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新解读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化 基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重新解读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化 基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 志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2780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862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880页
  • 主题词:资本主义-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重新解读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化 基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 本书对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1

二 既要坚持那些经受住历史检验的社会主义理论,又需要在方法论和社会本体论上有所突破4

三 全书的篇章结构16

第一章 资本主义的创世纪——重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起源22

第一节 理论争论简介23

一 亚当·斯密的“贸易—分工”范式及其变种23

二 马克思的两种资本主义发生学24

三 “布伦纳论战”27

四 如何定义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28

第二节 不同的社会力量格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财产关系32

一 西欧农奴制解体与东欧农奴制兴盛33

二 农奴制解体后法国的新社会形态——以农民小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绝对君权制35

三 英国集权制的贵族政权与地主大土地所有制37

第三节 对相同历史机遇的不同反应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兴起40

一 近代早期的历史机遇40

二 世界市场没有改变波兰农奴制41

三 世界市场没有改变法国绝对君权制度和农民小土地所有制42

四 历史机遇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兴起44

第四节 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系统在英国形成47

一 农业资本主义整合了生产与交换,市场经济的强制性机制被启动47

二 英国农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工、农业的社会分工49

三 工、农业两大部类整合为一个以统一的国内市场为基础,具有自我持续、自我生长能力的新型社会经济系统51

四 向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转型夭折的实例55

第五节 资本主义的创生与国家57

第六节 结语61

一 总结资本主义在英国的诞生过程61

二 资本主义与系统观63

三 几点启示66

第一篇 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73

第二章 建立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73

第一节 自由主义国家与创建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73

一 自由主义国家的出现73

二 建造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76

第二节 自由主义国家功能,单边主义的企业权力结构与“血汗工厂”式的资本积累方式82

一 国家法律对劳资关系的强制规范与企业中单边主义的权力结构82

二 “血汗工厂”式的资本积累方式89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节机制:价值规律和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97

一 个体资本积累问题转化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和市场经济宏观调控问题97

二 统一的资本积累循环中各环节的独立性与危机的可能性98

三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与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的形成99

四 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失衡背后的阶级关系格局与个体资本行为方式101

第四节 英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与自由主义经济秩序104

一 重新理解“帝国主义”问题104

二 走向大英帝国领导下的国际权力体系106

三 大英帝国的世界权力体系与帝国主义对非资本主义世界的征服107

四 大英帝国主导下的自由主义世界经济秩序112

第五节 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的社会含义114

一 市场化过程犹如“魔鬼的磨坊”114

二 虚拟商品与异化劳动115

三 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一个物化世界对人类的统治118

第三章 争取平等的公民权利,重构民族政治共同体122

第一节 三种社会本体论范式及其潜在的政治含义122

一 “个人”本体论123

二 “生产关系中的个人”本体论123

三 “个人/共同体”本体论125

四 以第三种范式为坐标观察前两种范式130

第二节 近代西方的两条发展主线:市场化进程与民族政治共同体重构132

第三节 贵族与资产阶级的权利诉求与政体取向139

一 贵族:为保障封建权利而限制君权139

二 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民事权利和有限政府,反对民主政体140

第四节 工人阶级始终是民主政体的主要推手145

一 工人阶级争取结社权利的斗争146

二 工人运动始终追求两位一体的体制目标,而其第一步总是政治民主149

三 平等的政治权利/民主政体是工人阶级的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160

第五节 民主政体的实现取决于社会力量对比163

一 各阶级的政体倾向164

二 影响民主化实际进程或改变社会力量格局的各种重要因素166

第六节 “自由主义民主”与它的内在矛盾性171

第四章 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全社会体制之解体178

第一节 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国际秩序与国内秩序走向瓦解179

一 两种力量格局的变化179

二 1873—1896年资本主义“大萧条”与西方各国走向保护主义183

三 从民族资本的竞争到民族国家的对抗188

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190

第二节 战后通过金本位来挽救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后努力193

一 财政危机,通货膨胀与确立恢复金本位的目标193

二 金本位的经济含义与社会含义194

三 金本位的实现过程与政权更替196

四 金本位的内在矛盾与实施后果198

第三节 30年代大危机与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全社会体制的终结200

一 大危机的导火索是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200

二 以美国为首的各国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瓦解了世界市场203

三 各国政府的紧缩政策因垄断资本和工会的反向运动而适得其反204

四 金本位:金融危机的传送带与捆住政府手脚的黄金桎梏206

五 脱离金本位与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终结208

第四节 从“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的视角重新审视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209

