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改革开放30年三次浪潮全实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改革开放30年三次浪潮全实录
  • 何五星,牧歌编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80765048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93页
  • 文件大小:124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纪实文学-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改革开放30年三次浪潮全实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浪:翻江倒海 吐故纳新(1978.12—1992.9

第一章 第一浪的兴起3

一、历史背景:浩劫的“文化大革命”3

二、“导火索”由“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引燃4

三、思想基础: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5

(一)引发“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5

(二)大讨论转败为胜7

四、关键举措:变讨论经济工作会议为拨乱反正会议8

(一)会议转变了方向8

(二)一边讨论一边行动9

(三)邓小平1978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9

五、兴起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9

第二章 第一浪的拍打12

一、平反冤假错案与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12

(一)为刘少奇平反12

(二)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15

(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出台16

二、设立经济特区18

(一)逃港事件引发的思考18

(二)深圳特区的提出和成长20

(三)设立五个经济特区的决策经过24

(四)从“租界”之嫌到“洋浦风波”之争27

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

(一)拉开帷幕:安徽凤阳小岗村在全国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30

(二)“阳关道”与“独木桥”的对话31

(三)中央的第一个“一号文件”32

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与干部人事制度和政府机构改革33

(一)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四项重大改革33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36

(三)政府机构的两次改革38

五、改革文化体制与开展文化市场化建设39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酝酿和展开39

(二)开展文化市场化建设40

六、全国科学大会确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42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提出42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与发展45

七、中美、中苏关系正常化46

(一)中美正式建交和邓小平的三次谈判46

(二)中苏关系正常化52

八、百万大裁军与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54

(一)百万大裁军54

(二)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55

九、实施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56

(一)浦东的开发、开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付诸实施56

(二)浦东的开发、开放方案由国务院和上海共同制定57

(三)浦东的开发、开放从项目启动到全面展开的大跨越58

第三章 第一浪的航标59

一、改革开放的“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9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出台59

(二)一个目标两步走,两个文明一起抓60

(三)一条贯穿改革开放的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62

二、改革开放的“方向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6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6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任务和方针65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66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67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过程69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转折点”:我国第一份改革总体规划方案的形成70

(一)深层根基:经济调整的高层决策70

(二)理论博弈:“笼子与鸟”72

(三)第一份改革总体规划及相关方案形成的前前后后73

四、解读第一次浪潮主浪:拨乱反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定78

第二浪:波涛曲折 奋进创新(1992.10—2002.10

第四章 第二浪的兴起85

一、客观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85

二、“导火索”由关广梅的实践与“皇甫平”的言论引发87

(一)关广梅:姓“社”还是姓“资”的实践87

(二)皇甫平:参与姓“资”姓“社”之争89

三、思想理论基础:开展“社”与“资”问题大辩论91

(一)1990年,“社”与“资”的大辩论正式交锋91

(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把“社”与“资”大辩论推向新高潮92

(三)江泽民为“公”、“私”定论93

四、关键性举措:邓小平南方谈话93

(一)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谈话94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要点99

(三)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时代内涵100

五、兴起的标志:党的十四大召开101

(一)党的十四大召开的背景、意义、任务101

(二)三项重大决策全面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浪潮102

第五章 第二浪的拍打105

一、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105

(一)历史起点: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如何发生的?105

(二)演变进程:国有企业改革是如何推进的?106

(三)最后冲刺:现代企业制度是如何出台与形成的?108

二、金融、财税、外贸、外汇的体制改革与发展109

(一)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发展109

(二)财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113

(三)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发展116

三、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19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119

(二)“科教兴国”政策走过的路程121

四、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兴起与发展124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24

