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学讲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学讲义](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1268686.jpg)
- 孙振编纂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26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学讲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1
第一章 教育之意义1
第一节 教育之任务1
第二节 教育之要素及范围3
第三节 教育之定义5
第二章 教育之必要8
第三章 教育之效能及制限10
第一节 教育之效能11
第二节 教育之制限14
第四章 教育之进化28
第五章 教育之理论及实际39
第一节 理论家与实际家39
第二节 教育的天才40
第三节 术之价值41
第四节 理论之价值42
第五节 理论与实际之关系43
第六节 人类教育之理想与国民教育之实际44
第六章 教育学与他科学之关系45
第七章 教育学之区分52
第二编 教育目的论60
第一章 教育之目的60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生活之准备60
第二节 教育之终局目的63
第三节 国民教育之目的65
第四节 女子教育之目的69
第二章 教育理想之变迁72
第一节 古代希腊之教育72
第二节 罗马之教育76
第三节 中世纪之教育79
第四节 文艺复兴时代之教育84
第五节 宗教改革及其反动时代之教育85
第六节 十七世纪之教育86
第七节 十八世纪之教育87
第八节 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之教育88
第三编 教育方法论93
(甲)教学论93
第一章 教授之意义及其内容93
第二章 教授之目的95
第三章 教授之材料98
第一节 选择材料之标准98
第二节 教材之排列103
第三节 教材之统合108
第四节 教材分配之实施案113
第四章 形式的陶冶128
第五章 教授之顺序135
第六章 教授之样式与形式142
第一节 教授之样式142
第二节 教授之形式149
第三节 动的教授方法151
第七章 教科书之利弊及其要件158
第八章 学习之经济161
第九章 自学自习之指导165
(乙)训育论169
第一章 训育之目的169
第一节 训育之价值169
第二节 训育之意义170
第三节 训育与教育方法之统一173
第四节 理想的性格与教育之目的174
第五节 理想的中国人之性格175
第二章 性格之基础与训育177
第一节 本能与行为及性格177
第二节 习惯与行为及性格180
第三节 道德的意识与性格及训育183
第四节 性格之直接训练与间接训练184
第五节 气质与性格及训育186
第六节 男女之性与训育188
第三章 年龄与训育188
第一节 道德意识之自然的发达与训育188
第二节 婴儿期190
第三节 幼儿期190
第四节 儿童期191
第五节 青年前期192
第六节 青年后期195
第七节 训育与自己修养197
第四章 训育之主义198
第五章 训育实施之地点202
第一节 训育上家庭学校社会相互之关系202
第二节 家庭之训育204
第三节 学校之训育208
第四节 社会之训育212
第六章 学校训育之方法215
第一节 性格之间接训练216
第二节 性格之直接训练219
第七章 训育之彻底233
(丙)美育论234
第一章 美育之目的234
第二章 美育之方法238
第一节 教授上之美育238
第二节 训育上之美育239
第三节 体育上之美育240
第四节 设备上之美育240
第五节 赏鉴校外美术241
(丁)体育论241
第一章 体育之目的241
第二章 身体之达发243
第三章 体育之方面及其方法251
第一节 锻炼身体之方法252
第二节 养护之方法255
第四编 教育之主体及客体论265
第一章 教育主体之意义及其起原265
第二章 教师之资格267
第三章 校长之资格276
第四章 女教师之得失278
第五章 教育客体之意义及其内容281
第六章 精神之发达282
第七章 知能之差异及其测定之方法286
第八章 知能之型式292
第九章 知能之高低及特殊教育295
第十章 教育之时期302
第五编 保育论305
第一章 保育之意义及其目的305
第二章 保育之方法307
第一节 保育之设施307
第二节 保育之项目309
第三章 幼稚园之起原及其倾向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