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客家文化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客家文化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1243166.jpg)
- 谢重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534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客家-民族文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客家文化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客家学的奠基及其局限2
二 当前学界关于客家源流的主要争论13
三 民族和民系多元一体理论观照下的“客家”界定21
四 从不同层面观察和认识客家文化24
上编 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发展31
第一章 客家形成之前华南的社会变迁与民族格局31
第一节 六朝至唐初华南溪洞社会的缓慢变化32
第二节 唐代对华南溪洞社会的经略39
一 南选的推行与变化39
二 地方首领世袭刺史制的终结42
三 地方官加强礼乐教化45
第三节 五代闽国对福建的开发与福佬民系的形成47
一 人口和社会结构巨变,民族融合加速进行49
二 漳、泉密切互动,福佬民系最终形成50
第四节 盘瓠蛮的南迁与畲族的形成57
一 盘瓠蛮的南迁57
二 畲族的形成74
第二章 客家民系的形成85
第一节 唐安史之乱后北方、江淮人民的南迁85
一 安史之乱阶段北方和江淮人民的南迁86
二 唐末至宋初赣南、闽西接受移民的情况91
第二节 汀州经济社会的发展96
第三节 “汀赣贼”的活动与客家民系的孕育100
第四节 客家民系在南宋的初步形成106
第五节 客家形成初期中心地域在闽西116
第三章 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130
第一节 客、畲联合抗元与畲族融入客家——客家民系发展的第一次高潮130
一 文天祥、张世杰领导的畲汉人民保宋抗元斗争130
二 元初畲汉武装的反抗斗争134
三 元代中后期畲汉人民的反抗斗争145
四 族群互动中客家民系的发展152
第二节 明代的畲、客融合与客家扩张——客家民系发展的第二次高潮163
一 “征瑶”和“抚瑶”163
二 南赣巡抚的设立172
三 王阳明的剿抚功业及其心学在畲、客融合中的作用177
四 粤中的畲、瑶、客家融合184
第四章 明清时期客家人的对外拓展188
第一节 客家向闽南的推移及其与福佬民系的接触——附论土楼的起源与演变188
第二节 客家人向台湾、四川、东南亚、赣北和浙西南的迁徙204
一 移民台湾205
二 移民四川218
三 移民东南亚221
四 移民赣西北227
五 移民浙西南230
第三节 客家移民珠江三角洲、西江流域、广东西部及广西和海南——附论“客家”称谓出现的时间233
一 康雍乾时期客家人向珠江三角洲、西江流域及广西的迁移233
二 土客斗祸及客家人大举迁入广东西部、广西、海南236
三 关于客家称谓正式出现问题的讨论240
第五章 台湾客家史的几个问题253
第一节 汀州客、漳州客与潮籍移民中的非客家人253
一 汀州客对台湾开发的贡献254
二 若干漳州移民的族群属性问题262
三 潮籍移民的族群属性问题264
第二节 台湾闽、客族群建立和谐、合作关系的基础与途经266
一 义民问题266
二 客家运动271
三 建立闽、客族群和谐、合作的基础与路径277
下编 客家传统文化探析287
第六章 客家传统产业287
第一节 山地农业和山林副业288
一 耕种山田288
二 经济作物种植和山林副业291
第二节 矿冶业296
第三节 手工业300
一 织布业300
二 丝织业和棉织业301
三 造纸业301
四 刻书业303
第四节 商业305
第七章 客家宗教与民间信仰310
第一节 巫道结合的客家道教311
一 神仙道教的传入和衰落311
二 赣南的民间道教315
三 闽西的民间道教320
四 粤东、粤北的民间道教323
第二节 客家民俗佛教325
一 客地的正统佛教325
二 客家民俗佛教327
第三节 客家民间信仰344
一 赣南客家杂神344
二 闽西客家杂神348
三 粤东客家杂神350
四 客地各片共同的杂神353
五 石崇拜和树崇拜357
第八章 客家山歌源流探析361
第一节 情歌是客家山歌的精华,其本质特征是乡民原始的生命力紧紧拥抱生活本身361
第二节 客家山歌的文化渊源370
一 此前关于客家山歌渊源诸说370
二 客家山歌根在客地374
第三节 客家山歌形成的时间383
第四节 客家山歌之河中的两座波峰390
一 太平天国歌谣391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闽粤边苏区革命歌谣396
第九章 客家形成崇文重教风气的历史进程406
第一节 客家崇文重教风气举证407
第二节 客家民风由“野”向“文”的转变418
一 宋元时期客家民风的基本特征418
二 明中叶后闽西、粤东客地文教的进步和民风的丕变423
第三节 推动客家民风转变的关键因素432
一 官师的推动433
二 理学的传播439
三 宗族的作用448
第十章 客家人文性格与客家文化特质刍议456
第一节 客家人的人文性格457
第二节 客家文化类型与特质471
结语487
参考文献490
后记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