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秀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52336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县-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县域经济概述1
第一节 县域经济的概念1
第二节 中国县域经济的特征4
第三节 县域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6
第四节 县域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7
一、区域经济基本理论7
二、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10
第五节 县域经济的研究方法14
一、唯物辩证法是方法论基础14
二、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14
三、系统科学分析法14
四、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5
五、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15
六、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5
七、共性分析与个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6
八、数学分析方法16
第二章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19
第一节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19
一、全国县域经济总量19
二、全国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9
三、县域经济的差异性19
第二节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21
一、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容21
二、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22
三、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23
第三节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9
一、县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中聚集诸种资源要素,最具发展潜力的基本细胞或基本单元,与缺少充满活力、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的矛盾29
二、县级调控作为维系国家宏观调控与微观调控的结合部,承担中观调控职能,与缺乏财政实力以及经济、法律等调控手段的矛盾30
三、县域经济主体仍呈现传统的“二元结构”,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与整个国民经济呈新兴“三元结构”,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矛盾31
四、县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尤其是扩大内需的重点,与国家支农不足,迟迟不能开拓农村市场的矛盾32
第四节 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2
一、县级政府的经济职能32
二、强县扩权与制度创新35
第五节 经济结构优化与县域经济发展37
一、所有制结构37
二、产业结构38
第六节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39
第三章 县域经济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43
第一节 县域经济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43
一、县在中国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43
二、统筹城乡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44
三、县域经济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45
第二节 县域经济对统筹区域发展的作用47
一、壮大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48
二、壮大县域经济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48
三、县域产业发展是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49
四、县域经济协作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49
第三节 在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展县域经济50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的发展50
二、加快县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50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民营经济主体化道路51
四、坚持对外开放,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51
五、加快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进程52
六、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52
七、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53
八、加快县域体制改革的步伐53
九、加快县域现代化,促进农村社会和谐53
第四章 县域产业结构及其优化55
第一节 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的相关理论55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和类型55
二、产业结构优化57
第二节 县域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60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60
二、县域产业结构现状61
第三节 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67
一、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克服县域之间、城乡之间产业趋同的现象67
二、协调和强化不同层次产业的相互关系,促进城乡各个产业之间的协作和发展67
三、选准主导产业,处理好主导产业和一般产业的关系68
四、最大限度发挥县域经济优势,尽可能缓解县域内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约束68
第五章 县域农业发展70
第一节 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70
一、农业基础地位是初级阶段中国国情的必然要求72
二、从农业对人类生存的保证作用看,一个国家的生存安全离不了粮食(农业)的安全73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农业的支撑74
第二节 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76
一、农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主体76
二、农业的发展是县域经济稳定增长的保证77
三、农业的发展是提高县域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79
第三节 县域特色农业发展80
一、县域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意义80
二、促进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84
第六章 县域工业发展88
第一节 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88
一、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导88
二、工业是增加县域居民收入的根本途径89
三、工业是县域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渠道90
四、县域工业的发展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基础90
第二节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91
一、经济实力薄弱,融资渠道不畅91
二、人力资本匮乏,员工素质偏低92
三、工业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93
四、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空间集聚程度不高93
第三节 县域工业经济的思路和对策94
一、发展县域特色工业,推动县域民营企业发展95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95
三、依靠科技进步,逐步调整工业结构96
四、重视积累人力资本,优化配置人力资源96
五、大力建设工业园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97
六、完善县域调控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98
七、主动招商引资,承接城市产业转移98
第七章 县域第三产业发展100
第一节 县域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00
一、县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100
二、县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力量101
三、县域第三产业发展是县域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102
四、县域第三产业发展是提高县域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103
第二节 县域第三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04
一、总量过少,发展滞后105
二、行业结构失调,组织程度低105
第三节 县域第三产业发展对策106
一、构建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106
二、合理调整县域第三产业内部结构107
第四节 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农村金融业109
一、农村金融业发展现状:供需矛盾突出109
二、农村金融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10
三、农村金融业发展思路113
第五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脉——农村现代流通业114
一、农村现代流通业的构成114
二、农村现代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15
三、农村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思路119
第八章 乡镇企业与县域经济发展122
第一节 乡镇企业发展现状评析122
一、乡镇企业发展阶段122
二、乡镇企业发展现状评析126
第二节 乡镇企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33
一、农村工业化的主导力量133
二、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134
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134
四、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重要载体134
五、县域财政的重要来源和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135
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阵地135
七、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136
第三节 发展乡镇企业的思路与对策136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应贴近“三农”136
二、促进乡镇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36
三、注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137
四、提高企业和产业的集中度137
五、创新体制和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39
六、优化乡镇企业发展的环境140
第九章 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143
第一节 小城镇建设现状评析143
一、中国小城镇建设的成效143
二、中国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45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48
一、小城镇是县域承上启下、组织要素流动的枢纽148
二、小城镇建设通过增加消费需求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149
三、小城镇是县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是县域城镇化推进的现实基础149
四、小城镇的建设促进了县域产业结构的优化149
五、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集约化转变150
六、发展小城镇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50
第三节 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思路与对策150
一、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151
二、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对策152
第十章 城郊区(县)经济发展158
第一节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158
一、相关概念158
二、理论依据159
第二节 城郊区(县)的经济特征163
一、明显过渡性163
二、双向依赖性163
三、独特功能性164
四、高度集约性164
五、鲜明多样性164
六、突出的工业性165
七、发达的商品性165
八、快速的首富性165
九、明显的开放性166
十、强烈的辐射性166
十一、要素频繁流动性166
十二、显而易见的周期性166
十三、较高的城市化水平166
十四、特色鲜明的经济—社会网络结构166
第三节 城郊区(县)经济发展的成效167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167
二、经济结构更加合理168
三、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69
四、经济发展环境日益改善169
五、园区经济飞速发展、特色经济初具雏形170
六、对外开放跃上新台阶170
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171
八、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171
第四节 城郊区(县)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71
一、经济结构性的矛盾171
二、体制和制度障碍174
三、经济发展环境亟待进一步优化175
四、城乡统筹任务依然艰巨176
第五节 城郊区(县)产业发展思路176
一、城郊区(县)产业发展总体思路176
二、城郊区(县)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177
三、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代表的城郊区(县)产业发展思路179
四、以中等城市为代表的城郊区(县)产业发展思路180
第十一章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183
第一节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宏观调控183
第二节 县域经济发展中宏观调控的特点184
一、县域经济受到多级政府的管理184
二、中央、省、地区(市)政府对县域经济的调控各有侧重184
三、县级政府对县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的自主决策职能185
四、县域经济调控范围广泛,细碎且具有特殊重要性185
五、县域经济的开放性和县级政府的利益排他性并存186
六、县域经济调控中呈现出政府行为企业性和行政导向性的特征186
第三节 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宏观调控的评析187
一、中央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投入不合理187
二、对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认识有偏差187
三、发展规划不科学且缺乏连续性188
四、决策失误,盲目开发上项目188
五、县级财政乏力使得县级调控常常处于有心无力的窘境188
六、县级政府自我管理弱化189
七、忽视民间经济组织的发展要求,只注重政策支持国有企业、大企业190
第四节 中央、省(区、市)、地(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控190
一、中央政府对县域经济的有效调控190
二、省(区、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控192
三、地(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控192
第五节 县级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控193
一、政府完善自我管理,降低政府管理成本193
二、县级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调控195
第十二章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200
第一节 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200
一、经济发展战略200
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201
第二节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和措施的确定202
一、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203
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确定204
三、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措施的确定210
第三节 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210
后记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