15.2.3 实桥分析433

15.3 桥梁的劲性骨架合龙段影响分析方法438

15.3.1 桥梁的劲性骨架合龙438

15.3.2 实例分析439

15.4 桥梁悬臂牛腿数值分析方法443

15.4.1 牛腿数值分析方法443

15.4.2 实例分析445

15.5 拓宽后新老桥梁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448

15.5.1 桥梁拓宽方法448

15.5.2 收缩徐变影响的差异效应分析449

15.5.3 下部结构沉降差异效应分析451

15.6 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及应力场分析方法453

15.6.1 混凝土水化热分析的非稳定对流热传导模式454

15.6.2 不同风速下的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变化趋势分析454

15.6.3 混凝土浇筑过程水化热温度变化分析456

15.6.4 采取降温措施的混凝土浇筑过程水化热温度变化分析459

15.6.5 混凝土浇筑过程水化热应力场分析463

15.7 拉压杆模型及其应用465

15.7.1 混凝土桥梁结构的D区465

15.7.2 拉压杆模型的建立465

15.7.3 拉压杆模型的设计应用467

15.7.4 拉压杆模型建模及应用示例469

15.8 小结474

本章参考文献475

第5篇斜弯桥及异形桥梁计算理论479

16斜桥计算理论479

16.1 斜桥特征479

16.1.1 斜交板桥479

16.1.2 斜交梁桥481

16.2 斜板桥计算482

16.2.1 斜板位移微分方程482

16.2.2 斜板桥内力计算483

16.3 单斜梁计算486

16.3.1 简支单斜梁计算486

16.3.2 连续单斜梁计算489

16.3.3 斜梁内力变化规律及特点489

16.4 斜梁桥计算492

16.4.1 斜梁桥计算的修正系数法492

16.4.2 斜梁桥计算的梁格法493

16.5 小结496

本章参考文献496

17弯桥计算理论497

17.1 弯桥特征497

17.1.1 受力特点497

17.1.2 荷载特点498

17.1.3 支承布设特点499

17.2 平面曲梁的平衡微分方程及其解法500

17.2.1 曲梁的平衡方程500

17.2.2 简支超静定曲梁解析解502

17.3 单曲梁分析503

17.3.1 等截面简支曲梁计算503

17.3.2 连续曲梁分析的能量原理506

17.4 非径向支承单曲梁计算510

17.4.1 非径向支承简支静定曲梁511

17.4.2 非径向支承简支超静定曲梁515

17.5 曲线板桥计算516

17.6 多梁式曲线梁桥计算518

17.7 小结518

本章参考文献519

18斜弯及异形桥梁的空间分析520

18.1 异形桥梁520

18.2 斜弯桥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522

18.2.1 荷载横向分布概念522

18.2.2 斜弯梁的柔度系数522

18.2.3 斜弯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的偏心压力法525

18.2.4 斜弯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的梁系法530

18.2.5 斜弯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的梁格法533

18.3 斜弯桥及异形桥梁有限元分析536

18.3.1 单元选择536

18.3.2 梁格模型及其应用537

18.3.3 预应力钢筋的模拟539

18.3.4 边界条件的模拟540

18.3.5 异形桥梁分析541

18.3.6 实例542

18.4 小结543

本章参考文献543

第6篇拱桥计算理论547

19拱桥弹性理论547

19.1 拱桥的发展547

19.2 拱的基本平衡微分方程548

19.2.1 忽略轴力影响在直角坐标系下拱的平衡微分方程548

19.2.2 考虑轴力影响在直角坐标系下拱的平衡微分方程548

19.2.3 曲线坐标下拱的平衡微分方程549

19.3 拱桥弹性理论分析550

19.3.1 拱桥内力计算550

19.3.2 坡拱桥计算557

19.4 拱轴线、压力线及其调整方法557

19.4.1 拱轴线与压力线的关系558

19.4.2 调整曲线竖标分析559

19.5 小结561

本章参考文献562

20拱桥挠度理论及数值分析563

20.1 拱桥挠度理论的控制平衡微分方程563

20.1.1 恒载阶段的控制方程563

20.1.2 外载阶段的控制方程564

20.2 挠度理论控制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565

20.3 变截面拱桥的挠度理论解析566

