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社会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社会问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0128372.jpg)
- 罗军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国际出版社
- ISBN:978988989949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社会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2
第一节 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2
一、“互联网”的诞生2
二、网络社会的形成4
二、人类交往方式的重构5
四、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6
第二节 网络社会问题的产生7
一、网络社会问题的由米7
二、网络社会问题的认定8
二、网络社会问题的类型12
四、网络社会的沉溺问题17
第二节 网络社会问题的特征20
一、存在性质的客观性20
二、存在范围的全球性21
二、形成机制的技术性22
四、主观认定的差异性23
第二章 网络政治27
第一节 “网络政治”的提出27
一、网络政治的概念27
二、网络政治的特点29
二、网络社区的秩序特征30
四、网络政治的属性特征31
第二节 网络政治的优势32
一、网络政治在国家形象中的优势33
二、打造政党政治平台的优势35
三、营造和发展公共空间中的优势37
四、在社会教化和整合方面的优势39
第二节 网络政治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40
一、发展空间的广阔性41
二、作用效果愈益显著43
二、效应上鲜明的“双刃性”45
四、形式与实质的不一致性47
第四节 网络政治建设的思考49
一、积极推行“电子政府”建设49
二、占领“网络舆论”阵地51
三、保证网络健康发展52
四、建立网络法治秩序53
第三章 网络经济56
第一节 网络经济概述56
一、认识网络经济57
二、网络经济的特点58
三、网络经济的增值性63
四、网络经济的可持续性64
第二节 网络经济促进虚拟性经济发展65
一、竞争与合作并存65
二、相互依存性加强65
三、属于创新型经济66
四、网络经济的三大规律67
第三节 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68
一、对生产力要素理论的影响68
二、对边际效益递减理论的影响70
三、对规模经济理论的影响71
四、传统经济是网络经济的母体72
第四节 网络“黑色经济”的影响73
一、黑客年收入上百万73
二、黑色产业链出现了明显的分工75
三、网络黑色经济产生的社会原因76
四、治理网络黑色经济的措施78
第五节 网络经济风险80
一、网络经济风险的类型81
二、网络经济风险的特征84
三、网络经济风险的防范86
第四章 网络文化89
第一节 网络文化概述89
一、网络文化的产生90
二、网络文化概念91
二、网络文化的界定92
四、网络文化的价值观念94
第二节 网络文化的特色97
一、网络文化的功能97
二、网络文化的性质98
二、网络文化的内容99
四、网络文化的技术特征101
第二节 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103
一、网络文化的社会交往103
二、网络文化的社会参与104
二、网络文化中的“客”文化104
四、网络文化形态的影响105
第四节 网络文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06
一、网络文化改变人们观念106
二、网络文化增大社会风险108
三、科学合理的网络舆论引导109
四、建设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111
第五章 网络伦理116
第一节 网络伦理概述116
一、网络伦理研究的问题116
二、网络伦理的界定127
二、网络对人的“异化”128
四、网络犯罪的伦理问题130
第二节网络伦理问题分析124
一、网络伦理问题的技术根源124
二、网络伦理问题的主体根源116
二、网络主体的自由性117
四、网络伦理问题的外部根源118
第二节 网络伦理的建设131
一、网络伦理技术建设131
二、网络道德主体伦理建设133
三、网络道德主体的义务与权力134
四、网络伦理法规建设136
第六章 网络道德140
第一节 网络道德的概念和特点140
一、网络道德的概念140
二、网络道德的自主性141
二、网络道德的开放性145
四、网络道德的多元性147
第二节 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149
一、网络资源的使用矛盾149
二、网络开放性与安全的矛盾152
三、网络道德评价的双重标准154
四、传统道德与网络道德的冲突158
第三节 网络道德建设的思路163
一、统一网络道德认识164
二、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165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166
四、构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171
第四节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175
一、完善网络法规176
二、加强网络法制教育179
三、健全网络执法队伍180
四、构建和谐网络社会182
第七章 网络语言184
第一节 “网络语言”社会现象184
一、“网络语言”流行原因184
二、特殊用法的汉字词186
三、网络非汉字词187
四、“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排名190
第二节 网络语言的特征191
一、对现实语言的继承和移置191
二、对现实语言的发展和渗透192
二、语言结构的简约和精炼192
四、语言风格的幽默和调侃193
第三节 网络语言的社会心态194
