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及分析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
  • 倪哲明,陈爱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4843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无机化学-高等学校-教材;分析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无机及分析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化学反应基本理论1

1.1基本概念1

1.1.1体系与环境1

1.1.2相1

1.1.3状态和状态函数2

1.1.4过程与途径2

1.1.5热力学能、热和功3

1.1.6热力学第一定律4

1.2热化学4

1.2.1化学反应进度4

1.2.2反应热(Q)和焓(H)5

1.2.3盖斯定律7

1.2.4标准摩尔生成焓与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计算7

1.3化学反应方向和吉布斯自由能8

1.3.1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9

1.3.2标准摩尔熵及标准摩尔反应熵变计算9

1.3.3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方向的最终判据10

1.3.4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ΔfG?m与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ΔrG?m11

1.4化学反应速率12

1.4.1反应速率理论12

1.4.2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14

1.4.3基元反应和质量作用定律15

1.4.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7

1.5化学平衡及其移动20

1.5.1化学平衡及其特征20

1.5.2标准平衡常数20

1.5.3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23

1.5.4平衡移动23

习题25

第2章 分析化学基础30

2.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30

2.1.1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30

2.1.2分析化学的定义30

2.1.3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30

2.2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31

2.2.1化学分析31

2.2.2仪器分析31

2.3分析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32

2.3.1分析的一般过程32

2.3.2分析结果表示34

2.4滴定分析法概论34

2.4.1滴定分析基本概念34

2.4.2溶液浓度表示方法34

2.4.3滴定分析法分类37

2.4.4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37

2.4.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38

2.4.6滴定分析中的计算39

2.5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40

2.5.1有效数字41

2.5.2有效数字的运算41

2.6分析化学中的误差42

2.6.1误差与准确度43

2.6.2定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43

2.7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44

2.7.1随机误差分布规律44

2.7.2偏差与精密度44

2.7.3总体平均值的估计45

2.7.4可疑值的取舍47

2.7.5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49

习题50

第3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53

3.1气体53

3.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53

3.1.2道尔顿分压定律及其应用54

3.2溶液和分散系55

3.3稀溶液的通性56

3.3.1依数性56

3.3.2溶液的蒸气压下降56

3.3.3溶液的沸点升高57

3.3.4溶液的渗透压58

3.4胶体溶液60

3.4.1溶胶的基本特征60

3.4.2溶胶的基本性质61

3.4.3溶胶粒子带电原因62

3.4.4胶团结构62

3.4.5溶胶的稳定性和凝结63

3.4.6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的比较64

习题64

第4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67

4.1电解质的电离67

4.1.1离子氛67

4.1.2活度与活度系数68

4.2酸碱质子理论68

4.2.1酸、碱的基本概念69

4.2.2酸碱的相对强弱70

4.3酸碱平衡72

4.3.1酸碱溶液pH的计算72

4.3.2平衡的移动76

4.4酸碱指示剂81

4.4.1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81

4.4.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82

4.5酸碱滴定83

4.5.1滴定曲线83

4.5.2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87

4.5.3酸碱滴定应用示例88

习题89

第5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92

5.1沉淀溶解平衡92

5.1.1溶度积常数92

5.1.2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93

5.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93

5.2.1同离子效应93

5.2.2盐效应94

5.3溶度积原理及其应用94

5.3.1溶度积原理94

5.3.2溶度积原理的应用95

5.3.3分步沉淀和沉淀转化97

5.4沉淀滴定法98

5.4.1莫尔法99

5.4.2佛尔哈德法99

5.4.3法扬司法101

习题101

第6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104

6.1基本概念104

6.1.1氧化数104

6.1.2氧化与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05

6.1.3原电池106

6.1.4电极电势107

6.1.5标准电极电势108

6.2电极电势的应用110

6.2.1电池反应的电动势E与ΔG的计算110

6.2.2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式111

6.2.3原电池的电动势E计算112

6.2.4条件电极电势113

6.3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114

6.3.1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方向114

6.3.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限度(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116

