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3卷 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 1875-189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3卷 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 1875-1895](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1300157.jpg)
- 庄福龄,杨瑞森,梁树发等总主编;张云飞本卷主编;袁雷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9283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649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681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历史-1875—1895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3卷 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 1875-189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首语1
第一章 187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探索和理论扩展6
第一节 187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6
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和资产阶级新社会思潮的泛起7
二、欧美工人运动的日益高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新趋向12
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国际传播和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15
四、19世纪后期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及其提出的理论问题20
第二节 187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理论研究24
一、马克思恩格斯在1875年到1883年期间的革命活动25
二、马克思恩格斯在1875年到1883年期间的理论研究30
三、恩格斯在1883年到1895年期间的革命活动35
四、恩格斯在1883年到1895年期间的理论研究39
第三节 187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主要特征43
一、自然史研究和人类史研究的统一43
二、史前史研究和成文史研究的统一47
三、西方社会研究和东方社会研究的统一52
四、分析竞争和预测垄断的统一57
五、暴力革命原则与和平斗争手段的统一62
六、社会发展唯物论和社会发展辩证法的统一67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在指导创立工人政党时期的丰富和发展73
第一节 19世纪后半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73
一、第一国际的解散及其历史地位74
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建立和发展78
三、欧美各国工人政党的普遍建立81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和特征85
第二节 《哥达纲领批判》关于共产主义发展的理论及其贡献90
一、清算拉萨尔主义错误和帮助德国工人党制定正确纲领90
二、全面系统批判拉萨尔主义92
三、论“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97
四、社会形态预测的科学方法和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102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10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捍卫和发展114
一、与“苏黎世三人团”的斗争115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117
三、努力掌握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120
四、工人阶级解放的自主性选择123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的丰富和发展125
一、坚持党的建设的政治原则126
二、制定党的纲领的科学原则128
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科学原则132
四、开展党内斗争的科学原则135
第三章 研究自然科学新成就和《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构思138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提出和构想138
一、批判19世纪后期自然科学中的错误思想138
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任务142
三、马克思晚年研究自然科学和创作《数学手稿》144
四、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创作过程和体系设想151
第二节 客观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155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55
二、客观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图景157
三、运动的客观性、普遍性和永恒性160
四、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163
五、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170
第三节 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规律172
一、物质运动的形式和科学分类的原则173
二、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175
三、数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和张力177
四、数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和规律178
五、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181
第四节 科学认识的方法和辩证逻辑184
一、辩证逻辑的科学性及其价值184
二、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划分与统一188
三、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190
四、辩证逻辑的科学方法194
五、科学认识的辩证性质和要求198
第五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功能202
一、作为现实生产力的科学技术202
二、作为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的科学技术205
三、作为文化繁荣表现的科学技术207
四、作为普遍交往形式的科学技术209
五、作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式的科学技术211
第六节 从自然运动向社会运动的过渡213
一、自然运动向社会运动过渡的基础213
二、自然运动向社会运动过渡的主体216
三、自然运动向社会运动过渡的条件218
四、自然运动向社会运动过渡的目标220
第四章 《人类学笔记》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史前史的探讨223
第一节 史前社会和文明发生的科学探讨223
一、文化人类学进化论学派的崛起和问题224
二、人类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完善226
三、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类学的历史进程228
四、马克思对史前史的研究及其成果232
五、恩格斯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研究及其成果236
第二节 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历史作用238
一、两种生产理论的形成过程238
二、两种生产的划分和互补241
三、人自身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45
四、家庭形式的演变和经济关系的发展247
五、氏族制度的演变和经济关系的发展249
第三节 史前社会发展阶段的演变、特征和发展252
一、划分史前社会发展阶段的技术标准252
二、史前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特征254
三、史前社会的主要社会结构256
四、自然条件对史前社会发展的影响259
五、史前技术、道德和宗教的基本状态261
第四节 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264
一、分工的发展264
二、私有制的产生和继承权的发展266
三、阶级的产生269
四、国家的起源、本质和消亡的必然性271
五、性别支配的产生和妇女解放的前景273
第五节 文明时代的产生、特征和发展方向275
一、从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275
二、文明时代的商品生产和社会分工特征277
三、推动文明时代的贪欲和财富动力279
四、文明时代的奴役形式和阶级实质281
五、文明时代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走向283
第五章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科学探索和未来设想286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286