一 两种不同性质危机的叠加——定义“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209

二 经济自由主义的乌托邦211

第二篇 社会民主主义导向的国家调控资本主义体制217

第五章 走向国家调控市场新体制的道路217

第一节 法西斯主义道路218

一 魏玛共和国与德国社会阶级格局219

二 “大萧条”与德国社会力量格局的变化227

三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229

四 经济危机发展为政体危机235

五 阶级联盟重组与法西斯上台237

六 铲除民主政体,建立法西斯极权主义体制240

七 走出经济危机246

第二节 社会民主主义道路249

一 瑞典道路250

二 美国新政257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272

第四节 结语276

第六章 社会民主主义导向的国家调控资本主义(一)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福特主义积累方式和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机制279

第一节 美国构建以它为主宰的一体化资本主义世界秩序281

一 战后美国的军事霸权体系282

二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及其内在的二重性283

三 实现一体化资本主义国际经济秩序的主要杠杆——马歇尔计划289

四 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一体化293

五 资本主义一体化世界经济秩序的形成与大西洋福特主义增长模式294

六 一体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与战后帝国主义特征的变化299

七 一体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与各国内部社会民主主义宏观调控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和内在矛盾性301

第二节 以集体谈判为特征的福特主义个体资本积累方式303

一 关于“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体制”,“福特主义积累体制”和“个体资本的福特主义积累方式”303

二 工人运动、国家立法与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合法化和机构化306

三 福特主义资本积累方式310

四 福特主义积累方式的两面性和它的存在条件321

第三节 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模式323

一 资本主义经济系统与调控模式323

二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目标和手段325

三 凯恩斯主义调控模式在西方国家的不同表现329

四 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结构性限制341

第七章 社会民主主义导向的国家调控资本主义(二)福利国家346

第一节 市场化——劳动力商品化与福利国家的缘起348

第二节 工人运动的成长与福利国家的发展352

第三节 福利国家的三种基本类型363

一 三种不同的福利国家体制364

二 从老年金看三种类型的福利国家368

第四节 福利国家通过新的社会分层重构社会格局377

一 三种福利国家体制与三种社会分层378

二 国家社会政策造就的新的左翼社会力量成为福利国家的内在稳定机制383

第五节 福利国家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关系的二重性385

第六节 左翼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的重要启示392

一 普遍、平等和去商品化的公民社会权利突破了资产阶级法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392

