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
  •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 ISBN:780166707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45页
  • 主题词:经济发展-中国-文集;社会发展-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教学与研究——谈谈历史唯物主义从恢复到科学发展(代序)1

一、历史唯物主义从恢复到发展2

二、初涉唯物史观研究维度的量化考察3

三、教学体系中“推论”设置的尝试7

第一个推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阶8

第二个推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8

第三个推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9

从历史决定论到科学发展观——关于“唯物史观量化及其精确性研究”的报告(之一)1

一、从唯物史观到广义相对论2

(一)拟设唯物史观量化研究新维度的初衷2

(二)本唯物史观考量公式的确立3

1、关于v=f(x,y,z),Q=g(v,Δt)数学式物理意义3

2、增设“Δt(δt)”和“偏增量”的哲学意义5

二、从历史唯物主义决定论到科学发展观6

(一)关于大清帝国鸦片战争战败的一个结论6

(二)找到一个不容质疑的研究方向8

1、关于马克思生产方式的含义8

2、国内理论界始终有不同的看法9

(三)确立以工具为代表,设为X,ΔX的依据9

1、关于“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的学界分歧9

2、关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终决定力量”的哲学依据10

(四)唯物史观量化研究与特殊的有关生产函数13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与生产函数14

2、模型法和指标体系法14

3、关于里查德·斯通SNA体系15

4、关于HDI指标(Human development Index)16

5、关于绿色GDP16

6、关于“新体系”原则16

7、本研究提出研究新维度,特别是“Δt”17

8、根据马克思资本矛盾总公式,将剩余价值学说作PPT动态考察17

三、对科学发展观从两方面把握19

1,坚持唯物的历史决定论19

2,坚持唯物的历史辩证法20

唯物史观与新视野域——关于“唯物史观量化及其精确性研究”的报告(之二)21

一、与马克思恩格斯同向研究21

(一)潜心考察《序言》历史背景21

(二)像恩格斯一样捍卫唯物史观25

二、唯物史观与新视野域43

(一)唯物史观量化研究的科学基础43

1、确立唯物史观量化研究方向的哲学依据43

2、确立唯物史观量化研究方向的实践基础43

3、确立唯物史观量化研究维度的科学前提44

4、唯物史观量化研究的马克思方法论44

5、拟设考量公式的形式:Q=g(v,Δt)44

6、唯物史观量化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45

(二)唯物史观量化研究的精确性45

1、“量化考察”概念首次提出45

2、改变“直线运动”的思维方式50

3、立体化描述人类社会历史形态54

4、动态考察社会历史形态演进56

5、公式Q=g(v,Δt)和v=f(x,y,z)58

三、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规律统一63

唯物史观与社会和谐——关于“唯物史观量化及其精确性研究”的报告(之三)67

一、分工、竞争趋于对立,合作、竞赛臻以和谐68

(一)分工,是人类社会的一般社会历史范畴68

(二)竞争,是商品生产者间的一种特殊关系69

(三)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70

二、人类社会的基本因子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主旋律74

(一)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因子74

1、迄今为止,人类家庭经历了四种形式74

2、法律、道德,考察家庭结构功能演化的二维度78

3、影响现代家庭稳定与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80

(二)劳动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主旋律81

1、谋划富民战略,建构和谐发展目标83

2、提供就业机会,保证发展机会均等83

3、政府指导就业,加强人力资源调控84

4、扩大基层民主,还管理权给劳动者自己的组织87

5、发展公益建设,促进家庭稳定、社会和谐发展88

三、加强民主法治,重树和谐社会人民政府公信力91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关于“唯物史观量化及其精确性研究”的报告(之四)95

一、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98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及其价值理论98

1、理论困境100

2、三个难题100

(二)唯物史观拯救古典经济学102

(三)马克思商品价值论及其价值范畴104

1、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表现“同一规律”105

2、恩格斯发掘和培育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两个“胚芽”111

3、社会主义计划与调节是价值规律的两种实现形式120

(四)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阳光120

二、“三资”、“三节”与“三效”122

(一)资源、资金、资本122

1、关于资源122

2、关于资金123

3、关于资本124

(二)节约、节俭、节欲125

1、关于节约125

2、关于节俭126

3、关于节欲126

(三)效能、效用、效率127

1、关于效能127

2、关于效用128

3、关于效率129

三、全球化与“双赢”说131

(一)关于资本矛盾总公式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辨证图解131

(二)对列昂惕夫之“迷”的几种解释132

1、自然资源说132

2、劳动效率说132

3、人力资源说133

4、美国经济延伸说133

5、马克思的批判与“双赢”解释134

资源稀缺与社会主义——关于“唯物史观量化及其精确性研究”的报告(之五)137

一、战争与掠夺—社会主义资源稀缺之肇端137

二、灾害与落后—吞噬人类社会资源的黑洞142

三、污染与浪费—人类自毁家园的愚昧罪恶144

四、安定与安康—社会主义社会的和煦阳光152

(一)资本主义人口再生产从属于资本的需要153

(二)新中国人口膨胀与小生产生产方式匹配155

(三)安定和谐、安贫乐道、与人口自然增长156

唯物史观与苏联解体——关于“唯物史观量化及其精确性研究”的报告(之六)161

一、苏联工业化历史辉煌161

二、唯物史观,鞭辟入里164

(一)解体原因纷繁复杂164

1、政治经济模式和意识形态僵化164

2、冷战与西方的双刃绞杀169

3、民族主义与分立主义夹击172

4、经济基础变性和“承重结构”变形175

5、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异曲同工185

(二)唯物史观,鞭辟入里188

1、“俄罗斯现象”与“社会主义分封化”189

2、巩固执政党地位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193

3、需要反思两个问题195

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204

(一)民主取向与政治改革205

(二)健全法制与依法治国210

(三)机构改革与健全监督213

1、精简机构—政企分开213

2、惩治腐败—完善监督214

3、政治文明—社会和谐217

(四)前车之鉴,后事之师2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