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31323436.jpg)
- 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翟国方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9788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240MB
- 文件页数:503页
- 主题词:区域开发-中国-高等学校-教材;区域规划-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区域及其特征1
一、区域的概念1
二、区域的类型2
三、区域的特性2
第二节 区域分析4
一、区域研究与区域分析4
二、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5
三、区域分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
第三节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7
一、区域分析是制定区域规划的依据7
二、区域规划是区域分析的实践归宿9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分析12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2
一、自然环境12
二、自然资源13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15
一、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15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16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18
一、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18
二、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22
三、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24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25
一、区域自然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理论25
二、区域发展中的外部性与区域生态补偿29
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37
第一节 区域经济特征分析37
一、宏观经济状况37
二、产业结构分析38
三、市场化水平分析41
四、设施配置水平分析42
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43
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43
二、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45
三、区域人口素质分析50
四、区域劳动力资源分析52
第三节 区域文化背景分析56
一、区域文化的内涵56
二、区域文化与区域发展56
三、区域地域文化特色58
第四节 区域历史背景分析59
一、区域历史的内涵59
二、区域历史与区域发展59
三、区域历史背景分析的主要内容61
四、区域历史分析的一般方法62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64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64
一、技术进步的概念与类型64
二、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65
第二节 区域科技资源分析66
一、科技人力资源66
二、研究与发展经费67
三、科技活动产出70
四、高技术产业71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72
一、技术创新72
二、技术扩散73
第四节 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74
一、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74
二、技术选择76
第五章 区域发展综合评价80
第一节 区域发展水平评价80
一、总量评价指标80
二、个量评价指标81
三、增速评价指标81
四、结构评价指标82
五、综合评价指标体系82
第二节 区域优势与区域竞争力84
一、区域优势84
二、区域竞争力87
第三节 区域投资环境93
一、投资环境的概念与分类93
二、区域投资环境评价94
三、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100
第六章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103
第一节 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103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103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104
三、区域规划的内容107
第二节 区域规划的模式及类型111
一、按体制环境划分111
二、按规划区属性划分111
三、按规划内容侧重点划分113
四、按规划功能属性划分114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114
一、区域规划思想的萌芽115
二、国外区域规划的进程115
三、新中国区域规划的进程119
四、区域规划发展趋势121
第四节 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125
一、区域规划的方法125
二、区域规划的程序129
第七章 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137
第一节 区位论与区域规划137
一、古典区位论137
二、近代区位理论139
三、现代区位论142
四、区位论的新发展143
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144
一、劳动地域分工144
二、地域生产综合体147
三、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147
四、倒U形理论150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150
六、循环经济理论152
七、产业集群理论153
八、区域一体化155
九、区域发展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157
第三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区域规划158
一、增长极理论158
二、核心-边缘理论166
三、点-轴开发理论171
四、圈层结构理论175
第八章 区域发展战略180
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180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的类型181
一、按地域层次划分181
二、按战略属性分类181
第三节 区域发展定位186
一、区域发展定位的概念186
二、区域发展定位的主要依据187
三、区域发展定位的原则188
第四节 区域发展目标189
一、战略目标189
二、发展战略目标体系189
三、制定区域发展目标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91
第五节 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192
第六节 区域发展的战略方针193
第七节 区域发展的战略措施194
第九章 土地利用与保护196
第一节 概述196
一、土地196
二、土地评价197
三、土地利用197
四、土地整理199
第二节 用地分类200
一、按地貌特征分类200
二、从农业开发利用的资源角度分类200
三、按土地适宜性分类201
四、按土地利用状况分类201
第三节 用地分区203
一、用地分区的概念与类型203
二、主体功能区划204
三、空间管制区划205
四、综合分区208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209
一、概念209
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209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内容210
