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 何伟,林昌杰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978754303750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教育若干问题研究3

第一章 概述3

一、产学研结合教育探源3

(一)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发展简述3

(二)产学研结合教育产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4

(三)产学研结合教育的理论和法律基础6

(四)我国的产学研结合教育8

二、产学研结合教育理论的初步探讨10

(一)产学研结合教育的诠释10

(二)有关产学研结合教育的概念辨析12

三、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前景展望15

(一)产学研结合教育的推广将更广泛15

(二)实行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具体做法必将多样化15

(三)产学研结合教育将走向国际化16

(四)产学研结合教育必将使学校同企业的联系更紧密16

第二章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战略研究17

一、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战略的基本原则17

(一)一条线原则17

(二)三层递进原则18

(三)四方积极性原则22

二、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23

(一)总目标23

(二)分目标23

(三)达到三个目的25

三、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战略基本对策25

(一)以“双赢”为基础 推进校企合作26

(二)加强应用技术研究 提升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层次26

(三)结合专业特点 逐步形成产学研结合教育稳定模式29

(四)建立运行机制 促进产学研结合教育持续健康发展33

第三章 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39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39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40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41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选择42

二、订单式培养模式44

(一)订单式培养的意义与目标44

(二)订单式培养的形式45

(三)订单式培养的困难与问题47

(四)订单式培养的组织与实施50

第四章 高职教育的学生53

一、高职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53

(一)能力概述53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体系55

二、学生能力的培养56

(一)制造业现状及岗位分析57

(二)高职学生的能力需求58

(三)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60

(四)制造业的市场细分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定位61

(五)教学改革的思路64

(六)教学改革的措施65

三、高职学生的培训与考证68

(一)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68

(二)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对策69

第五章 高职教育的教师75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和认定标准75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75

(二)“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标准77

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78

(一)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79

(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力79

(三)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80

三、“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80

(一)要注意“双师素质”的泛化80

(二)要防止“双师素质”的异化82

(三)要制止教师“双师素质”的退化83

四、要为“双师素质”教师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发展环境85

第六章 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教育的社会环境87

一、高职教育的产学研结合需要法制的健全与完整88

二、高职教育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90

三、高职教育需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91

(一)高职院校得不到优质的生源92

(二)高职院校没有优质的教师队伍来源92

(三)高职院校没有得到相应的教育经费94

四、高职教育需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94

五、产学研结合教育中的企业96

六、产学研结合教育中的行业99

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二年制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103

第一章 绪论103

一、问题的提出103

(一)国家政策的背景103

(二)产业发展的背景105

(三)数控技术应用的专业特征106

(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107

(五)国外及港台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的借鉴108

二、研究意义109

(一)提高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二年制学制改革重要性的认识109

(二)加强对二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办学特色的研究,丰富高职教育理论110

(三)注重研究的应用性,有助于指导二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办出高职教育特色110

三、研究现状分析111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12

(一)研究思路112

(二)研究方法112

第二章 职业岗位能力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114

一、二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岗位114

二、二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115

三、二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118

(一)正确把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其他教育类型的区别119

(二)正确把握知识结构上的“够用”、“实用”和“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120

(三)正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中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121

第三章 人才培养目标模式123

一、设定二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基本原则123

(一)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124

(二)以就业导向为目标125

(三)在培养方式上,要突出岗位的针对性125

二、以就业为导向是实现二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126

(一)以就业为导向是二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办出特色的必由之路126

(二)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二年制教育教学改革128

三、校企合作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必然选择131

(一)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的背景132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133

(三)二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模式选择与实施134

(四)校企合作教育的经验与启示136

第四章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139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139

二、二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40

(一)课程目标的定位140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41

(三)课程结构的特征142

(四)课程质量的评价143

(五)辩证处理课程的高教性质和职教性质144

三、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145

(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145

(二)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145

(三)抓好三项基本建设,优化实践教学环境146

(四)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构建教学运行与保障体系147

第五章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以能力为本位课程体系的保证148

一、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基本特征148

二、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教师“双师素质”的基本要求150

三、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52

四、加强和改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154

五、“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57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论文集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研究165

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17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学研相结合契合模式初探185

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讨193

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二年制教学改革探讨198

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二年制和三年制的比较研究205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211

二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230

二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238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243

完善高职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249

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几个问题的探讨254

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261

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探讨269

二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282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教学改革探索291

《MasterCAM软件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与探索297

从机械创新大赛看创新能力的培养303

数控机床操作职业技能考试课程的研究及实践311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318

高职院校系级教学工作评估探索与实践329

新型数控加工材料的开发与研究3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