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文社会医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文社会医学导论
  • 冯显威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8396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社会医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文社会医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一种新的文艺复兴思潮1

二、人文社会医学兴起的背景3

三、关于人文社会医学的任务4

第一章 文艺复兴至18世纪的医学思想和主要成就7

第一节 历史的导言7

一、四大文明古国的医学文明7

二、古希腊、罗马的医学8

三、中世纪欧洲和阿拉伯的医学10

四、中国封建社会时间的医学11

第二节 近代医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和解剖学的革新12

一、近代医学兴起的时代背景12

二、人体解剖学的革新及其意义14

第三节 哈维与第一次医学革命15

一、哈维之前人们对血液循环的探索15

二、哈维发现血液循环15

第四节 近代医学学派和重归理性的临床医学17

一、近代医学学派17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及其影响19

二、重归理性的临床医学19

第五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病理解剖学的建立19

二、病理解剖学的建立和初步发展20

第六节 诊断学和外科学的进步21

一、诊断学的进步21

二、外科学的进步21

第二章 19世纪的医学思想和主要成就23

第一节 19世纪的科学背景和细胞病理学思想23

一、19世纪的科学背景23

二、细胞病理学思想25

第二节 胚胎学的发展和实验医学思想的确立26

一、胚胎学的发展26

二、实验医学思想的确立27

第三节 细菌学思想和因果性解释29

一、细菌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29

二、因果性解释31

第四节 免疫学的研究和预防医学的进步31

一、免疫学的研究31

二、预防医学的进步34

一、麻醉法的发明36

二、消毒法的发明36

第五节 麻醉法、消毒法的发明和护理学革命36

三、护理学革命37

第三章 现代医学科学思想和主要成就39

第一节 20世纪初的科学背景和医学学说39

一、20世纪初的科学背景39

二、医学学说和主要成就40

一、医学病素学的发展41

第二节 医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的发展41

二、医学免疫学的发展44

第三节 医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47

一、医学遗传学的发展47

二、细胞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50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和生物学革命52

一、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条件52

二、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与物理学革命的科学思想55

三、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分子生物学的诞生57

四、生物学革命59

第一节 现代医学技术革命的背景63

一、科学技术背景63

第四章 现代医学技术革命及其重大成就63

二、经济社会背景66

第二节 抗生素的发明与治疗技术革命68

一、医学科学革命和医学技术革命68

二、青霉素是直接出于定向基础研究的技术发明69

三、青霉素的开发:应用研究和大批量生产69

四、青霉素革命的巨大影响70

一、CT的科学思想及早期技术试验71

第三节 CT的发明与医学影像技术革命71

二、X线CT技术的重大突破72

三、X线CT引起医学影像技术革命74

四、医学影像技术群体的出现76

第四节 基因工程技术的兴起与医药革命78

一、基因工程技术工具的进步79

二、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80

三、基因工程技术引起医药革命81

第一节 现代医学的人体观85

一、人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整体85

第五章 现代医学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85

二、人是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的统一87

三、人是局部与整体的统一87

四、人是机体与环境的统一87

五、人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88

第二节 现代医学的疾病观89

一、现代医学的健康与疾病观念89

二、健康状态的指标体系89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91

四、疾病过程92

五、健康与疾病的相互转化及其转化的条件93

第三节 预防思想的特征及预防和治疗的统一93

一、预防医学思想的特征93

二、预防和治疗的统一95

第四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95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及产生96

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96

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97

一、医学处在十字路口98

四、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98

第五节 医学的目的98

二、医学目的引起国际关注100

第六章 医学科学发现102

第一节 科学发现往往从问题开始102

一、科学问题的含义102

二、发现科学问题的途径104

第二节 医学科学发现的方法105

一、比较分析方法105

二、分类106

三、类比107

四、归纳和演绎108

五、分析与综合方法110

六、直觉思维112

第三节 医学科学假说113

一、医学假说及其特征113

二、医学假说的形成和发展114

三、假说在医学发展中的作用115

一、科学观察116

第四节 科学发现中的观察与实验116

二、科学实验118

第七章 临床思维123

第一节 诊断资料的搜集及分析与评价123

一、诊断资料的搜集123

二、诊断资料的分析与评价125

第二节 诊断中的临床思维128

一、诊断思维中的基本原则128

二、诊断思维中的辨证范畴129

第三节 治疗中的临床思维132

一、治疗决策132

二、治疗中的基本原则133

三、治疗中的辨证范畴135

第四节 仪器运用中的临床思维138

一、仪器运用中的基本原则138

二、仪器运用中的认识论问题139

一、医疗技术的改进及其与医药学的结合,使早期的经验医学趋于实用142

二、医学哲学思想的诞生使经验医学趋于理性142

第八章 医学科技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142

第一节 医学科技发展的内在机制142

三、基础医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认识的演化,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143