四、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210
第五节 土地保护211
一、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211
二、控制建设用地增长,切实保护耕地212
第六节 节约集约用地214
一、节约集约用地的现实意义214
二、循环经济理念下的节约集约用地策略214
三、推行“紧凑城市”建设模式215
四、香港土地的集约利用216
第十章 区域产业规划布局219
第一节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219
一、主导产业的概念219
二、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222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223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226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及原则226
二、产业结构优化方法227
第三节 第一产业规划布局230
一、区域农业规划布局条件230
二、区域农业规划布局234
三、区域农业发展的新特点236
四、区域农业发展新趋势——都市农业237
第四节 第二产业规划布局240
一、区域工业规划布局条件240
二、区域工业规划布局242
三、区域工业规划布局分类244
四、产业集群258
五、产业园区规划布局260
第五节 第三产业规划布局263
一、第三产业规划布局概述263
二、传统商业与服务业规划布局265
三、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269
四、旅游业规划布局274
五、文化产业规划布局282
第十一章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289
第一节 基础设施概述289
一、基础设施的含义和分类289
二、基础设施的性质290
三、基础设施的作用291
四、基础设施发展模式293
五、基础设施建设实践294
六、基础设施建设趋势296
第二节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297
一、区域基础设施发展的现状评价297
二、基础设施规模的需求预测297
三、基础设施空间配置298
四、基础设施的投资供给及保障策略300
第三节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301
一、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301
二、铁路网规划302
三、公路网规划305
四、水运网规划314
五、航空港规划316
六、综合运输网规划317
第四节 区域供排水规划321
一、区域供水规划布局322
二、区域排水规划布局324
三、区域供排水规划中的几个问题324
第五节 区域电力设施规划325
一、电力设施规划的内容325
二、电力设施规划中的几个问题328
第六节 区域电信规划328
一、电信规划内容329
二、当前电信规划新要求331
第七节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新内容333
第十二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339
第一节 城镇体系与城镇体系规划概述339
一、城镇体系概述339
二、国外城镇体系研究进展341
三、我国城镇体系研究与规划的发展历程345
四、新时期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内容变化348
五、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程序351
第二节 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条件分析351
一、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特点分析351
二、城镇发展的区位分析352
三、自然资源条件对城镇发展的影响353
四、人口与社会经济基础对城镇发展的影响354
五、生态环境状况对城镇发展的影响356
六、城镇发展潜力综合评价356
第三节 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359
一、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的内容359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363
第四节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366
一、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规划366
二、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规划370
三、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规划373
四、城市经济区的划分375
第五节 不同类型的城镇体系规划简介377
一、全国城镇体系规划377
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379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380
四、跨行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383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390
第一节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概述390
一、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含义390
二、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特点与要求392
三、当代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394
四、当代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理念395
第二节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397
一、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步骤397
二、生态调查与分析399
三、区域生态环境评价400
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407
五、规划目标确定408
六、区域生态格局410
七、规划方案优化与决策413
八、规划政策保障及实施措施414
第三节 区域生态环境专项规划416
一、生态产业规划416
二、生态旅游规划417
三、生态保护规划419
四、生态文化规划421
第十四章 区域防灾减灾规划424
第一节 区域自然灾害类型424
一、气象灾害425
二、地质灾害426
三、海洋灾害428
四、生物灾害428
第二节 区域自然灾害形成机制429
一、影响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人为要素429
二、自然现象与人类利用的共同作用431
三、灾害的连锁效应432
第三节 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433
一、风险评估的主要模型433
二、综合指标法435
三、脆弱性曲线法436
四、案例:以汕头市地震风险评估为例439
第四节 区域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444
一、编制原则和特点444
二、区域防灾减灾规划编制的内容445
第五节 区域综合防灾规划——南京市的案例448
一、现状分析448
二、空间布局结构与形态449
三、避难场所规划452
四、城市生命线系统规划455
五、公共安全管理建设研究456
第十五章 区域管理与区域政策460
第一节 区域管理概述460
一、区域管理的概念、特征460
二、区域管理的主体及其联系461
三、区域规划管理内容462
四、区域规划管理方法466
五、区域规划管理的创新理念——城市与区域管治469
第二节 区域政策概述471
一、区域政策的概念与类型471
二、区域政策的影响和实施条件472
第三节 我国区域政策演变及发展473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政策的演变473
二、我国区域政策发展新趋势474
三、当前我国重要的区域政策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