20.3.1 恒载阶段分析566

20.3.2 外载阶段分析568

20.3.3 I=I0secψ时分析572

20.3.4 I=I0secψ且A=A0secψ时分析574

20.4 等截面拱桥挠度理论分析的摄动法576

20.5 拱桥弹性理论与挠度理论的关系579

20.6 大跨径拱桥的数值分析580

20.6.1 拱桥的有限元模型580

20.6.2 拱桥的线弹性分析583

20.6.3 拱桥的非线性分析585

20.7 小结585

本章参考文献586

第7篇索支承桥梁计算理论589

21悬索桥计算理论589

21.1 概述589

21.1.1 结构与施工方法590

21.1.2 设计与分析理论591

21.1.3 受力特征594

21.1.4 发展594

21.2 悬索桥作为连续体的静力近似分析594

21.2.1 成桥状态的近似计算594

21.2.2 加劲梁的近似计算596

21.2.3 水平静风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598

21.3 悬索桥施工状态分析599

21.3.1 恒载作用下的吊索力599

21.3.2 索形计算599

21.3.3 施工状态计算601

21.4 悬索桥运营状态分析604

21.5 索塔结构分析606

21.5.1 纵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606

21.5.2 横桥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607

21.6 小结607

本章参考文献609

22斜拉桥计算理论611

22.1 概述611

22.1.1 结构特征及计算理论611

22.1.2 发展612

22.2 斜拉桥恒载状态分析613

22.2.1 恒载索力无约束优化法613

22.2.2 恒载索力的有约束优化法616

22.3 斜拉桥施工状态分析618

22.3.1 有限位移理论中的非线性问题618

22.3.2 施工仿真计算——前进分析法619

22.3.3 施工状态计算——倒退分析法621

22.3.4 施工阶段的索力优化623

22.4 斜拉桥的近似计算624

22.4.1 线性二阶理论近似计算法624

22.4.2 偏心增大系数修正法624

22.5 部分斜拉桥的静力近似分析625

22.5.1 索梁活载比的近似计算625

22.5.2 静力近似计算627

22.5.3 桥塔纵向刚度分析631

22.6 斜拉桥的非线性空间分析633

22.7 小结635

本章参考文献635

第8篇桥梁结构的特殊计算问题639

23桥梁结构温度效应理论639

23.1 结构中的温度分布639

23.1.1 混凝土的热物理性能640

23.1.2 混凝土桥的典型温度分布及其特点640

23.2 温度荷载641

23.2.1 温度荷载的特点641

23.2.2 温度分布分析的热传导方程法642

23.2.3 温度分布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644

23.2.4 温度分布的规范规定644

23.2.5 桥梁上部结构的温度分布计算建议646

23.3 桥梁结构温差应力通用分析方法649

23.4 温差应力计算651

23.4.1 任意截面的纵向温差自应力651

23.4.2 T形和П形梁的温差应力652

23.4.3 箱形截面的温差应力655

23.4.4 不同规范的温度梯度模式下截面应力的比较分析656

23.5 桥梁墩柱温差应力658

23.5.1 温差荷载658

23.5.2 桥墩温差应力659

23.6 温差效应的数值分析661

23.6.1 温度场数值方法661

23.6.2 温度应力的有限元法664

23.6.3 实例分析665

23.7 小结673

本章参考文献674

24桥梁结构稳定理论675

24.1 结构稳定理论675

24.1.1 稳定理论的发展675

24.1.2 稳定问题及其求解方法676

24.2 桥墩和塔的稳定分析679

24.2.1 压(压弯)杆的一般稳定微分方程679

24.2.2 施工阶段的临界力计算680

24.2.3 运营阶段的临界力计算683

24.3 加劲梁稳定分析686

24.3.1 加劲梁的面内稳定近似计算687

24.3.2 静风作用下的横向稳定分析688

24.4 拱桥稳定分析690

24.4.1 圆弧拱的面内稳定690

24.4.2 圆弧拱的面外稳定693

24.4.3 拱桥稳定的近似计算695

24.5 钢结构桥的稳定计算696

24.5.1 薄板的弹性稳定696

24.5.2 板的弹塑性稳定699

24.5.3 钢桥压杆的抗翘曲设计701

24.6 桥梁结构稳定数值分析702

24.7 小结703

本章参考文献704

25桥梁结构承载力分析705

25.1 结构承载力705

25.2 条件线性承载力706

25.3 条件非线性承载力707

25.4 条件极限承载力708

