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女性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德,赫文彦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24531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文言文-初中-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女性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女性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意义1
一、女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二、女性心理学的研究任务2
三、研究女性心理学的意义3
第二节 女性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5
一、女性心理学的研究理论5
二、女性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0
第三节 女性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16
一、女性心理学在欧洲16
二、女性心理学在美国20
三、女性心理学在中国21
第二章 两性的由来23
第一节 性别的生成——性染色体的作用23
第二节 性别的分化——性激素的作用27
第三章 男女的差异32
第一节 男女的生理差异32
一、男女的出生率不同32
二、新生儿的死亡率不同33
三、身长、体重不同33
四、身体发育不同34
五、性成熟早晚不同35
六、呼吸血循机能不同35
七、脑的重量不同37
八、寿命长短不同37
第二节 男女的心理差异39
一、男女心理差异的成因39
二、男女性格的差异41
第四章 能力:个别差异大,性别差异小53
第一节 能力及其个别差异53
一、能力的概念53
二、能力的形成54
三、能力的个别差异57
第二节 男女能力的差异60
一、男女一般能力的差异60
二、男女特殊能力的差异64
第五章 性别偏见及其形成71
第一节 偏见与性别偏见71
一、偏见71
二、性别偏见72
第二节 性别偏见的存在74
一、性别偏见在中国74
二、性别偏见在美国79
第三节 性别偏见的形成80
一、家庭81
二、学校83
第六章 性别歧视及其危害89
第一节 歧视与性别歧视89
一、歧视89
二、性别歧视90
第二节 性别歧视的危害92
一、恶化了女性成长的外部环境92
二、减少了女性建功立业的机会94
三、削弱了女性发展的内部动力99
四、限制了男人个性的充分发展101
五、妨碍家庭的建立与巩固102
六、危及社会的今天和未来103
第七章 创造性105
第一节 什么叫创造性106
一、创造性的界定106
二、创造性的特点107
三、研究创造性的意义109
第二节 创造性的心理结构110
一、智力因素(品质)110
二、非智力因素(品质)115
第三节 艾曼贝尔的理论119
一、创造性的定义119
二、创造性的组成119
三、创造产品的水平120
四、补充资料122
第八章 创造性的识别125
第一节 创造能力测验125
一、创造能力测验的特点125
二、创造能力测验的两种类型128
三、存在的争论129
第二节 创造性人格特征的识别132
一、人格测验132
二、传记调查表133
三、一些研究结果的总结134
第三节 男女创造性的比较136
一、一些研究实例136
二、比较两个方面138
第九章 创造性的培养145
第一节 创造性的制约因素145
一、个人心理方面的因素145
二、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152
第二节 创造性的培养途径与方法160
一、家长160
二、教师162
第十章 个体的社会化168
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述168
一、社会化的界定168
二、社会化的历程170
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171
四、社会化的分期176
第二节 社会动机的形成177
一、生理需要与生理动机177
二、社会需要与社会动机178
三、一个实例178
四、一种理论183
第十一章 社会角色188
第一节 相互作用论188
一、米德的相互作用论188
二、相互作用论的发展189
三、对相互作用论的评价190
第二节 参照群体理论191
一、参照群体的概念191
二、参照群体的测量193
第三节 角色理论194
一、角色的定义195
二、角色扮演与角色学习196
三、角色的分类199
四、角色冲突200
五、对角色理论的评价203
第十二章 性别角色205
第一节 性别与性别角色的含义205
一、性别205
二、性别角色的含义206
第二节 传统的性别角色207
一、传统性别角色的特点207
二、传统性别角色的形成及其结果208
第三节 性别角色的重塑216
一、重塑性别角色的可能性216
二、重塑性别角色的艰巨性219
三、重塑性别角色的途径224
第十三章 心理疾病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229
第一节 心理疾病229
一、心理疾病的概述229
二、心理疾病的分类234
三、自杀239
第二节 心理治疗243
一、心理治疗的概览243
二、心理治疗的方法246
第三节 心理健康255
一、心理健康的标志255
二、心理健康的实现256
第十四章 女性的童年期261
第一节 胎儿261
一、胎儿的成长261
二、胎儿的环境263
第二节 婴儿265
一、身体动作265
二、社会行为267
三、早期经验269
四、性别差异272
第三节 幼儿272
一、游戏行为273
二、交往行为277
三、道德行为287
第十五章 女性的青年期293
第一节 生理发展294
一、身体的发育294
二、性的成熟295
三、发育加速296
四、性的教育297
第二节 运动能力300
一、运动能力的发展300
二、运动能力的测量302
第三节 学习兴趣305
一、学习兴趣的界定305
二、学习兴趣的发展307
三、学习兴趣的性别差异309
第四节 学生集体313
一、团体与集体313
二、集体的特征316
三、集体的测量317
四、集体的培养318
第五节 友谊与爱情320
一、友谊与爱情的异同320
二、友谊与爱情的条件323
三、友谊与爱情的识别328
第十六章 女性的成年期331
第一节 成年生理心理的变化332
一、生理的变化332
二、心理的变化335
第二节 职业337
一、职业的意义337
二、职业的抱负338
三、职业的选择339
四、职业的确定340
五、女性的就业341
第三节 家庭347
一、家庭的组建347
二、子女的教育353
三、家庭的解体358
第十七章 女性的老年期366
第一节 老年的身体367
一、衰老367
二、疾病368
第二节 老年的心理369
一、感觉与记忆369
二、智力与创造力372
三、情感374
四、脑378
第三节 老年的长寿381
一、生命的延长381
二、人口的老化384
三、全程的终结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