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公共政策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公共政策基础
  • 张亲培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14087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518页
  • 主题词:公共政策-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公共政策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政策分析的社会责任1

第一章 公共政策引论1

第一节 公共政策界说1

一、公共政策勃兴的背景2

二、公共政策释义9

三、公共政策的演进18

四、公共政策的限界21

第二节 公共政策理论的生成和发展23

一、公共政策理论的体系化23

二、公共政策理论的展开30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41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涵义、特点和类型41

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因素三、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45

四、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种形式48

第二章 公共政策体制55

第一节 公共政策体制概述55

一、公共政策体制问题的提出56

二、公共政策体制的涵义58

三、公共政策体制的特征61

四、公共政策体制的地位与功能63

第二节 公共政策体制的要素、内容与类型65

一、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要素65

二、公共政策体制的主要内容73

三、公共政策体制的基本类型77

第三节 公共政策体制的变革与发展79

一、公共政策体制变革与发展释义79

二、公共政策体制变革的内容80

三、公共政策体制变革的方式82

四、公共政策体制变革与发展的影响因素85

五、公共政策体制变革与发展的过程及其管理87

第四节 西方国家公共政策体制的实践模式89

一、西方国家公共政策权力结构89

二、西方国家公共政策组织结构94

三、西方国家公共政策功能配置95

四、西方国家公共政策运行机制97

第五节 中国公共政策体制的实践模式及变革方向103

一、中国的公共政策权力结构103

二、中国的公共政策组织结构109

三、中国的公共政策功能配置113

四、中国的公共政策运行机制117

第三章 公共政策主体123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主体的界定123

一、公共政策主体的概念范畴124

二、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27

第二节 公共政策主体的分类、构成和素质134

一、公共政策主体的分类134

二、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137

三、公共政策主体的素质155

第三节 公共政策主体的整合159

一、国家权威主体的权力配置160

二、社会主体的政治参与164

三、公共政策主体整合与社会治理结构的变迁167

第四章 公共政策问题建构与议程设定172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建构172

一、公共政策问题研究172

二、公共政策问题背景174

三、公共政策问题识别175

四、公共政策问题分析179

五、公共政策问题优化198

第二节 公共政策议程设定201

一、公共政策议程的基本形式202

二、公共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204

三、公共政策议程设定的模式208

四、公共政策议程创立的途径和策略211

五、公共政策议程的阻滞障碍与秩序重建215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建构与议程设定的中国视野219

一、中国政策问题的现实视野219

二、中国政策议程的现实视野222

第五章 公共政策形成230

第一节 公共政策规划230

一、公共政策规划的涵义230

二、公共政策规划的类型233

三、公共政策规划的依据234

四、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238

五、公共政策规划的程序241

第二节 公共政策论证253

一、公共政策论证的基本要素254

二、公共政策论证的方式255

三、公共政策对话257

第三节 决策的理论模型259

一、理性途径与政策形成259

二、政治途径与政策形成267

三、公共选择与政策形成275

四、博弈论与政策形成277

五、决策模型的整合279

第四节 公共政策形成中的影响因素283

一、理性与非理性283

二、信息与技术287

三、权力与民意289

四、全球化与本土化296

五、政策网络与政策社群302

第五节 中国的决策过程及其变革304

一、政策过程:以理性决策模式为中心305

二、政策过程的改革:以渐进主义为中心308

三、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策略309

第六章 公共政策合法化314

第一节 政策采纳314

一、政策采纳的涵义及其重要意义314

二、政策采纳的过程315

第二节 政策合法化321

一、政策合法化概述321

二、权威部门政策的合法化过程326

第七章 公共政策实施334

第一节 公共政策实施概述334

一、公共政策实施的涵义与特点335

二、公共政策实施的过程与手段337

第二节 政策实施理论的发展轨迹340

一、行政执行理论的演变340

二、政策实施理论的发展341

三、政策实施研究的意义350

第三节 政策实施的理论模型352

一、政府政策实施模型352

二、政策实施的相互调适模型354

三、政策实施的循环模型355

四、政策实施的过程模型356

五、政策实施的博弈模型358

六、政策实施的组织模型359

七、宏观与微观实施模型361

八、实施变量模型362

九、府际间政策实施模型364

第四节 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366

一、问题的可处理性366

二、政策本身的法定规制能力367

三、政策以外的非法定变量369

四、实施机构如何对待目标群体374

五、对政策实施的有效监督377

六、政策实施责任的追究382

第八章 公共政策工具387

第一节 政策工具概述387

一、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387

二、政策工具的涵义389

三、政策工具的特点391

四、政策工具研究的途径393

第二节 政策工具的分类396

一、政策工具分类研究396

二、基本的政策工具400

三、公共政策新工具405

第三节 政策实施中政策工具的选择409

一、政策工具选择的原则409

二、政策工具选择的相关因素分析411

三、政策工具选择的模型416

四、我国政策实施中政策工具的选择419

第九章 公共政策评估425

第一节 公共政策评估概述425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涵义、性质和功能425

二、公共政策评估理论的发展429

三、政策评估的现实演进431

四、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434

第二节 公共政策评估系统的构成437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要素437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442

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444

四、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因素450

第三节 中国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53

一、中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453

二、改进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的对策思路455

第十章 公共政策变迁与终结462

第一节 政策变迁462

一、政策变迁概述463

二、政策变迁的类型465

三、政策变迁的原因467

四、政策失效、政策学习与政策变迁469

五、政策变迁的理论模型475

六、政策变迁的现实思考479

第二节 政策终结480

一、政策终结概述481

二、政策终结的类型483

三、政策终结的影响因素484

四、政策终结的策略489

五、政策终结的现实思考490

参考文献496

后记5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