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重庆简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重庆简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1267742.jpg)
- 俞荣根,张凤琦主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6417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57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574页
- 主题词:重庆市-地方史-1949-2002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重庆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1.重庆的历史沿革1
2.开埠至抗战前夕的重庆7
3.抗战时期的重庆13
4.解放前夕的重庆22
第一编 西南大区时期的重庆(1950~1954.6
第一章 重庆解放与新政权的建立27
一、进军大西南与重庆解放27
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27
重庆的解放30
二、接管与建立政权33
重庆的接管33
西南局和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的建立38
组建中共重庆市委和市人民政府45
区级政权与群团组织的建立48
三、整顿社会秩序与巩固新生政权51
整顿社会秩序51
巩固新生政权60
第二章 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66
一、建设重庆的方针和主要任务66
二、实行民主改革70
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运动70
城市工厂的民主改革运动73
婚姻与司法改革77
三、抗美援朝与“三反”、“五反”82
抗美援朝运动82
“三反”、“五反”运动87
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文化教育的新生92
国民经济的恢复92
文化教育的新生100
市政建设的进步106
第二编 省辖市时期的重庆(1954.7~1983.1
第三章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11
一、宣传总路线与制定“一五”计划111
学习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111
制定“一五”计划115
二、“一五”计划的实施与成就119
初步奠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基础119
社会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126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131
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33
农业合作化运动133
手工业合作化139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42
四、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初步形成149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53
第四章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55
一、整风与反右155
整风运动的兴起155
“反右”及其扩大化的影响159
二、大跃进年代162
制定综合性现代化工业城市蓝图162
“大办钢铁”运动与工业建设大干快上165
各行各业全面掀起跃进高潮169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大跃进的失误175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175
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城市的发展179
反右倾和继续“大跃进”181
“大跃进”的严重后果184
四、调整与曲折发展189
总结“大跃进”的教训189
农村工作的调整192
城市经济的调整196
“左”倾错误再度出现201
第五章 十年内乱与三线建设207
一、“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208
内乱的发生与不断升级208
大规模武斗及其严重影响212
“斗、批、改”及其危害216
整顿与反整顿的较量222
二、三线建设226
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实施226
沿海大批企事业单位的内迁229
新建与改扩建项目233
三线建设的作用和经验教训240
第六章 伟大的转折245
一、在徘徊中前进246
全市深入揭批“四人帮”246
“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248
二、历史转折的实现251
“真理标准大讨论”缓慢展开251
历史性转折的标志254
平反冤、假、错案256
三、全面拨乱反正259
经济建设的整顿与恢复259
教育事业的整顿与恢复266
科技事业的恢复与发展271
第三编 计划单列市时期的重庆(1983.2~1997.2
第七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79
一、建立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28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280
人民公社体制的变革283
调整产业结构与改革统购派购制度286
二、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288
三、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293
稳定土地承包权与放活经营权293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初步发展295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困境300
第八章 计划单列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03
一、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304
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缘起304
城市计划单列体制改革307
推行市带县的城乡一体化新体制310
二、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312
积极探索财政金融体制改革312
价格体制改革316
流通体制改革319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322
三、国有企业体制改革324
国企改革的先声与扩权让利324
推行经济责任制与转换经营机制330
探索军工体制改革新路子334
国企战略性改组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337
四、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341
扩大对外开放341
加快市场体系改革344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347
第九章 民主法制与精神文明建设350
一、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350
恢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350
人民政协工作的恢复与发展358
二、执政党建设362
新时期的整党工作362
反腐倡廉与查处大案要案366
三、“六四”风波与精神文明建设370
1989年的政治风波在重庆370
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373
四、文化事业的恢复和发展377
文学艺术创作的恢复和发展377
文化市场的繁荣与文化产业的初步发展382
广播电视与新闻出版业的发展384
第十章 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390
一、建设长江上游的科技中心390
科技体制改革390
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促进397
二、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402
教育体制改革402
深化改革与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407
三、科教兴渝战略的提出与实施411
依靠科技振兴重庆411
“科教兴渝”战略的实施415
第四编 直辖市时期的重庆(1997.3~2002.12
第十一章 重庆直辖市的建立420
一、直辖与新重庆的使命420
历史选择了重庆420
机遇与使命426
行政管理新格局430
二、三峡百万大移民435
一个世界级难题435
振奋精神破解难题439
三、库区建设与扶贫攻坚445
高速发展的库区经济445
制定扶贫工作方针和计划449
扶贫攻坚战452
第十二章 西部大开发序曲458
一、世纪之交的战略举措458
二、新的机遇和挑战462
三、战略思路与“十五”计划467
第十三章 新重庆的历史新篇章473
一、社会经济全面进步473
国企改革出现重大转机473
经济结构明显改善476
基础设施突飞猛进479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483
对外开放的可喜局面486
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489
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民主法制建设48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发展491
新政协的建立和政协工作的成就406
依法行政取得明显进步498
三、实施“科教兴渝”战略的新突破500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500
建设西部人才培养中心503
科教带动经济发展506
四、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欣欣向荣509
推动理论学习和宣传工作深入发展509
文学艺术创作更加繁荣512
群众文化群星灿烂518
文物发掘保护获得重要进展520
广播电视与新闻出版业蓬勃向上523
附录527
附录一:中国共产党历届重庆市委主要领导人名单527
附录二:中国共产党历届重庆市顾问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名单535
附录三:历届重庆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名单536
附录四:历届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名单537
附录五:历届重庆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名单542
附录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历届重庆市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名单549
后记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