二 普遍、平等和去商品化的公民社会权利是一种新型的产权形式394

三 国民的权利由国家创建和实施397

四 在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中工人阶级社会地位的二重化399

第八章 战后体制下阶级状况、政党政治和社会运动的变化401

第一节 社会民主党从改革主义走向阶级妥协/阶级合作体制401

第二节 战后西方阶级状况的变化405

一 体制内的传统产业工人405

二 体制外的工人阶级414

三 新中间诸阶层420

第三节 战后西方政党政治的演变430

一 从阶级性政党转变为全体国民性政党430

二 传统工人阶级政党的演变之路433

三 关于工人政党必然转变为全民党的虚假两难推理444

第四节 新社会运动的兴起447

一 新社会运动的缘起448

二 新社会运动的一些特征450

三 审视各种新社会运动454

四 对新社会运动的思考469

第五节 社会力量格局的变化与战后政党政治的解盟趋向479

一 西方民主政治中的结盟、解盟和再结盟479

二 战后的政治结盟走向解盟480

三 旧的社会联盟的解盟趋势:美国和英国的例子482

四 战后西方体制下并存的两大社会矛盾和两大政治分野485

第九章 战后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的全面危机488

第一节 战后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形成通货膨胀总趋势488

一 福特主义基础上的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与通货膨胀总趋势的形成489

二 社会大众的经济斗争加剧政府的财政赤字从而加剧通胀494

三 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民族主义抬高石油和原料价格导致的通胀496

第二节 在凯恩斯主义体制下国家控制通胀的努力失败498

一 国家通过“收入政策”(income policy)控制通胀及其面临的困境498

二 英国政府推行收入政策的实例502

三 三方合作主义506

第三节 国际金融市场背景下的美国通胀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瓦解510

一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目的和基石510

二 自由的国际金融市场重新出现513

三 通胀引起的美元贬值压力和美元危机517

四 美元与黄金脱钩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瓦解520

第四节 资本利润率的下降趋势与福特主义积累方式的危机522

一 福特主义资本积累方式的形成和它的维系条件522

二 生产率增长滞后于工资增长导致利润率呈下降趋势524

三 资方和国家扭转利润率下降的努力失败,资本积累靠抬升物价维持526

四 国际竞争为物价抬升设置了天花板,福特主义积累方式走投无路528

第五节 通胀转变为滞胀与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机制失效和整个经济系统的危机530

一 战后资本主义微观经济发生规律性改变:私人资本走向“投资罢工”530

二 战后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规律发生改变:通胀转变为滞胀,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模式失效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系统陷入危机534

第六节 福利国家,经济衰退与国家财政危机537

一 国家机构,国家功能与国家财政537

二 战后西方国家体制,国家功能和国家财政原则的转变539

三 战后国家两大功能在国家财政收支结构上的体现542

四 国家财政收支结构反映了国家宏观政策和社会力量对比546

五 走向财政危机551

第七节 结语: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系统的内在矛盾553

第三篇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体制561

第十章 新自由主义思潮兴起与新自由主义国家形成561

第一节 西方左翼应对危机的战略性尝试及其挫折561

一 对企业职工民主自治的理论探讨562

二 民主自治企业的实际例证566

三 瑞典的“工薪者基金”方案及其式微571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583

一 个人主义价值观583

二 用货币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584

三 用市场调节取代国家调控587

四 新自由主义国家589

五 新自由主义思潮简评590

第三节 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由凯恩斯主义向货币主义的历史性转折593

一 英国放弃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方式593

二 当代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转折点——美国的沃克震撼598

三 法国密特朗政府的“U”形转弯604

第四节 建立新自由主义国家606

一 撒切尔政府606

二 里根政府613

第五节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重构626

第十一章 跨国资本,美利坚帝国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629

第一节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新的资本积累方式形成630

一 战后资本积累方式的危机与当代全球化进程的缘起630

二 金融资本为资本主义全球化开拓道路632

三 跨国公司在全球整合“比较优势”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跨国化637

四 跨国资本对各国民族资本的渗透、改造与整合644

五 生产过程和资本循环全球化本质上是整合发展中国家的前福特主义资本积累方式648

六 通过全球化的资本积累方式走出战后体制危机656

第二节 美利坚帝国构建全球资本主义的法律架构658

一 资本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的国际扩张与帝国主义658

二 美利坚帝国与全球新自由主义法治构建666

第三节 美利坚帝国与全球资本主义整合677

一 整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677

二 整合发展中国家683

三 整合前计划经济国家692

四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实现700

第十二章 危机管控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系统性矛盾702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时代的金融危机与美利坚帝国的金融危机管控702

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际金融危机与美利坚帝国的危机管控703

二 21世纪初的美国金融危机与美利坚帝国的危机管理708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体制的结构特征、运行规律、社会后果和系统性危机724

一 新的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的结构特征724

二 整个社会的市场化与市场规训对全社会的统治728

三 贫富两极化——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体制的规律性社会后果732

四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体制下的经济系统性危机736

第十三章 结论——重新解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748

第一节 西方资本主义历史演化概述748

一 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诞生748

二 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全社会体制752

三 社会民主主义导向的国家调控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765

四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全社会体制795

第二节 重新解读资本主义814

一 “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存在形式814

二 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体现为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的演化和更替818

三 推动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演化和更替的宏观经济机制与微观经济根源826

四 资本主义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829

第三节 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重要启示834

一 公有制与全面公民权利的一体性——通过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历史轨迹深化对“社会主义”概念实际含义的理解834

二 不忘初衷,把目的与手段被颠倒了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840

三 未雨绸缪,稳步构建社会主义的微观经济/政治/社会基础844

四 超越个人本体论和价值观,超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二元对立848

后记8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