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区域地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区域地理
  • 韩渊丰,张加恭,张争胜编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613650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133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区域地理-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区域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位置与行政区域1

第一节 中国区域位置与疆域1

一、区域地理位置1

二、中国的疆域3

三、中国疆域的历史演化5

第二节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7

一、行政区域的划分原则8

二、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10

三、中国行政区划现状13

第二章 中国区域特征16

第一节 拥有号称“世界第三极”的多山国家17

一、号称“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17

二、自青藏高原逐级下降的三大阶梯地势22

三、与高原隆起同时发生的差异运动造成起伏大的多山地面24

第二节 强盛季风环流与亚热带、温带自然环境27

一、强盛而完整的季风环流28

二、水热同期而复杂多变的大陆性季风气候41

三、夏涨冬枯且多沙善变的河川48

四、古老错杂的亚热带性自然景观成分57

第三节 通用汉文、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64

一、通用汉文的人口大国6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65

三、经济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67

第三章 中国区域演化71

第一节 中国地体形成71

一、古老陆核71

二、古生代我国北部区域构造演化72

三、古生代我国南北陆体的拼接74

四、我国西南区域的特提斯洋系列演化77

五、中新生代我国东部沿海的构造演化80

第二节 第四纪中国环境演化86

一、新生代初的环境背景和第四纪气候波动的标志86

二、第四纪中国自然带的变化95

第三节 全新世环境与新石器文化106

一、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后的变化106

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109

第四章 中国区域划分113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113

一、中国自然区划的意义和研究历史113

二、中国自然环境地域分异大势115

三、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116

四、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委员会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方案120

五、任美锷的中国自然地理区划方案125

第二节 中国农业区划129

一、中国农业区划的意义和研究过程129

二、中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异大势130

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中国农业地理区划》方案131

四、全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委员会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方案134

第五章 中国区域人口与文化139

第一节 中国人口139

一、中国人口的发展139

二、中国人口区域分布141

三、中国人口的构成144

第二节 中国民族152

一、中国的民族组成152

二、民族风俗的区域特征160

第三节 中国汉语与汉字182

一、汉语的特点182

二、汉字184

第四节 中国区域文化188

一、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与区域格局188

二、北方区域文化192

三、南方区域文化200

四、西部高原的藏文化213

第六章 中国地表资源与开发215

第一节 土地资源215

一、中国土地资源的丰度215

二、耕地资源217

三、林地和草地资源221

第二节 地表水资源223

一、淡水资源223

二、水能资源227

第三节 气候资源229

一、气温资源229

二、大气降水与干湿资源238

三、太阳能与风能资源245

第四节 生物资源248

一、植物资源248

二、动物资源252

第五节 地表资源的农业开发253

一、地表资源农业开发的意义和原则253

二、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布局变化255

三、种植业区域开发257

四、林业开发264

五、畜牧业开发266

六、淡水水产的开发267

第六节 地表资源的工业开发269

一、食品和卷烟工业269

二、纺织工业270

三、服装、家具、造纸等工业272

第七节 地表资源的旅游业开发272

一、地表资源的旅游价值272

二、地表资源的旅游开发274

第七章 中国陆地矿产资源与开发282

第一节 中国陆地矿产资源成因的区域特性282

一、中国陆地矿产资源的区域特征282

二、中国若干重要的成矿区域类型286

三、中国若干重要成矿带292

四、中国若干典型超大型矿床295

第二节 地下矿产的工业开发298

一、钢铁工业298

二、有色金属工业301

三、煤炭工业304

四、石油工业307

五、建筑材料工业313

第三节 地下资源的深加工315

一、电力工业316

二、化学工业319

三、机械电子工业322

第八章 中国海洋资源326

第一节 中国海洋区域326

一、海域大势326

二、海洋区域327

第二节 海水性质及其开发329

一、海水的温度及温差发电329

二、海水的盐度及化学资源开发331

三、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334

第三节 海水运动及海面能源335

一、海流335

二、潮汐337

三、波浪能340

四、海面能源340

第四节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341

一、我国海洋鱼类资源341

二、虾蟹贝藻类资源345

三、渔场和养殖海域349

四、近年海洋水产业水平与构成352

第五节 海陆交接带资源与开发353

一、滩涂资源353

二、海湾旅游354

三、海上运输与港口354

第六节 海洋矿产资源357

一、石油和天然气357

二、滨海砂矿359

第九章 中国区域联系与流通362

第一节 区域交通联系构成362

一、交通结构362

二、铁路365

三、公路369

四、内河航运374

五、航空375

六、管道375

第二节 交通综合网络378

一、综合运输体系的意义和成就378

二、网络通达度379

三、网络骨架干线381

四、网络枢纽382

第三节 区域流通384

一、信息流通384

二、商品流通387

三、区域商品流通的世界性390

第四节 区域交通发展前景391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区域交通的需求391

二、高速交通网的发展393

三、沿海港口建设394

四、区际综合运输通道布局396

第十章 中国城市区域分析399

第一节 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过程399

一、中国城市发展与分布399

二、中国城市化过程402

第二节 中国城市分布与职能404

一、城市等级规模与分布环境404

二、城市密度与集聚区407

三、城市形态区域类型410

四、城市设施水平与职能组合412

五、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的区域中心意义417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趋势420

一、国际大都市的建设420

二、大城市连绵带的发展422

三、农村城镇化与城市郊区化425

第十一章 中国区域发展429

第一节 中国区域发展问题429

一、中国区域发展的差异性42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过程431

第二节 中国区域协作发展趋势433

一、中国区域协作发展的必然性433

二、国家行政部门提出的经济协作区433

三、地方行政部门及企业自动组合的经济协作区435

四、从西南四省区五方的经济技术协作看区域性协调发展436

第三节 中国区域发展研究439

一、中国区域发展研究现状439

二、近20年来中国的区域发展方案441

三、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的思考和期望4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