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1275076.jpg)
- 郭爱民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2562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论文-写作-研究生-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科技论文概述3
1 绪论3
1.1 科技论文的概念3
1.2 科技论文的特点3
1.3 科技论文的分类4
1.3.1 按科技论文的作用划分4
1.3.2 按科技论文的表达方式和论述内容划分5
1.4 科技论文的作用5
1.5 科技论文的撰写原则6
1.6 科技论文与学术道德7
1.6.1 伪造数据7
1.6.2 剽窃抄袭8
1.6.3 一稿多投9
1.6.4 学术道德教育9
2 科技论文的写作程序12
2.1 确立论文选题12
2.1.1 论文选题与科研课题12
2.1.2 确立论文选题的原则13
2.2 准备论文材料14
2.2.1 材料的分类14
2.2.2 材料的获取方法14
2.2.3 材料的选取原则16
2.3 设计论文结构17
2.3.1 结构及其含义17
2.3.2 结构设计原则18
2.3.3 拟定写作提纲18
2.4 着手论文写作20
2.4.1 准备工作20
2.4.2 起草初稿21
2.4.3 修改定稿22
3 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24
3.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24
3.2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25
3.2.1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25
3.2.2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26
3.3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26
3.3.1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26
3.3.2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27
3.4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常见问题27
3.4.1 文献综述中的常见问题27
3.4.2 文献编排中的常见问题28
3.4.3 创新点阐述中的常见问题28
3.5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典型示例29
中编 科技论文写作39
4 科技论文的撰写格式39
4.1 题名39
4.1.1 题名的概念39
4.1.2 题名的拟定要求39
4.1.3 题名的常见问题40
4.1.4 英文题名的撰写要求41
4.2 署名43
4.2.1 署名的作用43
4.2.2 署名的要求43
4.2.3 署名的规范44
4.3 作者单位45
4.3.1 作者单位的标注要求45
4.3.2 作者单位的标注方法45
4.4 摘要47
4.4.1 摘要的概念47
4.4.2 摘要的作用47
4.4.3 摘要的分类48
4.4.4 摘要的构成要素48
4.4.5 摘要的写作要求48
4.5 英文摘要49
4.5.1 英文摘要的撰写要求49
4.5.2 撰写英文摘要的注意事项51
4.5.3 英文摘要的典型示例52
4.6 关键词58
4.6.1 关键词的概念58
4.6.2 关键词的作用58
4.6.3 关键词的类型58
4.6.4 关键词的选取原则59
4.6.5 关键词的标引程序59
4.7 中图分类号60
4.8 引言61
4.8.1 引言及其作用61
4.8.2 引言的内容61
4.8.3 引言写作例析62
4.8.4 引言撰写要求63
4.9 正文63
4.9.1 正文的标题层次63
4.9.2 正文的内容64
4.9.3 正文的撰写要求65
4.10 结论67
4.10.1 结论的重要性67
4.10.2 结论的内容67
4.10.3 结论撰写要求67
4.10.4 结论撰写示例68
4.11 致谢69
4.11.1 致谢对象69
4.11.2 致谢的撰写要求69
4.11.3 致谢的撰写示例70
4.12 参考文献70
4.12.1 参考文献的作用70
4.12.2 参考文献的引用原则71
4.12.3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71
4.12.4 参考文献著录中的常见问题71
4.13 附录72
4.14 注释72
4.14.1 收稿日期72
4.14.2 基金项目72
4.14.3 作者简介72
5 科技论文的量和单位74
5.1 量名称74
5.1.1 不应使用废弃的量名称74
5.1.2 不应随意改变量名称76
5.1.3 同一个量名称写法应统一76
5.2 量符号76
5.2.1 量符号书写76
5.2.2 量符号下标78
5.3 单位符号79
5.3.1 不应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79
5.3.2 组合单位符号的书写应规范82
5.3.3 应注意区分单位符号的大小写82
5.3.4 不应对单位符号附加其他标记或符号83
5.3.5 不应将非单位符号的“符号”用作单位符号83
5.3.6 一组计量单位相同的并列数值后的单位无须重复写出84
5.4 词头的使用84
5.4.1 应注意使用词头84
5.4.2 不应单独使用词头86
5.4.3 不应重叠使用词头86
5.4.4 词头的系数应在0.1~1000之间86
5.4.5 不应在不能使用词头的单位前加词头87
5.4.6 组合单位加词头的规则87
6 科技论文的外文字符88
6.1 大写外文字符的使用场合88
6.1.1 量纲符号88
6.1.2 标准的代号88
6.1.3 材料硬度符号88
6.1.4 部分量的符号88
6.1.5 化学元素符号首字母88
6.1.6 名词术语的外文缩写89
6.1.7 特征数符号的首字母89
6.1.8 地质年代符号的首字母89
6.1.9 电气技术中的元件符号89
6.1.10 计量单位摄氏度和升的符号89
6.1.11 月份、星期和节日的首字母89
6.1.12 某些特殊函数符号的首字母89
6.1.13 外国人名字、父名及姓的首字母89
