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现代陶瓷教育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邢鹏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 ISBN:978754935812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陶瓷艺术-艺术教育-教育史-中国-近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现代陶瓷教育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古代陶瓷教育概况2
第一节 相关概念与时间划分2
第二节 我国古代陶瓷产区及技术演变3
第三节 我国古代陶瓷教育模式11
第二章 近代陶瓷教育的酝酿26
第一节 传教士和早期驻外公使对西方国家基础科技知识的引入26
第二节 洋务运动时期实利教育的尝试与陶瓷教育的呼声30
第三节 维新运动和“新政”时期陶瓷教育的发轫32
第四节 工业革命后华瓷市场的丧失与守旧势力的滞固38
第五节 清末赴日考察学习近代陶瓷教育的官吏、绅商和留学生41
第三章 清末陶瓷专门学校和其他陶瓷教育机构的建立54
第一节 湖南官立瓷业学堂54
第二节 高州府瓷业学堂58
第三节 巴塘陶业学堂60
第四节 中国陶业学堂63
第五节 湖南醴陵中等工业学堂窑业科67
第六节 直隶工艺总局陶瓷实习工场73
第七节 农工商部艺徒学堂窑业科75
第八节 广东工艺局陶瓷科78
第四章 民国初期陶瓷实业教育的延承与改革86
第一节 湖南省立乙等窑业学校86
第二节 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88
第三节 禹县县立陶瓷职业学校92
第四节 山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中的陶瓷教育94
第五节 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中的陶瓷教育96
第六节 浙江省立龙泉陶瓷改良传习所99
第七节 小学中的陶瓷教育100
第五章 国民政府成立至抗战前学校陶瓷教育的发展107
第一节 江西省立陶业学校107
第二节 重庆高级陶瓷科职业学校118
第三节 浮梁县立初级陶瓷职业学校120
第四节 福建省立德化陶瓷职业学校123
第五节 苏州省立瓷工科职业学校125
第六节 江苏省立宜兴初级陶瓷职业学校127
第七节 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的陶瓷教育130
第八节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的陶瓷教育132
第九节 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中的陶瓷教育135
第十节 中小学中的陶瓷教育138
第六章 抗战至新中国成立前陶瓷教育的艰难演进146
第一节 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146
第二节 四川省立江津窑业职业学校154
第三节 甘肃省立华亭陶瓷职业学校159
第四节 国立高级窑业职业学校162
第五节 江苏宜兴陶瓷职业学校164
第六节 广东省立高陂陶瓷科职业学校165
第七节 福建省立德化陶瓷职业学校169
第八节 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陶瓷科170
第九节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的陶瓷教育175
第十节 山丹培黎工艺学校中的陶瓷教育178
第七章 民国时期其他形式的陶瓷教育187
第一节 中央研究院陶瓷试验场187
第二节 中央工业实验所窑业实验室192
第三节 山东省立工业试验所窑业科199
第四节 河北省工业试验所窑业科201
第五节 山西省工业试验所窑业部204
第六节 瓷业美术研究社与月圆会206
第七节 江西省陶业试验所209
第八节 江西省陶业管理局之陶业人员养成所213
第八章 新中国诞生初期陶瓷教育的调整与发展224
第一节 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224
第二节 景德镇陶瓷学院226
第三节 博山窑业学校234
第四节 川东区江津窑业技术学校236
第五节 广东省高陂陶瓷技术学校242
第六节 德化瓷业技术学校244
第七节 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245
第八节 中央美术学院陶瓷科247
第九节 浙江美术学院陶瓷科248
第十节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252
第九章 新时期陶瓷专门院校的发展与提升262
第一节 景德镇陶瓷大学262
第二节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79
第三节 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283
第四节 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校286
第五节 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288
第六节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292
第七节 唐山陶瓷技工学校295
第八节 湖南省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297
第九节 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300
第十章 新时期其他院校中陶瓷教育的设置与建设306
第一节 清华大学中的陶瓷教育306
第二节 中国美术学院中的陶瓷教育312
第三节 华南理工大学中的陶瓷教育317
第四节 华东理工大学中的陶瓷教育319
第五节 天津大学中的陶瓷教育323
第六节 陕西科技大学中的陶瓷教育325
第七节 浙江大学中的陶瓷教育328
第八节 湖南大学中的陶瓷教育330
第九节 南京工业大学中的陶瓷教育332
第十节 武汉理工大学中的陶瓷教育336
第十一节 景德镇学院中的陶瓷教育339
第十一章 新中国主要陶瓷科研机构及硅酸盐学会概况344
第一节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344
第二节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陶瓷科学研究院347
第三节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349
第四节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351
第五节 西安电瓷研究所352
第六节 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353
第七节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354
第八节 山西省玻璃陶瓷科学研究所355
第九节 江西省陶瓷研究所356
第十节 中国硅酸盐学会357
第十二章 陶瓷教育界知名人士366
第一节 陶瓷教育界本土知名人士366
第二节 陶瓷教育界留日知名人士378
第三节 陶瓷教育界留美知名人士382
第四节 陶瓷教育界留欧知名人士386
后记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