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理与人欲的历史蕴含与现代意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天理与人欲的历史蕴含与现代意义
  • 张鹏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9145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理学-研究-中国-宋代;理学-研究-中国-明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天理与人欲的历史蕴含与现代意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天人关系论14

第一节 “天”的含义15

一、“天”的字源意义15

二、“天”的观念意义16

第二节 关于“天”的各种语词及其内涵19

一、天命20

二、天道、天德、天心22

第三节 原始儒学天人合一的两种进路28

一、《中庸》、孟子的天人合一论28

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32

第四节 天人相分论33

第二章 天理论(上)36

第一节 先秦文献中的“天理”36

第二节 理学中“天理”的含义39

一、道德本体论与道德形上学41

二、存有之理、存在之理、形构之理44

三、道德本体与伦理规范47

第三节 “天理”道德本体论的创立51

一、邵雍的“象数”52

二、周敦颐的“诚”与“太极”54

三、张载的天理、天德与太虚57

四、程颢的“天理”65

第四节 天理的不同存有69

一、本体论上“体用”范畴的三种进路70

二、理学的视角及其判定75

三、主体性存有论81

四、客体性存有论85

五、主体性存有论之发展——王守仁“良知”本体论99

第五节 天理的两个层次103

一、二程的“天下善恶皆天理”103

二、朱子“天理”的不同内涵105

第六节 天理总论107

一、天理的超越性、内在性和普遍性及其统一107

二、天理的存有和实现方式109

第三章 天理论(下):天理与人性111

第一节 理学之前儒家人性论的发展111

第二节 理学人性、人心论的不同思路117

一、主体性存有之性、心119

二、客体性存有之性、心、情123

第三节 性、心、情总论143

一、四端与七情143

二、性、心、情的关系144

第四章 欲与人欲论147

第一节 先秦儒家“欲”的基本观念148

一、孔子的“欲”论148

二、孟子的“欲”论150

三、荀子的“欲”论159

第二节 道家、道教的“欲”论163

一、老子的“欲”论163

二、庄子的“欲”论165

三、道教的“欲”论168

第三节 佛教“欲”论概说169

第四节 理学中人欲、私欲的基本含义171

一、欲、慾、人欲174

二、“人欲”的内涵与层次175

三、朱子的“人欲”论185

四、陆九渊的“欲”论188

第五章 天理人欲之辨191

第一节 天理人欲之辨的社会历史渊源191

一、宋代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士人的崛起191

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193

三、两宋士林风习的嬗变194

四、“天理人欲之辨”的现实关怀196

第二节 天理人欲之辨的思想渊源201

一、来自佛教本体论的批评201

二、理学对佛老的吸收与超越203

第三节 朱子的天理人欲之辨206

一、天理人欲“同行而异情”207

二、天理从人欲中见211

三、天理人欲不并立213

四、天理人欲与善恶215

第四节 天理人欲关系总论216

一、体用关系217

二、源流关系220

三、存有关系221

第五节 存天理去人欲的工夫路向224

一、理学工夫论的奠基224

二、主体性存有之工夫路径230

三、客体性存有之工夫路径234

四、王阳明的工夫论取向与演变238

第六节 天理人欲之辨的历史衍化243

一、理学的官方化与天理人欲观的异化243

二、明清之际哲学视角的转换与天理人欲观的嬗变248

三、戴震批判理学“以理杀人”的理论得失和社会效应267

第六章 天理人欲与义利王霸之辩272

第一节 天理人欲与义利、王霸272

一、天理人欲与义利272

二、天理人欲与王霸276

第二节 朱子、陈亮王霸之辩280

一、朱子和陈亮的辩论始末280

二、价值超越视角与历史实然视角的关系291

三、从朱子和陈亮各自的视角看三代与汉唐的关系293

四、道尊于势——朱子坚持价值超越视角的深度关怀295

第七章 天理与人欲的现代意义297

第一节 天理人欲之辨与宋明理学298

一、作为宋明理学兴起的思想关怀和价值指向298

二、作为宋明理学的核心范畴299

第二节 修养工夫与当代人生境界301

一、古今道德修养之同异301

二、圣贤气象与人格精神302

第三节 民族精神与当代人生信仰303

第四节 天理与人欲的现代表现305

一、天理与人欲的中间地带305

二、天理和人欲的背反308

三、天理和人欲的评价维度311

第五节 天理与人欲的运用边界313

一、思想误读的原因313

二、天理人欲的运用边界316

参考文献318

后记3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