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过程分析仪器取样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过程分析仪器取样系统
  • 李选培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3·693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过程分析仪器取样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取样系统的基本要求及设计和选用时的主要根据6

一、基本要求6

(一) 快速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6

(二) 对样品进行预处理8

(三) 用过的样品要排放到适宜的地方10

二、设计与选用取样系统的主要依据10

三、取样系统的滞后时间与响应时间14

第三章 取样系统的分类与组成16

一、取样系统的分类16

(一) 根据取样点的压力来分类16

(二) 根据取样的速度来分类18

(三) 根据取样点的多少来分类21

(四) 根据样品是否需要回收来分类23

(五) 根据样品与流动水是否直接接触来分类24

二、取样系统的组成24

(一) 取样探头24

(二) 预处理系统25

第四章 取样探头28

一、对取样探头的技术要求28

二、直通式取样探头28

三、流线型取样探头32

四、陶瓷(碳化硅、刚玉)过滤取样探头32

五、水冷式取样探头37

六、喷水式取样探头38

七、喷气式取样探头41

八、大气监测取样探头42

第五章 冷却器44

一、对冷却器的一般技术要求44

二、水冷式冷却器48

三、电冰箱式冷却器51

四、电子致冷器52

五、冷凝器与冷凝水的排除54

六、气水分离器57

一、对过滤器的一般技术要求60

二、陶瓷(碳化硅、刚玉、砂芯片、微孔金属陶瓷等)过滤器60

第六章 过滤器60

三、编织纤维(或纤维)过滤器64

四、化学过滤器67

五、水洗涤器70

六、干燥器72

第七章 取样泵74

一、对取样泵的一般技术要求74

二、喷射泵(射流泵)74

三、落水泵79

四、刮板泵81

五、隔膜泵85

六、电磁泵87

七、计量泵90

第八章 压力、流量指示与调节器94

一、针形阀95

二、膜片式压力稳定器98

三、流量计103

四、稳流阀及其他稳流元件109

(一) 恒节流孔稳流装置109

(二) 稳流阀111

(三) 并联分路式稳流器116

五、绝对压力调节器118

第九章 切换阀及其控制系统121

一、对切换阀的一般要求121

二、关闭阀121

三、手动切换阀123

四、电磁阀128

五、膜片式气动切换阀132

六、自动切换系统134

第十章 取样系统的设计、选用与安装139

一、取样点的确定139

二、取样探头的选择140

三、预处理部件的选择151

四、参数调节部件的设计153

五、多点取样系统的设计160

(一) 分时多点切换取样160

(二) 同时多点取样165

六、管道连接与取样系统的安装167

(一) 传输管道168

(二) 气路与液路接头171

第十一章 取样系统的应用及典型实例175

一、大气监测175

(一) 单点大气监测取样系统175

(二) 负压工作的多点大气监测取样系统177

(三) 正压工作的多点大气监测取样系统177

(四) 危险场所、有毒、易爆的大气监测179

二、含尘量较少的炉气分析181

三、排气分析182

四、烟道气分析185

(一) 水泥窑燃烧废气分析185

(二) 锅炉烟道气分析单点取样系统187

(三) 锅炉烟道气分析的多点取样系统188

(四) 高炉煤气分析的取样系统189

(五) 用质谱仪分析炉气的取样系统192

(六) 化工流程分析取样系统195

第十二章 取样系统对分析仪器精度的影响201

一、滞后时间与响应时间201

二、漏泄与污染202

三、冷凝、溶解与过滤203

四、不希望的化学反应206

第十三章 取样系统的发展趋势208

一、取样系统的通用化设计208

二、研究新的取样系统209

三、直接检测器2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