6.1.14 来源于人名的计量单位符号的首字母90
6.1.15 SI词头中因数大于等于106的词头符号90
6.1.16 英语专有名称中每个词(冠词、连词、介词、前置词除外)的首字母90
6.2 小写外文字符的使用场合91
6.2.1 普通的计量单位符号91
6.2.2 外国人姓名中的附加词91
6.2.3 机械制图中轴偏差的代号92
6.2.4 附在中文译名后的普通名词原文92
6.2.5 外国人名字、父名及姓的非首字母92
6.2.6 SI词头中因数小于等于103的词头符号92
6.2.7 由两个字母构成表示特殊意义的第二个字母92
6.2.8 由3个以下字母组成的冠词、连词、介词和前置词等92
6.3 正体外文字符的使用场合93
6.3.1 文中的数字93
6.3.2 化学元素符号93
6.3.3 粒子和射线符号93
6.3.4 原子能级的符号93
6.3.5 外文的专有名称93
6.3.6 地理方位和经纬度93
6.3.7 光谱线所用的字母93
6.3.8 代表光谱型的星群93
6.3.9 地层剖面、土壤剖面94
6.3.10 代表形状的拉丁字母94
6.3.11 表示次序的拉丁字母94
6.3.12 非量符号的下角标字母94
6.3.13 数学式中用正体的字母94
6.3.14 地质时代和地质学符号95
6.3.15 不表示量符号的外文缩写96
6.3.16 酸碱度、材料硬度等特殊符号96
6.3.17 计量单位、SI词头和量纲符号96
6.3.18 计算机程序语句和数字信息代码96
6.3.19 电气线路图中的设备、元器件符号96
6.3.20 生物学中属以上(不含属)的拉丁学名96
6.3.21 螺纹代号、基本偏差代号、金属材料符号97
6.3.22 仪器、产品、标准、元件和规程等的型号、牌号、编号和代号97
6.4 斜体外文字符的使用场合97
6.4.1 物理量符号97
6.4.2 特征数符号97
6.4.3 数学中应使用斜体的字母98
6.4.4 生物学中属以下(含属)的拉丁学名98
6.4.5 量符号中代表量和变动性数字的下角标符号98
6.4.6 表示化合物的旋光性、分子构型和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99
6.5 黑体外文字符的使用场合99
6.5.1 表示矢量(向量)、张量和矩阵等的外文字符99
6.5.2 集合论中的数集符号99
6.5.3 要求用黑体的其他数学符号99
6.6 白体外文字符的使用场合99
7 科技论文的插图设计101
7.1 插图的特点101
7.2 插图的分类101
7.2.1 线条图101
7.2.2 照片图102
7.3 插图的设计要求103
7.4 简易函数图设计规范104
7.4.1 图序104
7.4.2 图题105
7.4.3 坐标轴105
7.4.4 标目105
7.4.5 标值107
7.4.6 坐标轴增量方向110
7.4.7 数据点111
7.4.8 曲线111
7.4.9 函数曲线的覆盖率111
7.4.10 函数曲线的叠放112
7.4.11 图例113
8 科技论文的表格设计115
8.1 表格的设计原则115
8.2 表格的分类115
8.2.1 系统表115
8.2.2 无线表116
8.2.3 卡线表117
8.2.4 三线表117
8.3 三线表的设计规范118
8.3.1 表序118
8.3.2 表题118
8.3.3 项目栏118
8.3.4 表身119
8.3.5 表注120
8.4 表格排版的技术处理120
8.4.1 续表120
8.4.2 卧排表121
8.4.3 合页表121
8.4.4 插页表122
8.4.5 栏目互换122
8.4.6 竖表转栏123
8.4.7 横表分段123
8.4.8 含有插图的表格处理124
9 科技论文的公式编排125
9.1 公式序号的编排125
9.2 数学式的编排126
9.2.1 数学式中量符号的说明126
9.2.2 数学式的编排格式126
9.2.3 居中排数学公式后的点号131
9.3 化学式的编排132
9.3.1 分子式的编排132
9.3.2 化学结构式的编排132
9.3.3 化学反应式的编排134
9.3.4 化学方程式的编排135
9.3.5 热化学方程式的编排136
10 科技论文的数字用法137
10.1 汉字数字的使用场合137
10.1.1 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中的数字137
10.1.2 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137
10.1.3 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的约数137
10.1.4 用“多”“余”“约”“上下”“左右”等表示的约数138
10.1.5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中的数字138
10.1.6 中国清代以前(含清代)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中的数字138
10.1.7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139
10.1.8 古籍文献标注中的数字139
10.2 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场合139
10.2.1 计数的数字140
10.2.2 物理量量值140
10.2.3 非物理量量词前面的数值140
10.2.4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141
10.2.5 引文(古籍除外)标注中的数字142
10.2.6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产品型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中的数字143
10.3 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规则143
10.4 公差的表示方法144
10.5 数值的修约规则145
10.6 数值表述的有关问题146
10.6.1 数值增减的正确表述146
10.6.2 翻番与增倍的对比关系147
10.6.3 百分点的正确表述148
10.6.4 增减“×成”的含义148
10.6.5 数值前后表示概数的词的使用149
11 科技论文的标点符号151
11.1 顿号151
11.1.1 顿号的使用场合151
11.1.2 顿号误用的情形152