6.3.3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K?a及K?sp)118

6.3.4计算pH值118

6.4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119

6.4.1元素电势图119

6.4.2元素电势图的应用119

6.5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121

6.5.1氧化还原反应的复杂性121

6.5.2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122

6.6氧化还原滴定法123

6.6.1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曲线123

6.6.2氧化还原指示剂125

6.7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126

6.7.1重铬酸钾法126

6.7.2高锰酸钾法127

6.7.3碘量法129

6.7.4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132

习题133

第7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137

7.1原子的结构137

7.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38

7.2.1微观粒子能量的量子化规律138

7.2.2微观粒子(电子)的运动特征140

7.2.3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143

7.2.4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像145

7.3多电子原子结构149

7.3.1核外电子排布规则149

7.3.2电子排布式与电子构型153

7.4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154

7.4.1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54

7.4.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155

7.5化学元素161

7.5.1元素概述161

7.5.2 d区元素162

7.5.3 ds区元素168

习题174

第8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179

8.1配合物的组成与命名179

8.1.1配合物的定义179

8.1.2配位化合物的组成180

8.1.3配位化合物的命名181

8.2配位平衡及其影响因素182

8.2.1配位化合物的平衡常数182

8.2.2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184

8.3螯合物及其特点187

8.3.1螯合物187

8.3.2螯合物的特点188

8.4 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及其稳定性188

8.4.1 EDTA的性质及其解离平衡188

8.4.2影响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89

8.4.3 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191

8.5配位滴定法192

8.5.1配位滴定曲线192

8.5.2准确滴定某一金属的条件193

8.5.3配位滴定的酸度范围194

8.6金属指示剂194

8.6.1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194

8.6.2金属指示剂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95

8.7配位滴定法的分类及干扰离子的消除196

8.7.1配位滴定法的分类196

8.7.2滴定干扰的消除197

习题199

第9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201

9.1离子键理论201

9.1.1离子键的形成201

9.1.2离子键的性质202

9.1.3晶格能203

9.2共价键理论203

9.2.1路易斯理论203

9.2.2共价键理论204

9.2.3共价键参数206

9.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09

9.3.1 VSEPR理论基本要点209

9.3.2分子构型与电子对空间构型的关系210

9.3.3 VSPER理论预测分子构型步骤210

9.4杂化轨道理论212

9.4.1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212

9.4.2杂化轨道的类型213

9.4.3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214

9.5配合物的价键理论215

9.5.1价键理论的要点215

9.5.2中心离子的杂化215

9.5.3价键理论的应用217

9.6分子轨道理论219

9.6.1分子轨道理论要点219

9.6.2分子轨道能级图221

9.7晶体结构223

9.7.1晶体的特征223

9.7.2晶体的内部特征223

9.7.3晶体的分类224

9.7.4离子晶体225

9.7.5分子晶体228

9.7.6金属晶体232

9.7.7原子晶体234

9.7.8多键型晶体234

习题235

第10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38

10.1概述238

10.1.1光的基本特性238

10.1.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239

10.2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240

10.2.1朗伯-比尔定律240

10.2.2吸收系数240

10.2.3影响吸收定律的因素241

10.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42

10.3.1光源242

10.3.2单色器243

10.3.3吸收池243

10.3.4检测器244

10.3.5信号显示器244

10.4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244

10.4.1显色反应及显色剂244

10.4.2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245

10.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246

10.5.1分光光度法的误差246

10.5.2分光光度法测量条件的选择247

10.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方法248

10.6.1单组分定量分析248

10.6.2多组分定量分析249

10.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实例250

10.7.1单组分含量测定250

10.7.2配合物组成的测定251

10.7.3弱酸解离常数测定252

习题252

第11章 现代仪器分析254

11.1原子发射光谱法254

11.1.1方法原理254

11.1.2仪器结构与原理255

11.1.3常见发射光谱仪简介256

11.2 X射线衍射分析法257

11.2.1 X射线衍射的物理学基础258

11.2.2 X射线衍射方法259

11.2.3 X射线衍射仪260

11.3热分析260

11.3.1热分析技术基础及定义261

11.3.2热分析方法261

11.3.3热分析的应用262

11.4气相色谱分析263

11.4.1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63

11.4.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265

11.4.3气相色谱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266

习题268

附录269

附录Ⅰ 本书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269

附录Ⅱ 本书使用的基本物理常数和一些常用量的符号与名称270

附录Ⅲ 一些常见单质、离子及化合物的热力学函数270

附录Ⅳ 一些弱电解质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277

附录Ⅴ 溶度积常数(18~25℃)279

附录Ⅵ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280

附录Ⅶ 条件电极电势287

附录Ⅷ 一些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与金属离子的羟合效应系数289

附录Ⅸ 常用化合物的摩尔质量293

参考文献2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