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们眼中的上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们眼中的上海](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0133208.jpg)
- 俞远明,陶象卿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91571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们眼中的上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俞远明1
内环线上的困惑——现代城市交通热点扫描&黄海玲1
是行政行为还是市场行为——社会各界谈“大兴”被逐出四川北路&孙财元 张逸5
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必由之路&葛乃彬9
举世瞩目的汇率震荡意味着什么&葛乃彬 陈益俊13
出版社,放下你的包袱&周玉洁19
上海旅游没“戏”吗&俞旻骁23
咨询业何日走出幼稚期&罗剑华27
让保险经纪人走进你的生活&马增奇31
公房售后管理并非易事&张逸 黄文敬35
院线之争——电影发行业走向市场第一仗&葛乃彬 王海华39
上海空中通讯优势与不足&吴萍44
蔬菜棚前的思考&陈岚 罗剑华48
何不另辟蹊径——对南京路步行街的思考&葛乃彬 张倞53
南京路上吃鸡吃什么&葛乃彬 陈岚57
上海何时成为国际航运中心&葛乃彬 马增奇 罗剑华62
电影,不必到处乞讨&薛耀先67
信息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罗剑华71
建立风险投资市场势在必行&马增奇74
上海离金融中心的目标还有多远&陈建中 柯怡79
上海旅游资源开发喜中有忧&楼嘉军84
新世纪新世界——谁的明天更美好&葛乃彬88
80亿元“血汗钱”如今怎样运作&陈建中 何振平92
“第二商学”的“游戏”开始了&黄海玲95
电视直销话短长&才林 罗剑华100
玄机尽在“租房”族&陈岚104
上海智能建筑怎样造&黄海玲 才林109
梦想和力量——百年奥运的思考&葛乃彬 黄静洁 王玮 贝黎虹114
“铁老大”开始推销自己&沈沪飞 薛耀先124
“黄泥螺”风行大上海的启示&黄海玲 许晶蕾129
本市洗衣业为何投诉剧增&黄海玲 金鸣133
劳动力市场:火爆、冲撞与观望&沈纯道137
地铁二号线“两级政府”筹资喜忧参半&熊晓晔142
上海人的期盼——科技城建造前的采访&熊晓晔147
分期付款购物在沪受冷落&熊晓晔152
教育正悄然进入市场&何业勤156
来自25公里处的报告——沪宁高速公路见闻&刘万专麦德龙来了&葛乃彬 罗剑华164
小信封里大生意——沪上服装邮购业初露端倪&黄静洁169
让“小少爷”学会“早当家”&葛乃彬 李俊173
沪上监理业有作为&熊晓哗178
小剧场的魅力——现代话剧的探索&朱晓芳182
体育产业化从“八运”开始&黄静洁 王玮186
24小时便利店点缀不夜城&熊晓晔191
东海带鱼失踪之谜&朱晓芳196
家教给孩子是爱还是害&马增奇201
斩断伸向口袋的“第四只手”&俞旻骁205
五天工作制带来新商机&肖艺209
假如明天下大雨&邓建胜 许以平213
今天真的下大雨&葛乃彬 李俊 罗剑华 吴萍217
绿色的话题——保护上海古树名木的思考&马增奇 葛乃彬224
是涤浊荡秽还是藏污纳垢——上海豪华沐浴业一瞥&花荪228
孩子到底需要什么&葛乃彬 马增奇 李俊 罗剑华233
知青的第三个梦&韩自力237
令人忧虑的“筑巢”心态&韩自力244
涉外保姆的甜酸苦辣&黄静洁249
律师眼中的钱与法&马增奇254
关于上海律师业现状的思考&马增奇258
谁来关心他们——外来人口的子女求学成为新问题&李俊263
死树的警示&陈岚 黄静洁267
都市“黄牛族”&陈岚 朱琦 罗剑华271
上海人该有怎样的风采&马增奇276
“将军”横刀令人愁&罗剑华281
“移民”生活初探&罗剑华286
教堂用作炒股票——对“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的思考&黄海玲291
高校学生会竞选幕后戏&罗剑华295
破碎的梦&李俊299
七名女大学生的遭遇&韩自力 程蔚304
一石激起千层浪&深度报道部310
上海人,你了解他们吗——浦东新区外来人口调查情况摘录&深度报道部314
少儿身上的矛盾提出了什么&黄兰宁319
知青返沪子女甘苦实录&熊武才 李颖323
让他们尽快融入大上海——本报一篇有关知青子女找工作的报道引出多方援助&李颖 熊武才328
私人诊所采访记&熊晓晔333
医院“护工”管理令人忧&唐舸337
乞讨,解贫耶致富耶&李俊341
再就业工程的启示&黄海玲346
新区30万民工的期待&刘万专351
“红岩”热中的冷思考&黄海玲 唐舸355
“养老护理”应从家庭走向社会&唐舸359
万千教师涉股市——11月29日上海各证券业务部见闻&葛乃彬 李俊 黄静洁 黄海玲363
申城“贫血”何时愈&罗剑华370
都市人的岁末心思&凌月375
走出集体宿舍的大学生&唐舸380
“人口导入区”的困惑&黄海玲385
人户分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黄海玲389
“蓝印户口”不再可望不可及&黄海玲393
世纪之交的上海人素质&叶忠海 张振助 羊凯江397
写字楼里的故事&朱晓芳402
一组鲜为人知的民工故事&罗剑华406
申城殡仪馆难脱困境&罗剑华410
药品非法收购有禁无止为哪般&熊晓晔415
抓阄好还是考察好——本市小学升初中的办法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深度报道部420
孩子说:我运气不好——小学升初中采用“抓阄”法引出的困惑&深度报道部424
“应试教育”如何走向“素质教育”&深度报道部430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四川球迷包机来沪助阵记&马增奇 葛乃彬 李俊 罗剑华 陈益俊 俞颐申435
“哭墙”的背后&张惊439
东北军民抗洪目击记&马增奇444
来自三峡的报告(上)&于保平449
来自三峡的报告(下)&于保平454
宝岛,不再陌生&沈沪飞459
后记&陶象卿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