11.2 逗号153
11.2.1 逗号的使用场合153
11.2.2 逗号误用的情形155
11.3 分号156
11.3.1 分号的使用场合156
11.3.2 分号误用的情形157
11.4 句号158
11.5 冒号159
11.5.1 冒号的使用场合159
11.5.2 冒号误用的情形161
11.6 问号162
11.6.1 问号的使用场合162
11.6.2 问号误用的情形163
11.7 引号164
11.7.1 引号的使用场合164
11.7.2 引号误用的情形166
11.8 括号167
11.8.1 括号的使用场合167
11.8.2 括号误用的情形167
11.9 破折号168
11.9.1 破折号的使用场合168
11.9.2 破折号误用的情形169
11.10 省略号169
11.10.1 省略号的使用场合169
11.10.2 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原则170
11.10.3 省略号误用的情形170
11.11 着重号171
11.12 连接号171
11.12.1 一字线“—”的使用场合171
11.12.2 半字线“-”的使用场合172
11.12.3 浪纹线“~”的使用场合173
11.12.4 二字线“——”的使用场合173
11.12.5 连接号误用的情形174
11.13 间隔号174
11.13.1 间隔号的使用场合174
11.13.2 间隔号误用的情形175
11.14 书名号176
11.14.1 书名号的使用场合176
11.14.2 书名号误用的情形178
11.15 专名号179
11.16 其他标号179
11.16.1 分隔号179
11.16.2 代字号180
11.16.3 标示号180
12 科技论文的语言文字182
12.1 科技论文语言特点和要求182
12.1.1 科技论文的语言特点182
12.1.2 科技论文的语言使用要求182
12.2 科技论文文字使用规范182
12.2.1 科技论文应使用规范汉字183
12.2.2 科技论文应杜绝别字183
12.3 科技论文常见语病剖析185
12.3.1 隐含政治差错185
12.3.2 词语选用欠妥189
12.3.3 句子成分残缺197
12.3.4 成分搭配不当200
12.3.5 成分次序颠倒203
13 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209
13.1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209
13.1.1 主要责任者或其他责任者209
13.1.2 题名210
13.1.3 版本211
13.1.4 出版项211
13.1.5 页码213
13.1.6 析出文献213
13.2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标注法214
13.3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格式215
13.3.1 专著的著录格式215
13.3.2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217
13.3.3 连续出版物的著录格式218
13.3.4 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218
13.3.5 专利文献的著录格式219
13.3.6 国家标准的著录格式219
13.3.7 论文集、会议录的著录格式220
13.3.8 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220
13.3.9 科技报告的著录格式220
13.3.10 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221
13.4 著者-出版年制参考文献标注法221
13.5 著者-出版年制参考文献著录格式223
下编 学术论文投稿与检索227
14 学术论文的投稿要求227
14.1 投稿方向和技巧227
14.1.1 论文投稿方向227
14.1.2 论文投稿技巧228
14.2 投往国外英文期刊论文稿的录排228
14.3 如何向国外英文期刊投稿230
14.3.1 投寄前的文稿检查230
14.3.2 投寄文稿注意事项231
14.4 如何向国内中文期刊投稿232
14.4.1 了解学术影响232
14.4.2 知晓征稿范围233
14.4.3 阅读征稿简则233
14.5 投稿信的撰写236
14.5.1 投稿信的内容236
14.5.2 给国外英文期刊的投稿信实例236
14.5.3 与编辑的通信联系238
14.6 作者与稿件“三审”239
14.6.1 审稿制度239
14.6.2 审稿结果240
14.7 作者与校对工作242
14.7.1 校对注意事项242
14.7.2 常用校对符号243
15 国际三大文献检索系统244
15.1 《工程索引》(Ei)244
15.1.1 Ei简介244
15.1.2 Ei来源期刊245
15.1.3 Ei Compendex核心和非核心数据的区别245
15.1.4 Ei对论文内容和水平的要求246
15.1.5 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246
15.1.6 英文摘要各要素的写作247
15.1.7 英文摘要的文字248
15.1.8 英文摘要的文体风格249
15.2 《科学引文索引》(SCI)250
15.2.1 SCI简介250
15.2.2 SCI来源期刊251
15.2.3 SCI产品251
15.2.4 SCI数据库251
15.2.5 SCI对中文论文内容和水平的要求252
15.3 《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252
15.3.1 ISTP简介252
15.3.2 国际会议对论文编排格式的要求253
附录A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256
附录B 英文书刊主要校对符号及用法示例261
附录C 2008年E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265
附录D 2008年E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非核心期刊)273
附录E 2007年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