四、临床实践的需要推动了医学的发展146

第二节 医学科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148

一、社会生产发展水平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基本前提148

二、社会需要是医学发展的根本动力148

三、科学技术对医学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150

四、社会制度对医学发展的影响153

五、哲学思想对医学发展的影响153

一、医学科技是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155

第三节 医学科技的社会功能155

二、医学科技是社会生产与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有力保障156

三、医学可以消除疾病引起的社会恐慌、维护社会安定156

第九章 医疗人际关系及医疗行为158

第一节 医患关系158

一、医患关系的历史演变158

二、医患关系模式及其影响因素161

第二节 医院关系163

一、医护关系163

二、医管关系165

第三节 医疗中的群体关系166

三、其他医际关系166

一、群体动力理论167

二、正式群体及从众行为167

三、非正式群体及其调节167

四、群体关系的基本原则168

第四节 医疗活动中的违规行为169

一、医务人员的违规行为169

二、非医务人员的异常行为170

一、法律规范控制172

第五节 医疗违规行为的社会控制172

二、规章制度控制173

三、道德控制173

四、社会舆论控制174

五、习俗控制174

第十章 医学与文化176

第一节 文化学概述176

一、文化的含义176

二、文化的主要特性177

三、文化的结构和功能179

第二节 医学与文化的互动182

一、医学与物质文化的互动183

二、医学与制度文化的互动184

三、医学与意识文化的互动186

第三节 医院文化190

一、医院文化的含义190

二、医院文化的组成要素191

三、医院文化的特点192

四、医院文化的基本功能194

一、卫生经济学的概念197

第十一章 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197

第一节 卫生经济学概述197

二、卫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98

三、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99

第二节 卫生服务需求200

一、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201

二、卫生服务需求与卫生服务需要两者的区别与联系201

三、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202

四、卫生服务需求曲线及其变动204

五、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205

一、卫生服务供给的概念209

二、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209

第三节 卫生服务供给209

三、卫生服务供给曲线及其变动211

四、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212

第十二章 医疗保险制度215

第一节 医疗保险基本理论概述215

一、健康与疾病风险215

三、医疗保险体系216

二、医疗保险与医疗保障216

四、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217

第二节 国外医疗保险的基本模式218

一、国家(政府)保险型219

二、社会保险型219

三、私营保险型220

四、储蓄保险型220

第三节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221

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21

二、公费、劳保医疗制度224

三、预防保健保偿制度227

第四节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28

一、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228

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29

三、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影响230

第十三章 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与控制232

第一节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概述232

一、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概念232

二、医疗保险费用支付体制232

三、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分类233

四、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作用234

第二节 被保险方的支付方式与费用控制236

一、起付线方式236

二、按比例自付方式236

三、封顶线方式237

四、混合支付方式237

第三节 保险方的支付方式与费用控制237

一、按服务项目付费237

四、按住院床日付费238

三、按服务人次付费238

二、按人头付费238

五、按病种付费239

六、总额预算239

第十四章 医德的原则、规范和评价240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概述240

一、医学道德240

二、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240

一、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242

第二节 医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242

二、社会主义医德基本规范243

第三节 医德的基本范范畴245

一、权利245

二、义务247

三、良心248

四、荣誉249

第四节 医德评价和医德建设250

一、医德评价的作用和标准250

二、医德评价的依据和方式251

三、医德建设254

第十五章 临床诊疗和医学科研道德257

第一节 临床诊疗道德257

一、诊断的医德要求257

二、治疗的医德要求259

三、医患关系的整合261

第二节 医学科研道德263

一、道德在医学科研活动中的作用263

二、医学科研的道德要求264

三、人体实验的道德要求267

四、尸体解剖的道德要求268

第三节 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道德问题270

一、生殖技术中的道德问题270

二、器官移植中的道德问题271

三、安乐死的道德问题273

第十六章 卫生与法276

第一节 卫生法学概述276

一、卫生法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任务276

第二节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277

一、卫生法的基本原则及其确定依据277

二、学习卫生法学的意义277

二、卫生法基本原则的内容278

第三节 我国卫生法的渊源和卫生法律关系281

一、我国卫生法的渊源281

二、卫生法律关系283

第四节 我国卫生法的实施285

一、卫生法实施的基本原则285

二、卫生法的效力范围286

三、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287

第五节 卫生程序法律制度288

一、卫生行政处罚289

二、卫生行政复议290

三、行政诉讼291

第十七章 我国现行的主要卫生法294

第一节 食品卫生法律制度294

一、食品卫生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294

二、食品及其添加剂的卫生法律规定294

三、食品生产经营管理的卫生法律规定295

五、违反食品卫生法的法律责任297

四、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297

第二节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299

一、药品管理法的概念及作用299

二、药品标准及其生产经营许可的卫生法律规定299

三、药品生产经营管理的卫生法律规定301

四、药品监督管理的卫生法律规定302

五、违反药品管理法的法律责任303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303

一、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303

二、传染病预防的法律规定304

三、传染病控制的法律规定305

四、传染病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305

五、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306

第四节 执业医师法律制度307

一、执业医师法概述307

二、医师工作管理的法律规定308

三、医师资格考试和注册的法律规定308

四、医师执业规则的法律规定309

五、医师考核和培训的法律规定310

六、违反执业医师法的法律责任311

热门推荐