一、批判现实的心态194
二、解构权威的心态195
二、追求差异的心态196
四、反抗叛逆的心态197
第四节 “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197
一、网络语言对社会语言的影响198
二、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199
三、网络语言非规范性讨论202
四、“网络语言”发展方向204
第五节 常用网络语言释义206
一、数字网络语言206
二、字母网络语言206
二、文字网络语言208
第八章 网络传播213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兴起213
一、网络传播的概念214
二、网络传播的特点215
二、网络传播的影响217
四、网络传播的原则220
第二节 网络传播的积极作用222
一、有利于营造开放的社会环境222
二、有利于公众参与社会监督226
三、开启了网络传播的新时代228
四、增加了社会教育与就业机会232
第二节 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239
一、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影响239
二、对维护国家稳定的影响240
二、对民族文化的影响240
四、对社会道德的影响242
第四节 网络传播的社会控制243
一、网络安全技术控制244
二、强化网络安全防范意识245
二、完善网络道德规范247
四、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249
第九章 网络游戏250
第一节 网络游戏概述250
一、网络游戏的概念250
二、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运动251
三、网络游戏的特征252
四、正确认识网络游戏258
第二节 网络游戏产业258
一、经济利益的拉动259
二、产业政策的支持261
三、监督机制薄弱262
四、网络游戏消费主体264
第二节 网络游戏受欢迎的原因268
一、青少年的社会需求268
二、青少年对学校教育的逆反271
三、文化环境的宽松275
四、生活压力的加大276
第四节 网络游戏的管理278
一、技术上的调控278
二、建立准入机制279
三、加强对游戏产业的指引280
四、普及网络教育281
第十章 网络依赖283
第一节 网络依赖行为283
一、网络依赖特征283
二、网络依赖研究情况284
二、网络依赖的心理原因286
第二节 网络依赖行为对青少年的危害287
一、人际关系日渐疏远288
二、不良信息损害身心健康289
二、民族认同感不断弱化289
第三节 网络游戏成瘾290
一、网络游戏成瘾的概念290
二、网络游戏成瘾研究现状293
二、网络游戏的发展历史294
第四节 网络游戏成瘾的社会原295
一、理性对待游戏成瘾青少年296
二、网络游戏和现实生活的关系300
二、重建网络游戏者自信和自尊意识305
第五节 解决青少年网络依赖的对策307
一、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308
二、进行专业的心理指导309
二、树立健康和谐的理念311
第十一章 网络犯罪314
第一节 网络犯罪概述314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315
二、网络犯罪的衍变317
二、刑法关于“网络犯罪”的规定318
第二节 网络犯罪的特点320
一、网络犯罪行为的虚拟性320
二、网络犯罪无国界320
三、网络犯罪的非中心化321
四、网络犯罪成本低传播快321
第三节 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321
一、网络色情犯罪322
二、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322
二、网络赌博223
四、网络欺诈224
五、网络盗版226
六、侵犯个人隐私和国家、商业秘密罪327
七、教唆、煽动各种犯罪及传授犯罪方法327
第四节 网络犯罪的管辖权328
一、对传统管辖权理论的冲击328
二、造成刑事管辖权相互冲突330
二、对属人管辖原则的冲击331
四、对保护管辖原则的冲击332
第五节 网络犯罪的防控333
一、制度上的防控333
二、规范技术标准334
三、规范电子认证标准335
四、制定网络安全检测标准336
五、社会层面的防控337
第十二章 数字鸿沟341
第一节 数字鸿沟概述341
一、数字鸿沟的概念342
二、数字鸿沟现状分析343
二、国际数字鸿沟比较344
四、国内数字鸿沟比较345
第二节 数字鸿沟的成因及影响346
一、国际数字鸿沟形成的原因346
二、国内数字鸿沟形成的原因348
二、同一社会群体不同影响350
四、网民的行为产生的影响351
第三节 数字鸿沟的负面影响353
一、加剧社会成员的贫富分化354
二、城乡与地区之间的收入分化加剧354
三、数字鸿沟的挤压效应356
四、数字鸿沟的加速效应358
第四节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的对策359
一、政府政策支持359
二、推行普遍服务政策360
三、均衡配备信息基础设施360
四、加强教育和技术培训361
第十三章 网络安全363
第一节 网络安全概述363
一、网络安全概念363
二、网络安全现状364
二、网络安全发展中的原则367
四、网络安全基本工作369
第二节 网络安全与网络法制建设371
一、网络不安全的因素371
二、网络的法制管理373
二、网络法制建设374
四、网络安全技术376
第三节 国外保护网络安全的做法377
一、保护网络知识产权377
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378
二、确保网络秩序379
四、防止有害信息380
第四节我国保护网络安全的做法381
一、我国网络法制的现状381
二、我国网络法制中的问题382
二、我国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384
四、网络安全的对策386
参考文献390
后记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