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雪域下的民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雪域下的民族
  • 杨毓骧,杨奇威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153661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雪域下的民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前言1

第一章 独龙族历史溯源1

一、独龙江自然概貌1

二、独龙族历代统属3

第二章 从共耕到私耕的社会形态6

一、刀耕火种的农业6

(一)火山地6

(二)水冬瓜树地10

(三)手挖地11

(四)园地11

二、刀耕农业与经济形态12

(一)公有共耕13

(二)伙有伙耕13

(三)私有伙耕14

(四)私有自耕14

三、家庭经济14

(一)家庭手工业14

(二)家畜饲养18

(三)家庭副业19

(四)物物交换22

第三章 氏族、家庭与伦理道德观25

一、独龙族母系社会的遗存25

(一)婚姻形态的遗存26

(二)家庭共居的母系社会残余27

(三)母子(女)连名制的遗迹28

二、氏族、家族到家庭的演变29

(一)由母系社会到父系家族的产生29

(二)家庭的结构与特征31

三、婚姻形态的变迁34

(一)“阿门”婚34

(二)“安尼婻姆”婚36

(三)非等辈婚38

(四)家族内婚——亚血缘婚39

(五)“转房”婚40

(六)一夫一妻制40

四、伦理道德观与家庭教育43

(一)家庭道德42

(二)社会道德45

(三)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47

(四)原始法规49

第四章 独特的美食·渔猎和采集51

一、主食型食物51

(一)香醇的炒面52

(二)鲜美的“恰饿”和“切堍”53

(三)鱼肉和捕鱼54

(四)酥软的肉包粑粑和菜包粑粑55

(五)香脆的包谷片(扁)56

(六)回味无穷的爆玉米花57

(七)各种各样的火锅饭57

(八)保持新鲜味道的煮食类59

二、香浓醇厚的酒和茶59

(一)甜美可口的水酒59

(二)治风湿的“夏辣”和“卡冷木乔勾”61

(三)必不可少的浓茶61

(四)浓香的漆油蛋茶62

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62

(一)对野生植物的采集62

(二)野生植物加工63

(三)野生菌的采集和食用65

(四)野蜂采集和家蜂饲养65

(五)岩洞中的燕窝68

(六)稀世的药材68

四、特殊的打茶和粉碎工具69

(一)打茶工具69

(二)粉碎工具69

五、重现原始狩猎71

(一)初见兽头71

(二)山神的赐予72

(三)猎神传说与祭祀73

(四)出猎前祭猎神75

(五)集体围猎79

(六)个人打猎82

六、原始捕猎工具83

(一)弓弩和毒箭制作84

(二)地弩制作84

七、捕鱼工具85

(一)竿网夹鱼86

(二)渔网捕鱼87

(三)渔叉戳鱼87

(四)渔爪勾鱼88

(五)骨钩吊鱼88

(六)溜筒捕鱼89

(七)筑坝捕鱼89

(八)笼箩罩鱼90

第五章 服装、节庆与剽牛祭天92

一、远古衣着92

(一)身披树叶与兽皮92

(二)腰着麻布围兜93

二、发饰和装饰品95

(一)披发齐眉95

(二)装饰品96

三、服饰的变化97

(一)喜着衣裤披毛毡97

(二)喜穿怒服或缅服98

四、纺织、染色与工具98

(一)纺织原料99

(二)麻线染色99

(三)精巧的纺织工具100

五、传统娱乐活动101

(一)射弩101

(二)过溜索102

(三)过独木桥103

(四)过藤篾桥103

(五)爬树干、爬峭坡104

(六)游泳104

(七)巴楼木哇(闷水)105

(八)扳手劲105

(九)翻栏杆106

(十)跳绳106

(十一)阿开嘛107

(十二)跷跷板107

(十三)荡秋千108

(十四)捡石子108

(十五)捉迷藏110

六、传统年节111

(一)“卡尔江哇”节111

(二)剽牛祭天117

第六章 独龙江峡谷的建筑艺术121

一、民居建筑121

(一)巢居122

(二)穴居124

(三)木楞房125

(四)竹篾房127

(五)谷仓房128

二、驿道建筑130

(一)独龙江古道130

(二)天桥与栈道131

(三)溜索131

(四)藤索桥133

(五)钢索吊桥134

三、贡独公路通车135

第七章 独龙江的文面女136

一、初识文面女136

二、文面技术与姿势138

(一)自刺138

(二)仰文138

(三)坐文140

三、文面蛮历史溯源140

四、文面女的异释142

第八章 巫师“南木萨”与“天神”145

一、探访“南木萨”145

二、治病神医“南木萨”148

第九章 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158

一、天象与自然历法158

(一)天象物候158

(二)自然历法161

二、原始记事和通信手段162

(一)木刻162

(二)结绳167

(三)传递信息168

三、语言文字169

(一)语言系属169

(二)语言结构及特点170

(三)文字类型及特点171

四、口头文学172

(一)创世史诗173

(二)天人起源神话175

(三)历史传说178

(四)民间故事181

(五)民间歌谣183

五、音乐和舞蹈185

(一)歌曲与乐器的交融185

(二)粗犷的舞蹈186

六、民间艺人和谜语、谚语187

(一)民间艺人187

(二)民间谜语和谚语187

第十章 神秘的察瓦龙190

一、察瓦龙历史渊源190

二、雕梁画栋的房屋建筑194

(一)民居建筑194

(二)官房建筑195

(三)寺庙建筑196

(四)牧场地房196

(五)帐篷197

三、丰富的食品和饮料198

(一)甜美的饮食198

(二)香醇的饮料199

四、家庭与婚姻201

(一)父系大家庭201

(二)婚姻习俗202

五、服饰与纺织203

(一)绚丽的服饰203

(二)纺织与染色204

六、宗教、节庆与丧葬205

(一)宗教205

(二)节庆206

(三)丧葬207

第十一章 密林中的珞巴人211

一、察隅的珞巴人溯源211

二、经济生活213

三、神话传说216

四、婚丧习俗217

(一)家庭217

(二)婚姻218

(三)丧葬218

五、狩猎219

六、饮食生活习惯与粉碎工具221

(一)饮食221

(二)饮料223

(三)吸烟224

(四)炊具224

七、秀丽的服饰225

(一)服饰225

(二)纺织226

八、干栏式木楼227

第十二章 “西藏江南”的僜人229

一、僜人历史溯源229

二、家庭饲养和副业234

(一)饲养业234

(二)竹木加工235

(三)金属冶炼238

(四)纺织240

三、美食与饮料242

(一)美食242

(二)饮料及其他243

四、狩猎和采集244

(一)狩猎244

(二)采集247

五、婚姻、家庭249

(一)婚姻习俗249

(二)个体家庭251

(三)按父系命名252

(四)生育253

六、盛装的服饰与发饰255

(一)盛装的服饰255

(二)绚璨的发饰259

七、干栏木楼262

(一)木楼262

(二)畜厩及其他263

八、宗教与丧葬仪式264

(一)原始宗教264

(二)丧葬268

(三)禁忌271

(四)节庆272

主要参考文献274

后记2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