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境遇与历史时空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 1899-1923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昌英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57180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化境遇与历史时空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 1899-192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1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11
一、1899年说11
二、1898年说13
三、学界对1898年说的质疑与反对15
四、结论与评价17
第二节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23
一、大变局拉开序幕24
二、大变局的原因与变之根本所在35
第三节 1839—1860年:前驱先路,了解西方——晚清文人士大夫对大变局的应对40
一、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41
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51
第四节 1860—1894年:筚路蓝缕,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晚清文人士大夫对大变局的应对54
一、倭仁与奕訢:守旧派与革新派代表及其思想交锋54
二、李鸿章: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56
三、冯桂芬、郑观应等人:洋务运动时期主张学习西方的杰出代表62
第五节 1894—1898年:启蒙、改良与革命并存——晚清文人士大夫对大变局的应对78
一、严复:启蒙思想78
二、康有为:改良救国83
三、孙文:革命救国88
第六节 1898—1911年:“卿本佳人,何为从贼?”——晚清文人士大夫对大变局的应对93
一、“六君子”事件:和平改良遭遇到的流血事件93
二、自立军运动:介于勤王与反清之间的运动97
三、拒俄义勇队运动:遭镇压的留日学生爱国运动99
四、废除科举: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助推器101
第七节 抵抗侵略:晚清大变局中部分底层民众的反应103
一、三元里抗英运动103
二、义和团运动106
第二章 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24
第一节 “早期”的时段划分与“传播”的概念界定124
第二节 中国人与马克思主义的最初接触125
一、目击与报道巴黎公社运动:实践的影响先于学说的传入126
二、“平会”:刘孚翊、黎庶昌、李凤苞对社会主义组织的称谓131
三、“康密尼人(党)”:《西国近事汇编》中“共产主义者”的称谓133
四、“均贫富之党兴”:严复对社会主义运动起因的认识135
五、《万国公报》:首次刊载马克思的中译名13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由日本传入中国139
一、日本共产党成立以前日本的社会主义运动140
二、留日知识分子创办报纸杂志145
三、留日知识分子译介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146
四、留日知识分子评介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149
五、留日知识分子译介、评介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特点159
六、小结169
第四节 朱执信对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学说的介绍170
一、撰写《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学说170
二、肯定“细民”的力量,宣传阶级斗争学说176
第三章 开天辟地: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及其政党诞生180
第一节 李大钊转变为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181
一、《岁晚寄友》写作时间质疑,辛亥革命前李大钊的政治倾向考察181
二、从“九世仇”经“立宪”到“革命”:李大钊思想变迁考察188
第二节 李大钊与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转向比较198
一、十月革命:李大钊与陈独秀转向马克思主义的导向因素199
二、“世界革命”“直接解决”:李大钊与陈独秀转向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支点20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由俄国和欧美传入中国209
一、马克思主义经由俄国传入中国209
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由欧美传入中国213
第四节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217
一、五四运动、五四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几个概念的界定217
二、新文化运动第一阶段:传播资产阶级新思潮219
三、五四运动:民族觉醒、公众舆论兴起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28
四、新文化运动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239
第五节 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51
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252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60
第四章 社会主义论战:阵营的分化与重组265
第一节 杜威与罗素来华讲学引发论战266
一、杜威来华讲学引发“问题与主义”的论战266
二、罗素来华讲学引发社会主义论战27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者与社会改良主义者的论战276
一、论战的前奏276
二、论战的序幕278
三、论战双方的主要观点282
四、小结31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314
一、论战的前奏314
二、论战的序幕318
三、论战双方的主要观点322
四、小结355
第五章 1917—1923年:国共两党人士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361
第一节 国民党人士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与宣传362
一、孙中山:赋予三民主义以社会主义的新义362
二、戴季陶:研究劳动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364
三、胡汉民: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哲学史与社会现象368
第二节 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与宣传375
一、杨匏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中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375
二、陈望道和毛泽东:译、读《共产党宣言》380
三、李达:明确提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的论题385
第三节 信仰与背叛:周佛海的马克思主义观390
一、以自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信仰391
二、中共三大以前周佛海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395
第六章 从上海党组织建立到三大:中国共产党的初创与初步成长402
第一节 对革命性质的认识:从社会主义革命到民主主义革命402
一、一大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任务402
二、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403
第二节 统战方式:从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到确定国共党内合作406
一、一大决议不与其他党派和团体发生关系406
二、二大决议建立民主联合战线407
三、三大决议国共党内合作409
第三节 中共在初创期取得的其他进展418
一、二大通过中共第一个党章和加入共产国际决议案418
二、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农民问题决议案419
三、中共在初创期领导的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工作的开展430
结语440
参考文献444
后记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