(二)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兴起与发展127

五、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128

(一)邓小平的外交思想128

(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131

六、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34

(一)香港回归祖国134

(二)澳门回归祖国138

七、兴建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140

(一)三峡工程:世界最大的水坝工程140

(二)三峡工程:四代伟人参与的工程141

(三)三峡工程的四十年之争143

八、新世纪元年拉开西部大开发战略帷幕146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146

(二)2000年西部大开发拉开战幕147

九、百年梦想,十年申奥:北京取得奥运会主办权148

(一)中国与奥运的百年不解之缘148

(二)十年申奥路漫漫152

十、十五年谈判和五位谈判代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5

(一)十五年谈判155

(二)五位谈判代表156

十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化发展163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发展163

(二)文化产业化的探索与发展165

十二、“铁腕”反腐:严惩重大贪官和查处特大案件167

(一)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陈希同腐败落网167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收受巨贿被判死刑169

(三)胡长清:从副省长到被判死刑171

(四)查处广东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174

(五)反腐倡廉的新特征与新力度177

十三、关注医疗、住房、社保、义务教育等民生问题的改革184

(一)中国医疗的改革184

(二)中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186

(三)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189

(四)中国义务教育的改革193

十四、重视分配制度、劳动就业、扶贫开发等社会工程的改革194

(一)分配制度的改革194

(二)劳动就业的改革196

(三)扶贫开发的改革199

第六章 第二浪的航标201

一、改革开放的“主旋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确定和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20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确定201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202

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205

(一)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205

(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206

三、改革开放的“护身符”:依法治国的提出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践行208

(一)邓小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奠基人208

(二)江泽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者211

(三)胡锦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推进者211

(四)治国方略:从重视“法制”到重视“法治”213

四、解读第二次浪潮主浪:从南方谈话到“三个代表”215

(一)南方谈话与邓小平理论215

(二)从南方谈话到“三个代表”216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背景217

第三浪:迎浪搏击 与时俱进(2002.11—2008.12

第七章 第三浪的兴起221

一、现实背景: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221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状况221

(二)第二次浪潮取得的丰硕成果222

(三)四个方面的“落差”和“滞后”222

二、“导火索”由“李昌平给总理的信”与“孙志刚事件”引发225

(一)李昌平关于“三农”问题给朱总理的一封信225

(二)“孙志刚事件”229

三、思想基础:“市场化改革方向对不对”大争论234

(一)争论的起因和发展234

(二)争论推向高潮,中央一锤定音235

四、关键举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施行23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23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体现236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要求237

五、兴起的标志——党的十六大召开238

(一)十六大的召开238

(二)十六大报告的诞生239

(三)报告是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240

第八章 第三浪的拍打243

一、抗击非典,真情显现243

(一)非典病毒肆虐袭击243

(二)中国政府的面对244

(三)抗非典,见真情248

(四)团结战斗取得最后胜利249

二、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251

(一)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前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51

