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精神的升华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精神的升华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1285508.jpg)
- 杨先农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07734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159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精神的升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民族复兴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精神的丰富1
第一节 先进的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共鸣1
一、中华民族需要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武器2
二、新文化运动展开思想大解放6
三、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改变了中国的精神面貌1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反帝反封建成为民族精神的主题18
一、开辟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正确道路18
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民族精神的巨大振兴23
三、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7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振奋了民族精神31
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成为中华民族前进的灯塔31
二、社会主义改造凝聚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36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40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励着全民族团结奋斗44
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坚定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45
二、发展是硬道理的思维加快了民族振兴的步伐48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1
四、构建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凝聚全民族的重大战略决策56
第二章 培育民族精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6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60
一、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61
二、解放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气勃勃的创造精神66
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69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的指引76
一、界定了文化的社会功能77
二、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80
三、制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战略83
四、重视思想道德建设85
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87
六、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90
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91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93
一、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和根本任务93
二、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97
三、提出“三个面向”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新要求98
四、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的中国精神文明建设102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07
一、发展先进文化要坚持“四个必须”107
二、为中华民族全面发展创造文化条件109
三、兼容世界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113
四、弘扬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极其重要的任务115
五、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文化创新119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继续开拓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120
一、“以人为本”对中华民族“以民为本”精神的升华121
二、指明当代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方向129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134
第三章 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139
第一节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39
一、爱国主义作为民族首要的道德规范是民族精神的核心140
二、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144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主题149
第二节 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153
一、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154
二、集体主义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158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163
第三节 制订“以德治国”的方略166
一、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167
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的重大意义173
三、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178
第四节 坚持和平发展 建立和谐世界182
一、中华民族有着爱好和平的道德传统182
二、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一贯奉行和平共处的原则185
三、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建立国际新秩序188
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195
第四章 振奋民族精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工作的重要功能199
第一节 运用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激励民众199
一、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200
二、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203
三、人民大众需要丰富、健康的文艺作品213
第二节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优势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220
一、新闻媒体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220
二、新闻报道必须“讲政治”坚持党性原则226
三、新闻工作者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230
第三节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235
一、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对于振奋民族精神的巨大影响236
二、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239
三、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243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提升全民族素质249
一、“科教兴国”战略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249
二、实施“科教兴国”要优先发展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254
三、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260
第五章 突出民族特色:创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马克思主义267
第一节 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精神文明267
一、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268
二、把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274
三、对中西文化都要尊重历史的辩证法279
第二节 充分发挥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热情285
一、人民群众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体285
二、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291
三、建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长效机制294
第三节 求真务实地创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建设活动299
一、在独特的城市文化层面上弘扬城市精神299
二、把加强农村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30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锻造现代企业精神312
四、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规范网络文化318
第四节 把民族特色融合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322
一、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323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327
三、注重文化产业创意的民族性331
第六章 做民族先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培育民族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33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335
一、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336
二、两个“先锋队”具体内容的深化339
第二节 党对民族精神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345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坚强政治保证345
二、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社会共识348
三、结成弘扬民族精神的组织纽带353
第三节 党的作风建设直接影响民族精神355
一、党的优良作风是民族精神的瑰宝355
二、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362
主要参考文献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