一、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的迅速传播及其广泛影响286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革命可能性289
三、土地、无产阶级同盟军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课题292
四、马克思恩格斯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294
五、马克思恩格斯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主要成果296
第二节 东方社会在“世界历史”中的可能前景299
一、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发展历程299
二、世界历史的形成、影响及其阶级实质301
三、世界历史对东方社会的建设性作用303
四、世界历史对东方社会的破坏性作用306
五、世界历史提供给东方社会的发展机遇308
第三节 社会形态演进中的亚细亚问题310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提出过程310
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形成条件312
三、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316
四、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科学扬弃318
五、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历史定位321
第四节 东方社会的结构和性质323
一、史前公社和农业公社的区分323
二、东方农业公社的社会结构325
三、东方农业公社的社会性质328
四、东方农业公社的社会解体330
五、东方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及其选择333
第五节 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科学设想336
一、俄国民粹派探讨俄国跨越发展的努力336
二、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形成和发展339
三、俄罗斯实现跨越发展的前提和条件341
四、俄罗斯实现跨越发展的可能和现实343
五、东西方革命互补与俄罗斯跨越前景345
第六节 历史科学理论的超历史品格348
一、历史哲学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层次性348
二、破除西方中心主义发展理论的独断性351
三、破除俄国民粹主义发展理论的空想性353
四、运用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理论的条件性356
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科学性358
第六章 《历史学笔记》等史学成果对唯物史观的验证和发展361
第一节 187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研究361
一、史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地位361
二、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历史学的主要进程364
三、马克思晚年研究世界历史的成果367
四、恩格斯晚年研究西欧古代历史的成果370
五、马克思恩格斯的史学方法374
第二节 马克思史学成果对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分析和验证378
一、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379
二、奴隶制度的发展和灭亡380
三、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动摇384
四、资本主义因素的萌发和发展386
五、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起点389
第三节 恩格斯史学成果对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分析和验证391
一、德意志人史前社会的演进轨迹391
二、马尔克的出现、结构及性质394
三、法兰克时代和封建制的出现398
四、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401
五、原始基督教的历史和群众运动的规律404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影响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的史学分析406
一、物质生产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407
二、政治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基础作用408
三、法制变革在历史发展中的保障作用411
四、社会交往在历史发展中的显著作用414
五、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416
第七章 政治经济学视野的扩展和《资本论》手稿的整理与出版420
第一节 马克思晚年政治经济学研究视野的新扩展420
一、研究以美国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的新进展421
二、研究以俄国为典型的土地问题和地租问题427
三、撰写《资本论》后几卷的艰苦工作和科学精神430
第二节 流通过程的分析和研究432
一、恩格斯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卷的工作432
二、资本流通过程的各个环节437
三、资本流通过程理论的价值443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的分析和研究446
一、恩格斯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三卷的工作446
二、资本总生产过程的环节450
三、资本总生产理论的价值466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批判讲坛社会主义的斗争473
一、讲坛社会主义的兴起及其危害473
二、马克思对瓦格纳的批判及其理论贡献474
三、恩格斯对洛贝尔图斯的批判及其理论贡献483
四、恩格斯对布伦坦诺的批判及其理论贡献491
五、恩格斯对洛里亚的批判及其理论贡献494
第八章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499
第一节 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规律499
一、批判复活德国古典哲学中消极因素的理论思潮500
二、哲学基本问题和实践标准502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508
四、批判唯心主义宗教观和道德观512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516
六、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史锁钥的新派别522
第二节 拓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向度525
一、纠正对唯物史观的“经济唯物主义”的庸俗理解525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527
三、人们创造历史的能动性和受动性530
四、社会发展的规律、动力和合力532
五、生产诸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536
六、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538
第三节 论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541
一、论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和理论贡献541
二、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545
三、始终注意马克思主义的总的联系548
四、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552
五、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554
六、根据原著研究马克思主义556
第九章 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和探索无产阶级斗争策略560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分析垄断资本主义的先兆561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561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注和研究垄断现象564
三、恩格斯在1883年后科学分析垄断征兆568
第二节 捍卫和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572
一、批判“现代社会长入社会主义”的谬论573
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策略的捍卫和阐明577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585
第三节 《法德农民问题》等文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同盟军思想590
一、批判农民问题上的机会主义观点591
二、科学制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纲领595
三、科学阐述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战略任务599
第四节 科学制定无产阶级维护和平、反对世界战争的策略602
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变动和世界战争的危险602
二、科学预测帝国主义战争的后果605
三、科学论述无产阶级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策略607
第五节 恩格斯晚年揭露和批判机会主义610
一、第二国际的创立611
二、科学分析机会主义滋长和抬头的社会历史原因615
三、科学论述与机会主义斗争的策略和意义620
参考文献625
大事记630
索引638
后记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