(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提出的原因和背景253

(三)十七大重申“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255

三、“两个反哺”吹响解决“三农”问题进军号256

(一)“两个反哺”吹响解决“三农”问题的进军号256

(二)根本改善民生问题259

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推进和深化261

(一)“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内涵与提出261

(二)十六大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262

(三)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63

五、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颁布264

(一)“国九条”颁布的背景和内容264

(二)资本市场发展与“国九条”颁布的意义和实质266

(三)来自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报告269

六、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270

(一)改革的背景和原因270

(二)改革的内容和经过271

(三)股改给中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变化273

七、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275

(一)试点启动的背景和经过275

(二)试点启动的内容和意义276

(三)股改操盘手尚福林侧记278

八、废止农业税条例280

(一)农业税的由来及废止的意义280

(二)废止农业税条例实录282

九、《物权法》出台284

(一)悄然发轫,高调出场284

(二)出师不利285

(三)艰难博弈286

(四)制定《物权法》是国之大福、民之大福287

(五)契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精神288

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策出台288

(一)“老问题”求新解289

(二)新思路新战略289

(三)老基地“新东北”290

十一、“中部崛起”战略助推中国复兴之梦291

(一)“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291

(二)“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293

(三)“中部崛起”的战略构想294

(四)中部六省的战略构想294

(五)“中部崛起”要坚持六个结合295

(六)“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296

十二、科学发展奏响时代最强音296

(一)十七大的召开和报告296

(二)十七大的主题和意义297

(三)趣说十七大301

(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最强音302

十三、从“神一”到“神七”:太空大梦步步圆302

(一)“神舟”:中国人的飞天梦303

(二)“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的各种参数比较311

十四、青藏铁路: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迹312

(一)最高最长最壮观312

(二)“两下三上”反复多314

(三)“天路”开通成佳话316

十五、“嫦娥”奔月:飞天好梦一朝圆317

(一)飞天的故事318

(二)好梦已成真320

(三)千年梦正圆321

十六、新一轮综合改革:设立四个“新特区”323

(一)四个“新特区”的特点与格局323

(二)设立上海浦东新区325

(三)设立天津滨海新区326

(四)设立成渝改革试验区327

(五)设立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329

十七、创新转变政府职能330

(一)前两次浪潮中的政府机构改革330

(二)第三次浪潮中的政府机构改革331

十八、宏观调控:优化抑制通货膨胀333

(一)前两次浪潮中的四次宏观调控333

(二)第三次浪潮中的两次宏观调控335

十九、民生问题:政策体系走向的风向标336

(一)深化医疗制度改革336

(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338

(三)深化社保制度改革341

(四)深化义务教育改革343

(五)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345

二十、社会工程:中国深化改革的内核349

(一)邓小平未了的心愿349

(二)劳动就业的改革与深化353

(三)扶贫开发的改革与深化356

二十一、和平外交:中日关系回暖和中非关系新格局357

(一)2006年~2007年:中日关系回暖357

(二)2006年~2007年:中非友好关系新格局360

二十二、科技创新:从第一生产力到第一竞争力升华364

(一)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之路364

(二)三次大会、三个主题、三次飞跃365

(三)第三浪中的科技创新与科技丰收366

二十三、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367

(一)关于文化事业368

(二)关于文化产业374

(三)关于文化体制改革378

(四)几个不能忘怀的文化事件382

二十四、汶川地震:人性光辉大闪烁384

(一)5·12:汶川震动全球384

(二)灾情就是命令,全国紧急行动385

(三)慈善捐款在行动389

(四)灾难中闪烁人性光辉391

(五)党旗在灾区高高飘扬395

二十五、无与伦比:北京奥运会创造奥运史上百年辉煌397

(一)光辉的使命,精心的准备397

(二)全新的开幕,高度的评价400

(三)完美闭幕:“真正的无与伦比!”404

(四)北京奥运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407

(五)奥运精神的中国文化因素412

第九章 第三浪的航标416

一、改革开放的“新号角”: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416

(一)中国历史上的小康理想416

(二)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设计418

(三)十六大所规划的小康社会419

二、改革护航“新里程”:四次修改宪法423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宪法修改经历423

(二)宪法修正案修改宪法的主要内容424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飞跃”:《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出台425

(一)于无声处听惊雷:《决定》起草背景425

(二)《决定》出台的作用和意义430

(三)与时俱进展宏图:《决定》重刷“三新”432

四、城乡一体化“新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与推进436

(一)温铁军详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436

(二)胡锦涛温家宝亲临200名省部高干研讨(究)班诠释新农村建设439

五、社会文明的“新突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44

(一)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经过444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提上中央议事日程445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诞生448

(四)《决定》描绘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450

六、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诞生与展望454

(一)紧扣时代脉搏,确定报告主题454

(二)一面伟大旗帜,一个思想体系,一个宏伟目标,一套战略部署457

七、解读第三次浪潮主浪: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到创新改革的领统459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459

(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主题与应用462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观问题上的重大转变466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改革472

尾声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479

一、中央十个“一号文件”开启划时代变革479

(一)十个“一号文件”的时间、概况和重要意义480

(二)两个三中全会,一根农民红线483

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484

(一)十七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站在新的起点上484

(二)探索、实践、突破489

后记4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