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 以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为中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 以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为中心
  • 高明士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4841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政治-研究-中国-古代;中外关系-国际关系史-东亚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 以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为中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简体版序1

自序1

上篇 中国的天下秩序1

第一章 天下秩序原理的探讨3

一、前言3

二、结合原理6

三、统治原理11

四、亲疏原理12

五、德化原理13

第二章 天下秩序与君长人身统治18

一、前言18

二、天下秩序的三层同心圆结构18

1.内臣地区22

2.外臣地区22

3.暂不臣地区22

三、天下秩序运行实例23

第三章 羁縻府州制度29

一、问题所在29

二、羁縻府州制度的确立33

1.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34

2.羁縻地区之都督、刺史皆得世袭42

3.羁縻府州制度“著于令式”43

三、隋唐天下秩序下的羁縻府州44

1.外臣的内臣化51

2.边境的扩大55

3.失礼入刑(兵)58

四、结语59

中篇 天下秩序与东亚世界63

第一章 导言65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东亚关系68

一、前言68

二、燕、秦与箕氏朝鲜69

1.箕氏朝鲜69

2.燕国与箕氏朝鲜71

3.秦朝与箕氏朝鲜72

三、汉代的中韩越倭关系75

1.汉初与卫氏朝鲜、赵氏南越——兼论约、誓、册命的成立75

2.汉领朝鲜时代81

3.韩倭等四夷君长90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东亚关系93

一、前言93

二、曹魏时期的中韩倭关系94

三、分裂时期的一元化秩序与多元政权99

四、西晋时期的东夷关系101

五、晋、燕与东夷关系103

1.朝鲜半岛三国鼎立103

2.前燕的兴起104

3.晋、燕、秦、丽、济间的关系——复数天下的出现105

六、晋、燕、南北朝与东夷诸国的封贡关系108

1.朝贡之礼109

2.册封之礼110

3.册封的实例110

4.册封与“外臣的内臣化”116

5.册封的方式121

七、结语——德、礼、政、刑的具体实施123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中韩渤海关系131

一、前言:天下观念的具体化与天下秩序的一元化131

A政:134

B刑:134

C礼:134

D德:134

二、隋及唐初与朝鲜三国的关系134

1.册封与朝贡135

2.隋及唐初的征伐——失礼入刑138

三、唐朝与统一新罗的关系146

1.安东都护府内撤的检讨146

2.册封与朝贡147

四、隋唐与渤海的关系152

五、结语——一元化的德、礼、政、刑秩序156

第五章 倭给隋的“无礼”国书事件160

一、问题所在160

二、“无礼”的惩罚与“无礼”国书的反应161

三、开皇末到大业间内外环境的变化165

1.派使宣谕朝贡167

2.失礼入刑168

四、隋朝为何未出兵倭国?171

1.文帝的处理172

2.炀帝的处理174

五、结语183

第六章 隋唐使臣赴倭及其礼仪问题185

一、前言185

二、裴世清的出使及其礼仪问题186

1.隋使朝见天皇宜用“邻国”礼190

2.隋使裴世清为“大国”之“宣谕”使,并非朝贡使193

3.《日本书纪》记载当时观礼隆重195

4.隋炀帝不许“无礼”行为196

三、关于“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国书问题197

四、高表仁的“争礼”问题202

1.第一次遣唐使之时间205

2.“无令岁贡”如何解释?206

3.高表仁为“宣谕”使206

4.高表仁与倭王争礼的问题207

5.“由是复绝”如何解释?209

五、孙兴进“上唐朝书”问题209

六、礼仪诸问题的检讨213

七、结语219

下篇 东亚文化圈与东亚教育圈的形成225

第一章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227

一、前言227

二、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及其构成诸要素229

1.汉字229

2.儒教230

3.律令232

4.科技233

5.佛教234

三、东亚诸国的特殊性234

第二章 东亚文化圈与教育圈的关系236

一、前言236

二、东亚文化圈与东亚教育圈的形成236

三、东亚教育圈的特质239

1.东亚的汉字与儒学教育243

2.东亚的养士与成圣教育245

第三章 东亚古代士人的共通教养251

一、前言251

二、学校教育252

三、私学教育259

四、留唐教育261

五、结语263

第四章 罗、丽时代“庙学”制的创立与展开266

一、前言266

二、新罗时代的“庙学”制266

1.“庙学”制的创立266

2.“庙学”制的展开272

三、高丽时代的“庙学”制275

1.“庙学”制的创立276

2.“庙学”制的展开292

四、结语301

附述:韩国的“阙里祠”与孔圣后裔303

一、前言303

二、孔圣后裔的东来304

三、鲁城阙里祠305

四、华城阙里祠307

五、政府的尊崇政策308

六、结语309

附录311

台湾的高句丽好太王碑拓本及其碑文研究317

一、台湾所见好太王碑诸拓本及其研究概述317

二、“国馆”乙本的价值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323

1.值得注目的文字324

2.明显误拓者325

3.剪裱贴错位置325

三、结语334

傅馆藏好太王碑原石拓本乙本完整的发现337

一、前言337

二、关于新发现傅馆乙本第一、二、四面拓本339

三、傅馆乙本完整本的特征及其价值342

1.每面用纸分十一段捶拓,四面用纸总数较多342

2.淡墨轻捶浅拓343

3.拓本纵、横线明显343

4.着墨状态的比较344

5.争议释文中的傅馆乙本文字348

四、新发现傅馆其他两种拓本352

结论353

近人论著引用书目355

索引378

图一 天下秩序结构图23

图二 傅馆藏好太王碑乙本原始拓本313

表一 《大唐六典》卷四主客司诸蕃表44

表二 增补诸蕃表48

表三 西晋初东夷诸国内附、朝贡一览表102

表四 晋燕南北朝册封高句丽王表111

表五 东晋南北朝册封百济王表113

表六 北齐册封新罗王表114

表七 南朝册封倭王表115

表八 南北朝时代中国册封东夷诸国王的理由115

表九 隋及唐初对朝鲜三国国王册封表136

表九之一 高丽136

表九之二 百济136

表九之三 新罗137

表十 高丽朝贡隋朝一览表140

表十一 唐朝对统一新罗王册封表148

表十二 唐朝对渤海国王册封表152

表十三 开皇末到大业年间大事记165

表十四 隋倭使臣与新罗、任那使臣记事对照表187

表十五 裴世清诣倭宣劳礼仪推测197

表十六 “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国书记事198

表十七 高表仁赴倭宣谕记事204

表十八 隋唐中国与新罗、日本的京师学校教材表252

表十九 日本古代士人通《史》《汉》或经史之事例258

表二十 好太王碑诸拓本的比较324

表二十一 傅馆乙本四面用纸粘贴张数340

表二十二 傅馆乙本四面用纸长宽341

表二十三 好太王碑着墨状态比较3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