25.4.1 梁的条件极限承载力708

25.4.2 桥的条件极限承载力709

25.5 桥梁结构的极限承载力711

25.5.1 极限承载力711

25.5.2 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712

25.5.3 塑性铰法713

25.5.4 实例分析716

25.6 残余承载力717

25.6.1 桥梁结构残余承载力的定性评定方法717

25.6.2 桥梁结构残余承载力计算的折减系数法718

25.6.3 桥梁结构残余承载力计算的荷载试验法719

25.6.4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开裂损伤后的残余承载能力分析方法720

25.7 超载能力725

25.8 小结726

本章参考文献726

26桥梁控制理论与方法727

26.1 桥梁控制727

26.1.1 三阶段控制727

26.1.2 静力与动力控制728

26.2 现代桥梁控制理论与方法729

26.2.1 控制理论的发展729

26.2.2 控制理论与方法730

26.2.3 桥梁施工实用控制方法736

26.3 桥梁控制分析方法737

26.3.1 正装分析法737

26.3.2 倒装分析法740

26.3.3 无应力状态法742

26.3.4 桥梁调值计算方法743

26.4 桥梁控制中的误差分析与参数识别743

26.4.1 误差分析743

26.4.2 参数识别745

26.5 桥梁控制中的状态预测方法746

26.5.1 最小二乘法746

26.5.2 卡尔曼滤波法748

26.5.3 影响矩阵法750

26.5.4 灰色理论752

26.5.5 人工神经网络法754

26.6 桥梁施工监测与控制技术755

26.6.1 桥梁施工控制系统的建立755

26.6.2 施工控制计算模型及内容759

26.6.3 桥梁的几何状态控制计算760

26.6.4 桥梁的内力状态控制计算763

26.6.5 桥梁施工过程监测763

26.6.6 数据分析和反馈控制766

26.6.7 施工控制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769

26.7 小结772

本章参考文献772

27桥梁加固计算方法774

27.1 桥梁加固774

27.1.1 加固方法775

27.1.2 加固方法的选择777

27.1.3 加固计算原则778

27.2 粘贴加固结构有限元分析778

27.2.1 基本原理778

27.2.2 单元刚度矩阵781

27.2.3 求解过程783

27.3 锚栓钢板加固结构分析783

27.3.1 应力状态分析783

27.3.2 活载挠度计算784

27.4 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分析785

27.5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计算787

27.5.1 增设支点加固方法787

27.5.2 简支变连续加固方法789

27.5.3 其他加固方法789

27.6 桥梁构件加固后计算792

27.6.1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构件强度计算792

27.6.2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构件裂缝计算796

27.6.3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刚度计算800

27.7 小结803

本章参考文献803

28桥梁热力耦合效应分析805

28.1 桥梁火灾805

28.1.1 火灾及其影响805

28.1.2 结构火灾性能研究805

28.2 热—力耦合系统807

28.2.1 热焓计算807

28.2.2 潜热函数808

28.2.3 流场运动808

28.2.4 边界条件809

28.2.5 复合控制方程811

28.2.6 质量元热增量814

28.3 热—力耦合模型815

28.3.1 温度微功815

28.3.2 变熵函数815

28.3.3 温度数值模拟816

28.3.4 耦合流程817

28.4 火灾热温模式817

28.5 热力耦合计算方法818

28.5.1 荷载因子法818

28.5.2 加速迭代法819

28.5.3 内力积分法820

28.5.4 有效力矩法822

28.5.5 分析技术825

28.6 火灾实例分析825

28.6.1 火灾模型825

28.6.2 材料热工参数827

28.6.3 受火过程分析828

28.7 桥梁结构火灾性能评价834

28.7.1 损伤评价834

28.7.2 安全评价836

28.8 小结838

本章参考文献8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